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 > 高校 > 名校毕业生去哪儿?科技大厂仍是“顶流”,“体制内”工作渐吃香,京沪吸引力大爆发

名校毕业生去哪儿?科技大厂仍是“顶流”,“体制内”工作渐吃香,京沪吸引力大爆发

来源:网络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03-03 手机版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帆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90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35万。

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疫情持续,国际交往受阻,“双减”落地,平台反垄断监管不断加码,房地产调控进入深水区……一系列的经济、社会、行业因素影响下,2021届的毕业生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就业季。

2021年年末到2022年年初,各大高校陆续发布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行梳理研究,试图发现在疫情、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下,2021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去向,是否有新的变化。

根据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发布的“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排名前十的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值得注意的是,西安交通大学相较2020年排名上升1名,首次入围全国十强高校。

截至1月21日发稿时,前十高校中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发布了2021届就业质量报告。

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去向,一方面既传递了年轻一代对升学、就业的选择偏好,另一方面也能一定程度反映区域竞争格局,在2021年的行业变幻当中,也可从中窥见时代发展的变迁。

“大厂”仍备受青睐

整体来看,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仍最受名校学子的青睐。

据北京大学披露,2021年,该校校本部共有 5983 名非定向毕业生通过签约及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分别有26.36%的本科生、24.76%的硕士毕业生进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所有行业类别中位居第一。博士毕业生主要进入了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但同样也有9.12%的博士生进入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上海交通大学进入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毕业生占比,更是高达29.24%,其次去往制造业的毕业生占比也达到了15.42%,第三名为教育行业,占比为12.92%。

以华为、腾讯等为代表的大厂们,仍是吸纳名校毕业生的主力。

清华大学在披露接收2021届毕业生较多的单位分布时,首先列举的便是信息通讯和互联网领域,如华为、腾讯、美团等,但并未如往年一般披露具体的比例以及重点单位的招聘人数。

南京大学则披露,招录2021届毕业生人数较多的用人单位,前几名分别为华为、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北京三快在线(美团)、中兴通讯等。

招录南京大学2021届毕业生人数较多的用人单位分布

(数据来源:南京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此外,教育类历来也是名校学子就业的重点去向行业。2019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去往教育行业的占比跃升至第一,达到23.03%;2020年的占比排名下降至第二,但比例也仍然高达22.10%;2021年,北大分别有25.56%的本科生、8.35%的硕士生、47.56%的博士生进入教育行业。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大量的博士生毕业后进入高校,这构成了教育行业长期保持热度的基础。其次,中初教育单位近年来开始成为名校毕业生青睐的就业去向之一。此前市场化教育机构也吸引了不少名校生的加入。

但随着2021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可以预期的是,2022年进入教育行业的高校毕业生比例将出现一定下滑。

另一个趋势是,名校毕业生们的求稳心态愈发凸显,进入党政机关的毕业生人数明显上升。

根据公开报道,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2021年,北大选调生签约人数首次突破800人,较上一年增加近60%,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而可供参照的是,2010年以来,北大共有2200余名选调生在全国各地基层工作。

2021年,清华大学通过定向选调的渠道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人数也有明显增长,浙江、四川、山东、河北四省选调生人数超过50人,重庆、山西、黑龙江、天津、江西、河南等省份选调生人数超过20人。相比之下,2020年仅四川、河北、河南三省选调生人数超过20人,上海、福建、重庆、山东、浙江、北京、天津等省份选调生人数超过10人。

南京大学2020届的就业毕业生进入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比例为9.94%,2021届上升到了12.35%。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过去若干年里互联网行业“独领风骚”的格局已经很大程度被打破,尽管大厂仍然吸引了大量的名校毕业生,但形势和预期也在悄然生变。加之在疫情影响下,宏观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稳定成为很多名校生求职的重要考量,这一趋势或仍将在2022届毕业生中持续。

上海、北京加入争夺名校生“战局”

从过去几年的名校毕业生去向规律来看,大多数人愿意留在大学所在省市找工作,或者去邻近的发达省市,但在优质就业机会的吸引下,也会表现出“舍近求远”的倾向。其中,广东长期以来受到了全国各地名校学子的青睐。

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广东坐拥广州和深圳两大一线城市,既能够提供大量优质的就业机会,同时广深在过去几年里对大学生敞开了落户的大门,而北京和上海的落户名额堪称稀缺。

但2021年,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清华毕业生的去向,2021年上海对清华本科、硕士、博士三类毕业生的吸引力首次全面超过广东。签约就业的清华毕业生中,本科生有22.6%去往了上海,这一比例反超了去往广东的18.3%,也超过了留在北京的16.1%;硕士生和博士生仍然最倾向于留在北京,但第二选择均为上海,广东则降至第三。

北大迈向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中,留在北京的本科生比例显著增加,其次有14.06%的本科生去往上海,这一比例同样超过了去往广东的12.14%。

南京大学披露了毕业生具体的城市去向情况。2020年,南京大学实际就业人数(不计深造的毕业生)为5228人,留在南京的1780人,其次去往上海的为676人,深圳329人,杭州311人,北京310人,苏州253人,广州112人。

到了2021年,南京大学实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增加至6111人,留在南京的1999人,其次去往上海的为760人,北京366人,杭州359人,深圳340人,苏州255人,盐城183人,广州104人。

对比前一个年度,深圳的吸引力名次由第三下滑至第五,广州由第七下滑至第八,人数也小幅减少。

西安交通大学2020年去往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毕业生占比为13.33%,2021年下降至9.36%;去往长三角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则由2020年的16.62%,小幅上升至2021年的17.45%。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年度的数据之间出现一些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因此,如果要判断2021年的一些变化是否为趋势性的变化,仍然有待更多年份的观察。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北京的确都已经加入了争夺名校生的“战局”。2018年,上海就提出,以北大、清华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2020年,上海又将受惠高校扩大至本地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

2021年,上海进一步提出,试点在五个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北京则在2021年提出,“招聘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实行人才引进计划单列。这意味着,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在内的7所高校毕业生,有望直接在北京落户。

相比之下,深圳在2021年提出拟将人才落户的学历底线要求由大专调整为全日制本科,曾作为加分项的“本科生1.5万,硕士生2.5万”的人才引进补贴也已取消。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中国的区域版图中,北京和上海原本是两座仅剩的“高冷”城市,如今也已经松开了名校生直接落户的一个口子。这两座GDP双双突破4万亿的城市,除了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就业机会之外,其户籍含金量还包括优质的医疗及教育资源、社会治理能力等,这对于名校生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势必也将一定程度改变未来人才流向的格局。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应届毕业生说说,你们第一份工作月薪是多少?

应届毕业第一份工资如果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我觉得也就5000~8000,如果是在三线城市也就3000~5000,我指的是普通本,专科大学生,如果你是985 ,211甚至清北名校这样的,那可能会高一些,但最高也就1万出头,两万都是你触不到的天花板。

当然这个薪资跟你所学的专业,所处的行业,以及你的个人努力程度都密不可分。也存在极少数人运气加加努力,毕业第1年就年入20万。但这样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首先说行业,最近几年赚钱的行业有哪些呢?先看看排行榜前10都有哪些?互联网服务行业,教育培训行业,农业,旅游行业,文化娱乐行业,生物医药行业,健康管理行业,老年服务用品行业,智能家居行业,信息安全分析行业。其中旅游行业和文化娱乐行业,因为2020年新冠疫情有所影响,其他行业影响都很小,甚至有的因为疫情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比如在线教育培训和生物医药行业。

互联网行业这个不用说,如果你的学历高能力强,那你进一些大厂虽然累一点,但是收入也是非常高的。教育培训行业,我就是这一行的,由于今年疫情影响线下教培机构受重创,所以更是给了在线教育机构一个推波助澜,目前各大机构互相角力,瓜分这块大蛋糕。

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是属于以上这十大行业吗?如果不是,我建议你有必要去做一个科学明智的职业规划,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强不过社会趋势,永远记住:势比人强,就像雷军说的: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

即使你属于以上行业,但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薪资也会千差万别,比如销售岗位和职能岗位也是没有可比性。这个就要取决于你的个人择业观,你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了解一下市场价格,或许能够让你头脑更清醒一些,而不是打开抖音看到的都是一毕业就都月入过万的视频,或者朋友圈转发的贩卖焦虑的毒鸡汤。应届毕业生月入过万真的没你想的那么容易。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该怎样去找工作?

应届毕业生可以抓住秋招,因为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会有秋招计划,春招只是作为补充招聘。抓住秋招的机会,就算面试不成功也能积累面试经验,为明年的春招做更充足的准备。

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小伙伴,在面试之前都会只注重技术面试的准备,而忽略简历、非技术面的准备。所以,不管是内推还是自己投递简历,准备简历都是找工作\实习的第一步。

简历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开始投递简历,投递简历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网上报名,另一种就是内推,我们先来讲讲反馈速度更快的内推。

内推的途径有很多,你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联系之前毕业的学长学姐,请他们帮你内推,他们会很乐意。另外,很多技术类的群里面都会有各大厂的技术达人,你可以通过各类技术群去联系大厂中的在职员工,请这些人帮你内推。很多小伙伴会关注很多技术大牛在各类技术平台的分享,有些大牛会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下邀请你去参加公司的内推面试。

除了内推,你也可以关注心仪公司的招聘信息,然后将各个公司的投递时间、面试时间等记录下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面试时间,尽量不要让两个大厂的面试时间冲突。以下简单的整理了部分互联网公司的校招信息,更多信息请登录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招聘网站去查。

图片来源:猿辅导官网

图片来源:字节跳动

图片来源:腾讯

图片来源:拼多多

图片来源:字节跳动

图片来源:阿里招聘

图片来源:腾讯招聘

除了网上投递简历,可以去好的大学参加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宣讲会。但是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一般都会选择比较好的大学,如果你所在的地方没有好一点的大学吸引这些知名互联网企业,你可以选择就近的城市去参加,具体的时间、地点可以关注各大高校的官网。

图片来源:四川大学官网

当然,以上一切的准备都要基于你的能力能否与这些技术岗匹配,在正式的面试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那技术岗来说,技术岗都会有笔试环节,那笔试的题目大多数都是数据结构、算法、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等计算机基础,然后会有几道编码题。这些虽然可能都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但是面试题也可以像高中刷题一样,强加练习,加深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正确率和缩短答题时间。

想要了解技术岗的笔试题、面试经验的方法有很多,网上查、各类互联网招聘网站推出的面试分享、甚至有人专门出版了程序员面试宝典、软件测试面试宝典等书籍。所有的行业、岗位的面试都有一定的方法可寻,多看别人分享的面试经验,掌握各类面试技巧,提高自己面试成功的几率。

 图片来源:牛客网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秋招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名校毕业生去哪儿?科技大厂仍是“顶流”,“体制内”工作渐吃香,京沪吸引力大爆发,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

相关推荐:

2021届毕业生都去向了哪儿?教育和互联网行业仍旧火热,上海最受欢迎

名校毕业生去哪儿?科技大厂仍是“顶流”,“体制内”工作渐吃香,京沪吸引力大爆发

北京地区26高校毕业生去向盘点,深造情况、就业行业、单位性质

解读中部地区的四所好大学,备受全国考生青睐,未来就业质量高

实锤!这7所双非院校就业好

大学生向往的城市排名,北京未进前三,前十名大多为南方城市

清北等33所985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总,2023届考生择校必备

全球最具就业竞争力大学排名出炉!英国前十盘点,毕业生工资曝光

声明:《名校毕业生去哪儿?科技大厂仍是“顶流”,“体制内”工作渐吃香,京沪吸引力大爆发》一文由排行榜大全(21世纪经济报道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