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求近代天津半殖民地的历史状况

求近代天津半殖民地的历史状况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25 手机版

旧天津曾经设20多个国家的领事馆。1840年,英、美、法等列强为扩大侵略,加强了对天津的控制,纷纷在天津设立领事馆。因英租界开发早、规模大、位置适中,故各国驻津领事馆多设在英租界;美国领事馆最初设在咪哆士道,在今泰安道与浙江路拐角处,1939年后迁到利华大楼,在今解放北路中段西侧;法国领事馆最初设在望海楼教堂,在今狮子林桥东侧,后于1923年迁至法租界领事馆路,在今承德道东口,为二层混合结构,现为市测绘处办公用房;俄国领事馆由俄商开办的萨宝石洋行,位于今张自忠路狮子林桥附近一条胡同里代办。后于1903年,

请用史实简要说明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中国经济也日益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样,中国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征。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1883-1885中法战争,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5)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并走向联合,利益趋向一致。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它经历了"康干盛世",早已由盛到衰,危机四伏了。在清王朝每况愈下的同时,英国资本主义却在殖民掠夺的腥风血雨中迅速发展,它把侵略、掠夺的魔爪伸向世界各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早已成为英国资本主义觊觎的对象。
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藉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从此,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此后,各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入侵略、掠夺中国的行列,不断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9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从此输入中国的鸦片日益增多。鸦片大量流入中国,逐渐成为败坏人们品格、腐蚀人们思想、扼杀人民生命的毒品,并形成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1796年清政府下令停征鸦片税,严禁鸦片进口。以后又多次下令禁止鸦片输入、贩卖、种植和吸食。从此,鸦片贸易完全成为非法的活动,鸦片遂由公开贸易变成大规模的走私。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从鸦片贸易中捞取了大量的中国白银。尽管清政府三令五申地严禁鸦片,但烟毒泛滥却日甚一日,到1830~1831年偷运到中国的鸦片已增加到21849箱,1836~1837年增至28307箱,1838~1839年剧增到35500箱,鸦片输入的数量直线上升,吸食者日益增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灾难。
首先,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据1835年估计,全国吸食鸦片者达200万人以上;其次,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造成银贵钱贱,直接威胁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使清政府财政收入日趋枯竭,百业萧条,市场凋敝;再次,鸦片贸易使清王朝统治更趋衰败,军队日趋腐化,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军事力量。这些都严重地危害着清朝的统治,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
1838年12月,清朝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从英美鸦片商贩中缴获的两万多箱鸦片全部当众销毁,冲入大海。虎门销烟的壮举,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振奋了民族精神。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伦敦后,英国政府以"保护通商"为名,决定要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年6月,侵华英军总司令乔治·懿律率领四千名英军,到达中国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挑起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次战争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6月战争爆发,到1841年订立《穿鼻草约》。战争初期,因两广总督林则徐和闽浙总督邓廷桢对沿海严加戒备,英军在粤、闽沿海遭到失败。后英军北犯,7月5日攻陷浙江定海。8月,英军又北上直逼天津海口。后期因妥协派穆彰阿、琦善等得势,林则徐、邓廷桢被道光皇帝革职查办。琦善到广东负责中英交涉,擅自与义律订立《穿鼻草约》,密许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和赔偿烟款600万元。1月26日,英军强行占领香港,作为继续侵华的重要基地。
第二阶段,从1841年1月到同年5月《广州和约》订立。1月下旬,道光皇帝感到割地赔款有损大清尊严,下诏对英宣战,派宗室奕山为"靖逆"将军,带兵万余人赴广东迎战,并"革职锁拿"琦善。2月,英军进攻虎门,关天培率部孤军奋战,壮烈殉国,炮台失陷。5月,英军进犯广州,因奕山未作认真部署,激战数天,清军败退城内求降,奕山与英军订立《广州和约》,和约规定,清政府7日之内缴广州"赎城费"600万元,赔偿英商馆损失30万元,清军退驻广州城外60英里,赎金交清后,英军退出虎门。
第三阶段,1841年8月到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英政府不满足于已取得的利益,任命璞鼎查代替义律,进一步扩大对华战争。10月1日,英军再次攻陷浙江定海,定海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鹏率兵英勇抵抗,以身殉国,五千名将士全部壮烈牺牲;接着,英军攻陷镇江、宁波。1842年6月,英军进攻长江,攻打吴淞炮台,年近七十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英勇抗敌,壮烈牺牲。最后,清政府在英国大炮的威逼下,被迫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
虽然有林则徐、关天培等一些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但由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败、清政府的昏庸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技术落后,以及由于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形成的军事装备的低劣、军事技术停滞,历时两年多的鸦片战争,最终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2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无权自行确定,必须与英国共同议定。1843年,中英又相继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通过这两个条约,英国又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凡中国人与英国侨民发生纠纷,交涉诉讼,其英国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关税值百抽五,规定英国货物进出中国海关,大部税率"值百抽五",内地通过税"照旧输纳,不得加增",从而把中国关税税率固定在最低限度;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就成为以后各国窃夺侵略特权的重要手段;英国军舰可以常驻五口通商口岸,实即外国军舰对通商口岸进行武力威胁,破坏中国的领海权。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等侵略者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他们分别于1844年7月和10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它们不仅取得了《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一切特权,美国还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规定不仅中美民众之间,而且美国人不论与哪国人在中国发生纠纷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美国人有权在五口通商口岸租地建楼、开设医院、建立教堂,进行思想文化侵略;法国则取得了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特权。此后,葡萄牙、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普鲁士等国纷至遝来,要求"共同分享"侵略利益,1849年,葡萄牙公然强占了澳门。古老中国的大门终于被资本主义列强的大炮和强权打开了。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打开了大门,从此各国侵略者接踵而至,它是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捩点。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破坏。英国取得了香港,葡萄牙霸占澳门。中国的关税、司法、贸易等主权也遭到严重的践踏,从而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此外,外国侵略者还利用攫取的特权,首先在上海,继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租界,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之外的殖民制度。独立的中国开始逐步向半殖民地的中国转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个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战后,外国资本主义凭藉着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榨取地,这些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巨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遂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出现了第一批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在五个通商口岸中,上海发展最为迅速,它很快取代了广州,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加深。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满以为可以迅速打开中国的市场,获取钜额利润。但是,五口通商以来,英国很多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滞销,一是因为中国农民购买力极低,二是因为鸦片大量倾销。然而,英国资产阶级却归咎于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辟得太少,于是决定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掠夺进一步深入内地的权利,取得开放全中国,压低内地税率、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新的特权,以延缓和挽救英国国内发生的两次经济危机、获取更大的利润。
1856年至1860年,英、法等国侵略者为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攫取的权益,打着全面"修约"的幌子,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23日,英国侵略者以"亚罗号事件"为藉口,悍然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1857年,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藉口,派兵与英军组成侵华联军。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俘"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然后沿海北上。翌年5月,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口,进犯天津。6月,清政府派员赴天津谈判,被迫先后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南京、九江、镇江、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进入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军舰、商船有权驶入长江和各通商口岸;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赔款四百万两,对法赔款二百万两;并在附约中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侵略者仍不满足,1860年春,再次挑起战火。10月初,侵略军一路烧杀掠夺,闯进北京,火烧圆明园。逃往热河的咸丰皇帝,在英法联军的胁迫下,派奕(欣)为主持和议的代表,分别和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开放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赔偿英法兵费各八百万两。11月,英法联军退出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沙俄侵略者乘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大肆侵吞中国大片领土。1858年5月,俄国侵略者强迫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霸占;1860年11月,俄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1864年10月,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强行割占了中国西部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神圣领土大片被割占,领土主权遭到空前的蹂躏;资本主义侵略者攫取了增开通商口岸和内河航行权以及压低关税等特权,侵略势力扩展到北方沿海和内地,这些口岸不仅成为列强侵华的经济据点,而且由于外国军舰"有权"驶入长江和通商口岸,因而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军事据点和桥头堡,中国的主权被西方列强进一步破坏和践踏了,使中国社会经济加速半殖民地化;传教士深入内地"自由传教",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许多传教士干涉中国地方政治,霸占民田,搜集情报,扶植教民欺压人民;战后,鸦片贸易合法化,烟毒危害更深;《北京条约》把北京的门户、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天津开为商埠,使之实际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而且有利于西方列强在军事上、政治上控制北京;各国公使常驻北京,直接干预中国政治,更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和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投靠外国侵略者,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他们在共同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关系日益密切起来。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在中国建立起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为了适应半殖民地化形势的要求,清政府增设了新的统治机构:一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是总税务司,这两个机构的建立,正是清朝统治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加深了。
三、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大加深。
19世纪70年代以后,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西方列强加紧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殖民地,地处远东的中国及其邻邦,则成了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它们从中国的邻国到本土,实行逐渐的蚕食和鲸吞,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侵略西藏,1876年9月,藉口"马嘉理事件",强迫清朝签订《烟台条约》,英国势力逐渐侵入西藏。19世纪后期,英俄两国在新疆进行激烈的争夺。1883年,法国挑起中法战争,由于清政府妥协投降,中国虽然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中法战争仍然以"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而结束。1885年6月,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法国侵略势力伸进我国云南和广西,大大加深了我国西南边疆的危机。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制定了以掠夺朝鲜和中国为首要目标的"大陆政策"。19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支持和唆使日本侵略台湾,日本在侵略台湾的同时,也侵略朝鲜。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进行镇压屡遭失败,请求清政府派兵。日本政府决定利用这一事件侵略朝鲜进攻中国。6月,日本以保护日侨和使馆为名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战争一触即发。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开战后,李鸿章坚持避战静守的方针,置清军于被动挨打的境地。9月初,日军兵分四路进逼平壤,清军守将叶志超临阵逃脱,平壤陷落。17日,日军在黄海海面袭击清提督丁汝昌率领的北洋舰队,双方激战5个小时,互有损失,清海军管带邓世昌等战死,北洋舰队的"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沉没,失船较多,伤亡很重,李鸿章旋下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基地。日军占领朝鲜全境并掌握了黄海、渤海制海权,遂由海陆两线直逼中国国门。1895年1月,日本组成山东作战军,海陆两路夹击威海卫。丁汝昌等将士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丁汝昌最后自杀殉国。2月12日日军入踞刘公岛,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由于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始终抱定乞求帝国主义"调停"和对日妥协的卖国方针,中国军民虽然英勇奋战,仍然损失惨重,甲午中日战争最后以中国失败告终。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在俄、法、德的干涉下,1895年11月,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在中国付清"赎辽费"后,日军撤出辽东半岛);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并可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日本人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设立工厂,其产品免征各项杂税,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可在内地设栈寄放;条约还规定日本军队暂时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和通商行船条约批准互换后,日本才撤退军队。
《马关条约》使日本割去中国台湾等大片领土,这就进一步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沙俄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极严重的大掠夺,它直接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群起效尤,争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从此,列强以条约为"依据",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企业,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使用廉价的劳动力,而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到沉重的打击,直接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的发展;钜额的赔款,加剧了清政府财政经济的危机,更加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二亿两赔款和三千万两"赎辽费"相当于清政府年收入的三倍,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靠借外债应付,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马关条约》还为列强勒索大宗赔款开了恶劣的先例;中国割地赔款,加速了日本向军国主义转化,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这笔钜额赔款,投资于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增强了它向外扩张侵略的军事实力,日本逐渐成为侵略中国的最主要国家之一。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个卖国条约,它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速,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化。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争先恐后地以中国为宰割对象,在中国掀起了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俄、英、德、法、日纷纷攫取在中国的各种特权。
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抢夺矿山,成为向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同时,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仍在继续增长。外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严重地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设厂投资、侵夺铁路、矿山等资本输出的方式,逐渐控制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加重了民族危机,也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他们强烈地要求设厂自救,主张自办铁路厂矿以"抵制洋商洋厂"。
帝国主义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但在客观上也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从一种社会思潮变成为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维新、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根据资产阶级维新派首领康有为所提出的变法建议,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变法共103天,9月21日,新法被慈禧太后废除,变法运动宣告彻底失败。
当资产阶级改良派在社会上掀起维新运动的时候,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人民和部分士绅,在社会的最底层广泛地掀起了反侵略、反瓜分和反洋教斗争。戊戌变法失败后,这些广泛而分散的爱国救亡运动,迅速地形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反帝爱国运动如急风暴雨般地迅速席卷京、津,波及全国。义和团高举"扶清灭洋"的旗帜,严重地威胁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利益。4月间,英、美、德、法四国照会总理衙门,限令清政府两个月内"剿除"义和团,否则将派出水陆各军代为"剿平"。
1900年6月10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奥匈帝国)等国组成八国联军,共二千一百多人,在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的率领下,由天津进犯北京,正式挑起八国联军大举入侵中国的战争。6月16日,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天津近郊的义和团纷纷进城协同清军作战,打响了悲壮的天津保卫战。6月21日,清政府对八国联军发出宣战诏书,决心同洋人"一决雌雄"。慈禧在宣战诏书中表面上慷慨激昂,实际上只想"苟且图存"。宣战后几天,清政府电令驻外使臣,请求体谅,并保证"设法相机自行惩办"义和团。为了达到乞降的目的,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用出卖义和团来换取帝国主义的谅解,来维持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当义和团在围攻北京西什库教堂和天津保卫战中同侵略军殊死战斗时,新任帮办北洋大臣宋庆,竟下令清军在背后攻杀义和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使战局日趋恶化。8月4日,八国联军在攻下天津后,集结2万兵力自天津沿运河两岸分兵进犯北京。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分兵四出攻掠,烧杀抢劫,使京津之间不少地方变成了瓦砾场。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部分爱国清军和义和团同联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北京保卫战中,共毙伤侵略军四百余人,清军也有**十多人战死。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和美、俄、法、日、英 、德、意、奥、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十一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朝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九亿八千多万两,另有各省地方赔款二千多万两,并规定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可以在使馆区内驻兵,中国人民不许在界内居住;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大沽沿途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二十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允许外国军队在北京和京榆铁路沿线的山海关、秦皇岛、昌黎、滦州、唐山、芦台、塘沽、军粮城、天津、杨村、廊坊、黄村等十二个战略要地驻扎,帝国主义还禁止把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运入中国,以两年为限,如列强认为有必要时,还可延长禁运年限;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该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祸首诸臣将",将端王载漪革职充军新疆,庄亲王载勋、左都御史英年、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舒翘均赐令自尽,共处死大小官员百余人;在侵略者"被虐"、"被杀"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办理对外事宜;清政府分派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并在德国公使克林德、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被杀之处建立碑坊,为被毁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昭涤垢雪侮之意"。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副极为沉重的枷锁,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帝国主义通过这个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严酷的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丧失殆尽。
首先,在经济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帝国主义穷凶极恶地敲诈勒索,钜额赔款,按当时中国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摊一两银子,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财政总收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赔款,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大规模的勒索。这次赔款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抵押,使中国的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全部被帝国主义控制,清政府除了田赋以外,几乎别无财政来源,于是加重搜刮人民,使广大劳动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社会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外债永无还清之日。中国在经济上完全失去了独立自主,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
其次,帝国主义从政治上进一步控制了中国,加深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统治。《辛丑条约》虽然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的条款,却规定帝国主义国家可以在中国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它表明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的新变化和新特点。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军事,使馆界的设立,成为中国的"国中之国",外国军队驻守北京使馆区,使得以武力为后盾的各国公使团可以直接地随时随地形成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北京和大沽等地炮台被拆除,各国驻兵从北京到山海关,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军事控制之下,外国军队可以随时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此外,清政府的许多重要政治措施,都必须听从帝国主义的指使,帝国主义可以挟持清政府惩办官员,可以指使清政府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斗争团体,可以责成清政府禁止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革命运动,清政府各级官吏便不遗余力的镇压人民的反帝运动,他们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的帮凶和走狗,帝国主义俨然成为凌驾于清王朝头上的太上皇。
再次,这时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投降帝国主义,在此之前,清王朝统治者与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有矛盾,经常处于又和又打的状态。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震惊于中国人民不可估量的"民族精神",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决定仍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继续把清政府当作它侵略中国的工具。正是由于这一点,各帝国主义国家在提出《辛丑条约》的条文时,尽管勒索极为苛刻,但对清王朝统治者还是极为宽容,继续让慈禧维持这个"懦弱的政府",以致于慈禧向侵略者感恩戴德,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的初步结合,到《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外反动派水乳交融的彻底结合,从此,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介绍一下 天津市 的历史?!

天津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始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直至辽宋数千年的不断开发,在原始聚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了早期文明。直金朝,天津地区因地利而成为戍守要塞-直沽寨;元朝又因海漕输转形成河港,在此建立海津镇;明朝设卫筑称之后,随着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天津渐渐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商业城市;到清代中叶以前,天津得河槽、海运和芦盐之利,已迅速发展成为北方的商业集散中心、拱卫京师的畿辅重镇。从咸丰十年(1860〕被迫开埠至民国时期,是天津崎型发展阶段,一方面,作为工业大城市不断向近代化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日益加深。直到 1949年1月15日城市解放,天津才揭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在距今约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便已开始在此聚居和劳动生息了。蓟县城东五里发掘的围坊遗址,即为原始社会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殷商时期,天津北部山区分布着戌狄等少数民族的一些小国。西周及春秋时期,这一地区是召公姬百及其宗支的封地。战国时期,今海河南北大致分属赵、燕两国,为燕、赵、齐争雄角逐之地。
秦代天津地区属上谷郡。西汉时,天津地区南部属渤海郡的章武、东平舒、文安县;北部属渔阳郡的泉州、雍奴和右北平的无终县。泉州城遗址在今武清县的城上村,遗址范围内文物遗存丰富,有鬲、豆、陶釜、瓦当和印有“泉州”戳记的陶盆残片。在其东南11公里的双口镇也发现有“泉州”戳记的陶罐、陶钵等器物。东平村称遗址在静海西钓台村,遗址上散布着许多战国和西汉时期的文物。
天津地区濒临渤海,具有得天独厚的盐业生产条件,西汉王朝在全国公设盐官38处,条件地区就有泉州、章武两处,可见这里的制盐业在当时已占有一定的地位。天津枕河濒海,水运历史悠久。东汉末年,曹操破袁绍后北征乌恒,出于军事运输的需要,自建安十一年 (206)始,先后开凿了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渠三条运渠,这是天津地区历史上最早的人工河流,也就自那时起奠定了华北平原上 300余条大小河道汇流至今天天津地区,循当时称作派河尾的今海河注入渤海的区域水文形势,同时还为这里后来发展成河海交通咽喉准备了条件。曹魏时处于派河口的漂榆邑(约今东丽区军粮城一带〕,无疑是这种有利条件形成之后不久出现的第一个原始河口港,输转、储存军需物资是它的首要职能。大业四年 (608),随炀帝为东征高丽,命令开凿永济渠,“自洛口开渠,达于涿州郡,以通漕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从此形成。大运河把黄河、淮河长江和在派尾河入海的华北平原诸河汇成的水系(即今河海水系〕,联成水道交通网,遂使地近运河北端、兼有河海航运之便的派河尾的地位更趋重要。金元时期是天津城市形成的早期阶段。元代在大都(北京〕附近屯田,直沽成为军屯的重要地区。
"天津"这个名字出现于永乐初年,为朱棣所赐,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永乐二年(1404),天津作为畿辅要地正式设卫〔卫所是明朝的军事建置),故有“天津卫”之称。后增设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天津三卫直隶于后军都督府,共有官兵1.6万余人(1493-1494)间,天津兵备道刘福将卫城用砖包砌,建四座城门,分别题额为“镇东”、“定南”、“安西”、“拱北”城中心建鼓楼,鼓楼下起空心方城,从此天津城初具规模。此后天津成了离京都既近且大的漕粮储囤所。
天津的集市和商业区正式出现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分布于城中心和四门,附近到弘治年间1488-1505,以增设五集一市,集市大大活跃了天津市场,这时的天津已成为中国北方的商品集散地,人口也比往昔大增。明中叶以后,渤海湾西岸盐场逐渐采用晒盐技术,从此天津地区的盐产量大大增加,且质优价廉。为清代芦盐产销中心转移到天津创造了条件。明崇贞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义军攻陷北京,建号大顺,次日,天津也成为大顺的辖区。 公元1644年清潮王朝入关后,随着统治地位的稳固和经济发展,天津卫作为京师门户的地位日益重要。雍正九年升为天津府,辖天津、青县、静海、南皮、盐山、庆云和沧州等6县1州。从此天津已成为畿辅首邑。清康熙年间,随着河海航运的发展,南北各地商品大量吞吐,使天津商业空前繁荣。18世纪初,由于埠际间商业的发展,天津出现了汇兑业务的钱庄,此后,南北商人竟相效尤。商业、金融业的发展使天津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商贸中心。
第二次鸦片战争间,天津作为拱卫京师的军事重地,其作用更加突出。在三次大沽口之战中,列强均直取天津,以图威胁清政府,迫其签订城下之盟。根据1860年10月签订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为商埠。随着天津的开埠,外商开始进入天津并设立洋行,天津也由一个内向的封建性商业城市逐步演变为以华北、东北乃至西北为腹地外向贸易中心。1870年廷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任此职二十余年间极力兴办洋务运动,通过创办天津机械局及开创近代矿业、交通、邮电事业,天津成为中国洋务运动的中心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华北,天津成为争夺的目标,通过划分租界,设立银行,天津的半殖民地化随之加深。辛亥革命后,天津改为天津县,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1928年6月28日,直隶省改称河北省,省会仍设天津,以天津城及附近地区设置天津特别市,是为天津市之始。民国时期,天津的文化教育事业继续有所发展。1919年10月17日,张伯苓创办南开中学大学部,两年后,正式改称南开大学。
天津人民具有爱国、民主的光荣传统,20世纪以来的半个世纪里,天津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英勇斗争为天津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平津战役,1949 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天津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畸形发展阶段宣告结束,开始跨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天津的城市建筑颇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歌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等,人们通常把这些西洋建筑称为“小洋楼”。在一座城市中,保存着大量民族风格的古建筑和如此众多的西洋建筑,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中都是少见的。故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天津国内生产
总值2003年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38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加快2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最高增幅,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前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由上年的22380元增加到25874元,按当年汇率折算,折合3126美元,比上年增长13.8%。
GDP比重2003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9.7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是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增加值1212.34亿元,增长17.8%,比上年加快3.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8%。第三产业积极化解非典负面影响,完成增加值1084.9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7%、50.8%和45.5%。
贫困人口和扶贫计划2001年,全市再就业人数为2万人,全年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3.15亿元,参加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为214万人。2002年,全市将创造8万个就业岗位,将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控制在4%左右。
财政收入2003年,辖区内财政收入7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全市财政收入完成451.74亿元,增长20.2%,增幅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工业产值
和增长率2003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1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完成总产值4370.76亿元,增长2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27.79亿元,增长20.1%;完成总产值4049.61亿元,增长26.1%。
农业产值
和增长率2003年全年农业总产值193.50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外贸状况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9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进口149.97亿美元,增长33.5%;出口143.74亿美元,增长24%。
外资利用
状况2003年全年新批三资企业941家,比上年增长15.3%;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35.13亿美元,增长74.3%;实际到位16.33亿美元,增长62.9%。全年新批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98个,增长60.9%。
支柱产业汽车机械装备、微电子和通信设备、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优质钢管和优质钢材为重点的四大支柱产业。
回答者:wnc7188 - 护国法师 十五级 4-14 03:11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不好
50% (0)
其他回答共 1 条
天津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始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直至辽宋数千年的不断开发,在原始聚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了早期文明。直金朝,天津地区因地利而成为戍守要塞-直沽寨;元朝又因海漕输转形成河港,在此建立海津镇;明朝设卫筑称之后,随着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天津渐渐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商业城市;到清代中叶以前,天津得河槽、海运和芦盐之利,已迅速发展成为北方的商业集散中心、拱卫京师的畿辅重镇。从咸丰十年(1860〕被迫开埠至民国时期,是天津崎型发展阶段,一方面,作为工业大城市不断向近代化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日益加深。直到 1949年1月15日城市解放,天津才揭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在距今约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便已开始在此聚居和劳动生息了。蓟县城东五里发掘的围坊遗址,即为原始社会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殷商时期,天津北部山区分布着戌狄等少数民族的一些小国。西周及春秋时期,这一地区是召公姬百及其宗支的封地。战国时期,今海河南北大致分属赵、燕两国,为燕、赵、齐争雄角逐之地。
秦代天津地区属上谷郡。西汉时,天津地区南部属渤海郡的章武、东平舒、文安县;北部属渔阳郡的泉州、雍奴和右北平的无终县。泉州城遗址在今武清县的城上村,遗址范围内文物遗存丰富,有鬲、豆、陶釜、瓦当和印有“泉州”戳记的陶盆残片。在其东南11公里的双口镇也发现有“泉州”戳记的陶罐、陶钵等器物。东平村称遗址在静海西钓台村,遗址上散布着许多战国和西汉时期的文物。
天津地区濒临渤海,具有得天独厚的盐业生产条件,西汉王朝在全国公设盐官38处,条件地区就有泉州、章武两处,可见这里的制盐业在当时已占有一定的地位。天津枕河濒海,水运历史悠久。东汉末年,曹操破袁绍后北征乌恒,出于军事运输的需要,自建安十一年 (206)始,先后开凿了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渠三条运渠,这是天津地区历史上最早的人工河流,也就自那时起奠定了华北平原上 300余条大小河道汇流至今天天津地区,循当时称作派河尾的今海河注入渤海的区域水文形势,同时还为这里后来发展成河海交通咽喉准备了条件。曹魏时处于派河口的漂榆邑(约今东丽区军粮城一带〕,无疑是这种有利条件形成之后不久出现的第一个原始河口港,输转、储存军需物资是它的首要职能。大业四年 (608),随炀帝为东征高丽,命令开凿永济渠,“自洛口开渠,达于涿州郡,以通漕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从此形成。大运河把黄河、淮河长江和在派尾河入海的华北平原诸河汇成的水系(即今河海水系〕,联成水道交通网,遂使地近运河北端、兼有河海航运之便的派河尾的地位更趋重要。金元时期是天津城市形成的早期阶段。元代在大都(北京〕附近屯田,直沽成为军屯的重要地区。
"天津"这个名字出现于永乐初年,为朱棣所赐,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永乐二年(1404),天津作为畿辅要地正式设卫〔卫所是明朝的军事建置),故有“天津卫”之称。后增设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天津三卫直隶于后军都督府,共有官兵1.6万余人(1493-1494)间,天津兵备道刘福将卫城用砖包砌,建四座城门,分别题额为“镇东”、“定南”、“安西”、“拱北”城中心建鼓楼,鼓楼下起空心方城,从此天津城初具规模。此后天津成了离京都既近且大的漕粮储囤所。
天津的集市和商业区正式出现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分布于城中心和四门,附近到弘治年间1488-1505,以增设五集一市,集市大大活跃了天津市场,这时的天津已成为中国北方的商品集散地,人口也比往昔大增。明中叶以后,渤海湾西岸盐场逐渐采用晒盐技术,从此天津地区的盐产量大大增加,且质优价廉。为清代芦盐产销中心转移到天津创造了条件。明崇贞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义军攻陷北京,建号大顺,次日,天津也成为大顺的辖区。 公元1644年清潮王朝入关后,随着统治地位的稳固和经济发展,天津卫作为京师门户的地位日益重要。雍正九年升为天津府,辖天津、青县、静海、南皮、盐山、庆云和沧州等6县1州。从此天津已成为畿辅首邑。清康熙年间,随着河海航运的发展,南北各地商品大量吞吐,使天津商业空前繁荣。18世纪初,由于埠际间商业的发展,天津出现了汇兑业务的钱庄,此后,南北商人竟相效尤。商业、金融业的发展使天津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商贸中心。
第二次鸦片战争间,天津作为拱卫京师的军事重地,其作用更加突出。在三次大沽口之战中,列强均直取天津,以图威胁清政府,迫其签订城下之盟。根据1860年10月签订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为商埠。随着天津的开埠,外商开始进入天津并设立洋行,天津也由一个内向的封建性商业城市逐步演变为以华北、东北乃至西北为腹地外向贸易中心。1870年廷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任此职二十余年间极力兴办洋务运动,通过创办天津机械局及开创近代矿业、交通、邮电事业,天津成为中国洋务运动的中心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华北,天津成为争夺的目标,通过划分租界,设立银行,天津的半殖民地化随之加深。辛亥革命后,天津改为天津县,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1928年6月28日,直隶省改称河北省,省会仍设天津,以天津城及附近地区设置天津特别市,是为天津市之始。民国时期,天津的文化教育事业继续有所发展。1919年10月17日,张伯苓创办南开中学大学部,两年后,正式改称南开大学。
天津人民具有爱国、民主的光荣传统,20世纪以来的半个世纪里,天津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英勇斗争为天津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平津战役,1949 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天津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畸形发展阶段宣告结束,开始跨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天津的城市建筑颇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歌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等,人们通常把这些西洋建筑称为“小洋楼”。在一座城市中,保存着大量民族风格的古建筑和如此众多的西洋建筑,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中都是少见的。故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天津国内生产
总值2003年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38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加快2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最高增幅,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前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由上年的22380元增加到25874元,按当年汇率折算,折合3126美元,比上年增长13.8%。
GDP比重2003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9.7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是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增加值1212.34亿元,增长17.8%,比上年加快3.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8%。第三产业积极化解非典负面影响,完成增加值1084.9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7%、50.8%和45.5%。
贫困人口和扶贫计划2001年,全市再就业人数为2万人,全年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3.15亿元,参加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为214万人。2002年,全市将创造8万个就业岗位,将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控制在4%左右。
财政收入2003年,辖区内财政收入7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全市财政收入完成451.74亿元,增长20.2%,增幅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工业产值
和增长率2003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1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完成总产值4370.76亿元,增长2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27.79亿元,增长20.1%;完成总产值4049.61亿元,增长26.1%。
农业产值
和增长率2003年全年农业总产值193.50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外贸状况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9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进口149.97亿美元,增长33.5%;出口143.74亿美元,增长24%。
外资利用
状况2003年全年新批三资企业941家,比上年增长15.3%;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35.13亿美元,增长74.3%;实际到位16.33亿美元,增长62.9%。全年新批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98个,增长60.9%。
支柱产业汽车机械装备、微电子和通信设备、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优质钢管和优质钢材为重点的四大支柱产业。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是什么?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是:

1、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加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美英法和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完全沦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再次战败,被迫与英、俄、德、法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扩展资料:

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力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虽遭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不但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显著的优势,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经济形式。

虽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经济形式。由于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中国的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工农群众不仅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而且还受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近代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总结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一部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但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清王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绝对优势,清朝封建统治日趋腐朽,无力抵抗外来侵略,为资本主义入侵提供了机会。
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武力迫使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侵夺中国主权和巨额财富,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财政、文教、国防等大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清政府封建落后,始则盲目自大、闭关自守,到外国资本主义打进来后只经过短暂对抗,当明白外国侵略者并不想推翻大清政权,而是要通商贸易和掠夺财富,便开始屈膝投降,出卖民族利益,把镇压人民放在第一位,暴露了其敌视人民的丑恶嘴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法战争期间,中国在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情况下,清政府竟与法国侵略者签订出卖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路线,压制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致使战争全面失败。八国联军侵华,以慈禧为首的清朝权贵逃亡西安。战争结束后,慈禧竟然宣布"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其不知羞耻为何物的一副丑恶奴才嘴脸。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各自在不同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割据一方,混战不已,北洋军阀政府走马灯似地交替更迭,人民苦不堪言。
可见,腐败无能、软弱透顶、闭关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根源。
虽然清政府极端愚昧腐朽,但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从反帝到反封建,广大人民群众一直是主力军。无数次大大小小抗击外国侵略者英勇悲壮的斗争,如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的戊戌维新、打倒"洋人朝廷"的辛亥革命、反对卖国独裁的北洋军阀的斗争、要求民主与科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日战争、反对北洋军阀和蒋介石独裁专制政府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等等,构成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雄伟画卷。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之初,人民群众就与反动统治者走着完全相反的道路。当封建统治者软弱妥协时,人民群众担负起了保家卫国、捍卫民族利益的神圣任务。
中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以数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挽救了民族的存亡,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历史充分证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
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可以看到,近代史上每一次的农民起义都以失败告终,说明农民阶级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和平改良的道路不能救中国;直至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但它的胜利果实最后却被袁世凯所窃夺,中国依然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处境。这些失败昭示,农民阶级和中国资产阶级虽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但他们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其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尤其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由于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和剥削,具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尤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从此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直到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历史知识尤其是中国近代史知识,既可以"知古鉴今"、"以史为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又可以全面掌握国情,正确理解并自觉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学习和研究近代史,不仅会令每个中国人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且将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激发国人强大的凝聚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无私奉献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
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肆无忌惮地恃强凌弱,妄图"西化"、"分化"中国的顽固派仍然存在。因此,我们更要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近代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鸦片战争时(1840-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时(1894-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1900-1901年),中国被迫与德国、美国、法国、英国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中国经济也日益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样,中国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征。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1883-1885中法战争,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5)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并走向联合,利益趋向一致。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帝国主义日益成为统治中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帝国主义通过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们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军事、文化,使本来已经落后的经济文化更加落后,成为阻碍近代中国独立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最主要的是 A.政治腐败日益暴露;B.封建制度已经衰落;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D.军备废弛战斗力低。18世纪末乾隆皇帝曾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约25年。这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经济方面的变化是,中国封建经济开始瓦解,但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阶级斗争和阶级关系方面的变化,一是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由对抗到结合;一是农民战争从高潮到低落。这个阶段里贯穿着两类战争,一类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类是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这一阶段中,中国没有出现新的阶级力量,推动历史前进的仍然是农民阶级。
第二次鸦片战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列强对中国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贩卖华工;列强在中国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进行早期资本输出。
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及进行早期的资本输出,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列强不顾西方法律不许贩卖人口的规定,诱骗掠拐大量华工,贩卖到海外充当苦力,实质上是奴隶贸易。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与日本与1895年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天津失陷后,清政府8月7日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乞和。列强各国本想武力瓜分中国,列强各国(除了出兵的八国外,又加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三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
1901年9月,中国同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是如何一步步地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开始沦为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开始丧失。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步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美英法和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在政治上,中国总共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主权;以1861年总理衙门设置、辛酉政变和1862年清政府向英法“借师助剿”为标志,清朝统治者公开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中国沿海各省,并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方便了西方列强进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冲击,正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
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首先,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掠夺。它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划分强占租借地,“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其次,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只有大借外债,便利了西方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
再次,四个内陆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
最后,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甲午战争以后,随着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步伐的加快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的进程加快。因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完全沦为
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再次战败,被迫与英、俄、德、法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其一、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中国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其二、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为“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并通过外务部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京津地区“门户洞开”,从而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其三、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它们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其四、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进行敲诈勒索以外,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代理人。慈禧太后竟然厚颜无耻地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其卖国嘴脸。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了。

中国近代史上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年——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1900年——1901年,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从此,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凶和走狗。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旨在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侵略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势力对外妥协,对内镇压。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解析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基石。但是,如何理解和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高中复习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故笔者将该问题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
1、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即“西学东渐”。
2、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勾结,维持反动统治;在经济上,以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凶和走狗。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旨在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侵略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势力对外妥协,对内镇压。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结束
1、形成
(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东北沿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和掀起瓜分中国高潮的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2、结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影响主要有阻碍作用和推动作用两个方面。
1、阻碍作用:中国主权的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使中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经济体系,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发展。
2、推动作用:中国历史的逐步沉沦,民族矛盾的逐步尖锐,阶级矛盾的逐步激化,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传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
五、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准确而又全面的概括。因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有丰富的内涵,在理解这个概念时要看到它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实质性。
1、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确理解为:①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②半殖民地是部分而不是完全丧失国家主权;③半封建是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④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⑤从社会发展形态而言,中国半殖民地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则是历史的进步;⑥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⑦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深刻内涵;等等。
2、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正确理解为:①中国社会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②中国社会在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在经济上是半封建的;③中国沿海地区是殖民地社会,内陆地区是封建社会;④中国是封建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社会;⑤中国是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社会;⑥中国已经由过去的闭关锁国变成开放状态;等等。其中,①②③犯了形式主义错误;④⑤缺乏整体观念,割裂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因而犯了片面性错误。
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列强通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输出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中国,阻碍了中国独立发展。
2、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3、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诞生早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壮大。民族资产阶级兴起并登上了政治舞台。但在整个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4、由于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政策,使中国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为缓慢,经济异常落后。
5、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不仅强大,而且根深蒂固。他们和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中枢和军事要地。
6、中国历届政府具有极强的反动性。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到国民政府,不仅是压迫人民、阻止社会进步的专制政府,而且是对外投降和卖国的政府。
7、两大社会矛盾并存(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始终是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8、在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9、封建主义是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同盟者及其统治的基础。封建专制制度虽然遭到严重打击,但封建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相结合,残酷统治中国人民。
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历史现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中国近代的“国情”所在。中国近代社会的一切变化都离不开这一基本“国情”,并且往往具有决定性。中国近代史上有不少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大致有:①清政府软弱的外交政策;②中国无产阶级产生早于资产阶级产生;③民族资产阶级既革命又软弱的两面性;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病态;⑤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未能繁盛,即发展不充分;⑥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⑦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⑧中国革命的性质,即民主主义革命;⑨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⑩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等等。

相关推荐:

求近代天津半殖民地的历史状况

平遥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求堇年写的小说

平一指是怎么死的

求金鱼的生长速度

平邑蒙山门票

如何使剃须刀片更耐用

求金山夜话哪个台几点啊

标签: [db:标签]

声明:《求近代天津半殖民地的历史状况》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求近代天津半殖民地的历史状况

    旧天津曾经设20多个国家的领事馆。1840年,英、美、法等列强为扩大侵略,加强了对天津的控制,纷纷在天津设立领事馆。因英租界开发早、规模大、位...

    百科 日期:2023-03-25

  • 十款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必备书籍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十款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必备书籍: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师真题试卷、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指...

    数码 日期:2023-03-25

  • 平遥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

    百科 日期:2023-03-25

  • 十套思路明晰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材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十套思路明晰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其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二级企业人力资源...

    数码 日期:2023-03-25

  • 常用的破解XP登录密码方法

    我想很多人应该都破到过忘记XP系统登录密码而无法进入系统,最后只有选择重装系统或者还原系统了。于是C盘的很多资料都没有了,很多软件的信息...

    数码 日期:2023-03-25

  • 求堇年写的小说

    1、《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出自2004年5月的《第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2、《大地之灯》出自2007年1月的单行本;3、《孙悟空的迷你...

    百科 日期:2023-03-25

  • 6款计算机考试类书籍精选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6款计算机考试类书籍精选:其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

    数码 日期:2023-03-25

  • 平一指是怎么死的

    他被令狐冲身上的怪病气死,因为他治不好令狐冲的怪病,既不服气也觉丢人,更感有损他神医的招牌,所以被气死。平一指,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

    百科 日期:2023-03-25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