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 > 高校 > 北京地区26高校毕业生去向盘点,深造情况、就业行业、单位性质

北京地区26高校毕业生去向盘点,深造情况、就业行业、单位性质

来源:网络 作者:森澜教育 时间:03-03 手机版

对于很多家长和同学来说,就业、升学是选择目标院校和专业的重要考虑因素。为了更好帮助大家了解各院校就业、升学情况,今天整理了26所北京重点院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相关数据,目标北京高校的考生家长重点关注~

说明:1、本文数据来源于各院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北京211院校共26所(其中部分院校为985),人大、北师、中财、北体、民大暂未在官网收集到相关信息。本文将从就业去向、就业行业、就业地域、就业单位四个方面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北京重点院校就业情况。

01、北京大学

①北大校本部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生就业去向排名前三的是:国内升学占比52.26%,就业占比26.04%,出国出境升学占比18.9%。

②本科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③就业地域分布

02、清华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生就业去向排名前三的是: 国内升学占比63.7%, 就业占比21.5%, 出国出境升学占比13%。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从单位所属行业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制造业, 教育等。签约单位以企事业单位为主,其中民营企业占比43.4%。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广泛, 超五成毕业生选择京外单位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占比排名前三的有:上海22.6%、广东18.3%、北京16.1%。

④ 毕业生 就业单位

根据签三方就业人数的统计,接收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较多的单位主要分布在:

信息通讯和互联网领域 ,如华为、腾讯、美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 ,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装备制造业、能源业领域 ,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等;金融业领域 ,如中金公司、中信集团、国家开发银行等;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 ,如浙江省选调生、四川省选调生、山东省选调生、重庆市选调生等。

0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含出国、出境、第二学士学位)总计2354人,其中国内升学(含第二学士学位)总计2105人,出国、出境留学总计249人。整体 国内升学率为62.30%,整体出国、出境率为7.37%,整体升学率为 69.67%。

北航大力推进国际化建设,2020、2021 年因疫情影响,毕业生出国(境)留学意愿有所降低, 部分学生选择先就业后留学。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和单位性质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9.70%)、教育(25.66%)、制造业(12.91%)。

从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设计单位一直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民营企业(39.50%)、国有企业(21.93%)、高等教育单位(21.62%)。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从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北京(61.13%,含灵活就业 47.27%)、上海(6.40%)和广东(5.12%)。

从近几年的就业地域分布看,毕业生就业地域的分布越来越广泛,北京依然是毕业生比较集中的就业地域。

④ 毕业生 就业单位

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看,毕业生也广泛分布在其他国家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除了 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外, 信息、金融、通信、汽车等诸多行业的知名企业都对北航毕业生有很高的认可度。

04、北京理工大学

①本科毕业生升学情况

本科毕业生整体深造率为64.31%,其中国内深造率53.54%,出国(境)深造率10.77%。国内深造排名前五的高校分别为: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② 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北京理工大学在北京高校毕业生竞争力排名中位置靠前。2021届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占直接就业人数的比例为65.87%。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021年接收毕业生排名前30的单位中,主要为 航天、航空、兵器、电子、船舶、金融、信息通信、装备制造、科研设计、互联网等重要领域的顶尖单位。

05、中国农业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中国农业大学2021届本科生就业结构: 国内深造46.18%,出国(境)13.54%;就业34.49%。

毕业生国内升学主要集中在 “双一流”高校和一流科研院所,其中82.67% 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09% 进入中科院等科研院所。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其中38.27%毕业生选择 京内就业,京外就业地区中 山东省占比最高(13.19%)。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届毕业生74%从事的工作与农业及相关产业密切相关。从中国农业大学2021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看,前三位分别为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根据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就业重点企业如下:

06、北京交通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不再盲目追逐“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武汉、杭州、西安、成都、南京、长沙、天津等“新一线”城市魅力凸显,逐渐成为学校毕业生热衷的择业目的地。从本科生来看,签约新一线城市毕业生人数前五名依次为武汉市、杭州市、西安市、成都市、南京市。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在本科生签约单位中, 国有企业占有52.41%的比例,是毕业生的首要选择。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以下20家用人单位所录用毕业生总人数为409名,占本科生签约总人数的43.74%。从以下就业单位的行业分布看, 轨道交通、建筑、电力、信息技术及金融行业签约人数较多。

07、北京工业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从国内深造情况来看,2021届本科毕业生国内深造947人(其中就读第二学位的83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28.59%,本校、外校国内深造比为1.21:1。本科生考研的目标院校集中在与北京工业大学综合办学水平相当或高于本校的高校。

从各专业国内深造情况来看,电子信息工程(樊院)、软件工程(樊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樊院)、应用化学、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8个本科专业的国内深造率超过50%。

从出国(境)深造情况来看,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733人出国(境)留学,占毕业本科生总人数的22.13%。毕业生出国(境)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或地区为英国,占比53.89%。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信息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留学深造人数相对较多。

②毕业生就业单位

从用人单位录用本科毕业生人数情况来看,录用北京工业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单位主要集中在各大银行的北京分行、中国联合网路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歌华有限电视网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国有性质单位。

此外, 生物制品研究、北京燃气集团、建工等领域也吸引了不少本科生,符合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特点及生源分布特点。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为主,比例之和高达90.81%。33.77%本科生在国有性质单位工作,其中医疗卫生单位及高等教育单位比例相对较低,基本符合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

从就业单位行业分布来看,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建筑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所占比例分别为23.88%、12.86%、12.45%和9.46%。

④毕业生年薪分布情况

起步年薪是指年度固定工资,包括奖金、补助、分红等收入。2021届毕业生转正后平均税前起步年薪为 13.95万元(比2020届毕业生高1.87万元),低于平均期望年薪 2.45万元。

从图 2-3可以看出,32.23%的毕业生起步年薪分布在10-15万元且占比最高。与2020届相比,2021届毕业生期望年薪高约3.3万元。

从图2-4可以看出, 学历越高,起步年薪越高。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期望薪资与实际落实的薪资均有落差,博士生落差最大,高达4.82万元

08、北京邮电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生毕业生毕业去向以“深造”为主,国内升学和出国(境)留学比例为64.02%,毕业去向为“就业”的比例为25.82%。

本科生毕业生境内外继续深造人数为2251人,占本科生毕业生总数的64.02%。电子工程学院、国际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与理学院的深造率超过本科生毕业生深造率平均水平。

2021届本科生毕业生国内升学1744人,国内升学率为49.60%。从流向院校来看,留在本校的毕业生有1434人,其他毕业生选择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2021届本科生毕业生出国(境)留学507人,出国(境)留学率为14.42%。出国(境)留学毕业生主要流向英国,占比为43.98%,其次是美国(26.43%)和中国(香港)(10.26%)。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较广,主要集中于华北地区(49.78%),华南地区(15.86%)、华东地区(14.76%)次之。

从具体就业流向来看,北京市为本科生毕业生就业首选地,占比达45.48%;其次为广东省,占比为12.56%。与此同时,学校积极鼓励引导毕业生投身中西部地区建设,其中本科生毕业生流向中西部省份就业的占比达23.68%。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届本科生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7.56%)、通信(20.37%)和“金融业”(7.49%)。

2021届本科生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类别以工程技术人员(40.31%)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4.45%)为主,合计占比达64.76%;其次为金融业务人员(3.74%)、教学人员(3.52%)等类别。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021届本科生毕业生主要流向单位覆盖了通信、互联网、信息科技、金融、航天军工等重点领域。

被世界500强企业录用的人数314人,占本科生毕业生就业总数的34.58%;被中国500强企业录用的毕业生人数399人,占本科生毕业生就业总数的43.94%。

09、北京科技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届毕业本科生中共有1577人国内读研,其中在本校读研812人,到外校读研765人。

2021届共有240名本科毕业生选择出国(境)深造,占本科生总数的7.12%,其中选择去英国深造的毕业生人数最多,占出国(境)深造总人数的38.75%。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 IT互联网、钢铁冶金、电子设备、高等教育、公共服务机构等行业。

2021届毕业生中进入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高校、国家机关和科研院所等高质量就业单位的毕业生1930人,占就业人数比例54.78%,较2020届增加了182人。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79.70%。毕业生就业人数排在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天津、西安、武汉、广州、济南和青岛。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10、北京外国语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2021 届毕业生主要在北京(51.14%)就业,其次主要流向东部地区(29.44%)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事业单位(31.39%)是吸纳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分学历看,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具体流向的单位类型存在差异,其中本科毕业生流向机(26.16%)、国有企业(13.90%)、事业单位(10.90%)。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 2021届本科毕业生流向人数最多的前三个行业。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根据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统计,除机关、事业单位外,学校毕业生进入500强企业就业的人数占企业就业总人数的1/3,部分典型单位如下表所示。

学校共有172名 2021届毕业生选择到中初教育单位任教,其中超过10人的地域有北京、广东、上海、江苏。

11、中国传媒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5.72%,硕士毕业生为83.92%,博士毕业生为79.71%。从毕业去向来看,本科毕业生直接工作占比最高,为49.16%,其中,自由职业占比最高,为28.25%;此外,36.54%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

2021届毕业生中,男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7.52%,女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3.67%。从毕业去向来看,中国传媒大学男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高于女生,女生国内升学,出国、出境深造比例高于男生。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中国传媒大学2021届直接工作毕业生 主要在北京就业,其次去 上海市、深圳市、杭州市、广州市就业的人数也较多。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各类企业单位是吸纳中国传媒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占毕业生就业单位的58.17%,其中尤以其他企业(31.37%)占比最高。

分学历层次来看,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具体流向的单位类型存在差异,其中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其他企业,占比分别为49.89%。

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呈现多元化,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业是毕业生流向人数最多的前三个行业。

录用中国传媒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单位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主。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自由撰稿人、自媒体、视频制作、插画制作、教育培训是中国传媒大学2021届毕业生主要集中从事的自由职业工作内容。

1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13、北京林业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升学人数为1395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42.44%,升学人数和比例较往年持续提升。升学院校类型主要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在1249名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在华北地区就业人数最多,占比48.84%,在东北地区就业人数最少,占比2.40%。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就业单位性质流向从高到低依次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分别占90.31%、5.68%、3.68%和0.32%,企业就业仍然是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流。

本科毕业生主要在 19 个行业就业,其中主要为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8.25%)、 信息技术(17.37%)、 农林牧渔(11.05%)、 教育(10.01%)等领域。

④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

14、中国政法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从就业单位行业来看,毕业生落实单位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含律师事务所),金融业,教育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从就业地域分布来看,2021届毕业生中在北京地区就业的人数最多,占落实单位总数的51.71%。京外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选择在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就业。

15、北京中医药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1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女生深造率高于男生。升学率排名前三位的学院是石油工程学院、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出国出境率排名前三位的学院是经济管理学院、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外国语学院。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其他企业就业比例高于国有企业,就业去向更加多元,分布更为广泛。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近五年,本科生毕业生就业区域保持稳定,主要以华北地区、西部地区为主,东北和华中地区较少。

17、北京化工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从就业地区分布来看,学校毕业生主要在北京和东部地区就业,近5年来,在京就业比例均在40%以上,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毕业生去东部地区就业比例稳步上升,去中部、西部地区就业比例稳定在8%、12%左右。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届毕业生就业集中在 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教育行业。

各类企业是吸纳2021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民营/私营企业。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021届毕业生投身“大化工”领域工作人数稳定增加,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其旗下子公司共招收学校 2021届毕业生172人。

1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截至2021年8月31日,2021届国内升学的本科毕业生中,58.16%选择攻读本校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41.84%选择攻读外校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近五年,学校本科毕业生保研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考研率基本保持平稳。

升学至“双一流”大学的人数占比为 96.12%。学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升学人数排名前十位的高校如下图所示: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截至2021年8月31日,2021届签约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东南地区以及华北地区,如下图所示。近五年,本科签约毕业生留京就业比例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2021届签约毕业生就业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成都市,集中就业前十位的城市如下图所示: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届签约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 国有企业、科研设 计单位以及其他事业单位。近五年,科研设计单位签约就业人数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超过其他事业单位所占比例。

2021届签约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 地勘行业、教育科研以及工程行业,如下图所示。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19、华北电力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单位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届毕业生流向单位主要为 国有企业。

华北电力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主要在 能源电力领域,本科就业人数占比为50.70%。

④毕业生就业地域

20、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截至2021年11月30日,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以及华中地区,38.80%的已就业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地区就业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业、私营或民营企业、党政机关、教育单位、其他事业单位、三资企业等。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私营或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党政机关。

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矿业等。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021届毕业生签约部分知名企业和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

21、中央音乐学院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比例高,且呈稳步上升趋势。

第一类单位就业学生主要在传统知名单位从事艺术专业演出、教学工作;第二类单位就业学生集中在地方艺术院团和院校的专业演出、教学工作;第三类单位就业学生主要承担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教学工作。

企业是吸纳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分学历来看,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具体流向的单位类型存在差异,其中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其他企业。

2021届毕业生主要落实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业行业。 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主要为专业技术人员。具体来看,文学艺术、体育专业人员,教学人员是本科生就业比例最高的前两个职业类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调查显示,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在北京,其次主要流向东部地区; 就业城市分布中,在北京市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深圳。

④毕业生就业薪酬

2021届毕业生转正后平均税前起步年薪为13.13万元。具体来看,33.33%的本科生 年薪分布在5—10万元,占比最高;其次 23.81%的本科生年薪分布在15—20万元。

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1年,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去哪里就业了?

2021年,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主要去了以下三个行业。

一、公务员行业

众所周知,清华北大作为我国最高的两个学府,聚集了我国最顶尖的学生之一,他们的就业动态始终吸引着我们的关注,根据有关机构的数据显示,清华北大的学生有将近半数选择进入体制工作,他们成为了公务员,在古代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现在公务员也是很多人的最佳选择之一,因为公务员不仅工作稳定,而且有着很光明的未来,巨大的政治前景诱惑着清华北大的学生,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才会越来越多的选择当公务员。

二、金融行业

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都是高门槛的工作,也一直都是清华北大学子争相进入的行业,金融行业的高薪资吸引着很多学生,但是金融行业也是难度比较高的行业,而且也是需要行业积淀的,它需要具有紧密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人才,清华北大的学生自然就成了最优选择。

三、互联网行业

近些年互联网领域的造富神话一直在上演,而且互联网领域计算机人才的薪资待遇很高,福利很丰厚,比如股权激励和年终奖,进入阿里巴巴或者腾讯就意味着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不仅体现在薪资上,也体现在你可以和各领域的高精尖互联网人才一起工作,这会扩展你的资源和丰富你的视野,因此清华北大的学子也把互联网当作他们的选择之一,也有很多清华北大的学子在互联网领域创业,他们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创办了一些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影响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比如清华大学的王兴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

综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多选择以上三个行业作为自己的就业选择。

北大毕业了可以找什么工作

我国最好的两所大学无非是北大和清华,在很多人看来,只要考入其中任何一所,将来都是前途无量的,那么,你知道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将来会从事什么工作吗?据数据统计,将近八成的学生会去往下面三大领域,待遇实在让人羡慕啊。一、公务员我们知道,在挑选专业的时候,家长和学生总是意见相悖,但在报考公务员这一方面,他们的目标却是一致的。的确,在很多人看来,公务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工作稳定,又是国家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好,周末还能休息,最重要的是可以带薪休假。公务员的工资是由国家财政进行发放,所以根本就不用担心拖欠工资的问题。并且,绝大多数公务员的工作都很轻松,每年都有大批本科生报考公务员,很多北大的学生毕业后也会选择这一职业。二、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在事业编制中,要数老师和医生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拥有事业编制简直比当公务员还好,工作十分稳定,表现得好,还能升职。三、国企员工国家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尤其是国家电网,中国烟草等国企,每年的收入都上亿。只要能进入任何一家国企工作,待遇都是非常不错的。中国烟草决定今年将会扩大招聘人数,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相关网站查询资料。北京大学毕业生多半会选择考研或者是硕博连读,本科生较少,因为学历比较高,将来就业的时候也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绝大多数北京大学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在国企,党政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博士生多半会选择在高等教育机构就职,大部分会进入高校工作。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博士生,北京大学毕业生其中有八成会选择公务员,事业编制,或者是国企。为什么北大毕业生喜欢进入这些体制内单位呢?主要是因为这些职业有着“铁饭碗”之称,不仅待遇好,而且工作稳定,有前途。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去向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去向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去向都有哪些?大学的的四年教育,大部分人都已经到第四年快要毕业了,但是还有很多的学生不知道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去向都有哪些?我给大家整理了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去向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去向1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

现设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 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八个专业分院, 并设有造型艺术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和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学院每年招收中专生(附中)、专科生(成人教育)、 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各类进修生。

现有在职教职工662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4700余名和来自十几个 国家的留学生百余名。

学院教学科研面积共占地495亩,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

中央美术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1、就业去向:2018 届毕业生共有 1121 人, 其中,北京生源7.2%,女生比例53.6%。本科毕业生 794 人。硕士毕业生 286 人。博士毕业生 41 人。总就业率是 99.28%。本科生就业率99.25%。博士生就业率 100.00%。硕士生就业率 99.30%。

2、深造情况:国内升学,149 人选择国内升学。其中,本科毕业生 138 人,硕士毕业生 9 人,博士毕业生 2 人。升学高校主要集中在中央美术学院(87.25%)。境外留学,139 人选择出国(境)。其中,本科毕业生 131 人,硕士毕业生 7 人,博士毕业生 1 人。毕业生去美国的比例最高(62.50%),其次是英国(37.50%)。

3、就业工作情况:就业地区分布,2018 届毕业生中,71.15%的毕业生在北京地区就业。京外就业的毕业生最主要选择在东部地区(19.39%),其次为中部地区(4.97%)。从经济区域看,京外就业的毕业生最主要选择南部沿海经济区(7.03%),其次为北部沿海经济区(6.55%)。

具体分学历来看,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最主要选择的工作地点均为北京,硕士生落实在北京就业的比例最高(72.39%)。

除在京就业外,本科生去东部地区就业的比例较高(21.39%),博士生去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较高(13.16%)。

就业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2.55%),教育(20.19%),建筑业(7.57%)是毕业生主要选择的就业行业。

就业单位:主要单位类型依次为:事业单位(19.54%)、其他企业(19.23%)、国有企业(4.46%)。

本科毕业生最主要落实的单位类型依次为其他企业(21.09%)、事业单位(8.93%)、三资企业(2.23%)。

硕士毕业生最主要落实的单位类型依次为事业单位(28.77%)、其他企业(18.40%)、国有企业(9.91%)。

博士毕业生最主要落实的单位类型依次为事业单位(85.72%)、国有企业(5.71%)、其他企业(2.86%)。

4、薪酬、求职:本科生对首份工作表示“很满意”或“满意”的比例为 59.32%。本科生平均落实年薪 11.44 万元,低于期望值 2.70 万元。

63.49%的本科生认为工作发展空间“很大”或“大”。

求职成功渠道:校园渠道是求职成功比例最高的渠道,占比 26.62%,其次是通过社会渠道(18.63%)、亲友渠道(18.63%)和其他渠道(13.69%)。

研究生对首份工作表示“很满意”或“满意”的比例为 80.57%。研究生平均落实年薪 11.45 万元,低于期望值 2.32 万元。

在各类渠道中,用人单位自设渠道是我校研究生求职成功比例最高的渠道,占比 28.00%,其次是通过校园渠道(20.00%)和亲友渠道(19.43%)。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去向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主要是搞工艺的,简单理解就是搭配装潢设计之类的,他的强势专业就是染织、装潢等。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主要是搞画画啦,图形设计啦,比如人民币图案很多都是中央美院设计的。这两所学校跟清华大学美院教研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另外说说三者的.关系,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杭州艺专院,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清华美院,是由中国美术学院的实用美术系组建而成的。换句话说,中央美院是中国美院的师傅;中国美院是清华美院的师傅!

缕清这些关系之后,我们就谈谈中央美院的毕业生去向,就大概知道其他美院的情况了。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中央美院的学生找工作,那是相当费劲了,70%以上都选择了自由职业或自谋出路,事实就这么残酷。

既然是毕业于这样的顶尖美术学校,自然最后的薪资都是很不错的,只要自己实力够呛,前途还是一切光明的,

美术能不能发财?事实告诉我们能发财,因为太多的画家大笔大笔赚钱!问题是人家是成名画家,靠的自己打下来的名气,换句话说人家是“老板”,不是“打工仔”。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北京地区26高校毕业生去向盘点,深造情况、就业行业、单位性质,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

相关推荐:

名校毕业生去哪儿?科技大厂仍是“顶流”,“体制内”工作渐吃香,京沪吸引力大爆发

北京地区26高校毕业生去向盘点,深造情况、就业行业、单位性质

解读中部地区的四所好大学,备受全国考生青睐,未来就业质量高

实锤!这7所双非院校就业好

大学生向往的城市排名,北京未进前三,前十名大多为南方城市

清北等33所985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总,2023届考生择校必备

全球最具就业竞争力大学排名出炉!英国前十盘点,毕业生工资曝光

千万级转化!南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取得重大突破

声明:《北京地区26高校毕业生去向盘点,深造情况、就业行业、单位性质》一文由排行榜大全(森澜教育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