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数条上便宜古汉语什么意思

数条上便宜古汉语什么意思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22 手机版

数条上便宜:多次上疏条陈应当做的事情。

数:副词,意思是屡次、多次。

条上:动词,意思是准备好文章向上陈述。

便宜:名词,意思是指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

语出《明史 马文升传》,整句话是:“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译文是: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方面,他多次上疏条陈应当做的事情。

数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题库内容:

文言文的解释

[classical style of writing]

用文言写的 文章 详细解释 用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写的文章。 毛 《 八股》 :“五四 运动 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 白话文 ,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 民主 ,这些都是很对的。”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 二九:“大概是文言文罢, 你们 在小学里是只读白话文的。”

词语分解

文的解释 文 é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 文锦 。 刺画花纹:文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 价值 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 言文的解释 谓解释法律文字。《史记·曹相国 世家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言语 和文字。 狄平子 《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为今之计,能造出最适之新字,使言文一致者上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

数的文言文一词多义

1 翻译成文言文

三载矣,墓尤寒。难见重颜,君处何方?

尤忆当年,奴年方十八,才貌具美。童子韩重,年十九,有道术。奴心悦之,私交信问,许为之妻。此间岁月,奴心悦感怀。然,好景不长,重学于齐鲁之间,临去,属其父母,使奴父王夫差求婚。然,王怒,不允此婚。奴不能与所爱之人相守,生有何乐?奴终日以泪洗面,食不能咽,终郁结而终,葬于阊门之外。

然,呜泣之声不绝于耳。

何人恸哭?

啊!乃韩重也!重君!重归来兮!奴心喜难耐,终魂从墓出,流涕谓日:“昔尔行之后,令二亲从王相求,度必克从大愿。不图别后,遭命奈何!”左顾宛颈而歌曰: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既高飞,罗将奈何?意欲从君,谗言孔多。悲结生疾,没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尝暂忘!”

一曲歌毕,歔欷流涕。然,盼君许久得见君颜,怎舍轻离?奴邀其入墓一聚。然,重拒之。重曰:“死生异路,惧有尤愆,不敢承命。”

奴知阴阳相隔,然难舍相聚之机缘。遂劝重曰::“死生异路,吾亦知之。然今一别,永无后期。子将畏我为鬼而祸子乎?欲诚所奉,宁不相信?”重感奴言,随奴入墓。奴与之饮宴,留三日三夜,尽夫妇之礼,展尽欢颜。荏苒时光,重将离,奴取径寸明珠以送重,曰:“既毁其名,又绝其愿,复何言哉!时节自爱!若至吾家,致敬大王。”

重遂离去。

然,某日,忽闻重在墓外哭诉。源重既出,遂诣王,自说其事。而父大怒,不信其言,曰::“吾女既死,而重造讹言,以玷秽亡灵。此不过发冢取物,托以鬼神。”趣收重,重脱走至奴处。

奴闻其言,遂曰:“无忧,今归白王。”

奴至王寝,王正妆梳,忽见奴,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

奴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重从远还,闻玉已死,故赍牲币,诣家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家,愿勿推治。”

母闻之,出而抱之,奴如烟然,散去。

2 看在文言文里的全部意思~

(1)会意。字从手,从目。“手”与“目”联合起来表示“用手遮光远望”。本义:在户外日光下用手加额遮光而远望。说明: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经常做这个“用手遮光远望”的动作。

(2)同本义 。

看,睎也。(睎,望也。)——东汉·许慎《说文》

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3)又如:这棵雅致的常青树很好看。

(4)探望、问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世说新语·德行》

(5)又如:看理(探听),看家(方言。探亲;看望家庭);看视(探望;问候)

(6)瞧、观看 。

出门看伙伴。——《乐府诗集·木兰诗》

晓看红湿处。——唐·杜甫《春夜喜雨》

老妇出门看。——唐· 杜甫《石壕吏》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又如:看着(眼看着);看镜(照镜子);看;看戏;看拉不上(瞧不顺眼);看乔(误解,小看);看街(一种临街开的窗户,装有槅子,可以观看街景)。

(8)料理、准备 。

急炊香饭来看客。——范成大《田家留客行》

(9)又如:看下(准备,收拾);看坐(安排坐位;关照坐下);看活(服侍;照顾);看斋(准备和尚的饮食);看坐儿的(戏院里帮观众安排座位的人);看板娘(方言。指商店的女服务员)。

(10)估量 。

看君颖上去,新月到应圆。—— 李白《送别》

(11)又如:看小(歧视,看不起);看长(看得远,有远见);看候(照看,察看情况)。

(12)看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世说新语·雅量》

(13)阅读。

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世说新语·文学》

(14)又如:看书;看报。

(15)观察;察看。

帝微服往看。——《世说新语·术解》

看伺空隙,欲复为乱。——《三国志·周鲂传》

(16)认为。如:你看这个计划行不行的通?

(17)看顾;照料,料理。如:看视(照顾,看待);看觑(看;照料,照顾);看取(照看;照顾;观察;估量);看当(看待,照料)。

(18)观赏。如:看耍(观看玩耍);看棚(临时搭建的看台);看街(可以观赏街景的窗户)

(19)听,闻 。

南岳后,累任作祠官,试说与君看。—— 宋·刘克庄《最高楼》

(20)物色 。

(21)当心。

你倒是去罢,这里有老虎,看吃了你。——《红楼梦》

(22)又如:看野眼(分神;注意力不集中)。

——这个大概就是它所有的意思了 百科上有 以后你要是想查某个字 可以去百度百科、/view/258475

3 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改变,改换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2改,改正

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国语·越语上》

既云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与天下断,当许其更新(改过自新)。——《旧唐书·孙伏伽传》

3 更换;替代

弗用则更。——《周礼·司弓矢》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4 经过,经历

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经过) 匈奴中。——《史记·大宛列传》

其佐李揖、刘秩等皆儒生,未尝更军旅。——《新唐书·房琯传》

5 连续,接续

姓利相更。——《国语·晋语》。注:“续也。”

6 又如:更相(相继;相互)

7 轮流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8 又如:更伯(轮流称霸);更王(轮番为主);更直(轮番值班);更徭(更番戍守边境的徭役)

9 偿还;抵偿

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淮南子·诠言训》

10 报,报答

不更厥贞,大命其倾。——《国语·晋语三》

11 通“梗”( gěng)。阻塞

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奸,奸动则变更矣。——《管子·九守》

12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时。~阑。~夫。~鼓。~漏

还有一些解释这里就不全列举了

4 在文言文中字的一般意思

翻译步骤:1找到要译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在前和在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其说的方向和范围。

2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翻译原则: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从这几方面去做。

1字字要落实,不可能遗漏。2代词要置换,不可有含糊。

3活用应译清,不可无对应。 4句式要细辨,不可无交代。

二、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三、对于词的基本意义(不是特定语境的)只要用现代汉语的词语组合方法疏通即可。四、对于词的特定含义,要对照语境落实关键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一定要明白对实词是作合情合理的引申,所以推敲要反复仔细考虑语境。

要注意瞻前顾后,联系前后文作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五、要重视语意的合理搭配和对应关系。

它能帮助我们理解某些难以确定的词的含义。六、表述要连贯完整,省略成分要补充。

文言文翻译歌决: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1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十镒,以为马食。”

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

齐王大说苏子。 2庄宗好田猎。

猎于中牟,践民田。①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

庄宗怒斥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②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耶?奈何纵民稼穑,以供赋税?③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

④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倡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五代史 伶官传》)3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

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2'+d$D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

4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哪里说得上得士不得士呢!5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地名)封人(官名,春秋时掌典守封疆)而乞食。

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如果)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韩非子》)1“管仲束缚”,是意念被动句,管仲被捆缚着。“自鲁之齐”“之”,往。

从鲁国到齐国去。“道而饥渴”,名词“道”,活用动词,走在路上。

意谓管仲走在路上又饥又渴。2“绮乌封人跪而食之”。

“而”表修饰连词。“食(sì)之”,使之食,给他吃。

这句意思是,绮乌封人跪着给他饭吃。3“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即“适幸及(于)齐不死而用(于)齐”。

这句意思是,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不死而被齐国重用。“将何以报我”,就是“将以何报我”,你将要拿什么报答我。

4“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文中3个“之”,助词,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师说》:“句读·之之不知,惑·之之不解。”

),语句调整后即“我且用贤,使能,论劳”,意思是我将任用有道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文言翻译标准 “信”——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 “达”——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 “雅”——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文言翻译步骤: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

“补”——就是增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调”——就是调整语序,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移位) “贯”——就是将文言中带修辞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5 文言文翻译器之的翻译

之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丶 部外笔画:2 总笔画:3 五笔86:PPPP 五笔98:PPPP 仓颉:INO 笔顺编号:454 四角号码:3030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4B 基本字义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

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详细字义 〈动〉1 (会意。

象艹过屮。枝茎益大。

本义:出,生出,滋长)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说文》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

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自伯之东。

——《诗·卫风·伯兮》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之虚所卖之。

(“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

(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虎因喜,计之曰。

(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当分明记之。

(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4 又 蹇叔哭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

——《武王伐纣平话》〈助〉1 的 [of]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

——《孟子》〈形〉1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1 之后 zhīhòu(1) [after]∶紧接在…时以后 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2) [behind]∶在…后面 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3) [afterwards]∶然后 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2 之乎者也 zhī-hū-zhě-yě [archai ;literary jargons] 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现在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 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3 之流 zhīliú [suchlike] 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 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4 之前 zhīqián [before] 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吃饭之前要洗手5 之字路 zhīzìlù [switchback;curve in a road] 山区中之字形或人字形道路或小径 旅行者爬上一些易爬的之字形路。

6 在文言文中则的意思

1、作为连词。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表示顺承、转折、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

2、作为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可按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3、作为语气词。用在句末,常与疑问代词“何”一起构成“何则”,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4、作为名词。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则”在文言文中作为虚词,词汇意义比较抽象,但能通过它把实词组织在一起,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频率很高,用法灵活,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要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扩展资料:

文言文中常见是其他虚词:

而:表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修饰、因果关系。

且:相当于“啊”

何:什么;怎么样;哪里;多么;为什么;怎么;啊;通“呵”,喝问。

若:如同,像

乎:表疑问;相当于“吗”;表感叹;表祈使或命令,相当于“啊”“呀” 。

所:也

乃 :你,你的;他的;此,这;这样,如此。

其:他(的),她(的),它(的);其中;难道;怎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文

7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我要找到七色花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之⑴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③然之。(之:它,指上文李的话。)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⑵的。例: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⑶往,到。。去。例: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③诸将请所之。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⑷这,此。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8 文言文翻译中文

目前计算机还没有这样的翻译功能,也没发现你所说的这类专门网站。

这里给你一些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你把这方法反过来用就行,但得多练。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 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

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

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

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

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2005年语。

数在古汉语的意思

1 古文的一词多义将次书应道数令之以在古文中的意思意思越多越好

将:1将要 念一声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2率领 四声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3请 念qiang一声 “将进酒”(李白诗)次:1第二 四声 “次日,……”2到 四声 “次北固山下”书:1书本 一声 “书山有路勤为径”2写 一声 “”3信 一声 “家书抵万金”应:1应该 一声 “”2答应 四声 “”3响应 四声 “杀之以应陈涉”道:1路 四声 2说 四声 “不足为外人道也3道教 四声4方法 四声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数:1数量 四声2计算 三声3表示多 四声令:1让2命令之:1代词 一声 “学而时习之”2到,去3和“于”连用,之于对于4……的 一声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5副词,本身没有意义以:1作为2所以3当做4认为 三声 5因为 三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把 三声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不能把它拿给别人看)。

2 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有善术者(擅长 )

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善的一词多义

君问归期未有期(时间,期限)

陈太丘与有期行(约好,约定) 期的一词多义

公欣然曰(副词,的)

然数年恒不见(关联词, 但是) 然的一词多义

见藐小之物(副词, 的)

人皆吊之(代词, 他) 之的一词多义

故时有物外之趣(关联词,所以)

独以跛之故(。的原因) 故的一词多义

项为之强(因为)

开始悟为山市(是) 为的一词多义

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以丛草为林(当成) 为的一词多义

温故而知新(表并列 无意)

为人谋而不忠乎(但是) 而的一词多义

3 文言文常见的一词多义

1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63-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64-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怎么办) 65-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你,你的,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6-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5先主曰"善" (好,对)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66-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

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6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67-涉 1楚人有涉江者(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68-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69-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70-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71-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 72-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5适为虞人逐(刚才)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73-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5拜送书于庭(国书) 74-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 75-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76-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5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6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计算) 77-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78-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79-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80-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白色的,没有文采的) 81-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82-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83-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不过)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84-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

4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一词多义\最好很全很全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形容词作名词 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1、其曲中规 (形作名 曲度、弧度) 2、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 高处) 3、积善成德 (形作名 善行)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生非异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2省略句 輮(之)以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3介宾短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词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 通假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輮”通“煣”,使……弯曲 “有”通“又” “知”通“智”zhì,智慧 “生”通“性”,资质,禀赋 多义词 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表示引进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连词,表假设或表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一 骐骥一跃:数词,一 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利 非利足也:形容词,敏捷,快 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锐利。

5 文言文一词多义有哪些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6 苏武传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苏武传 的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一)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差不多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4幸蒙其赏赐赏赐:古义:照顾今义:奖赏物品5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6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7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8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9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10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1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2此必及我 及: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13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14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5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古义:临时充任 今义:虚假17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今义:指灾祸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后一年(二)词类活用①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 壮:以……为壮诚甘乐之 乐:以……为乐②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 斗: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 降:,使……投降(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归(8)屈节辱命 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9)别其官署常惠等 别:使……分开(10)宜皆降之 降:使投降③名词活用(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雨(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三)一词多义①使(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第二个“使”:使节(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②语(1)以状语武 语:告诉(2)如惠语以让单于 语:说的话③引(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2)引佩刀自刺 引:拔④食(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3)廪食不至 食:粮食(4)给其衣食 食:食物⑤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4)须发尽白 发:头发⑥乃⑴ 见犯乃死,重负国 乃:副词,才⑵恐汉袭之,乃曰 乃:副词,于是、就⑦以(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以:因为 凭借(2)汉亦留之以相当 以:来 表承接(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以:把(4)以状语武 以:把(5)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以:凭借(6)蹈其背以出血 以:来 表顺承(四)特殊句式①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定语后置句 ,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7)若知我不降明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若明知我不降”②判断句(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③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④省略句(1)后随浞野侯没胡中(2)单于子弟发兵于战(3)使牧羝(4)会缑(gōu)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文言文题的意思

● 数

(数)

shùㄕㄨˋ

◎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 几,几个:~人。~日。

◎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 命运,天命:天~。气~。

其它字义

--------------------------------------------------------------------------------

● 数

(数)

shǔㄕㄨˇ

◎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 责备,列举过错:~落。

◎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其它字义

--------------------------------------------------------------------------------

● 数

(数)

shuòㄕㄨㄛˋ

◎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文言文数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1 文言文的翻译,题,解释及答案

1、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分析:这话中的“之”并不指“三府掾属”而是他们的行为,翻译时要落实“之”的指代内容。这句话可译成: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分析:这句话有同学译为:如果他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下命令他也会去做,如果他自己品行不端正,就是下命令他不会去做。译句因为“他”指代不明而有歧义,原句“其”不能简单地译成“他”。这句话可以这样翻译:一个人如果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用他下命令别人也会去做……

3、亮祖不能屈也。

分析:据文意,这句话中“屈”的对象应是道同而不是朱亮祖,所以翻译时要准确地补充省略成份,可译作:朱亮祖没有能够使道同屈服。(注意“不”译作“没有”)

4、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分析:联系全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作者(王安石)对孟尝君及其门客的不以为然乃至鄙视,所以这句话译成“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要比译作“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这些人的领袖”要好。

5、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分析:这句话应当翻译成“如果你没有忘记我(而前来奔丧),也许还赶得上”。“岂”不能译成“难道”,据文意,元伯是希望范式(字巨卿)来,所以应是祈盼的语气而不是反问语气。

2 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1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特点: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3结构: (1)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 ①"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③羿,古之善射者也。

(《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④"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

""快哉,此风。" "美哉,我少年中国。

" [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 何由知吾可也?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固定结构 1)、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奈)……何、孰与、得无……乎、孰若。 例如: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 ③与不 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 与文言文有关的题与翻译

1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

《伯牙琴》中的:越人遇狗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对半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

狗得盛礼,日益倨(读音ju四声。傲慢。),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将奚以狗为?”越人悟,因为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

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翻译:越地的人在鲁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尾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高粱和肉食,象对待人一样对待它。

(那)狗受到盛情的礼遇,日益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全部吃掉了事。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它饮食,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么用的啊?”那越人醒悟,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多的给自己。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逃跑了。

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寓意:讥讽那些巧言善骗、贪得无厌、凶狠残忍的邪恶小人

感悟:对于恶人和恶势力,不要姑息纵容。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就难免自取其祸的。此所谓养虎为患是也。

4 怎么阅读文言文和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与解题呢

掌握一些常见虚词,实词是基础;另外可以就题论题,找技巧的,譬如第一道,有关实词的解释,一些生僻的词的释义一般都是对的,反而是那些常见的词,容易变性的,名词作动词的,或者望词生意,作现代汉语讲,这些都是爱出题迷惑我们的地方,总之到时候不要慌,难逃你的火眼金睛的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 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

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

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

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

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

5 这题文言文什么意思

从前有个人看到天上的飞雁,准备拿弓射击,一边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鹅才适宜煮着吃,雁要烤着才好吃。”互相竟争吵起来,而且同到地方上的长者那里去评理。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解决了他们的争吵。随后兄弟俩再去找天上的飞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一切事情都应该抓住时机,当机立断,说干就干。如果只是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争论不休,互相扯皮,坐失良机,那么什么事也做不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因犹豫不决,错失了很多机会,有的人错过了可以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机遇,有的人错过了升迁发财的机会,有很多机会可遇而不可求,错过了也就错过了,永远不会再来。

1 文言文数是什么意思

我查的是古代汉语词典,意思好多的,还有例句,我就把意思写下吧,加上例句就太多了,呵呵,我这人有点懒~~

shu四声

1,数目、数量

2,几、几个

3,算术,古代属六艺之一

4,技艺

5,权术,方略

6,规律,道理

7,命运,气数

shu三声

8,计算、查点

9,责备,列举罪状

10,辩解

shuo四声

11,多次,屡次

12,过多,超过常度

cu四声

13,密,细密

14,通“速”,快

2 文言文数字的数是什么意思

shù

①数目;数量。《赤壁之战》:“众~虽多,甚未足量。”

②几;几个。《寡人之于国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③算术。《周礼?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

④方法;技艺;方术。《后汉书?王昌传》:“时赵谬王子林好奇~。”

⑤命运;定数。《六国论》:“则胜负之~,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⑥规律;法则。《荀子?天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矣。”

shǔ

①计算;计数。《信陵君窃符救赵》:“请~公子行日。”

②数说;列举。《后序》:“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吕师孟叔侄为逆。”

shuò

屡次;多次。《鸿门宴》:“范增~目项王。”

密,与“疏”相对。《寡人之于国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3 文言文中“数四”是什么意思

“数”的所有意思:

shù

①数目;数量。《赤壁之战》:“众~虽多,甚未足量。”

②几;几个。《寡人之于国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③算术。《周礼?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

④方法;技艺;方术。《后汉书?王昌传》:“时赵谬王子林好奇~。”

⑤命运;定数。《六国论》:“则胜负之~,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⑥规律;法则。《荀子?天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矣。”

shǔ

①计算;计数。《信陵君窃符救赵》:“请~公子行日。”

②数说;列举。《后序》:“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吕师孟叔侄为逆。”

shuò

屡次;多次。《鸿门宴》:“范增~目项王。”

密,与“疏”相对。《寡人之于国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这里与数词“四”相连,可能的意思:

1 数目为四(shu 四声 意1)

2 计数四下(shu 三声 意1)

3 列举四项(shu 三声 意2)

4 文言文中“数四”是什么意思

“数”的所有意思: shù① 数目;数量。

《赤壁之战》:“众~虽多,甚未足量。”② 几;几个。

《寡人之于国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 算术。

《周礼?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④ 方法;技艺;方术。

《后汉书?王昌传》:“时赵谬王子林好奇~。”⑤ 命运;定数。

《六国论》:“则胜负之~,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⑥ 规律;法则。

《荀子?天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矣。”shǔ① 计算;计数。

《信陵君窃符救赵》:“请~公子行日。”② 数说;列举。

《 后序》:“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吕师孟叔侄为逆。”shuò 屡次;多次。

《鸿门宴》:“范增~目项王。”cù 密,与“疏”相对。

《寡人之于国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这里与数词“四”相连,可能的意思: 数目为四(shu 四声 意1)计数四下(shu 三声 意1)列举四项(shu 三声 意2)。

5 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1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特点: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3结构: (1)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 ①"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③羿,古之善射者也。

(《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④"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

""快哉,此风。" "美哉,我少年中国。

" [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 何由知吾可也?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固定结构 1)、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奈)……何、孰与、得无……乎、孰若。 例如: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 ③与不 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相关推荐:

数条上便宜古汉语什么意思

杨泽在招摇里演的是谁

空气开关30MA是什么意思

数年的数意思

罪恶都市最终任务怎么触发

空气开关边上两根小线是做什么的

电视剧知否小桃是谁演的小桃最后结局是什么

梦见掉头发什么征兆

标签: [db:标签]

声明:《数条上便宜古汉语什么意思》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数条上便宜古汉语什么意思

    数条上便宜:多次上疏条陈应当做的事情。数:副词,意思是屡次、多次。条上:动词,意思是准备好文章向上陈述。便宜:名词,意思是指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

    百科 日期:2023-04-22

  • 卡罗拉尾灯是led的吗?

    高配的是LED、低配的是灯泡。尾灯,是指安置在尽可能接近船尾处,显示不间断灯光的白灯。从船正后方到每一舷的67.5°内显示135°的水平光弧。...

    汽车 日期:2023-04-22

  • 风起洛阳永川郡主历史原型是谁

    《风起洛阳》面以武则天执政后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神都洛阳的大案。有着明确的历史设定,里面的人物,其实是可以跟历史原型对应的,女主刚...

    电影 日期:2023-04-22

  • 为什么化妆要使用隔离霜

    化妆前使用隔离霜可以隔离彩妆的危害,防止彩妆内含有的粉末颗粒或重金属成分危害肌肤或是导致肌肤暗沉,同时不少隔离霜还能帮助肌肤隔离紫外...

    护肤品 日期:2023-04-22

  • 凌渡用5w30还是40

    凌渡使用的机油,无论是用5w30还是5w40都是可以的。凌渡是上汽大众汽车旗下推出的一款紧凑型轿车,在动力方面,这款车搭载的是1.4T涡轮增压发动...

    汽车 日期:2023-04-22

  • 杨泽在招摇里演的是谁

    杨泽在招摇里演的是柳沧岭。《招摇》是由愚恒影业、逸锦影业、羲和影视联合出品,郑伟文执导,白鹿、许凯、代旭、肖燕、向昊等主演的古装仙侠爱...

    百科 日期:2023-04-22

  • 青春定格原液的使用方法

    选择合适的洁面乳将脸部肌肤彻底清洁干净,然后轻拍一层爽肤水后取适量青春定格原液点涂在脸上,再轻轻按摩至吸收即可。如果肌肤严重缺水的话,...

    护肤品 日期:2023-04-22

  • 空气开关30MA是什么意思

    是指当空气开关漏电的电流超过30毫安时就会自动跳闸,以保证人身安全。空气开关,又名空气断路器,是断路器的一种。是一种只要电路中电流超过额定...

    百科 日期:2023-04-22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