>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圣婴事件是什么意思

圣婴事件是什么意思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11 手机版

即“厄尔尼诺”,该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

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尔尼诺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

圣婴现象是什么意思 圣婴现象的解释

1. 圣婴现象是指墨西哥湾暖流温度的突然上升,它将导致全球气象变化!它主要导致热带风暴、洪水,甚至遥远的亚洲和非洲也会受到它的影响,气候也会发生变化。

2.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群古印度人生活在秘鲁和厄瓜多尔的海岸。因为他们住在海边,所以他们非常关心大海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其中有这样一句“祖训”:圣诞节前后,如果附近海水比平时温暖,就会很快下大雨,出现海鸟成群迁徙等奇怪现象。古印度人出于迷信,将这种反常现象称为“圣婴”现象,又称“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更新1:

为什么会发生?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5/5a/El-nino/300px-El-nino 图片参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1997年12月圣婴现象观测到的海面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温度比平常上升了五度以上。 圣婴现象(西班牙语:El Niño),又称厄尔尼诺现象,是秘鲁、厄瓜多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圣婴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圣婴事件(episode)。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c/c9/Sea_Surface_Temperature_-_November_2007/300px-Sea_Surface_Temperature_-_November_2007 图片参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2007年11月显示拉尼娜条件下海平面温度异常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f/fb/LaNinaGrafik/180px-LaNinaGrafik 图片参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沃尔克环流造成反圣婴现象示意图 圣婴现象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暖,反圣婴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公分,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尔克环流,当沃尔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圣婴现象;但当沃尔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反圣婴现象。一般反圣婴现象会随着圣婴现象而来,出现圣婴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反圣婴现象,有时反圣婴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2007年-2008年都发生了强烈的反圣婴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2006年年头发生的反圣婴现象则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反圣婴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参考: ***
厄尔尼诺现象 *** ,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厄尔尼诺) 跳转到: 导航
搜寻 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又称圣婴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因为这种气候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而其中niño在西班牙语是「男孩」之意。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厄尔尼诺的阴性名词为拉尼娜(La Niña),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目录 [隐藏] 1 成因 2 影响 3 参看 4 外部连结 [编辑] 成因 对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吹东北信风,南半球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赤道洋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编辑] 影响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1986年至1987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华南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 1990年初又发生厄尔尼诺前兆现象。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温度高于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温度比往年高出0.5℃外,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域水面温度也比往年高出将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层比往年浅10米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时上涨15~30厘米。 1997年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令长江出现大水,华南地区有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 同时,厄尔尼诺现象带动的温暖海水,影响鱼类的成群移动,破坏珊瑚礁的生长。 拉尼娜现象 *** ,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寻 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和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现象,因此用西班牙语厄尔尼诺(El Niño)的阴性名词拉尼娜(La Niña)来代表,厄尔尼诺是「男孩」的意思(定冠词专指的男孩,意思是幼年的耶稣),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目录 [隐藏] 1 成因 2 影响 3 预测方法 4 参看 5 外部连结 [编辑] 成因 沃尔克环流造成拉尼娜现象示意图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暖,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尔克环流,当沃尔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尔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则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编辑] 影响 拉尼娜现象会引起台风和暴雨的增加,也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异常。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澳洲、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雨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异常寒冷。 [编辑] 预测方法 1876年-2004年SOI指数 测量太平洋塔希提岛(大溪地)和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之间每月气压差别的涨落情况,叫作「南方涛动指数」或「南方震荡指数」(SOI),红色线代表月涨落情况,蓝色代表年度平均涨落情况。如果是负值高峰表示太平洋信风强度减弱,太平洋中部和东部变暖,澳大利亚北部降雨减少,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正值高峰则表示信风增强,澳大利亚北部海域温度增高,比往常更潮湿,发生拉尼娜现象。

什么叫厄尔尼诺现象 起因是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大范围、长时间、不同断的异常增温现象。但是,厄尔尼诺现象成因世界上至今尚无定论。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

其一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由大气层或是海洋运动周期性变化而成;其二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有某种对应关系;其三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与太平洋海底地壳的活动如火山和地震等有关。另外,也有人指出,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于温室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对厄尔尼诺现象成因最普遍的看法

在正常情况下,北半球的赤道附近区域是东北信风,而南半球的赤道附近区域是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流动,使得赤道地区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能够靠下层的低温海水上升来补充,因此会使这一地区上层海水的温度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

但是,如果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海水流动暂缓甚至是暂停,造成深层低温海水不能上涌,因此这片区域的表面海水温度就会上升,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然后,这股温度更高的洋流会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此时冷水鱼群会因为温度过高的海水大量死亡。因此渔场的鱼会大量死去,同时使沿岸国家的经济遭到巨大的损失。

圣婴的其它意思

(西班牙语:El Nino),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因为这种气候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而其中niño在西班牙语是“男孩”之意,El是定冠词。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厄尔尼诺的阴性名词为拉尼娜(La Nina),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什么叫艾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 Niño),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
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使地球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由太平洋厄瓜多尔附近的海水气温异常引发的,海水温度约升高2度,产生大量水蒸气并进入大气层,改变大气层水分分布,导致部分地区密集降雨,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如巴西目前正面临大旱。
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遵循的就是这种模式。据WMO组织称,在厄尔尼诺现象达到顶峰的三个月中,热带太平洋区域的表面平均水温将超过正常水温2摄氏度。并由此成为自1950年以来4次最强厄尔尼诺中的一次。先前3次分别发生在1972年至1973年、1982年至1983年、1997年至1998年。
厄尔尼诺现象对于局部区域的影响高度易变,今年就在东太平洋区域引发了多场飓风。在东南亚地区的一场干旱也被认为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并且它还对印度发生的野火起到的促进作用。在东非地区,十月到十一月的降雨预计将有加强,南非地区的干旱季节也将会延长。
WMO组织强调称,厄尔尼诺现象并非是驱动全球气候模式的唯一因素,这种气候系统对于全球的影响是不确定的。WMO组织总干事Michel Jarraud称:“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严重干旱和洪涝灾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肆虐,这一气候事件也是15多年来最强的一次。人类行为导致的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会给我们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厄尔尼诺世界各地的影响:
据阿根廷新大陆周刊报道,阿根廷国家气象17日发布强降雨警报,提醒首都市民出门带伞。阿国家气象局称,从15天前开始,气象数据显示,50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登陆阿根廷,这可能是史上四次最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之一,目前,阿根廷美索不达米亚和中部地区正遭强暴雨侵袭。
由于厄尔尼诺导致的气候异常,非洲东部和南部有1100万儿童可能遭受饥饿、疾病和缺水的折磨。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也估计在中美洲有230万人需要食品援助,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造成影响。
另一个来自联合国的报告表示,今年非洲北部出现罕见的普遍降雨,非洲之角和也门的周围地区可能引发蝗虫数量激增。潮湿的条件非常适合此类昆虫的繁殖。
厄尔尼诺导致的气候模式也加剧了印尼的干旱,阻碍了当局努力对抗全国大约1200起火灾的努力。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Michel Jarraud)在日内瓦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厄尔尼诺天气模式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联尚不清楚,但是厄尔尼诺现象加深了已经创纪录的海面温度。
雅罗表示,现在还不完全清楚厄尔尼诺现象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甚至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前,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已经达到创纪录的新高。
厄尔尼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从2015年11月5日开始,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开始出现明显雨雪天气。6日晨,北京大雪纷飞。在迎来入冬第一场雪的同时,人们也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
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消息显示,2015年10月,厄尔尼诺海温距平指数(升温幅度)累计达到18.4摄氏度,已达到极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这也意味着自1997/1998年度“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之后,全球时隔17年再次迎来“超级圣婴”。

究竟圣婴现象如何形成

圣婴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
形成包括以下表现:
风向变化和海温变化:预示厄尔尼诺的现象之一是赤道太平洋信风逆转,一般来讲赤道太平洋信风应该是从东吹向西,使太平洋表面暖水向西部集聚,而东部深层的冷水上升到表面。但厄尔尼诺发生时频现强烈的西风取代了东风,太平洋表面暖水发生反向的变化,使太平洋东部表面海水变暖。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情况正好相反。
气压变化:气压变化与气温变化和海温变化相关,在厄尔尼诺发生时,印度洋、印尼与澳洲气压由于海温下降而上升;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东面的海面由于海温的上升而气压下降,形成东西太平洋气压的“跷跷板效应”。

坏脾气“圣婴”——厄尔尼诺 现象的特点是怎么样的?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4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千米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圣婴——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的示意图

探寻厄尔尼诺的规律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1年左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渐渐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2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20世纪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及环太平洋国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它使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热,使北半球气候更加寒冷潮湿。

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海底地震、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出现的,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自1997年以来,厄尔尼诺现象分别在1976~1977年、1982~1983年、1986~1987年、1991~1993年和1994~1995年出现过5次。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灾害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通过采取一系列预报模型,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海洋大气偶合等科研活动,深化了对这种气候异常现象的认识。①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物理过程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海洋温度的变化与大气相关联。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后,科学家们把厄尔尼诺现象称之为“安索”现象。②热带海洋的增温不仅发生在南美智利海域,而且也发生在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它无论发生在哪里,都会迅速地导致全球气候的明显异常,它是气候变异的最强信号,会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

一般认为海温连续3个月正距平在0.5℃以上,即可认为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当前据气象学家的研究普遍认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对全球不少地区的气候灾害有预兆意义,所以对它的监测已成为气候监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厄尔尼诺带来的灾害

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那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从1997年3月起,热带中、东太平洋海面出现异常增温,至7月,海面温度已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在一些地区显露出来。多种迹象表明,赤道东太平洋的冷水期已经结束,开始向暖水期转换。科学家们由此认为,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形成,并持续到1998年。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地球上的气候开始乱了套。

干旱——厄尔尼诺的“杰作”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海温的异常增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这一海气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该冷不冷、该热不热,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焦土遍地。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有17次(包括最新一轮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季节并不固定,持续时间短的为半年,长的一两年。强度也不一样,1982~1983年那次较强,持续时间长达2年之久,使得灾害频发,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1982~1983年,通常干旱的赤道东太平洋降水大增,南美西部夏季出现反常暴雨,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巴拉圭、阿根廷东北部遭受洪水袭击,厄瓜多尔的降水比正常年份多15倍,洪水冲决堤坝,淹没农田,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在美国西海岸,加州沿海公路被淹没,内华达等5个州的洪水和泥石流巨浪高达9米。在太平洋西侧,澳大利亚由于干旱引起灌木林大火,造成多人死亡;印度尼西亚的东加里曼丹发生森林大火,并殃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大火产生的烟雾使马来西亚空运中断,3个州被迫实行定量供水,新加坡的炎热是35年来最严重的。据统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在世界范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00亿美元。范围可达整个热带太平洋东部至中部。

我国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特大暴雨洪涝就与1997~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当年厄尔尼诺强大的影响力一直从1997年上半年续待至1998年上半年。1998年全球年平均气温达到14.5℃,创下有现代气象记载以来的最高纪录;而我国那年也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那一年被称为20世纪最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

根据对近100年来太阳活动变化规律与厄尔尼诺现象关系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太阳黑子减少期到谷值期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多发期,并有2~3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

科学家们把那些季节升温十分激烈,大范围月平均海温高出常年1℃以后的年份才称为厄尔尼诺年。

厄尔尼诺的成因

至于厄尔尼诺形成原因,则是当代科学之谜。大多科学家认为不外乎2大方面:①自然因素。赤道信风、地球自转、地热运动等都可能与其有关。②人为因素。即人类活动加剧气候变暖,也是赤道暖事件剧增的可能原因之一。

在探索厄尔尼诺现象形成机理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这样的巧合: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火山活动的低潮期,也是世界大洋厄尔尼诺现象次数较少、强度较弱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的火山活动进入了活跃期,与此同时,大洋上厄尔尼诺现象次数也相应增多,而且表现十分强烈。根据近100年的资料统计,75%左右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在强火山爆发后1.5~2年间发生的。这种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特别关注,有科学家就提出,是海底火山爆发造成了厄尔尼诺暖流。

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地转速率短期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即地转速率短期加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反之,地转速率短期减慢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这表明,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厄尔尼诺有关系

当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加速时,赤道带附近自东向西流动的洋流和信风加强,把太平洋洋面暖水吹向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深层冷水势必上翻补充,海面温度自然下降而形成拉尼娜现象。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力,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近些年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有加快、加剧的趋势。是谁在助长“圣婴”作恶?

人们已经认识到,除了地震和火山爆发等人类无法阻止的纯粹自然灾害之外,许多灾害的发生同人类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天灾八九是人祸”这个道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那么肆虐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否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呢?近些年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发生、程度加剧,是否也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有一定关系?有科学家从厄尔尼诺发生的周期逐渐缩短这一点推断,厄尔尼诺的猖獗同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全球变暖有关,是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助长了“圣婴”作恶。当然,要证明全球变暖对厄尔尼诺现象是否起了作用还需大量科学佐证。但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的结果,也可能产生一个更温暖的世界,这样,是厄尔尼诺现象引起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暖加快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就陷入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

人类最终彻底走出“厄尔尼诺”怪圈,也许就取决于人类自己对自然的态度。1998年2月3~5日,来自世界各国的100多名气象专家聚集曼谷,研讨对付“厄尔尼诺”的良策。科学家们认为,在预测厄尔尼诺现象方面,人类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少因“厄尔尼诺”造成的灾害得到了较为准确和及时的预测,使人类能够未雨绸缪。

气象学中,什么是“圣婴现象”?

接上:
历史上的厄尔尼诺
[编辑本段]
流经南美沿岸的秘鲁海流是一支冷洋流,在几乎与秘鲁海岸平行的东南信风的吹送下,表层海水离岸外流,深层海水上涌补充,同时将营养盐类挟至上层,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吸引大量秘鲁沙丁鱼等冷水性鱼类在这儿繁衍、栖息,使该地区成为著名的东南太平洋渔场。可是在某些年份,东南信风暂时减弱,太平洋赤道逆流的南支越过赤道沿厄瓜多尔沿岸南下,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水温迅速升高,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鱼类因未适应新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由于沿海水温上升在圣诞节即圣子耶稣诞辰前后最为激烈,秘鲁居民将这种海水温度季节性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为西班牙文音译,意为圣婴)。
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获量严重减少,并波及世界饲料市场供应;鱼类尸体堆积在海滨,污染了周围的海水;沿岸地区和岛屿上的海鸟因缺乏食物纷纷逃离,影响了鸟粪工业生产,使工人失业。厄尔尼诺不仅给南美沿岸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也往往酿成全球性的灾难性气候异常,如连续出现的世界范围的洪水、暴风雪、旱灾、地震等,报纸上概称为"厄尔尼诺现象(事件)",科学家们则把那些季节升温十分激烈,大范围月平均海温高出常年1度以后的年份才称为厄尔尼诺年。1982年-1983年,通常干旱的赤道东太平洋降水大增,南美西部夏季出现反常暴雨,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巴拉圭、阿根廷东北部遭受洪水袭击,厄瓜多尔的降水比正常年份多15倍,洪水冲决堤坝,淹没农田,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在美国西海岸,加州沿海公路被淹没,内华达等五个州的洪水和泥石流巨浪高达9米。在太平洋西侧,澳大利亚由于干旱引起灌木林大火,造成多人死亡;印度尼西亚的东加里曼丹发生森林大火,并殃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大火产生的烟雾使马来西亚空运中断,三个州被迫实行定量供水,新加坡的炎热是三十五年来最严重的。据统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在世界范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00亿美元。范围可达整个热带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专门用来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的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与印度、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的干旱,赤道中太平洋岛屿、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厄瓜多尔、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的异常多雨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西北太平洋、大西洋热带风暴的减小、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我国的降水等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1997年3月起,热带中、东太平洋海面出现异常增温,至7月,海面温度已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已在一些地区显露出来。多种迹象表明,赤道东太平洋的冷水期已经结束,开始向暖水期转换。科学家们由此认为,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形成,并将持续到1998年。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地球上的气候开始乱了套。
在南部非洲,厄尔尼诺带来了自1997来最严重的干旱,并使大约500万人口面临饥荒的威胁;在西太平洋地区,厄尔尼诺抑制了降雨,使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陷入了干旱并引起森林火灾;东太平洋沿岸国家智利、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东部暴风雨和雪成灾。智利全国13个大区有9个遭受水灾,灾民超过5.1万。在阿根廷和智利边境地区,安第斯山区积雪最深达4米,公路被阻,人员被围。在厄瓜多尔沿海地区,更是山洪暴发,通讯中断,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引起这一海洋生物灾难的是秘鲁寒流北部海区的一股自西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厄尔尼诺暖流,它一般势力较弱,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它的活力增强,在受南美大陆的阻挡之后,就会掉头流向南方秘鲁寒流所在的地区,使这里的海水温度骤然上升3℃~6℃。原来生活在这一海区的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鱼类由于不适应这种温暖的环境而大量地死亡,以鱼类作食物的海鸟、海兽因找不到食物而相继饿死或另迁它处。灾难最严重的几天,秘鲁首都利马外港卡亚俄海面和滩地上到处是鱼类、海鸟及其它海洋动物的尸骸。死亡的动物尸体腐烂产生硫化氢,致使海水变色,臭气熏天,使泊港舰船的水下船壳变黑,并随着雾气或吹向大陆的海风泼向港口附近的建筑物和汽车,在它们表面也涂上了一层黑色,就像是有人用油漆漆过一样。当地人便把这件厄尔尼诺的"涂鸦"之作称为"卡亚俄漆匠"。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海温的异常增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这一海气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该冷不冷、该热不热,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焦土遍地。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据不完全统计,本世纪以来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已有17次(包括最新一轮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季节并不固定,持续时间短的为半年,长的一两年。强度也不一样,1982~1983年那次较强,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之久,使得灾害频发,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同前几次一样,新一轮的厄尔尼诺现象也影响到了中国。最明显的表现是它能使来自东南部海洋上的夏季风强度减弱,造成夏季降雨带的位置偏南,出现南方暴雨成灾、北方旱象严重的异常现象。6~8月期间,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出现异常高温,首都北京这一时期天气闷热异常,使得空调器的销售出现空前兴旺的景象。我国往年夏季高温所在地区长江中下游一带,重庆、武汉、南昌、南京四大"火炉"却有两个"熄火"。地处北方的山东等省份因持续高温,出现了罕见的旱灾,黄河山东利津水文站断流达222天,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与此同时,南方许多地区的雨量大大高于往年。据报道,澳门1997年全年前8个月的降雨量超过了过去40年的年平均降雨量;香港的降雨量也打破了有史以来的降水纪录,“七一”香港回归那天,持续不断的大雨自始至终伴随着隆重的交接仪式,令人印象深刻。总的来看,在厄尔尼诺现象的作用下,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温度比正常年份高,南涝北旱现象比较明显。

相关推荐:

圣婴事件是什么意思

溧阳有哪些旅游景点

好听的励志微信名字大全

体育为什么要有跳起这一犯规判定

溧阳有哪些特产

圣阳电池怎么样

鱿鱼切花刀切哪个面

为什么喝完咖啡或者啤酒之后短时间内心态开始变的积极

标签: [db:标签]

声明:《圣婴事件是什么意思》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圣婴事件是什么意思

    即“厄尔尼诺”,该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尔尼诺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

    百科 日期:2023-04-11

  • 溧阳有哪些旅游景点

    1、天目湖:位于溧阳市南八公里处,有沙河与大溪两座国家级大型水库,因属天目山余脉,故名天目湖。素有江南明珠之称的江苏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位于物...

    百科 日期:2023-04-11

  • 梨形身材怎么穿搭

    1、巨遮肉的休闲裤梨形身材想要穿出“瘦美人”的既视感,我们可以巧妙利用“遮”字诀。而今天为大家种草的这种宽松型的休闲裤,线条感十足的H型...

    护肤品 日期:2023-04-11

  • qq语音口令红包怎么领取

    如果好友给自己发送了QQ语音口令红包,要怎么领取呢?下面一起来看看:qq语音口令红包怎么领取登录进入QQ点击,点击发送了红包的QQ好友。进入QQ聊...

    数码 日期:2023-04-11

  • 妊娠斑什么时候长

    妊娠斑又叫黄褐斑、蝴蝶斑,是孕期激素变化,导致色素代谢异常导致的,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时候才会开始长妊娠斑,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妊娠斑什么...

    护肤品 日期:2023-04-11

  • 不期而至高峻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期而至》里彭冠英饰演的高峻是一名律师,在现有的剧情中,其实他是假的高峻,他接近阮真真也是有目的的,那么,高峻是好人还是坏人?《不期而至》...

    电影 日期:2023-04-11

  • 好听的励志微信名字大全

    1、杀生予夺2、遁入空寂3、眉目添风霜4、佞臣5、战皆罪6、献世佛7、欲劫无渡8、山高云阔9、孤久则安10、人海浩瀚11、骨子里的高雅12、学校,...

    百科 日期:2023-04-11

  • 体育为什么要有跳起这一犯规判定

    跳起这一犯规判定通常指的是体育运动中的篮球一项,不过犯规也是要视情况而定的。如果跳投是对方拍到自己的手,那么很清楚,对方已造成打手犯规...

    百科 日期:2023-04-11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