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宋朝字子游是谁

宋朝字子游是谁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29 手机版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

受颜氏之儒曾子排挤,由于祭礼意见不合于曾子师弟。

而被迫离开鲁国,是南方之孔子学说的传播者。子游的儒学思想曾为历代人们所推崇,元代翰林学士张起岩称:夫以周之季世,列国争雄,功私是尚,以吴人乃能独悦周公之道。

“游”姓的来源?

游氏源自姬姓,望出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东南),是中国的显姓世族之一。

据古代传说文献表明,在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中、上游地区,最先是黄帝和炎帝为首领的两个部落结成的联盟。传说始祖轩辕黄帝生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功德者十四人被 “胙之土而命氏”,分为十二姓,即: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儇、依。其后,子孙瓜瓞绵绵,又衍生出若干个子姓。在最初的母系社会里,“姓”表示母系,氏是姓之支派。氏的本义为“支”、或“歧”,用于区别后代子孙之所出。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姓氏大约从周代开始,其目的是为了区别不同的家族、地位和出身。在古代皇帝诸子的姓氏中,以姬姓最为鼎盛,属于名门望族。历史上的姬姓曾分衍出61个属地,共432个氏(分支)。

春秋战国时期,周、郑、晋国皆有游氏,史称郑公子偃为游氏肇姓始祖。从公元前632年至郑国灭亡(公元前376年)的250多年间,游氏作为当时郑国的显姓世族,名满天下。史载:游氏肇姓始祖子游乃郑穆公第八子,系黄帝的第四十代孙,约生于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号宣子,公元前585年被封为郑国悼公相,即郑相国(今河南省新郑)。郑相国传有两个儿子,长子公孙虿,次子公孙楚。公孙虿在郑简公七年被封为司马,简公九年累封为相。公孙虿生有二子,长子皈,字子明;次子吉(公元前574-公元前506年),字世叔,号太叔,任过郑国正卿。皈、吉皆用王父之字氏“游”。所以,游氏的发祥地即今河南省境内, 是黄帝的嫡派子孙。秦汉以后,游氏从其发祥地河南向外播迁,始迁地为河北广平。晋及十六国期间,游氏著望于广平郡,与宋、焦、谈,并称为广平“四大姓”,直至隋唐年间广平一直成为游姓蟠居和繁衍的中心,此间的游氏名人大多出自广平家族。如,十六国时的乐浪太守游鲜、广平太守游幼、北魏礼部尚书游明根、尚书右仆射游肇等,故今祖国各地包括东南沿海一带颇多“广平游”、“广平堂”之号。

南宋初期著名历史学家郑樵(1104-1162年,莆田人)的著作《通志·氏族略》将游姓归入“以字为氏”之列,称“游氏,姬姓,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以王父字为氏。郑大夫游吉裔孙寻,汉御史中丞,后汉有游因,前赵有游子远,前燕有游宗,皆为股肱之任。” 古书《交际大全》“郡望篇”亦载道:“游氏广平、冯翊,声实俱茂(雅),秀美而文(吉),清德重名(酢),善诗卓识(诚之),独步六朝之伯始(肇),并肩三辟于高闾之(明根)。” 可见游姓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史上曾抒写了壮丽的诗篇。作为游姓后代,我们应当为祖宗创造的历史辉煌和姓氏感到骄傲与自豪。

游氏入闽始祖游植、游匹

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以后,我国中原人民就已开始迁徙入闽。从已发掘的谱牒表明,广平游氏南下入闽始于唐,而盛于宋,如匹公九世孙、宋代卓越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游酢(字定夫,1053-1123年)就是福建游姓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继游酢、游醇兄弟之后,南宋时期的游倪、游开、游儆、游九言以及明代的游朴、游居敬(1059-1570)等都是游氏俊杰。

翻开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莆田紫霄圭浦游氏家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下记载:

“吾宗自西晋迄隋世居广平任城,唐中叶植、匹二公兄弟自任城、颍州徙婺源后徙入闽,分为二支,植公居闽莆田紫霄是为南支始祖,匹公居闽建阳长平是为北支始祖。”

“植公仕唐中叶,为泉州别驾转大理寺评事,乐莆田紫霄岩山水遂家焉,是为南支始祖。匹公与植公胞兄弟,别号金玉,一云字五丈。建阳谱载其博通地理诸书,卜居建阳长平,后裔极盛,殆以精于堪舆而地灵人杰。”

另据游匹公的第十三世孙一鹗公于宋朝淳熙丁未(1187年)六月所作之《游氏源流序》称:

五丈者,乃游肇尚书八叶之孙也!其始居南京,兄弟四人,位实居长,三弟俱入仕,而五丈素称文雅,乃不见用,喟然叹曰:“道之兴废,莫非命也!”遂博考阴阳地理之书,周游四方,至长平视其山水之势而曰此间山富水贵,若久居之,子孙当盛且富,因草治屋宇于洲坊而居焉。是时,长平皆虞公所有,号曰“虞公墩”。虞公乃世居洲头,每因暴水所患,思欲徙矣,闻五丈善阴阳之术,问之曰:“吾居濒水,不宜久居,烦择佳所而移之。”五丈曰此地可矣!公弗听,竟移之。已而,五丈公遂娶虞氏,生一子曰吴,性质颇美。国朝兴,封卿将,后迁镇使,娶陈氏,生二子。游氏本支自此蕃衍,虞公墩遂易为“游坊”矣。自时厥后,簪绂盈朝,兄弟俱入太学,而御史出典四名,至九世孙酢与兄醇俱受业于伊洛之门,致程夫子之叹,发明正学,载道而南归者。又有高捧乡书、题名雁塔,如今日之纡朱曳紫者,未历枚举,族系源流端有来矣!

关于游氏先祖入闽,各地史志记载多有异同,一说是以江西为中心,然后播迁入闽;一说是途经江苏而后入闽;另有一说乃因 “黄巢起义,兵荒马乱”,遂从河南固始启程迁徙入闽,有“道保(匹公)居建阳,德保(瑸公)居莆田,定保(植公)居长溪,分三线同时入闽。”由此可见,游氏的根基是在中原,入闽的年代是在唐末,已知入闽始祖有游植、游匹二兄弟,这就是史传的南支(莆田)、北支(建阳)之说。

南支发祥地莆田圭浦

始祖评事植公卜居象峰圭埔,四传至彖公(字启易,唐太常卿),彖公传有六子,长子维善、次子士龙、三子载阳、四子启初、五子士骐、六子维祯,象峰圭埔游氏自第五世起析分七房:

璜山房 (至第十二世起又各自分支)

端明房 (又有仓口房)

壶南房

沙坂房

南海房 (广东南海县)

湄江房

山美房(即秀屿房)

前四房为太常卿长子维善公元子游瑀的后裔,后三房为太常卿次子士龙公长子游瓘的后裔,瑀公的另一支脉嗣后从圭浦开拔江口锦市直街。谱曰:维善公六传至象州刺史辅公,辅公生二子,长曰昺、次曰旭,昺公官永丰判官,元子棠(字致庆,一字钟庆),宋理宗赐封涵江书院山长(编者注:书院中授徒讲学教师的敬称,山长总领院务),从圭浦徙家涵江学宫旁是为璜山房之祖;昺公次子一龙公(字叔雨,号致真,宋嘉定辛未进士,官漳州刺史,侨居广东顺德)嫡孙振甫居象峰圭埔、惟明公居壶南是为壶南房之祖。太常卿次子士龙、季子广(字致政),从圭浦徙涵江沙坂村是为沙坂房之祖;士龙公,五传至仕元公,生有四子:长子允之,字信夫(宋隆兴元年即1163年进士),乃居圭浦;允之公三传至霆公,名一凤,号伯雷(宋绍定二年进士),徙广东南海之鼎安为南海房之始祖。仕元公次子伯绚,字素夫,(宋乾道五年进士)三传至一虁,从沙坂徙醴泉(又称醴泉半岛、东庄)为湄江房之祖。之后,仕元公第三子拔之,先自沙坂徙醴泉是为山美房即秀屿房之祖(据秀屿提供的族谱表明迁徙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躲避金难)。拔之公传有五子:长子晃、次子昱、三子昶、四子景、五子冒,其后代播居秀屿、前云、莆头、东沁、萧林、后江仔以及灵川镇东港、仙游等地。

莆田秀屿是游氏的聚居地。明洪武三十年(1398年)秀屿人口已逾一万,游姓为第一大姓。据《鳌城志略》称:“游、刘各出千人丁,渔船、商船逾400只,岁得海利二十万,韶华甲宇莆之东南,嗣是人文蔚起,相继登甲者彬彬,举乡科者济济,游国学、列明经者拔茅而汇进,而崇祯间游泮水者计七十余人,其集织并武弁毕加总兵官衔者指不胜屈。大抵山石峭奇,钟灵毓秀,故降生人杰也!”但由于战乱频仍,秀屿游氏后裔向外迁徙的亦不在少数。嘉靖年间(1522-1566),东南沿海六省皆遭倭寇涂炭,百姓苦不堪言。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倭患重心移至福建沿海,北至福宁州的霞浦,南至漳州的诏安,千里海岸几乎遍遭倭寇铁蹄蹂躏,被倭寇攻陷的县城先后有福清、莆田、南安、诏安、福安、永春、永福(永泰)、安溪、南靖、宁德、寿宁等,其中尤以莆田(兴化)为烈,前后遭倭寇侵扰十六次之多,迫使明王朝急令对倭作战屡建战功的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率部驰闽抗倭,经过三年多的围追堵截,直到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二月,戚家军才基本上肃清了福建境内的倭患,福建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

值得一提的是,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季,倭寇攻占兴化府城长达六十天,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抢掠,血流成河,仅被林兆恩(1517-1598年,号龙江,莆田人,奉三一教主)收埋的尸体就有三万多具。所以,居住在莆田以及秀屿周边的游氏后裔为了躲避倭患,纷纷外逃。清顺治十一年乙未(1654年)12月6日,秀屿城被海寇郭尔隆及其寇党攻破,游姓子民又进行了一次大迁徙。诚如《鳌城志略》描绘的那样:“居民自南而北奠定其所,而聚宿于福宁之三沙者十分之七漂冻沦饥饿……,并有许多人流落广东或台湾一带沦为异乡客。”据浙江省游氏宗亲理事会理事游寿澄(平阳人)《浙江省游氏宗谱序》称:“今浙江南部玉环、瑞安、平阳、苍南四县市的游氏先祖是在明朝万历、崇祯年间自福建漳州府龙溪县逃难而来的。”这场灾难就是绵延二十年之久的倭患。

另据漳州市尾游家庙碑文载:“吾游氏之先,河南光州固始人也,自唐入闽,基于宁,后分处长乐、莆田,由莆而泉,泉而漳。洪武年初,诸昆弟散居金浦,惟我深源公肇祖择里裕后,婿于林,生两男,数传蕃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莆田、秀屿逃亡流落到泉州而后奔赴漳州及浙南一带谋生的游姓难民。

游氏入闽始居地圭浦在今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紫霄岩下,据《紫霄形胜》云:“紫霄岩在九华山东北,林麓葱蔚,岩石屹起,似有凌霄之势,常带紫气,故名。初入有雷轰石、有琉璃峡、宋舜卿书,又有罗汉洞,有石鼓、有仙桥、仙人冢诸胜,岩下有一峰,峰形如象,故名象峰,下有圭浦,评事公入闽卜居于此,至今土名犹称游巷山。” 据《莆田县志·氏族志》载“唐中叶时,大理寺评事游植为泉州别驾,道经莆阳,爱紫霄之胜,卜居山下后浦村,子孙聚族于是,其散居东门者科甲最盛……” 《续莆阳比事》一书亦载:“游氏三世四科甲,即游日章、游日就、游伯槐、游叔骅,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皆中进士。”

宋国第五任国君:宋前公简介,宋丁公之子

游姓的由来一、寻根溯祖出自姬姓,以祖上之字命姓。周历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后皆以"游"命姓,称游姓。游姓最早的先祖是黄帝。 黄 帝 陵 外景 黄 帝陵 2004年公祭黄帝陵典礼:煌煌祭祖典 拳拳赤子情周族的后稷(姬弃)也是游姓的先祖。周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部落。周以经营农业而著称,其祖先弃,任尧的农官,因善种五谷号称后稷。后来弃与夏禹、商契一起成为舜的属官,并协助大禹治水。 后稷(姬弃) 周文王(姬昌)也是游姓的先祖。传说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也是游姓的先祖。前1027年,武王伐纣,开创了数百年周朝的基业和历史。 周武王(姬发) 周成王(姬诵)也是游姓的先祖。西周初的成王、康王时期是周王朝的盛时期,史称“成康之治”。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姬钊)也是游姓的先祖。 周康王(姬钊) 二、郡望堂号堂号 "美秀堂":春秋时,有游吉(游皈的二儿子)貌美才秀,举止文雅,熟于典故。他继名相子产之后任郑国宰相,为政宽和。 "仁和堂":北魏游明根任大鸿胪,处身仁和,接物礼让。故游氏又称"仁和堂"。 郡望广平郡:汉景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冯翊郡:汉武帝时置左冯翊,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冯翊郡。相当于现在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三、历史名人 游酢:宋代学者。师从程姬,刻苦读书,学问渊博。元封年间中进士,再为太学博士。他与杨时初次拜见程姬姓时,程姬闭目而坐,二人站在门外而不离去。等发觉时,门外已雪深三尺。,此即"立雪程门"成语典故的由来。游寿:他愤恨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素为孙中山所赏识。宣统三年(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时,随黄兴攻两广督署牺牲,年仅17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72烈士之一。游日章:明代廉州知府。嘉靖进士,在临川任了五年知县,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后任廉州知府。著有《骈语雕龙》。 游芳:明代学者。通五经,精博物理,隐居授徒。著有《皇明正音》。东晋十六国时赵有车骑大将军游子远,北魏有雍州刺史游雅,隋代有治书侍御史游元,宋代有丞相游似,明代有按察佥事游明。 四:游姓族谱资料 11034浙江金华清溪游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游永 游曾本重修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叙伦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浙江图 11035福建宁化游家族馋不分卷 (清)游连江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钞本 一册 台湾 11036福建漳州游氏族谱不分卷清嘉庆十七年(1812)钞本 一册 台湾 11037福建漳州游氏族谱一卷 (清)游万发纂修 清宣统钞本 一册 四川图 11038福建诏安游氏族谱不分卷 (清)游卯生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钞本 台湾 11039福建诏安龙潭游氏族谱不分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钞本 一册 台湾 11040福建诏安广平游氏族谱八卷 清宣统元年(1909)刊本 台湾 11041江西临川带湖游氏六修族谱十二卷 (清)游鲲运 游士棠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活字本 十二册 四川重庆市图注:游敬庵初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1042湖南新化游氏续修族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游纯洁纂 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十五册 湖南图 11043湖南新化游氏六修族谱前编三卷正编十七 卷外编不分卷 (民国)游裔蒸等修民国三十八年(1949)新化县南宗祠铅印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 大学 福建师大 湖南图 11044四川简阳游氏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游文董总修 民国十三年(1924)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11045四川涪陵涪州游氏家谱八卷 (清)游子元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刻本 四川长寿县双龙乡黄坡村钞本 四川长寿县湖渔场 11046四川邻水游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游槐庭 游边楷等纂 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四川重庆市图(存十一册)

客家游氏源流 

游氏本源出自姬姓。春秋时,郑国的郑穆公生13子,第八子偃,字子游,生于公元前632年,郑国宰相,其后子孙以祖父字“游”为氏,故在春秋时就开始有游氏。

游氏春秋时期发祥地在原河南广平郡(今河北省鸡泽县东二十里)故堂号曰“广平堂”。古书《交际大全》载有广平郡望,其中有“声实俱茂(雅),秀美而文(吉),清德重名(酢),善诗卓识(诚之),独步六朝之伯始(肇),并膺三辟于高闾(明根)”的佳句。括号内是历代游氏先贤名,内涵深刻。�

游氏所用堂联很多,通用的有:“郑国家声远;建阳世泽长”、“程门新世第;立雪旧家风”、“九言教晋卿郑相声名周代震;三尺尊程子豸山著作宋朝芳”、“绍定夫之徵读圣贤书方不愧建阳门第;继太叔之美行忠孝事乃克振郑国家声”、“派衍椷林自建阳而庐陵椒盛瓜绵;基开阔滩分坝头九大房星罗棋布。”�

二三郎入杭和“九子游”裔孙播迁�

自子游传至游道保,讳匹,号五丈,当李唐世乱之时,道保南迁南闽剑州建阳禾坪村(今长坪村),建家立业,子孙蕃衍,分布江西之赣州、于都、会昌、瑞金、兴国、庐陵等地。到南宋时,因兵荒马乱,游氏68世祖,字文珀,号二三郎(约生于1131年)于1175年从江西庐陵林息坑迁来汀州上杭县胜运里阔滩坝头(今稔田镇化厚村上游屋老屋子里)开基立业。�

始祖文珀,妣钟氏,生二子,四一郎,四二郎(四二郎外迁失考)。四一郎妣陈氏、范氏,生九子,称“九子游”,裔孙分布海内外,外迁裔孙比家乡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瓜瓞绵绵,前贤后秀,英才辈出。“九子游”分发概况如下:�

长子五十郎,妣林、谢二氏,世居上杭胜运里阔滩坝头,裔孙迁徙外地甚多,海外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大陆有重庆市,江西的赣州、遂川、黎川、龙南、定南、崇义,广东的河源,浙江的遂昌,福建的永定、三明、龙岩、武平、漳埔、宁化、明溪等县市。本县的歧坑、宫子前、灌子坑、沙子凹、石牌岗等乡村。�

五一郎,妣廖、赖二氏,迁上杭古田,后裔一部份迁邻乡步云上福村,另有一部分又迁往漳州绿竹园和长汀等地。又有一部分迁广东的始兴、南雄等地。�

五二郎、五三郎:迁江西抚州临川大路下。�

五四郎,妣谢氏,迁上杭县梅溪寨,分支蕃衍上杭尧埔、同康、洋乾等乡村及福建省将乐县、广东省广州、浙江省等地。�

五六郎迁上杭县蓝溪黄潭、曹田村,后分支迁南靖县游坑村,该处建有“广平堂”祠宇。�

五七郎,妣孔氏,迁永定县金丰月流夏圳背建基立业,生二男,长子乐水(三十郎)元配王三娘,继配李氏,迁漳州市尾。次子乐山(四十郎),妣邹、赖、江三氏,生四子:五九郎,六三郎、念四郎、念季郎。五九郎迁永定大溪乡开基创业,裔孙外迁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甚多,广东、江西、浙江等省也不少;六三郎,妣余三娘,迁平和县秀峰乡,裔孙又迁广东车岭、下樟创业;念四郎妣曾、杜氏,迁诏安县秀篆乡,后裔孙分支迁广东及台湾彰化、台北、宜兰、桃园等地;念季郎(又名存化),妣余氏,迁永定大排、洪源,裔孙繁衍于龙岩、漳平、南靖,台湾之基隆、台北等地。纵观五七郎之裔孙枝繁叶茂,人口达数十万之众,是客家游氏的一大脉系。�

五八郎迁居广东省之揭阳、汤田等地。�

五九郎迁居广东之三饶、洽山、始兴等地。��

二三郎裔孙寻根问祖芳言��

入杭始祖二三郎,生赣庐陵林息坑。�

广平游氏谱记载,六十八世二三郎。�

南宋年间迁福建,上杭胜运坝头乡。�

落地生根开基业,懿德流芳钟太娘。�

生下四一、二世祖,陈、范太婆发九房。�

五一移居上福住,号名叫他千一郎。�

五二、五三两兄弟,迁回赣地建宗祊。�

五四移居梅溪寨,五六迁发黄潭乡。�

五七迁到永定县,金峰大溪南山坊。�

五八入粤揭阳住,五九移居三饶、洽山乡。�

兄弟蕃衍各地住,长房五十守故乡。�

祖祠·祖墓�

上杭坝头游氏,于元末(1366年前后)在塘背山建有“立雪堂”书院一座,占地300多平方米,为游氏子弟求学之所。历代在此培育出不少英才。堂内有“立雪堂”金字匾额及“广地落成裨小学,平基增筑育英才”对联,至今仍按原样保留。1996年由海内外宗亲捐资改建为“游氏家庙”,亦称“立雪堂”,比原貌更加宏伟壮丽。�

“立雪堂”原于“程门立雪”,典出宋代学者游酢、杨时向儒学家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游酢(游氏66世祖),字定夫,号豸山,与学友杨时都已是40来岁的进士了,还要继续求学,从福建到河南洛阳拜著名儒学家程颐为师。游、杨来到程家,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蒙眬中知有二人来却不动声色,二人恭恭敬敬肃然侍立,一声不吭,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见是游、杨二人,装作一惊道:“啊!贤辈犹在此呼”那天正是严冬最冷的一天,门外已积雪三尺。“程门立雪”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游酢望子孙刻苦学习,留有诲子诗曰:�

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

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

还有九子游诗:

九子分支出异乡,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长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则故乡。

晓夜没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但原苍天重庇佑,广平男儿总炽昌。�

上杭县游氏于元末明初在上杭城南门(现为临江路蓝巷),建有300多平方米总祠一座。20世纪70年代改建为上杭县老干局。�

二三郎葬于上杭县稔田镇九曲里,游秀窝之“观音座莲”山形,妣钟氏葬于稔田的磜角里之“张天海螺”形。有入闽杭始祖吉地卜赞云:�

始祖二三、四一郎,坟葬上杭稔田乡。�

山名称为九曲里,观音坐莲朝巽方。�

名山胜地万龙汇,代代儿孙有书香。�

祖太钟、陈、范太娘,亦葬上杭稔田乡。�

小地名山磜角里,张天海螺好地方。�

一藤九瓜龙脉旺,椒盛瓜绵万代昌

子游是谁

史书记载

《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丁公申卒,子公共立。公共卒,弟炀公熙立。

宋国君主

宋微子(微子启) →宋微仲(微仲/微仲衍) →宋公稽→宋丁公→ 宋公(宋前公)→宋炀公→宋厉公→宋僖公→宋惠公→宋哀公→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宋穆公→宋殇公→宋庄公→宋闵公→宋前废公(子游) →宋桓公→宋襄公→宋成公→宋后废公(公弟御) →宋昭公→宋文公→宋共公→宋平公→宋元公→宋景公→宋桓侯→宋昭公→宋悼公→宋休公→宋桓侯→宋剔成君→宋康王

游的来历是什么

子游是言偃,为春秋时期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弟子。他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县令,阐扬孔子学说,为孔子所称赞“吾门有偃,吾道其南”。

言偃为上海市奉贤区所崇尚,以为是其故乡,奉贤的得名就是来自言偃。据说二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被后世尊为圣贤的孔子办学兴儒,其弟子言偃学成后,辞官归学。在言偃的倡导下,海隅处处可闻礼乐之声,言偃也被海隅百姓尊为“贤人”。

《吟子游》的作者是谁。那个朝代的?

出自姬姓,以祖上之字命姓。周历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后皆以"游"命姓,称游姓。

唐代孟郊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2、意恐:担心。

3、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相关推荐:

宋朝字子游是谁

散粉刷有保质期吗

怎么烧碳

是楠木的材质好还鸡翅木的好

九道菇怎么做汤浇面

宋朝主要是那几个省

人美和嘉丽是什么电视剧

九点5米等于多少米多少厘米

标签: [db:标签]

声明:《宋朝字子游是谁》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宋朝字子游是谁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受颜氏之儒曾子排挤,由于祭礼意见...

    百科 日期:2023-04-29

  • 散粉刷有保质期吗

    化妆刷没有明确保质期,使用的时候定期进行清理,保持刷头的干净,能用很长时间。一套化妆刷的价格不便宜,所以质量比较过硬,建议以一年为期限更换化...

    百科 日期:2023-04-29

  • 怎么烧碳

    1、在炭网上铺一层木炭并堆成金字塔形,倒入酒精或腊块等助燃剂并让木炭充分吸收,(建议点时最好用较小的炭块,以便炭能尽快的燃烧起来)时间约一...

    百科 日期:2023-04-29

  • C1驾驶证可以开面包车吗

    C1驾驶证可以开面包车吗面包车属于9座以下的小型汽车,统一挂白色文字、蓝色背景、白色框线的小型机动车牌照。面包车在C1驾照的驾驶范围内,所...

    汽车 日期:2023-04-29

  • 2023年宁波清明期间开通免费扫墓公交专线

    宁波开通免费扫墓公交专线3月25-26日开通轨道宝幢站公交扫墓专线,实行免费乘坐。4月1-2、5日,中心城区开通8条扫墓专线,设立8个上客点,其中天童...

    八卦 日期:2023-04-29

  • 2023济宁太白湖牡丹花会游玩攻略

    2023济宁太白湖牡丹花会游玩攻略一、时间地点2023济宁太白湖牡丹花会将于2023年4月1日至5月20日在太白湖景区牡丹园举办,今年牡丹生长期为第...

    景点 日期:2023-04-29

  • 是楠木的材质好还鸡翅木的好

    1、楠木有很多种类,最好为金丝楠木,号称皇帝专用木材,鸡翅是红木的一种,其中老鸡翅木是非常名贵的材料,目前能够见到的最好的是缅甸鸡翅木原...

    百科 日期:2023-04-29

  • 九道菇怎么做汤浇面

    九道菇做汤浇面步骤为:1、准备食材。主料选择面条200g、九道菇200g、鱼丸150g、丝瓜150g、玉子豆腐2根。辅料选择米苋10g、紫菜虾皮汤料粉10g...

    百科 日期:2023-04-29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