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请详细介绍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贾诩

请详细介绍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贾诩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25 手机版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

个人著作: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全三国文》辑录有其文在内。

主要成就:在董卓逝世后,献计于其旧部李傕、郭汜,助其反攻长安。后成为张绣的谋士,曾用计策两次击败曹操;官渡之战时,力主与袁绍决战。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其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

介绍一下贾诩的生平事迹 越详细越好

贾诩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曹魏著名谋士、重臣)
编辑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古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曹丕称帝,封其为太尉、魏寿乡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黄初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1] ,《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2] 。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3-4] ,并为《吴起兵法》校注[5] 。
早年经历
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贾诩拥有如此随机应变处理事情的才能,像这样的事情很多。[6]
效力凉州
永汉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废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
贾诩
剑履上殿。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不久,牛辅遣李傕、郭汜、贾诩等出兵攻打关东联军,先向孙坚,在梁东大破其军。孙坚率千骑溃围而去。[7-8]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牛辅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余党。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说:“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阁下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此计为众人采纳。
于是李傕等散发“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联络凉州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十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凉州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被杀。李傕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李傕又杀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后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受。李傕等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是天下的榜样,我贾诩一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贪享虚荣,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于是改拜贾诩为尚书,掌管选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贡献,李傕等人亲近贾诩但同时也很忌惮他。[9]
不久贾诩之母去世,贾诩辞掉官职,被拜为光禄大夫。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袭占长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权后,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多次打斗起来。贾诩每次都以大体责之,所以三人虽心中不和,但表面上还过得去。于是三分长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傕使骑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间矛盾日益激化,开始交兵。李傕请贾诩为宣义将军,以助自己。帮助汉献帝出逃、保护大臣,贾诩多有出力。后二人罢兵,贾诩便上还印绶。[10]
当时将军段煨与贾诩同郡,屯驻华阴,贾诩去投靠段煨。贾诩向来知名,为段煨军所敬服,段煨心里怕贾诩夺其兵权,但在表面上对贾诩十分礼遇。贾诩看出后,心不自安。南阳张绣与贾诩暗中有来往,张绣便派人去迎接贾诩。贾诩临行时,有人问贾诩:“段煨待你这么好,你为何还要离去?”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虽然优厚,却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会被他所害,而我离开他一定很高兴,又指望我连结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张绣缺乏谋士,也很愿意得到我,这样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够得到保全。”贾诩到达张绣处,张绣果然大喜,率子孙前来迎接。而段煨知道贾诩离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11]
献计张绣
建安二年(197年),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从此,二人便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不久,曹操闻袁绍欲趁虚袭取许都,便立即从穰城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刘表也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张绣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要再追?”贾诩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
央视三国演义的贾诩
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得胜后,张绣问贾诩请教是怎么回事,贾诩解释说:“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罢了。将军虽然擅长用兵,但绝非曹公敌手。曹军虽然刚撤,但曹公必然亲自殿后,我们的追兵虽精,但将领比不过他们,他们的士兵还很有士气,所以我知道将军你必败。曹操之所以还未尽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所以击破将军的追兵后,一定会全力撤退,留别人断后,他留的将领虽厉害,却比不上将军,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张绣大为佩服。[12]
劝张归曹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曹操闻讯后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由于当时冀州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13]
辅佐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曹军军粮用尽,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曹操称善,后来抓住机会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14-15]
离间马韩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参见渭南之战)。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说:“离间他们。”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写书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内乱。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联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16]
支持曹丕
贾诩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18]
位列三公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贾访为列侯。以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黄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东吴,未达到预期战果。当初,曹丕便问计于贾诩:“我想统一天下,吴、蜀应先征讨哪个?”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无功而返。同年六月甲申日,贾诩去世,终年77岁,谥肃侯,长子贾穆继嗣。[19] 多年后,贾诩与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庙。[20-21]
历史评价
编辑
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22]
阎忠:“诩有良、平之奇。”[22]
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22]
裴松之:“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张子房青云之士,诚非陈平之伦。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则余无所附,故前史合之,盖其宜也。魏氏如诩之俦,其比幸多,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今荀、贾之评,共同一称,尤失区别之宜也。”“夫仁功难著,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22]
令狐德棻:“周瑜赤壁之谋,贾诩乌巢之策,何能以尚。一言兴邦,斯近之矣。”
《荀勖别传》:“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于勖。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贾诩像
《唐会要》:“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24]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25]
杨炯:“孝通神明,忠定社稷。马伏波来游二帝,晏平仲能事百君。在魏则贾诩、荀攸,在周则太颠闳夭。”[26]
李峤:“贾文和之揣君,郦食其之观将:翔而后集,可谓明也。”[27]
苏辙:“公不用其计,以兵入吴境,遂败于赤壁。夫诩之所以说曹公,则李左车之所以说淮阴侯,使乘破赵之势,传檄以下燕者也。方是时,孙氏之据江东已三世矣。国险而民附,贤才为用,诸葛孔明以为可与为援而不可图。而曹公以刘琮待之,欲一举而下之,难哉!使公诚用诩言,端坐荆州,使辩士持尺书结好于吴。吴知公无并吞之心,虽未即降,而其不以干戈相向者可必也。”[28]
章如愚:“至于三国,各自据其土而成鼎峙之势,亦诸人之力也。故在魏,则荀攸、贾诩之算无遗策,郭嘉、刘晔之才策谋畧,管宁之渊雅高尚,毛玠之典选清正;在吴,则周瑜、鲁肃之俦入为腹心,出为股肱,甘宁、凌统之徒奋其威,黄盖、蒋钦之属宣其力;在蜀,则诸葛孔明之长于治国,费祎、董允之志虑忠纯,向宠之性行均淑,皆一时之人杰也。”[29]
刘祁:“已而诸豪割据,士大夫各欲择主立功名,如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诸葛亮、庞统、鲁肃、周瑜之徒,争以智能自效。”[30]
王义山:”某仰惟某官学通六艺,忠贯三精,其谋略则荀攸、贾诩之密,其经济则周瑜、鲁肃之英,其吟啸则谢安、庾亮之雅,其牧御则羊祜、陆逊之仁。“[31]
郝经:”当是之时,魏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司马懿为之谋,吴有张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运其筹。“[32]
袁宏道:“投身刀戟之林,濒死不悔,不尽其用不止者,张子房、荀文若、贾诩之流是也。”[33]
王夫之:“迨于子桓之世,贾诩、辛毗、刘哗、孙资皆坐照千里之外,而持之也定。”[34]
韩慕庐:“文和周旋群雄,晚归太祖。惟其智放沈密,而机速过人,故能不受牢笼。”[35]
贾诩画像
王鸣盛:“贾诩地望无可言,然观其处父子之间,勉曹丕以孝,答曹操慎忠,则尚优于诸人,离之此而合之彼,其例密矣。”[36]
何千里:“诩之识略,实盖一时。”[35]
何焯:“养威持胜之善谋。”[35]
王士禛:“余素不喜李贽之学,其《藏书》、《续藏书》未尝寓目。近偶观之,其最害道者莫如《论狂狷》一篇。其言谓放勋狂而帝,文王狂而王,泰伯狂而伯,皆狂也。舜也、禹也、汤、武也、太公、周、召,皆狂也。汉高帝,狂之神;文帝,狂之圣也。此等谬论,正如醉梦中呓语,而当时诸名士极推尊之,何哉?若以李斯、桑弘羊、吕不韦、李园、贾诩、董昭为名臣,温峤为逆贼,所谓好恶拂人之性者也。以扬雄、胡广、谯周、冯道为吏隐外臣,亦大谬。”[37]
独孤微生:”荀文若、周公瑾、陈元龙、贾文和之流皆一时之魁奇俊杰也。“[38]
易中天:“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39]
家族成员
编辑
据《新唐书》里的宰相世系表所指,贾诩是西汉时代文豪贾谊的末裔。据《贾氏武威郡宗谱》载,贾谊九世孙名为贾秀玉,东汉时任武威太守,自此居于武威郡。其子贾衍任兖州刺史,贾衍子贾龚为轻骑将军,居武威。衍生二子,长子名贾彩,次子便是贾诩。据《魏晋世语》,贾氏一族于晋惠帝时皆至大官,于晋初时尤为显贵。
父祖
贾谊,贾诩先祖,西汉著名文学家。
贾秀玉,贾诩曾祖父,东汉武威太守。
贾衍,贾诩祖父,东汉兖州刺史。
贾龚,贾诩之父,任轻骑将军,徙居武威。
哥哥
贾彩,贾诩之兄。
儿子
贾穆,贾诩的长子,为驸马都尉、历位郡守,承继贾诩的爵位。
贾访,贾诩之子,分得父亲八百户食邑中二百户,而受封列侯。
贾玑,贾诩之子,魏驸马都尉、关内侯,后徙居长乐。
孙子
贾模,贾穆之长子,贾诩之长孙,承继贾穆的爵位,晋惠帝时为散骑常侍,护军将军。
贾疋,贾模从弟(《晋书》作贾诩的曾孙[40] ),仕晋惠帝及晋怀帝,累官至骠骑将军、雍州刺史、封酒泉公。
贾通,贾玑之子,任侍中、车骑大将军。
贾延,贾玑之子。
后世
贾胤,贾模子,仕晋惠帝,乃惠帝于太子时之近侍。
贾龛,贾模之子,胤弟,仕晋惠帝, 曾任秦国内史、秦州刺史。
贾仲安,贾通之子。
贾仲谋,贾通之子。
贾仲达,贾通之子,晋颍川太守。
艺术形象
编辑
文学形象
在中国著名历史演义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贾诩亦有耀眼的表现。他初登场于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以西凉谋士身分从属于董卓集团余党李傕、郭汜阵营。当时董卓已死,李傕等四人上表求赦不果,正欲各自逃难,贾诩建议他们召集西凉人马入京攻打吕布,结果成功驱逐吕布。可是李傕等人却擅权暴虐,欺凌帝上,甚于董卓。第十回中,西凉马腾、韩遂东征勤王,贾诩劝李傕深沟高垒,不与接战,待西凉兵粮尽退兵加以追击,结果亦大败马、韩。李、郭掌权期间,贾诩一直引导他们安抚天下,征用贤能,朝廷稍微有所恢复。[41]
第十三回,李、郭失和,互相攻讨,一劫天子一劫公卿,长安大乱,贾诩与左灵被李傕任命负责监押帝后车驾。但贾诩当时仍心系汉室,答应献帝尽力阻止李傕暴行。李傕要杀帝使皇甫郦时,亦赖贾诩等力劝才得免。其后贾诩暗地劝喻李傕阵中的羌兵解散,又设计建议献帝以重爵加封李傕,让其暴露自身贪婪信巫的缺点,李傕军中因而士卒离心。第十四回曹操举兵勤王,贾诩劝李傕投降求赦,李傕怒欲斩之,贾诩于是离开李傕回到家乡武威。
第十六回,正当曹操与吕布鏖战时,南方传来讯息指张济攻南阳中流矢而死,其侄张绣继统其军,占据宛城,并用贾诩当谋士,与刘表结连,成为曹操南方的大患。于是曹操放下东边战线,赶赴南方亲征张绣。大军压境,贾诩又建议张绣投降曹操,张绣亦愿意接受。可是曹操因私纳张绣婶母邹氏辱及张绣,张绣怒不可当,贾诩唯有献计让张绣引军围攻没有戒备的曹操,此役令曹操几乎失陷,并折损了大将典韦、长子曹昂及侄儿曹安民等。[42]
贾诩画像 (7张)
第十八回回目以贾诩为主,是为“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曹操击败袁术后,再议征讨张绣。贾诩以将计就计之法,再次令曹操中伏,大损兵马,将领于禁、吕虔亦受战伤。后来曹操退兵,张绣、刘表议欲追袭,贾诩认为必败,果如其言;然而贾诩又劝二人再次起兵追袭,张绣听从其计,结果大胜而还。此回尽显贾诩料事如神的本领。[43] 直至第二十三回,袁绍、曹操分别遣使劝张绣归顺。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降服曹操。贾诩被曹操封为执金吾使。官渡之战中,贾诩亦有随军出征,多为曹操守寨。
第五十九回,马超兴兵讨曹操,贾诩随军西征,并献离间计,致抹书予韩遂令马超疑惑,使马超与韩遂失和相攻,曹军因而得胜。[44] 第六十七回,曹操征张鲁,欲得猛将庞德归顺,贾诩献计透过贿赂杨松,离间庞德与张鲁之间的关系,亦成功令庞德降曹。
第六十八回,曹操议立嗣子,贾诩属意曹丕,故当曹操问及其意见时,贾诩淡淡地提到袁绍、刘表二人,让曹操联想到二人立幼废长终致覆灭的故事,然后决意立曹丕为后嗣。第七十八回,曹操欲筑建始殿,贾诩推荐洛阳良匠苏越;曹操夜梦三马同槽,问于贾诩,贾诩为其释虑。曹操临终托孤,贾诩亦是顾命大臣之一。曹丕继位后,封贾诩为太尉,位列三公。第八十回,曹丕篡汉,贾诩建议曹丕筑受禅台以避后世之议,又劝献帝诏书禅位。第八十二回,孙权遣赵咨为使,向曹丕称臣宾服,使者到魏,亦先见太尉贾诩,可见贾诩于朝中地位超然。第八十五回,曹丕乘孙刘鏖兵夷陵,于是遣三路兵马暗袭东吴,贾诩劝阻,曹丕不听,招致大败。[45] 最后,第八十六回,小说正式交代贾诩之死。[46]
贾诩在演义中由第九回横跨至第八十六回,形象突出,计无不中,甚至曾令善于用兵的曹操几度败绩。其所从属势力颇多,先随李傕,再随张绣,最后事曹操曹丕两代。加上他曾助曹丕篡汉,其形象不算十分正面。可是即使贾诩曾助李傕、曹魏这些在《三国演义》形象比较负面的势力,他的才能仍备受肯定。而且不论是李傕、张绣,还是曹操、曹丕,都将贾诩此人视为心腹。可见其人善于交际,亦深晓乱世自保之术。

请详细介绍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贾诩

贾诩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 [凉州]武威姑臧 [今甘肃武威]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太尉 谥曰肃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暂无相关资料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 张绣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董卓|李傕|郭汜 张绣
贾诩 - 简明历史传记
贾诩原为董卓部下。董卓灭亡后,贾诩为求自保,建议李傕、郭汜等人袭击长安,造成大乱,又先后依附段煨、张绣,屡献妙计。后劝张绣投降于曹操,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在战官渡、平马超以及立嗣等问题上多有建议,为曹操所器重。曹丕即位后,贾诩升任太尉,数年后病逝。贾诩极有智慧,擅于自保,是当时公认的智谋之士。
贾诩 - 简明演义传记
贾诩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原为李傕手下,为求自保,建议李傕等人袭取长安,造成大乱。在李傕、郭汜二人争斗之际,贾诩从中周旋,尽力保全献帝,因与李傕争执而逃回家乡。贾诩后改仕张绣,劝张绣降于曹操,而当张绣起心造反时,又设计协助,成功偷袭了曹军,此后又多次设计抵挡了曹操的进攻,表现出职业谋士的风范。在官渡之战前,贾诩再次劝张绣投降于曹操,从此归附曹操。此后贾诩在平定北方四州、平马超、灭张鲁等战役中屡有建议,深得曹操信赖,后在魏文帝时期官至大司马,不久病逝。
贾诩的历史评价
陈寿评曰: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贾诩拥有如此随机应变处理事情的才能,像这样的事情很多。
[189年],董卓侵入洛阳,开始控制中央政权。贾诩以太尉属官的身份成为平津都尉,后来升为讨虏校尉。当时董卓的女婿牛辅屯兵于陕,贾诩就在牛辅军中。
[192年],董卓被王允、吕布等人谋杀。不久,牛辅也在逃窜中被部下所杀,众人恐惧。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无所依靠,便遣使去长安请求赦免。王允为人刚直,竟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部队,逃回乡里。贾诩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们,说:“听说长安传闻要杀尽西凉人,要是你们弃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就可以在朝廷的名义下征讨全国,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这个计划被众人采纳。李傕等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络西凉诸将,率军袭击长安,等到长安城下,已聚合10余万人。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而不能攻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李傕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事成后,贾诩被任命为左冯翊。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受。李傕等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是天下的榜样,我贾诩一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贪享虚荣,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于是改拜贾诩为尚书,掌管选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贡献,李傕等人亲近贾诩但同时也很惧怕他。不久,贾诩的母亲去世,贾诩辞掉官职,后来又被拜为光禄大夫。
[195年],李傕、郭汜、樊稠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争斗起来,李傕使骑都尉胡封刺死樊稠。不久,李、郭之间矛盾日益激化,开始交兵,李傕请贾诩为宣义将军,来帮助自己。后来,李、郭二人讲和,放出被劫持的献帝和朝臣,对此贾诩作出了很大努力,之后贾诩便上还官印。当时将军段煨与贾诩同郡,屯驻华阴,贾诩去投靠段煨。贾诩向来知名,为段煨军所敬服,段煨心里怕贾诩夺其兵权,但在表面上对贾诩十分礼遇。贾诩看出后,心不自安。南阳张绣与贾诩暗中有来往,张绣便派人去迎接贾诩。贾诩临行时,有人对贾诩说:“段煨待你这么好,你为何还要离去?”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虽然优厚,却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会被他所害,而我离开他一定很高兴,又指望我连结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张绣缺乏谋士,也很愿意得到我,这样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够得到保全。”贾诩到达张绣处,张绣果然大喜,率子孙前来迎接。而段煨知道贾诩离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198年],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不久,曹操闻袁绍欲趁虚袭取许都,便立即从穰城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刘表也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张绣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要再追?”贾诩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得胜后,张绣问贾诩请教是怎么回事,贾诩解释说:“这很容易明白。将军虽擅于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刚撤,曹操一定亲自断后,我们的追兵虽精,但将领比不过他们,他们的士兵还很有士气,所以我知道将军你必败。曹操之所以还未尽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所以击破将军的追兵后,一定会全力撤退,留别人断后,他留的将领虽厉害,却比不上将军,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张绣大为佩服。
[199年],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曹操闻讯后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由于当时冀州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
[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曹军军粮用尽,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曹操称善,后来抓住机会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211年],曹操于渭南于马超交战。后来,马超军不利,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说:“离间他们。”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写书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内乱。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217年],曹操仍未立太子。曹丕曾派人向贾诩问计,贾诩说:“希望将军修养品德,勤于学习,日夜孜孜不倦,不违背作儿子的道义,这就够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
[220年],曹丕即位,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300,前后共800户。又分食邑200,封幼子贾访为列侯,以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223年],曹丕首征东吴,以失败而告终。当初,曹丕便问计于贾诩:“我想统一天下,吴、蜀应先征讨哪个?”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无功而反。同年,贾诩去世,终年77岁,谥肃侯,长子贾穆继嗣。
本文侧重于历史 点击 5176 评论数 47
贾诩可称三国第一谋士。这是从两层意义上讲的,一是其所谋之奇之准,其所谋影响之巨,无愧于第一谋士之称;二是因为他是最典型意义上的谋士,不像诸葛亮身担丞相之职,重在治国安邦,也不像周瑜承荷将帅之任,长于领兵作战。贾诩更无意于成为拥兵自重、称霸一方的军阀,他的身份永远在幕后,他不断地从某个将军深厚的帷幕后闪身而出,表面上是献计,实际上却往往收到替将军作主的效果。
如果我们认可曹操是千古一枭雄的话,在三国时代,真正在谋略上击败曹操,并让曹操本人都佩服的人,就是贾诩了。
贾诩给人的感觉是,像一个把谋略本身当作一种美,只追求谋略才华之展示的唯美主义者:只要自己的计谋有用武之地,他并不在乎江山变色。他先后投靠的段煨、刘表和张绣,竟然都是自己内心颇为鄙视的。他为李傕、郭汜出主意,也决不是要真心辅佐他们。贾诩之所以在分明看出张绣没有远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于张绣帐下,仅仅是因为张绣能够对他言听计从,能使他的谋略得以展示。
当年陈寿撰《三国志》时,曾将贾诩与曹操手下最具威望的二荀(荀彧、荀攸)并列立传,引起了注家裴松之的不满。云: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今荀、贾之评,共同一称,尤失区别之宜也。周泽雄先生更认为,是贾诩挑动李傕、郭汜反上长安、又间接导致李、郭二人在长安城外自相残杀,随着李傕、郭汜的反戈一击,东汉再也没有喘过气来,由此认为贾诩犯下滔天奇罪,为东汉元恶之一。
贾诩真的是时代的罪人吗?我认为对人物的理解要回到他的时代,要看到他的地域文化背景的影响。
东汉末年,礼教已无法维系人心,喊着忠义的人往往是举着忠义的旗号,追求自己的目的。个人在道德失范的同时,又要面队风雨飘摇的乱世。在这个乱世,个体生命没有任何保障,军阀混战、外族劫掠、强盗横行、天灾不断,在这样一个黄天变色的时代,所有的道德都要让位于生存的需要。而这些矛盾在贾诩的出生地——武威,又是尤其地尖锐突出。僻处西凉的武威,仁义礼教的道德规范本来就淡薄,与游牧民族斗争与杂处的生活体验、严峻的生存环境的考验是贾诩不会去在意那些已经变得虚伪的道德,他的谋略只是关注生存,以他和他周边的人的生存为第一义,因为没有精神束缚,他可以纵横驰骋地展现自己的谋略才华。正是在这种精神自由中,他的谋略达到了权变的极至。
贾诩并不是历史的罪人,他是历史的一颗棋子,他以时代所赋予他的性格和才华,在不自觉中完成了对一个旧王朝体制的摧毁。旧的王朝体制不摧毁,新的个人及个人精神便不可能诞生。
我们是无法简单地用道德的眼光来评价贾诩这个奇人的。他像一个在乱世中游戏人生的人。他不追求权势,但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他对哪个势力都没有真正的感情,冷眼看待天下的沧桑沉浮;他把施展才华看作一种乐趣,笑盈盈地看着事件按照自己所预期的那样发展;你可以说他无情,但在那个时代,当太多的有情只是虚伪的面具,贾诩有理由选择做一个旁观者和唯美主义的游戏者。
需要指出的是,陈寿由于距离三国乱世时代较近,能够感受和理解那个时代非道德化的时代精神,对那个时代的英雄主义和唯美主义(两者在精神内涵上是一致的)能够以一种赞许的眼光看待。而后来南朝裴松之因感受于他的时代由于与北方异族政权的对抗而重新兴起的道德主义,所以无法认可贾诩的非道德化行为,并对荀彧等人作出自己所认为的道德化解释。而贾诩本人正是由于摆脱了道德的束缚,才获得了精神自由,并成为三国第一谋士。

贾诩做了什么?为什么被称作三国第一毒士?

贾诩是东汉末期凉州生人,字文和,他为人深有谋略,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战略家、也是曹操的开国功臣,但也被后人评为三国第一毒士。


那我认为这是对贾诩不公平的评价,贾诩是一位谋士,谋士的任务是帮助君主取胜,也许在过程中会伤害到某些人,但并不能因为这样就把他称为第一毒士。贾诩唯一一次做的不好的事,就是帮助了董卓残余力量打击汉朝忠臣王允。

贾诩先前投靠了董卓,后来发生政变董卓被杀,王允清算董卓残党。本来董卓手下的李傕和郭汜是准备逃跑的,但却被贾诩拦住了,贾诩对他们两人说:与其四处逃亡还不如干脆大干一场,直接跟王允开战,说不定还能反败为胜。


没想到还真被贾诩说中了,李傕和郭汜打败了王允,他们两个掌握了大权。于是贾诩也免了一死,跟着他们两个人东征西战。后来李郭二人不合分道扬镳,贾诩帮着汉献帝逃出,也算是将功赎罪了。

后来贾诩又投靠了张绣 ,投靠张绣之后他就建议张绣联合刘表一起打击曹操。袁绍曾偷袭曹操,贾诩告诉张绣不要追击,但张绣贪恋起没听贾诩的建议结果造成了惨败。后来贾诩又让张绣追曹操了,搞得张绣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但这次他听了贾诩的建议,没想到竟把曹操的后卫部队打败了。

之后袁绍和曹操开战,贾诩又建议张绣投靠曹操。但当时袁绍的力量比曹操要大很多,所以张绣也不明白贾诩是何用意。之后贾诩对张绣说,因为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曹操为人志向远大,可堪大事。

后来张绣归顺曹操之后,贾诩就给曹操献计偷袭乌巢,于是曹操大败袁绍,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贾诩几次易主都取得了成功,他凭着过人的谋略和胆识成为一代战略家。

评《三国演义》贾诩

评《三国演义》贾诩

1/贾诩是李傕的谋士/智囊/军师,可以说也跟着李做了一些坏事,但汉献帝求他救命时,他又暗中帮汉献帝出谋划策,为两方效力,对李可以说是不忠,有二心,李如果知道,有可能治他的罪,不过李傕与汉献帝不是敌对关系,贾诩只是尽可能保护弱者汉献帝而已。

2/贾诩可以说在他出道入仕早期阶段跟错了人,李傕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渣统帅,干了为天怒人怨的大坏事,贾诩为什么还要跟他干?为他效力?他不怕被世人当做李的帮凶吗?对李傕这种人是不可以忠心忠诚的,否则只会被连累,会毁了自己的一生。

贾诩后来主动跳槽炒了李雇鱿鱼,转投同乡小军阀段畏,然后又发现段畏猜忌不信任自己,然后又再次跳槽投奔军阀张绣,再后来跟了曹操,得以重用并善终。

3/贾诩为什么没有同诸葛亮等一样等待时机,等待明主的出现再出山?为什么没有直接去投曹操一步到位呢?是他没有识人之明吗?

从实际效果看贾诩的路径与诸葛亮的路径应当是各有利弊吧,贾诩虽然在跟曹操之前所投非人,但也通过他们打出了自己的名气名声,导致一到曹营就受到重用,如果刘备不三顾孔明,孔明是否就没有出山的机会呢?或者还要等多久呢?

4/贾诩比陈宫更智慧,陈宫也是很有智慧的人,但跟错了人,跟了吕布,明知吕布是扶不起的人渣,还是死跟,最后竟然陪葬吕布,让人不解,对吕布竟然愚忠到死。

三国初年著名谋士,曹魏开国功臣贾诩,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

贾诩形象突出,计无不中,甚至曾令善于用兵的曹操几度败绩。其所从属势力颇多,先随李傕,再随张绣,最后事曹操曹丕两代。加上他曾助曹丕篡汉,其形象不算十分正面。

可是即使贾诩曾助李傕、曹魏这些在《三国演义》形象比较负面的势力,他的才能仍备受肯定。而且不论是李傕、张绣,还是曹操、曹丕,都将贾诩视为心腹。可见其人善于交际,亦深晓乱世自保之术。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

贾诩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

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贾诩的怪癖

《三国演义》谋士贾诩是真聪明?还是狠毒谋士?怎样评价合适?

《三国演义》中贾诩的形象还是跟真正历史比较接近的。贾诩是真狠毒,但也真聪明,二者并不矛盾。

下面我们分别阐述贾诩的聪明和狠毒之处:

一、算无遗策、智计无双

1、年少时

《三国志》记载了他年少时的一则故事:贾诩外出路遇叛乱的氐人,和他同行的数十人被氐人抓获。贾诩说:“我是段颎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修好,而其余的人却都被杀害了。从这件小事上,就可见他处变不惊,机智灵便的性情。

2、为官时

贾诩先是在董卓处为讨虏校尉,董卓被杀后,贾诩献计李傕、郭汜二人率领残军昼夜兼程,攻克长安后,二人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东汉小朝廷,转眼又陷入混乱。

凉州军团重新控制长安后,李傕、郭汜等人因争权夺利又开始自相残杀。面对这一情形,贾诩果断投奔张济的侄子张绣。张绣对他“执子孙礼”,贾诩也倾力辅佐他。

再后来,曹操三次讨伐张绣,贾诩曾两度设计打败曹操,袁绍与曹操官渡之战前都极力拉拢张绣,最终贾诩劝说张绣归附了曹操,这对曹操取得官渡决战的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之后,献离间之计,成功瓦解马韩联盟,一举平定关中。赤壁之战发生前,劝说曹操养兵安民,再图江东。可惜曹操不听,失败之后,曹操还在感叹“郭嘉不在”。

二、为私利,枉顾天下百姓


贾诩在怂恿董卓旧部祸乱长安时,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生存,为了自保。一旦李傕、郭汜等人放弃兵权,作鸟兽散时,作为其中的一员,贾诩自然也难以独存。或许可以从此隐姓埋名暂且苟活,但是他的政治前途就几乎断绝了,这是贾诩不能接受的。

于是,为了自己,贾诩提出了那个祸国殃民的计策。李漼和郭汜,都是纯粹的武夫,有董卓的野心,却没有董卓的本事。本来,在董卓迁都时,长安附近还有着上百万百姓,可是三年之后,当汉献帝离开长安之时,由于天灾,更由于战乱,百姓几乎都死绝了,而这一切都要归咎于贾“毒士”了。

结语:

贾诩生逢汉末乱世,纵观其政治生涯,虽不乏起伏曲折,却能以高位、高寿善终,这与其遇事奉行自全之道关系密切。他就是计出必成,从不失手的智者,也是为了自身利益心狠手辣的毒士。

《三国演义》中的贾诩被称为“毒士”,他都做了哪些事?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凉州是民风剽悍,动荡之地。贾诩具有张良、陈平、诸葛亮、王猛一样的智慧,只是贾诩一生曲折,曾在董卓、李傕恶人阵营里呆过,影响了后世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贾诩算无遗策,只是有的见解带来的结果不好。他曾经投奔过多个势为,最终投曹,成曹操著名的谋士。《三国志》把贾诩与荀彧、荀攸并为一传,认为他们都是谋则必中的人。与曹操其他谋士相比,贾诩的名声并不好。连孙权听说贾诩进入三公的行列,都予以嘲笑。

就因为贾诩有“毒士"之名。何为毒士?肯定不是诬陷贾诩,有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他献了一条是非不分,善恶不辨,荼毒天下之计。公元192年,董卓意外被他信任的吕布刺杀,之后王允联合吕布控制了长安。王允和吕布推翻董卓的举动是得人心,符合民望的,因为董卓专权两三年间罪恶滔天,世人都恨不得他灭亡,却无奈他何。

董卓虽然死了,但他的余部李傕郭氾等仍有很大力量。王允拒绝给董卓部将发敕令。正当李傕郭氾等人准备遣散军队逃亡时,贾诩站岀来,建议他们反攻长安,等失败了再逃亡不迟。李傕郭氾接受建议反扑长安成功。贾诩的计策等于世人好不容易摆脱了董卓的祸害,又遭遇了董卓部将李催郭汜的祸害。后来关中地区在他们祸害下几无人烟,长安被毁,皇帝流离失所。

故而成就贾诩毒士之名。当然贾诩认识到自己的错,他拒绝了李郭给自己加官进爵。后来又寻找机会跳岀他们的阵营,与很多助纣为虐的谋士又有很大区别。但污点终归是污点,洗也洗不脱。纵观贾诩一生,正因为其独到的眼光和毒性的计策,才让他在那个本就战乱的年代,在董卓,曹操等生性多疑之人的帐下安稳。而正因为其为达到目的,不计后果的处世之道,让他保全自己的位置和性命。他也算是三国时期长寿之人,享年76岁

相关推荐:

请详细介绍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贾诩

苹果和苹果树连接的部分叫什么

请详细介绍一下北京的天坛

文竹冬天怕冻吗

苹果和柿子可以放在一起榨果汁吗

请详细解释下BS结构和CS结构

苹果和酸奶能在一起吃吗

请详细的介绍非洲历史

标签: [db:标签]

声明:《请详细介绍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贾诩》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十种适合蒸着吃的五谷杂粮推荐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十种适合蒸着吃的五谷杂粮推荐:其中山真美 非转基因绿色黑米、农道好物山西高原三色...

    数码 日期:2023-03-25

  • 请详细介绍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贾诩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个人著作: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

    百科 日期:2023-03-25

  • 苹果和苹果树连接的部分叫什么

    树木的地上部由主干、主枝、侧枝、结果枝、新梢等着生叶片构成,称为树冠。从树体结构上分,树冠主要由骨干枝和辅养枝组成。苹果树冠的永久性大...

    百科 日期:2023-03-25

  • 食用油性价比排行榜前十名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食用油性价比排行榜前十名:其中刀唛 葵花籽压榨食用油、启航 纯香去腥菜食用油以及康...

    数码 日期:2023-03-25

  • 含糖低的五谷杂粮排行榜前十名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含糖低的五谷杂粮排行榜前十名:其中一禾谷香新疆木垒生鹰嘴豆5斤、家美舒达 平度大花...

    数码 日期:2023-03-25

  • 请详细介绍一下北京的天坛

    介绍: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

    百科 日期:2023-03-25

  • 2023十款好吃的沙拉酱推荐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2023十款好吃的沙拉酱推荐:其中丘比香甜味沙拉酱、百利焙煎芝麻沙拉汁以及味好美水果...

    数码 日期:2023-03-25

  • 文竹冬天怕冻吗

    1、首先文竹不耐寒,所以文竹冬天是怕冻得,特别是不要受霜冻,理论情况下,温度不能低于5℃,这个基本上是极限温度了,安全温度起码要在10℃以上。2、...

    百科 日期:2023-03-25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