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基本原理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1 手机版

色彩基本原理即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相,颜色的倾向性,与彩虹显示的颜色相似,赤橙黄绿青蓝紫。明度,一种颜色逐渐加白最后变成白色,逐渐加黑最后变成黑色。纯度,一种色彩中没有任何杂色时为纯度最高,例如纯红逐渐降低纯度最后变成灰色。使用对比色时可使对方显得非常明显突出,使用色面积相等使人视觉劳累。人的眼睛长时间看一种颜色,会使眼睛疲劳,会自动生成这种颜色的对比色,渴望看到对比色,手术室的医生长时间看红色的血会眼睛疲劳,当眼睛移开血迹时,会在眼前出现绿色的血迹,所以手术室的医生穿灰绿色衣服,主要

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可以理解为色彩的作用,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配 色有三类要素:光学要素(明度、色相、纯度),存在条件(面积、形状、肌理、位置),心理因素(冷暖、进退、轻重、软硬、朴素华丽),设计的时候运用逻辑 思维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产生恰当的色彩构成。最优秀的配色范本是自然界里的配色,我们观察自然界里的配色,通过理性的提炼最终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色彩混合对于效果有很大作用,通过它,可以实现物体透明,例如玻璃、水、窗户等等。
alpha是混合的基础,前面说过,色彩是由RGBA表示的,A就代表alpha,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透明度。A值为0代表完全透明,1代表不透明,指定A的值0到1之间可以调整色彩的透明度。
当使用混合时,始终要记住两个不同的颜色,一个是源色彩(用来参加运算),一个是目标色彩(已经存在于缓冲区)。混合就是进行两个色彩的运算。
一、色彩构成三原理
1)色彩的印象方面
指从自然界的色彩效果入手去发现色彩的规律,对我们的视觉造成心理的反应。
A、有色彩表现温度感肌理效果。
B、体现喜怒哀乐。
c、用色彩表现抽象效果。
d、色的表现方式: 属于色彩心理表达各种色彩对人的心理有不同的感受。
2)色结构方面
美的结构是决定美的独立形式,是一种内在的色彩之间的关系表现。
A、缺乏象征性真实和没有感人印象的视觉艺术效果。
B、缺乏视觉的准确性和没有感人力量的象征。
C、缺乏结构象征和视觉力量其感情效果也只会被局限在表面的感情表现。
3)色彩构成的原则
图形色和底形色:图形色要有前进感,底形色要有后退感,取绝于色彩的明度、纯度。
A、色彩的明度、纯度面积,图形色要比底形色更为明亮、鲜艳,明度、纯度比底形色略高一些。图形色和底形色的明度、纯度不能太接近。
B、面积明亮颜色稍少一些,暗的稍大一些。
C、色的平衡:有单纯视觉感强的感觉,属对称平衡;面积方向大小形状相互平衡属非对称平衡。
二、色彩定义
在黑暗中色彩消失。四周不管是自然的或人工的物体,都有各种色彩和色调。这些色彩看起来好像附着在物体上。然而一旦光线减弱或称为成为黑暗,所有物体都会失去各自的色彩。
看到的色彩,事实上是以光为媒体的一种感觉。色彩是人在接受光的刺激后,视网膜的兴奋传送到大脑中枢而产生的感觉。
1)牛顿的光谱
光是电磁波,能产生色觉的光只占电磁波中的一部分范围。而其中人类可以感受到的范围(可见光),是780毫米到380毫米之间。太阳光属于可见光,牛顿第一次实验时,利用菱镜分散太阳光,形成光谱。
2)单色光和复合光
这种分散的光谱,即使再一次透过菱镜也不会再扩散,称为单色光。我们日常所见的光,大部分都是单色光聚合而成的光,称为复合光。复合光中所包含的各种单色光的比例不同, 就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三、色彩的的产生
1)光源光。
光源发出的色光直接进入视觉。
2)透射光。
光源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称为透射光。
3)反射光。
反射光是光进入眼睛的最普遍的形式,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眼睛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由于反射光进入视觉所致。
四、色彩的范畴
色彩分为无色彩与有色彩两大范畴。
1)无色彩指无单色光,即:黑、白、灰;
2)有色彩指有单色光,即:红、橙、黄、绿、蓝、紫;
五、色彩的三要素
1) 明度:在无色彩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彩色中,任何一种纯度都有着自己的明度物特征。例如: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相与纯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色彩一旦发生,明暗关系就会出现。我们可以把这种抽象出来的明度关系看作色彩的骨骼,它是色彩结构的关键。
2)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
如果说明度是色彩的骨骼,色相就很像色彩外表的华美肌肤。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
色相环:在从红到紫的光谱中,等间的选择5个色,即红(R)、黄(Y)、绿(G)、蓝(B)、紫(P)。相邻的两个色相互混合又得到:橙(YR)、黄绿(GY)、蓝绿(BG)、蓝紫(PB)、紫红(RP),从而构成一个收尾相交的环,被称为孟赛尔色相环.
3)纯度:纯度指的是色彩的鲜浊成度。混入白色,鲜艳度降低,明度提高;混入黑色,鲜艳度降低,明度变暗;混入明度相同的中性灰时,纯度降低,明度没有改变。
不同的色相不但明度不等,纯度也不相等。纯度最高为红色,黄色纯度也较高,绿色纯度为红色的一半左右。
纯度体现了色彩内向的品格。同一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立即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
五、色彩表示
1) 混色系统:分为色光混合与色彩混合。实际上,我们又把它们称作减色混合和加色混合。舞台灯光使用的色彩混合就是色光混合,而我们绘画时常用的调色法就是色彩混合。
2) 显色系统:显色系统的理论依据是把现实中的色彩按照色相、明度、纯度三种基本性质加以系统的组织,然后定出各种标准色标,并标出符号,作为物体的比较标准。通常用三维空间关系来表示明度、色相与纯度的关系,因而获得立体的结构,称为色立体。
A 明度进阶表位于色立体的中心位置,成为色立体垂直中轴,分别以白色和黑色为最高明度和最低明度的极点,在黑白之间依秩序划分出从亮到暗的过渡色阶,每一色阶表示一个明度等级。
B 色相环:色相色阶是以明度色阶表为中心,通过偏角环状运动来表示色相的完整体系和秩序的变化。色相环由纯色组成。
C 纯度色阶表呈水平直线形式,与明度色阶表构成直角关系,每一色相都有自己的纯度色阶表,表示该色相的纯度变化。以该色最饱合色为一极端,向中心轴靠近,含灰量不断加大,纯度逐渐降低,到达另一个极端,即明度色阶上的灰色。
D 等色相面:在色立体中,由于每一个色相都具有横向的纯度变化和纵向的明度变化,因此构成了该色相的两度空间的平面表示。该色相的饱合色依明度层次不断向上靠近白色,向下运动靠近黑色,向内运动靠近灰色,这样的关系构成了该色的等色相面。
E 等明度面:若沿着明度色阶表成垂直关系的方向水平切开色立体,可以获得一个等明度面。
3) 三种主要色立体:
美国画家孟谢尔的孟谢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日本色彩研究会色立体。关于这几种色彩立体的详细说明十分复杂,请读者自己参阅相关书籍。
六、色彩混合
色彩有两个原色系统:色光的三原色、色素的三原色。色彩有三种混合方式:加法混合、减法混合、中性混合。
1、原色
不能用其它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出其它色彩。
原色有两个系统,一种是色光方面的,即光的三原色,另一种是色素方面的即三原色。
三原色:红光(Red)、绿光(Green)、蓝光(Blu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RGB模式)
三原色:品红(Magenta)、黄色(Yellow)、青色(Cyan)。(用于印刷的MCY)
2、色彩的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指色光的混合。两色或多色光相混,混出的新色光,明度增高,明度是参加混合各色光明度之和。参加混合的色光越多,混出的新色的明度就越高,如果把各种色光全部混合在一起则成为极强白色光。所以把这种混合叫正混合或加法混合。
在色环上,相混合的两色光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较近,中等,较远相混,形成的新色光均为两色光的中间色光。相距近混了的新色光纯度高,相距远混出的新色光纯度低,相距最远的补色光相混,混出的光为白光,其纯度消失。混出新色光的明度为参加相混色光明度之和。
电脑显示器的色彩是通过荧光屏的磷光片发出的色光通过正混合叠加出来的,它能够显示出百万种色彩,其三原色是红(Red)、绿(Green)、蓝(Blue),所以称之为RGB模式。
RGB是加法混合。
图片说明:相近的两种颜色相混合必得到它们中间的那种颜色,也就是说红色和绿色混合肯定是得到黄色,相对的是互补色,互补色混合会得到白色。
3、色彩的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指色素的混合,色素的混合,色素的混合是明度降低的减光现象,所以叫负混合或减法混合。颜料、染料、涂料等色素的性质与光谱上的单色光 不同,是属于物体色的复色光,色料的显色是把白光中的色光经部分选择与吸收的结果,所反射的和所吸收的色混合的结果,而是吸收部分相混合所增加的减光现 象。
在色环上相混合的两色距离近,距离中等,距离较远的色相混,混合的结果均为相混两色的中间色。两色相距较近时,混出的色纯度降低得少;两色相距远时,混出的色纯度降低得多。若两色为相距最远的互补色时,混出的新色纯度消失,明度降低为黑灰色。
因此要混合出纯度较高的新色彩,一定要选择在色环上距离较近的色,如用黄绿和蓝绿混出的绿色,一定比用黄色和蓝混出的绿色的纯度高。由于各色料的本质的不同及混合时分量的误差都会影响混色的结果。还有些色彩是无法用其它色彩混合出来的。
在理论上,将品红(Magenta)、黄色(Yellow)、青色(Cyan)三种色素均匀混合时,三种色光将全部吸收,产生黑色,但在实际操 作中,因色料含有杂质而形成棕褐色,所以加入了黑色颜料(Black),从而形成CMYK色彩模式。这是电脑平面设计的专用色彩模式,在印前处理中有着最 重要的作用,是四色的基础。
4、色彩的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它包括回旋板的混合方法(平均混合)与空间混合(井置混合)。
(1)回旋板的混色
回旋板的混色是属于颜料的反射现象。如把红色和蓝色按一定的比例涂在回旋板上,以每秒40-50次以上的速度旋转则显出红紫灰色。可是如果我们 把红和蓝两色光用加法混合则成为淡紫红色光,明度提高。把红和蓝颜料用减法混合,则成为暗紫红色,明度降低。通过以上不同方法的混合对比,发现用回旋板的 方法混合出的色彩其明度基本为参加混合色彩明度的平均值,所以把这种混合方法叫中性混合。回旋板的中性混合实际是视网膜上的混合。正如上面举的例子,由于 红、蓝两色经回旋板快速旋转使红、蓝二色反复刺激视网膜同——部位,红、蓝,红、蓝,交替而连续不断,因此在视网膜上发生红、蓝两色光混合而产生红紫灰色 的感觉。
(2)空间混合(并置混合)
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把各不同色块廓受成一个新的色彩,这种现象称为空间混合或井置混合。
如果把红、蓝色点(或块)井置的画面经过一定的距离,发现红色与蓝色变成了一个灰紫色。同样,胶版印刷只用品红、黄、蓝三色网点和黑色 网点便可印出各种丰富多彩的画面,除重叠部分的网点产生减色混合外都是色点的并置混合,这种井置混合叫近距离空间混合.空间混合的距离是由参加混合色点 (或块)面积的大小决定的,点或块的面积越大形成空间混合的距离越远。回旋板的混合和井置混合实际上都是视网膜上的混合。
这两种混合均为中性混合,混合出新色彩的明度基本等于参加混合色彩明度的平均值。
七、色彩心理
1) 色彩的物质性心理错觉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
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照射任何色都会产生暖和感。相反,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
冷色和暖色除去温度不同的感觉外,还会有其它感受,如重量感、湿度感等。
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密度强,冷色稀薄;冷色透明感强,暖色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在退远感,暖色有迫近感。
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对色彩物理印象的错觉。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暗色重,明色轻。纯度与明度的变化还会给人色彩软硬的印象,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
2) 颜色的表情:
色彩的情感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色彩的世界中,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视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剌激产生呼应时,就会在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
红色:是强有力的色彩,是热烈、冲动的色彩,高度的庄严肃穆。在深红的底子上,红色平静下来,热度在熄灭着;
在蓝色的底上,红色就像炽烈燃烧的火焰;
在黄绿色的底上,红色变成一促冒失的、鲁莽的闯入者,激烈而又寻常;
在橙色的底上,红色似乎被郁积着,暗淡而无生命,好象焦干了似的。
橙色:是十分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
橙色稍稍混入黑或白色,会成为一种稳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较多黑色,就会成为一种烧焦的色;
橙色中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有一种甜腻的味道。
橙色与蓝色搭配,构成了最响亮、最欢快的色彩。
黄色:是亮度最高的色,在高明度下能保持很强的纯度。
黄色的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因此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
黄色有金色的光芒,因此又象征财富和权力,是骄傲的色彩。黑或紫色的衬托可以使黄色达到力量无限扩大的强度。
白色是吞没黄色的色彩,淡淡的粉红色也可以像美丽的少女一样将黄色这骄傲的王子征服。
黄色最不能承受黑色或白色的侵蚀,稍微渗入,黄色即刻会失去光辉。
绿色:鲜艳的绿色非常美丽,优雅,很宽容、大度,无论蓝色或黄色渗入,仍旧十分美丽。
黄绿色单纯,年青;
蓝绿色青秀、豁达。
含灰的绿色也仍是一种宁静、平和的色彩。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是永恒的象征。
蓝色是最冷的色,在纯净的情况下并不代表感情上的冷漠,只不过表现出一种平静、理智与纯净而已。
真正令人情感冷酷悲哀的色,是被弄混浊的蓝色。
紫色:是非知觉的色,神秘,给人印象深刻,有时给人以压迫感,并且因对比不同,时而富有威胁性,时而又富有鼓舞性。
当紫色以色域出现时便可能明显产生恐怖感,在倾向于紫红色时更是如此。
紫色是象征虔诚的色相,当紫色深化暗化时又是蒙昧迷信的象征。一旦紫色被淡化,当光明与理解照亮蒙昧的虔诚之色时,优美可爱的晕色就会使我们心醉。
用紫色表现混乱、死亡和兴奋,用蓝紫色表现孤独与献身,用红紫色表现神圣和爱和精神的统辖领域——简而言之,这就是紫色色带的一些表现价值。
黑、白、灰色:无彩色在心理上与有彩色具有同样价值。
黑和白是对色彩的最后抽象,代表色彩的阴极和阳极。
黑白所具有的抽象表现力以及神秘感,似乎能超越任何色彩的深度。
康丁斯基认为,黑色意味空无,像太阳的毁灭,像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
而白色的沉默不是死亡,而是有无尽的可能性。
黑白两色是极端对立的色,然而有时又令人感到它们之间有难以言状的共性。
白色和黑色都可以表达对死亡的恐惧和悲哀,都具有不可超越的虚幻。

色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软装在线为您解答】: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RGB)
色相:颜色的倾向性,就像彩虹显示的颜色一样,赤橙黄绿青蓝紫。
明度:一种颜色逐渐加白最后变成白色,逐渐加黑最后变成黑色。
纯度:一种色彩中没有任何杂色时为纯度最高,如纯红逐渐降低纯度最后变成灰色。

色彩产生的原理

色彩的来源是光, 色彩是在光线的反射作用下,人眼睛所产生的视觉现象,如果没有光线就不会有色彩,色彩与光的关系是不可分离。

大自然的色调是多姿多彩的,正因为有了色彩,人们的生活才会装饰得更加绚丽,那么色彩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01

光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辐射能,包括伽马射线、紫外线、X 射线、 可见光、红外线与无线电波,电磁波不同阶段均有各自的波长,其中从红 色到紫色(即波长在 3.8-7.8nm 之间)为可见光区域,只有这段光源能引 起人们的视觉色彩感知。

02

根据色彩的产生原理, 人们将色彩归纳为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三种。光源色是指能够通过自行发光而产生的色光。光源色分为自然光源色与人工光源色两种:太阳、流星、火花等光源色即为自然光源色;蜡烛、灯泡、 霓虹灯、水银灯等通过人为作用而产生的色光即为人工光源色。

03

色彩的种类成千上万,除了无彩色以外,无论任何色彩均有色相、 明度和纯度上的变化,以此来区别各种不同的颜色,我们称它们为色彩 三要素。

04

明度即色彩的深浅以及明暗程度,其强弱受光线强弱影响。任何色彩都存在明暗变化,且多用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同一种色相会有不同的明暗差别,无彩色的明度变化是由白至黑的变化过程,黑色明度最低,灰色部分为中级明度,白色为最亮的明度,其明度过程为渐变效果,而有彩色明度变高抑或降低,色彩的纯度均会下降。

05

纯度即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之 为饱和度、彩度、鲜度、含灰度等, 同一种色相的纯度具有鲜艳、灰暗变 化差异,其纯度高低取决于该色中含 色成分与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 灰色含量越少,纯度值越大,图像颜色越艳丽。

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基本原理
一、 光-形-色
二、 固有色 光源色 环境色 条件色
三、 色的混合
四、 色彩三要素
五、 色彩的感情
六 色彩视觉生理特征
七、 色彩的感情效果
八、 色彩设计
一、 光-形-色色彩是人对眼睛视网膜接收到的光作出反应,在大脑中产生的某种感觉。
众所周知,我们所见到的大部分物体是不发光的,如果在黑暗的夜里,或者说是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这些物体是不能被人们看见的,更不可能知道它们各是什么颜色人们之所以能看见色彩,是因为来自发光光源,如太阳、电灯光、烛光、火光等;或是发光光源的反射光,即发光光源照射在非发光物体上所反射的光,如月亮、建筑墙面、地面等,再散射到被观察物体上所致。由此可见,光和色是分不开的,光是色的先决条件,反映到人们视觉中的色彩其实是一种光色感觉。

雨过天晴后的彩虹这一自然现象也许正是启发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色彩的成因,揭示光色原理的起因。1666年牛顿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把太阳光从一小缝引进暗室,通过三棱镜后,在屏幕上显现出一条美丽的彩带,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这种现象称作光的分解,形成的彩带 即光谱。光谱现象的出现,说明太阳光是由光谱中的色构成的。光从空气透过三棱镜再到空气,在不同的介质中产生两次折射,由于光波的长短不同,三棱镜各部位的厚薄不同引起的时差,经过折射的作用,将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如果在光线分散的途中加一块凸透镜,,使分散的光线集中,集中的一点又成为白色光。经三棱镜分解过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任意一束色光再经三棱镜不能再分解,投射至屏幕上仍是原来的色光。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所有波长的色光叫全色光。含有两种以上波长的色光叫复色光。只含有一种波长的色光叫单色光。简单地说,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电磁辐射能。我们肉眼所能看的光线称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振幅大小产生明暗的变化,光波的长短产生色相的区别,光波长在400~700毫微米之间的为可见光,即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形成的光谱,红色光的波长最长,紫色光的波长最短,相应地在色彩中,红色传递的讯息最远,而紫色传递的讯息最近。因此波长在400毫微米以外,可使人体皮肤变黑的光线称之为紫外线,波长在700毫微米以外,能产生热量的光线称之为红外线。另外,在不可见光中还有可以透过物体(金属除外)的X光线、迦玛线、有辐射作用的电磁波等其他射线,这些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光,要通过仪器才能观测。
二、固有色 光源色 环境色 条件色⑴关于"固有色"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我们认为颜色是有物质性的,即"固有色"是存在的、不变的。春天的树叶是绿色的,雪是白色的,小王的手套是黄色的,我新购的一件新衣是粉绿色的,这些颜色的确定当然是以标准日光的照射为前提。 有趣的是,当光源改变为人工灯光、月光、星光,或是将这些物品放在柜子里时,一般并不会认为它们的颜色也随之改变了。在偏黄色光的自炽灯下观察白天日光下看惯了的物体时,我们差不多总要按同样的方式来感觉其颜色。夜晚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我们也不会将身穿白衬衫的人说成是穿深灰色的衬衣,即使在红灯照射下,看到的雪仍是白色。这种习惯性的色彩认识,称之为色彩恒定性。
固有色是存在的,颜色是物质的一种不变性质,这一观点满足了日常生活中许多实际需要,在科学和技术上也有不少实用之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艺术、设计上,这一观点并不总能令人满意。例如,我们取明度相同的两张纸,在纸的中心各涂上直径5cm的圆形绿色块,如果这两张纸一张是中性灰色,另一张是红色,那么涂上去的两块绿色看起来就不会有相同的绿色感,这种视觉现象称为同时色对比。显然,为了正确地辨别物体的颜色,须在特定的条件下观察物体。
有关物质的颜色与光的颜色的这些观点,和认为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的观点一样,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是根本错误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有必要认为它们是正确的。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来自以往经验中的色彩印象来表达某一物体的色彩特征,就像在绘画中固有色的特征也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性的价值一样,当画面的色彩以固有色的关系存在时,往往给人以现实主义的印象,而某种固有色被单独抽取出来使用时,会具有象征的意义。如绿色是春天、农作物和树叶的色彩,因此它常常被作为和平的象征用在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设计中,在具体的实用设计中,例如,咖啡的外包装盒的设计上,用上咖啡的固有色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引起观者对咖啡香味的联想,并产生想喝它的欲望。若是咖啡的固有色用在椅子汁、绿茶或牛奶的外包装上那是绝对不可以的。因此,对固有色这个问题的认识要掌握相应性,不可一概论之。
⑵.光源色
光源色是指照射物体的光源的光色。在色光中,光谱成分的变化,光色就要变化。太阳光一般是呈白色,但清晨的太阳光呈偏冷的红色,黄昏时呈偏暖的金黄色,这就是太阳光光谱成分的变化所呈现出的不同光色。其他,如月光呈青绿色,日光灯呈冷白色,白炽灯(钨丝灯)呈橙黄色等,都体现了不同颜色的光源色,舞台上的各式聚光灯,通过各种颜色的玻璃片或玻璃纸盖罩,射出的光就是各种色彩的光源色。
⑶.环境色
物像置身于某种环境中,环境所呈现的颜色叫做环境色。绿色的森林,金黄色的麦田,各具有不同的环境色象。距离较近的物体之间,彼此形成了环境,这种物与物自身呈现的色彩氛围也称环境色。
⑹.条件色
某种颜色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环境的影响下,物体所呈现出的色彩,叫做条件色。生活中的一切物像,都呈现它的固有色,而任何物像都置身于某一具体环境中,它既受光源色的影响,也受环境色的影响,所以物像一般呈现的色彩既有光源色,也有固有色和环境色。
通过以上的理论表明,我们在对产品的色彩设计的时候应该将产品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者联系起来,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忆,切实弄清楚产品所需要的色彩条件和成因,方能在设计实践中灵活的运用。
三、.色的混合
牛顿用实验将太阳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这七种色混合一起又产生白光,因此他认定这七种色光为光原色。后来,物理家大卫?伯鲁斯特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原色只是红、黄、蓝三种颜色,其他颜色都可以由这三种原色混合而成。从此,红、黄、蓝作为三个原色的理论被人们公认。
经过科学家的实验证明,色光和颜料的混合是有区别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色光混合颜色变亮,颜料混合颜色变深。色光混合又称加色法混合,颜料混合又称减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色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是一种视觉混合。彩色电视机就是根据色光混合的原理而设计的。原色?间色?复色
绘画用的是颜料,采用减色法混合。
三原色
所谓的三原色,是指这三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颜料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出来,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又称三基色)。
三原色是:红(品红)
黄(柠檬黄)
青(湖蓝)
品红、柠檬黄、青三原色在色彩学上也称为第一次色。
间色 两种不同的原色相混合所产生的另一个色称第二次色,也称有间色。
间色有:红(橙红)
蓝(青紫)
绿
一般称为橙、紫、绿。
复色 将一个间色与一个原色相混合,或两个间色相混合,所得的另一个色,则称第三次色,也称复色。
由于复色的混合次数增多,颜色就变灰,绿灰、紫灰、红灰```````等均是复色。
空间混合
四.色彩的三要素⑴.无彩色与有彩色
无彩色是黑色、白色及二者按不同比例混合所得到的深浅各异的灰色系列。从物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当光源、反射光与透射光在视知觉中并未显出某种单色光的特征时即为无彩色系列,无彩色系列给人的印象是表情深沉、抽象、缺乏生命力的色彩效果。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一种基本性质——明度,它们不具备色相和纯度,也就是说它们的色相与纯度等于零。
有彩色是指可见光谱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基本色,及它们之间的混合色,即视觉能感受到某种单色光的特征,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有彩色系列,这些色彩往往给人以相对的、易变的、具象的心理感受。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形成了相互区别而又休戚与共的统一色彩整体。彩色系具有三个特征:色相、纯度、明度。这三个基本特征色彩学上称为色彩的三大要素。理解、熟悉和掌握这三大要素,对于认识色彩和表现色彩是极为重要的。
色相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和特征。它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的
名称。自然界中色彩的种类很多,色相指色彩的种类和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
紫等等颜色的种类变化就叫色相。
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亮度或明度。颜色有深浅、明暗、浓淡的变化。比如,深黄、中黄、淡黄、
柠檬黄等黄颜色在明度上就不一样,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桔红等红颜色在度
上也不尽相同。这些颜色在明暗、深浅上的不同变化,也就是色彩的又一重要特征一一明度变
化。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即一个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
亮,弱光照射下显得灰暗。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太阳所含的七个纯色中,黄色明度最
高,兰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为中间明度。
任何色加入白色明度就提高,纯度降低,加入黑色明度降低。纯度也降低。色彩的明度变化有许多种情况,一是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如:白比黄亮、黄比橙亮、橙
比红亮、红比紫亮、紫比黑亮;二是在某种颜色中加白色,亮度就会逐渐提高,加黑色亮度就会
暗,但同时它们的纯度(颜色的饱和度)就会降低,三是相同的颜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也会
产生不同的明暗变化。
纯度 纯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叫饱和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原色是纯度最
高的色彩。颜色混合的次数越多,纯度越低,反之,纯度则高。原色中混入补色,纯度会立即
降低、变灰。物体本身的色彩,也有纯度高低之分,西红柿与苹果相比,西红柿的纯度高些,
苹果的纯度低些。

色彩设计的原理

色彩由光引起,而光又有其物理属性。三原色(红、黄、蓝)是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将三原色以适当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色彩。色相、明度、纯度称为色彩三要素。色彩三要素是色彩最基本的属性,是研究色彩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概念。它们是研究色彩的基础。
两个鲜艳的色块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刺激感,两个柔和的色块放在一起产生和谐的美感。不同的色块组合带给人千差万别的视觉感受,通过科学的系列的训练方法,理解色彩组合的概念,掌握色彩搭配的规律,就可以用直观有效的色彩设计作品表达平面设计的主题。
色彩对视觉有刺激作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设计的视觉冲击力的主要体现吧。“远看色彩近看花”、“七分颜色三分花”正说明色彩极易引起人的情感反应与变化。人的视觉对于色彩的特殊敏感性,决定了色彩设计在包装视觉传达中的重要价值。 色彩对比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时称为色彩对比关系。色彩对比主要掌握的关键是色彩三要素的对比既: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同时色彩的冷暖对比亦至关重要。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名称,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也是色彩特征的主体因素。以色相为主的配色,一般以色相环为依据,按照色彩在色相环上的位置所成的角度,可分为:
①同种色5度,如单色相红加黑、白、灰为肤色、土红、暗红等各单色相的配色;
②邻近色30度,如红、红紫、紫、蓝紫、蓝、蓝绿、绿、黄绿、黄、黄橙、橙、红橙相邻两色之间的配色;
③类似色60度,红、橙、黄、绿、蓝、紫的两色之间的秩序配色;
④中差色90度,红、黄橙、绿、蓝紫两色间的秩序配色;
⑤对比色120度红、黄、蓝的配色,橙、绿、紫的配色;
⑥互补色180度红、绿配色,蓝、橙配色,黄、紫配色。总之两色所成角度愈小,色彩的共性愈大,反之两色所成角度愈大,色彩的对比性愈强,调和性愈弱。
注:
①单色相:无有色相差别,主要应突出明度对比,配色时要拉大明度色阶;
②邻近色:色相差别很小,对比微弱,统一性极高,但易显单调,配色时要拉大明度色阶;
③类似色:色相差别较明显,对比显著,色相间又含有共同色素,活泼而富有朝气,统一柔和明确,配色时也要拉大明度色阶;
④中差色:色相差别明显,对比明快、活泼、热情、饱满的特色,配色时要注意明度、纯度的变化;
⑤对比色:色相差十分明显,对比效果鲜明、强烈,具有饱和、华丽、欢乐、活跃的特点,但也易产生不协调感,配色时要注意纯度变化;
⑥互补色:一种原色与其余两种原色的间色对比关系,色相差别极大,对比效果强烈刺激,易产生眩目、喧闹与戏剧性的效果,配色时要注意纯度及面积的变化。 明度是色彩的明暗差别,只有适度的明度对比才会带来调和感。配色中的明度感可从高、中、低调子、明度差及综合因素来考虑。这是对12色相环的补充。
多元化的色彩设计
在色相环的基础上,将明度系列分为9个级,最深为1,最亮为9,并划分为三个明度基调:
1—3级暗色组成低明度基调,具有沉静、厚重、钝闷的感觉;
4—6级中明色组成中明度基调,具有柔和、稳定、高雅的感觉;
7—9级亮色组成高明度基调,具有明快、华丽、清朗的感觉。明度对比的强弱决定于色彩明度差别跨度的大小。
短调:相差3级以内的明度弱对比,具有含蓄、朦胧、微妙的感觉。
中调:相差4—5级的明度中对比,具有明确、爽快、清晰的感觉。
长调:相差7级以上的明度强对比,具有强烈、刺激、跳跃的感觉。
运用75%以上为主面积,可构成低短调、低中调、低长调,中短调、中中调、中长调,高短调、高中调、高长调,最长调等许许多多明度对比调子。就色相环上的各种纯色而言,具有各不相同的高、低明度,如黄色明度最高,高明度色加大量的黑后才能达到低明度。紫色明度最低,中低明度纯色加相当多的白后才能达到高明度。明度对比配色的优劣决定着包装设计色彩的黑白对比的视觉效果。 纯度指各色彩鲜艳程度。纯度在配色上具有强调主题、制造多种效果的作用,根据两色之间的彩度差异所产生的配色方式与明度对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色相环的基础上,将一个纯色与同明度的无彩灰色的相等差按比例混合,可建立一个12等级纯度色系,1为灰,12为最纯。纯度对比的强弱决定于纯度差。纯度对比的作用不如明度对比明显,一般认为,一个阶段差明度对比的清晰度等于三个阶段差的纯度对比。
高纯度基调——相差8个色阶以上构成高纯度强对比,产生强烈、鲜艳、明丽的感觉。
中纯度基调——相差5—7个色阶构成高中纯度中对比,产生温和、柔软、沉静的感觉;
低纯度基调——相差4个色阶以下构成低纯度对比,产生脏浊,含混无力的感觉;
纯度对比可构成鲜强、鲜中、鲜弱、中中、中弱、灰强、灰中、灰弱等多种对比基调。
纯度高的颜色强烈刺激,使人印象深刻,也容易生产厌倦,与低纯度颜色的配合才能细腻、含蓄、耐着持久。高纯度色容易引起注意的特点,决定了其使用于包装画面中最主要的位置,还应考虑到因视觉距离的远与近所带来的强与弱的变化。纯度对比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商品包装的特性。 从色彩本身的功能来看,红、橙、黄能使人产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人产生热的感觉。而蓝、蓝紫、蓝绿能使人血压降低,心跳减慢产生冷的感觉。橙色为暖极色;红色、黄色为暖色;红紫色、黄绿色为中性微暖色;蓝色为冷极色;蓝绿色、蓝紫色为冷色;紫色、绿色为中性微冷色,从对比的角度来分,凡是离暖极色越近的色越暖。凡是离冷极色越近的色越冷。
冷暖极色对比为冷暖最强对比;冷极与暖色、暖极与冷色对比为冷暖的强对比;暖极色、暖色与中性微冷色,冷极色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比为中等对比;极与暖色、冷极与冷色、暖色与中性微暖色、冷色与中性微冷色、中性微暖色与中性微冷的对比为冷暖的弱对比。冷暖对比决定商品包装的属性,应认真对待。
对比产生差异,包装色彩设计中没有对比便无精神而言,对比过份则使人眼花缭乱,所以在色彩对比的同时兼顾色彩调和的处理显得更加重要。

色彩的基本理论

(1)色相: 色彩的本来相貌。

(2)明度:色彩的深浅,轻重,明暗。

(明度高:亮,浅,轻;明度低:暗,深,重。)

明度是绘画中最重要的因素, 明度处理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对于一副彩色的图片可以用去色法观察明度变化是否合理。

(3)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

同一色相中纯度最高的鲜艳色彩称为“纯色”, 随着纯色中其他某种颜色元素觉得加入,纯度不断降低,色彩由鲜艳变浑浊,纯度最低的色彩是灰色(无彩色)

作用1: 区分主次

最鲜艳的往往只有一小块,其余都是不同纯度的色彩构成;

作用2:区分空间

近处的色彩纯度高一些,远处的色彩纯度低一些;

作用3:区分固有色

(1) 冷色调:蓝绿为主,感光偏冷。

(2)暖色调:红橙为主,感光偏暖。

(1)高调(亮调):亮度高,颜色纯度高,感官明快响亮利落;

(2)低调(暗调):整个明度偏低,对比弱,感官灰暗,阴郁深沉;

(3)灰调(中间调):色彩经过调和以后的,对比弱,感官和谐柔美。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三原色两两相加所得。

(黄+红= 橙, 红+蓝= 紫, 黄+蓝= 绿)

(1)色相环的认识

(2)色彩的属性:

互补色:对角180度;

对比色:相对120度夹角(包含了互补色);

邻近色:相邻60度夹角;

同类色: 相邻60度夹角+性质相同的颜色。
(1)光源色

发光体发出的光,形成了不同的色彩,我们将这些色光称之光源色。

(2)固有色

我们将 日光下 物体呈现的色彩叫做固有色。

如果在正常日光中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是红色的,那么红色就是它的固有色。比如白色物体,它之所以呈现白色,就是由于反射了日光中所有的色光。

(3)物体色

上面提到固有色,对于白色物体而言,尽管在红光照射下呈现红色,但是白色依旧是它的固有色,那么红色就是它的 物体色 ,即物体表现出来的色彩。

物体呈现物体色取决于 物体本身特性和光源色的共同作用 。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物体色,不同的时段物体色都会变化,环境的影响是物体色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4)环境色

环境色的产生,主要是光照对环境的照射,环境进而反射光线影响物体色彩所致。

比如,一个在蓝色天空下的苹果会呈现部分淡蓝色,就是环境色的影响。这可能和物体色会有混淆的地方,但是,你不必纠结于这些地方。环境色是反射了光源产生的色彩对物体的影响,最终影响到了物体色,物体本身也会反射光线,这也意味着物体也是环境本身。

注意:

在暖光下,物体的亮部色彩显得较暖;暗部显得更冷;

在冷光下,亮部偏冷,暗部偏暖。

光线是复杂的,其他物体反射的光线也会对画面造成影响,因此不要机械理解。

通过冷暖塑造物体,可以加强物体的体积感和画面的空间感,是目前常用的用色方法。

基本的原理性的就介绍到这里,另外还有其他的下篇再续。

(图片取自网络)

色彩基础原理知识1

色彩分类:分为原色、二次色、三次色。

色彩属性:分为色相、明度、彩度。

色彩对比:分为色相对比,冷暖对比。

相信这些系统的知识对你的色彩起步有着关键的促进作用。
一、颜色的分类

1、三原色:

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品红)、黄(柠檬黄)、蓝(湖蓝),称之为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

注意: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颜料中的原色之间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调配出各种不同的色彩,而颜料中的其它颜色则无法调配出原色来。
2、二次色:

三原色中任何的两种原色作等量混合调出的颜色,叫二次色,亦称间色。
(红+蓝=紫色、黄+红=橙色、黄+蓝=绿色)
3、三次色:

由一个原色加相邻的二次色,叫三次色
红+紫=红紫(红2份,蓝1份)
红+橙=红橙(红2份,黄1份)

蓝+紫=蓝紫(蓝2份,红1份)

蓝+绿=蓝绿(靛)(蓝2份,黄1份)

黄+绿=黄绿(闷靑)(黄2份,蓝1份)

黄+橙=黄橙(黄2份,红1份)

二、颜色的属性

1、色相:

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
2、明度:
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的差别,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弱。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颜色本身的明与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与暗的差别,黄、橙、绿、红、紫、蓝依次减弱。
3、彩度:
指色彩鲜艳的程度,也称色彩的饱和度。

色彩构成的原理是什么

色彩构成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作为基础训练,色彩构成一般从色彩的形成及知觉原理入手,分别从色彩的物理性,知觉色彩的生理性、色彩心理、配色原则及色彩调和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力图从美学的角度去研究一定的匹配法则,找出达到目的的理想色彩。色彩练习的过程纯粹是抽想的思维思维方式。
色彩组成
基本色
一个色环通常包括12种明显不同的颜色。而对于艺术设计师充分理 解的色环和色论的重要方面,也许不会被我们中的网页设计者们能够充 分欣赏。缺少多这方面的了解,你将会把事情搞乱。
三原色
从定义上讲,三原色是能够按照一些数量规定合成其他任何一种颜 色的基色。为了确定三原色,你必须首先确切明确哪一种颜色是你正在 使用的中间色。在上小学时,你可能就知道了三原色:红、黄、蓝,并 且你现在用于展示的,仍然是红、黄、蓝三原色。但是如果你有喷墨打 印机的话,花点时间把它的盖子打开,看看它的墨盒。你能看到红、黄、 蓝吗?不能!你可能看到的是四种墨色:蓝绿(青)色、红紫(洋红) 色、黄色和黑色。颜色的不同是由于你的电脑用的是正色,而你的打印 机用的是负色。显示器发出的是彩色光,而纸上的墨则吸收灯光发出的 颜色。更进一步的解释就超出了本文要探讨的范围。 除了发射与吸收光的不同之外,本文涉及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正色和 负色模式,出于本文的写作目的,我们仅探讨着正色模式的三原色:红、 绿、蓝。
近似色
近似色可以是我们给出的颜色之外的任何一种颜色。如果从橙色开 始,并且你想要它的两种近似色,你应该选择红和黄。用近似色的颜色 主题可以实现色彩的融洽与融合,与自然界中能看到的色彩接近起来。
补充色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相对色一样,补充色是色环中的直接位置相对的 颜色。当你想使色彩强烈突出的话,选择对比色比较好。假如你正在组 合一幅柠檬图片,用蓝色背景将使柠檬更加突出。
分离补色
分离补色由两到三种颜色组成。你选择一种颜色,就会发现它的补 色在色环的另一面。你可以使用补色那一边的一种或多种颜色。
组色
组色是色环上距离相等的任意三种颜色。当组色被用作一个色彩?题时,会对浏览者造成紧张的情绪。因为三种颜色形成对比。上面所讲 的基色和次色组可以被称作两组组色。
暖色
暖色由红色调组成。比如红色、橙色和黄色。它们给选择的颜色赋 予温暖、舒适和活力,它们也产生了一种色彩向浏览者显示或移动,并 从页面中突出出来的可视化效果。
冷色
冷色来自于蓝色色调。譬如蓝色、青色和绿色。这些颜色将对色彩 主题起到冷静的作用,它们看起来有一种从浏览者身上收回来的效果, 于是它们用作页面的背景比较好。 需要注明的是,你将发现在不同的书中,这些颜色组合有不同的名 称。但是如果你能够理解这些基本原则,它们将对你的网页设计是十分 有益的。
色彩对比:
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该想象分为两大类: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色相对比:
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色名对比。 除了色感偏移之外, 对比的两色, 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 而影响相隔界线的视觉效果, 当对比的两色, 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时, 对比的效果越明显, 两色越接近补色, 对比效果越强烈。
明度对比:
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
明度对比:
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 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纯度对比:
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
补色对比:
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视觉的残像现象明显)。
冷暖对比:
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色彩要素
客观世界的色彩前边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任何色彩都有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的性质,又称色彩的三要素,而且当色彩间发生作用时,除以上三种基本条件外,各种色彩彼此间形成色调,并显现出自己的特性,因此,色相、明度、纯度、色调及色性等五项构成了色彩的要素。
色相 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明度差别即指同色的深浅变化,又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
纯度 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彩度或饱和度。某一纯净色加上白或黑,可降低其纯度,或趋于柔和、或趋于沉重。
色调 画面中总是由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各种色彩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形成画面色彩总的趋向,称为色调。
色性 指色彩的冷暖倾向。
三、色彩混合
色彩混合存在着三种形成,即色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和色彩并置混合。
颜料混合
原色(第一次色):不能用其他任何单色混合而成的基本色彩。包括:红、黄、蓝(理想的颜料三原色是明亮的红色、柠檬黄和湖蓝)。
间色:由两原色相混合而得(包括:橙、绿、紫)。
复色: 由两间色相混合而得。
色彩并置混合 当我们把红、蓝色点或色块并置的画面经过一定的距离,就会发现红色与蓝色变成了一个紫色,只是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因此把个不相同色块感受成一个新的色彩,这种现象便称为色彩的并置混合或空间混合。
示范
四、色彩对比
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该想象分为两大类: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色相对比 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明度对比 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
纯度对比 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
补色对比 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视觉的残像现象明显)。
冷暖对比 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五、色彩调和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称为色彩调和。
同种色的调和 相同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调和。方法为:使之产生循序的渐进,在明度、纯度的变化上,形成强弱、高低的对比,以弥补同色调和的单调感。
类似色的调和 以色相接近的某类色彩,如红与橙、蓝与紫等的调和,称为类似色的调和。类似色的调和主要靠类似色之间的共同色来产生作用。
对比色的调和 以色相相对或色性相对的某类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调和。调和方法有:
选用一种对比色将其纯度提高或降低另一种对比色的纯度;
在对比色之间插入分割色(金、银、黑、白、灰等);
采用双方面积大小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对比中的和谐;
是对比色之间具有类似色的关系,也可起到调和的作用;(希望有帮助~)

水彩画的色彩原理

水彩画的色彩原理

色彩是水彩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和语言,学好水彩画首先要了解色彩的基本 原理、基本知识,了解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规律以及色彩如何在水彩画中进行运 用。

一、 色彩与光

光是色彩产生的重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光,我们能看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是由于光的存在,没有光,世界将会是一片黑暗,人类的视觉也就失去了意义。

最常见的光有自然光,如太阳光、月光等;另外是人造光,如火光、灯光等。色彩学是以太阳作为光源来解释光和色的物理现象的。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1642-1727),通过一个小孔将射进屋内的阳光用三棱镜进行分解,将太阳分离成色彩的光谱,被称作光的散射,即可产生一条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的顺序排列的标准色带。牛顿又对每种色光再进行分解试验,发现每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但不能再分解。他又把光谱的各色光用透镜重新聚合,结果又汇成了与日光相同的白光。由此牛顿得出两点结论:一是白光是所有不同色光混合的结果;二是两种单色光相混合可出现另一种色光,如红光与绿光相混合呈黄光,蓝光与红光相混合是品红光。

光学告诉我们,不同的色光是由于它们的波长的频率不同而产生的。现代的光学手段不仅能测出每种光谱中色光的准确波长,而且还对人的视觉、感官所不能直接感知的色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光学中,波长在 400-750毫微米的光称作“可见光”。例如波长在640-750毫微米呈红色,波长在600-640毫微米呈橙色,波长在550-600毫微米呈黄色,波长在480-550毫微米呈绿色,波长在 450-480毫微米呈蓝色,波长在400-450毫微米呈紫色。

比紫色光波长度更短的还有紫外线、 X射线、宇宙线等,比红色光波长度更长的还有红外线、雷达、电视波、无线电波等。这些光波是人类视觉不能直接感知的。

其实,色彩是一定波长的光反映在人的视网膜上所形成的感觉。那么,平常的物体为什么是有颜色的呢?

物体色彩形成的原由其一是发光体。在自然界中,太阳是最主要的光源。除了太阳之外,还有许多发光体。金属在常温下是不发光的,如果对它逐渐加温, 也可以变为发光体,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色彩逐渐由红橙色转化为黄绿色,温度极高时转化为蓝白色,这种转化在光学上叫做“色温”。“色温”的学名是K,色温至300OK,相当白炽灯的光谱色,色温至600OK接近阳光的白,至200OOK则蓝光炫目。

当我们用光谱分析仪对不同色温的发光体进行测定时,可以看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不同光波的含量是不等的。例如,白炽灯 (火光、烛光等),含有较多的红黄光波,蓝紫光波较少;而日光灯含有较多的蓝紫光波,红黄光波较少。所以看起来,前者发红,后者倾白蓝紫。晚上我们观看楼房中不同灯光时, 这种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形成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如夜晚灯光颜色对建筑物、水面倒影及地面的反映是显而易见的。

物体色彩形成的原由其二是透光体。当人们用一片有色玻璃遮住眼睛来观察外面的景物时,似乎是给自然景物“染”上了颜色。达 . 芬奇就做过类似试验 ,他发现“通过有色透光体观察物体时有的物体颜色增强了,有的物体颜色削弱了 ”。通过有色透光体观察物体时,透光体的色彩决定了人的视觉的色调。透光体自身的颜色,是由它所能透射的色光所决定的。根据这个原理,在舞台灯光照明,幻灯放映,夜景灯光,只要改变一下滤色体就可以任意调整照明的色彩。在绘画写生中,当我们看到逆光的树叶、花瓣,涌起的海浪以及人物、动物的某些部位 (如人的'耳轮、眼皮,鸡的冠),色彩较鲜明均属透光所产生的。大气层也是一种透光体,每当日出或日落时云霞似锦,太阳变得“大如磨盘,红似火盆”,也是大气层透光折射所形成的视觉奇观。

物体色彩形成的原由其三是不发光体。

平常的物体(指不发光体)都有反射和吸收不同波长的色光的特性。如红色物体,就是因为它有反射红色光而吸收其他色光的物性,被反射出来的红色光作用于我们的眼睛,因此物体看起来就是红色的。白色物体是由于它有反射一切光的特性,因此看起来是白色的。黑色物体是由于它有吸收一切光波的特性,不反射任何光波,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

自然界的所有物体对光的反射和吸收并不是绝对的。一个物体能反射某一色光不等于其他色光完全不反射,只是反射某一色光是主要的,而反射其他色光的能力相对较弱,程度不一样。不发光物体有反射某种色光的特性,光照强度的大 小使该物体具有不同程度的“发光”效应,也能影响其他物体的颜色。如一个白色物体的背光部附近有一个红色物体,白色物体的暗部反光部就会带有红色的感觉。所以物体的颜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物体在不同光源、环境的影响下,它的颜色是会发生变化的。

二、 色彩与视觉

人类能感受到色彩的存在就必须依靠人类的视觉器官一一眼睛。人的眼睛又是如何看到颜色的呢?这主要取决于人眼视网色彩与视觉膜上的生理构造和大脑,人的眼睛视网膜上有两种细胞一一视杆细胞 (圆柱细胞)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能分辨出明 暗、黑白,而视锥细胞能分辨出色彩,也可以微弱地分辨出明暗,只有在较强的光线时,视锥细胞才起作用。

视锥细胞分辨颜色,是由于其中存在着感红、感绿、感蓝这三种视色素,也称之为“红敏视锥细胞”、“绿敏视锥细胞”、“蓝敏视锥细胞”,它们好像是色光的三种不同接收器,能分别对红、绿、蓝色光引起兴奋,把接收到的光波转换到神经脉中,把信息传到大脑,使得我们能感觉到色彩。

;

色彩原理

三基色原理
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蓝色=品红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们又称相加二次色。另外: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品红=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于相同的单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相同强度的三基色混合时,假设得到白光的强度为100%,这时候人的主观感受是,绿光最亮,红光次之,蓝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还有相减混色法。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颜料能吸收红色而反射青色,黄色颜料吸收蓝色而反射黄色,品红颜料吸收绿色而反射品红。也就是:
白色-红色=青色
白色-绿色=品红
白色-蓝色=黄色
另外,如果把青色和黄色两种颜料混合,在白光照射下,由于颜料吸收了红色和蓝色,而反射了绿色,对于颜料的混合我们表示如下:
颜料(黄色+青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
颜料(品红+青色)=白色-红色-绿色=蓝色
颜料(黄色+品红)=白色-绿色-蓝色=红色
以上的都是相减混色,相减混色就是以吸收三基色比例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颜色的。所以有把青色、品红、黄色称为颜料三基色。颜料三基色的混色在绘画、印刷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颜料三基色中,红绿蓝三色被称为相减二次色或颜料二次色。在相减二次色中有:
(青色+黄色+品红)=白色-红色-蓝色-绿色=黑色
用以上的相加混色三基色所表示的颜色模式称为RGB模式,而用相减混色三基色原理所表示的颜色模式称为CMYK模式,它们广泛运用于绘画和印刷领域。
RGB模式是绘图软件最常用的一种颜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处理图像比较方便,而且,RGB存储的图像要比CMYK图像要小,可以节省内存和空间。
CMYK模式是一种颜料模式,所以它属于印刷模式,但本质上与RGB模式没有区别,只是产生颜色的方式不同。RGB为相加混色模式,CMYK为相减混色模式。例如,显示器采用RGB模式,就是因为显示器是电子光束轰击荧光屏上的荧光材料发出亮光从而产生颜色。当没有光的时候为黑色,光线加到最大时为白色。而打印机呢?它的油墨不会自己发出光线。因而只有采用吸收特定光波而反射其它光的颜色,所以需要用减色法来解决。

相关推荐:

色彩的基本原理

如何评价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3

魅蓝里到锁定区是什么意思

臊子面好吃么

扫帚草的药用价值

魅蓝屏幕怎么隐藏软件

如何评价苏联末期电影零城

扫条码能辨别化妆品真假吗

标签: [db:标签]

声明:《色彩的基本原理》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基本原理即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相,颜色的倾向性,与彩虹显示的颜色相似,赤橙黄绿青蓝紫。明度,一种颜色逐渐加白最后变成白色,逐...

    百科 日期:2023-04-01

  • 如何评价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3

    前两部福尔摩斯”的制片人莱昂纳尔威格拉姆日前透露影片的剧本正在创作中,并且小罗伯特唐尼和裘德洛都非常,非常”愿意回归主演。莱昂纳尔威格...

    百科 日期:2023-04-01

  • 魅蓝里到锁定区是什么意思

    魅蓝锁定区是指:个人隐私文件存放处。读写这里的文件需要输入密码,把个人文件放在锁定区可以保护个人隐私,防止他人随便访问个人数据文件。魅蓝...

    百科 日期:2023-04-01

  • 臊子面好吃么

    臊子面是中国西北地区特色传统面食、著名西府小吃,以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在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等地流行。 臊子面历史悠久。其中...

    百科 日期:2023-04-01

  • 扫帚草的药用价值

    1、性寒,味辛、苦,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 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2、强壮,利尿,明目,有溶解尿酸作用,适用于尿酸过多的疾病,如...

    百科 日期:2023-04-01

  • 魅蓝屏幕怎么隐藏软件

    1、打开手机找到“设置”选项,点击进入;2、进入手机设置页面以后,点击进去“访客模式”;3、把需要隐藏的软件点击勾选,并设定一个密码;4、设置成功...

    百科 日期:2023-04-01

  • 如何评价苏联末期电影零城

    《零城》是1989年上映的苏联剧情电影,讲述了工程师丽拉金来到了零城一个没有坐标的城市,在那里发生了一系列的怪异事件,《零城》中的零城是影片...

    百科 日期:2023-04-01

  • 扫条码能辨别化妆品真假吗

    条形码不能辨别化妆品真假。条形码本身就是个号码,扫描此条形码并不能辨别商品真假,条形码在物品编码中心备案时提供了产品产地,所以扫出来只有...

    百科 日期:2023-04-01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