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如何评价纪录片车轮上的美国

如何评价纪录片车轮上的美国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1 手机版

这档节目以千万级赛麟跑车为载体,用车轮丈量美国大陆,主持人将每座城市的独特标签为切入点,以车会友,以小见大,深入挖掘当地风土人情,带领观众感受最真切最动人的美国文化。节目宗旨是主谈房子、孩子、盘子、票子、车子,吸引国内对赴美留学、置业、购物、旅游、有意愿的相对高端阶层收看,潜移默化渗透美式汽车文化。

《车轮上的美国》是一个原创综艺纪录式走谈节目,通过观众对美国文化的好奇,以汽车这个点来切入,进而引出美国的人文地理。这是一款以汽车为切入帮助观众了解美国家庭、文化、教育的节目,而不是简单的跑车赛车综艺。节目并没有跟风耗费巨资引入明星,而是大胆启用一些更贴近美国文化、与节目内容相匹配的人物,诸如该节目的一位主角就是在美生活26年,拥有4个学位,曾担任一家华尔街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后进军商界,深谙美国政经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美国老炮儿”,以及一群真正热爱汽车文化的素人,共同完成穿越北美大陆的梦想。 

听说美国:车轮上的国度

了解过美国的人都听过一句俗语,说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度"。其实只看这句话并不会很明白,甚至会曲解,必须按照美国交通来看才能明白。

"车轮上的国度"并不是指车多,因为拥有很多车的国家并不少,但从来没有过美国这样的称呼,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美国之所以叫做"车轮上的国度",就是因为公共汽车太少,以至于如果你要出门,没有私家汽车就是不行。在市中心以外的地方,就连出租车都很少,出行几乎没办法。
美国虽然交通发达,但公共汽车并不多见。有一个说法是,如果你在这个时间点上没有赶上公交车,也许下一班公交车会等一个小时。所以乘坐公交车的人都会查明时间点后再等待,不会像中国一样很快会来第二班。

公交站也不多,出了市中心几乎就很少见了。所以在一些旅美游记中会有人写到,很多美国人都不知道公交车是什么。

自行车

对于美国人来说,自行车是健身器材,而不是代步工具。它们相对便宜,在超市几百美元就能买到。不过你要会修理哦,美国人工费是很贵的。

摩托车

自行车大概几百美元就能买到,摩托车要几千美元才能买到。按照价格来看,最便宜的5000美元以内就能买到。贵的摩托车就不可想象了。

汽车

最便宜的轿车大概20000美元,这个价格在美国人来看是很便宜的。如果你还要去美国的二手车交易市场,10000美元就能买到一辆两厢的或三厢。

美国人多爱日本车,原因是因为油耗低,节能。

美国汽油有87号,89号和92号。三个档次会按照不同的州而定,不会相同。大约处于2美元-3美元之间,单位不是升,是加仑。

1加仑=3.785升

动物与大自然与人类

跑在美国公路上,除了遵守交通规则以外,你还需要慢行。因为随时可能从公路旁边跳出一只麋鹿或动物,如果你开得太快,刹不住车会撞死它们的。美国的动物和人类是一起居住的,土拨鼠,袋鼠,麋鹿,以及各种在中国你只能在动物园里才能看见的动物,在美国郊外随处可见。

美国时速是"英里"制,不是中国使用的"公里"制。

1英里=1.60934公里

最后补充一点,美国停车位也发达,不会拥挤。我没有车,也不会开,实地体验要看你们自己了。

装在车轮上的国家是哪个国家

人们常说,美国是一个活在车轮上的国家。到过美国的人,会对这话有深切的体会。美国人出行使用公共交通的比例在全球范围内是非常低的。没有如欧洲和日本那样密集而先进的高速铁路网,铁路仅限于服务一部分的货运。很多美国人一辈子没坐过火车出行。除了一些大城市之外,很多城市没有地铁和公共汽车,即使有公共汽车,一天只有早晚各一班,也没什么人坐。在欧洲和亚洲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短途低价航空,在美国还不见踪影。美国人一般是短途乃至中途出行都开车,实在太远的旅行(跨几个州的)才会坐飞机。在美国很多地方,没有车或者不会开车,简直是寸步难行。因此,美国的公路网极其发达,路况大都不错,而且由于人口密度小,道路一般比较宽阔,很少拥堵。
如此强的对于汽车的依赖,幅员辽阔的国土,超过3亿的人口,发达的经济,极强的购买力(除了本身有钱之外,美国人贷款消费居全球之最,很多人第一辆车的贷款还没还完,就已经在买第三辆或者第四辆车了),使得美国的汽车消费能力位居全球之最。和欧洲相同的是,美国一个家庭也普遍拥有多辆汽车,但是车型的偏好上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油价的明显偏低,再加上我们常说的美国的“浪费”文化,美国人对于车的爱好可以总结为“大”和“奢华”。对于能源利用率比较高的车型,如紧凑型两厢车,旅行轿车,紧凑型MPV这些,在美国不受欢迎。柴油车和混合动力车更是难觅踪影。美国人更喜欢的是中大型三厢轿车、中大型MPV、各种尺寸的SUV、皮卡、跑车等等这些气派但是浪费能源的车型。你常常能在街上看到那种排量5升6升的巨大的皮卡,里头只坐了驾驶员一人,车斗里头空空如也啥也没拉,去干啥?去三条街之外的便利店买一瓶矿泉水。这并不夸张。宝马X5和大众途锐这样的车在欧洲的街头是绝对的大个子了,但是很多时候,在美国的车流中,被悍马和福特500皮卡们包围着,你会觉得它们显得很“小巧”。
有着这样的本土市场,可以说是把福特、通用、克莱斯勒这三大车厂“惯坏”了。不用在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上费什么功夫,只要把车造得够大,奢侈的装备往上一堆,就不愁没人要。美国的发动机能源利用率普遍低于欧洲和日本,技术上也落后很多。像欧日车厂耗费巨资做风洞实验,优化车身外型,就为了把风阻系数降低个0.01,这种事美国车厂是不会干的。费那事干嘛,不就为了降低油耗么?我们美国有的是石油,不在乎这个。所以,美国车大多设计得不仅大、而且方头方脑,风阻大,安装大排量发动机。美国的3升的发动机马力不如欧洲和日本的3升发动机?不怕,还有5升的(看看克莱斯勒300C和凯迪拉克那些新一代的轿车,最好的例子)。在安全装备的创新上,美国车厂更是远远落后于欧洲和日本,什么气囊啊,主动式头枕啊,费那事干嘛?装备得再全,也不如我这个大皮卡扛撞。别以为我夸张,这是很多美国人的一个思维定式:车越大,越安全。其实这也不能说不对,但是这是用一种浪费的方式实现的安全。
多年的积淀下来,使得美国车厂在竞争力上面明显不如欧洲和日本的竞争对手。不仅产品很难走出美国,连本土市场的份额都遭到了外来者的挑战。在高端豪华品牌上,凯迪拉克和林肯面对德国几大豪华品牌,捉襟见肘。日本和韩国品牌对于美国品牌中低端市场的份额蚕食更是把美国三大车厂逼到了生死线的边缘。当这个竞争有了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能源危机的大背景时,就被更加放大了。

为什么说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哪里和中国不一样?

就像说日本是建立在铁道上的国家一样,这里并不是单指说美国的汽车拥有量是世界上最多的,而是指在美国如果你没有一辆汽车或不会开车的话你将寸步难行,美国没有如同欧美和日本一样密集而发达的铁路网取而代之的是发达的公路网所以美国人出门大多靠私人汽车甚至连公交车美国人都很少坐,在美国16岁考取驾驶证之后就可以向父母要求买一辆自己的汽车,所以在美国一个家庭最少有两到四辆汽车,再有美国的汽车消费量是世界之最,在中国买一辆汽车基本就开到报废了而在美国第一辆车刚买没多久就会买第二辆第三辆,所以才会说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传记式的纪录片在故事性上天然就带有吸引力,再加上穿插的几位现代商界领袖和历史学家的评论,观看起来不仅没有其他严肃纪录片的难以卒读,甚至算得上娱乐性满分。接下来我搜集了《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精选5篇),欢迎查看。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1

最近观看了《美国商业大亨传奇》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以编年史的方式,展示了美国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从发展到鼎盛时期几位富豪巨头如何在无拘无束、乏序少则的前提下,肆意吞并和拓展事业版图,如何充满创造性地在财富王国中勾心斗角、神机妙算、攻城掠地。这部纪录片还展示了美利坚合众国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建设的,是被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金融巨头摩根,汽车大王福特和一批像爱迪生一样有创新能力的人建设的。这部纪录片还同时展示了这些大亨大多都是白手起家,从贫困中挣扎起来的,他们都有大胆的想象力,足智多谋,善于创新,有信念,坚韧等,但他们身上也有冷酷无情,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这部纪录片也展示了美国经济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矛盾,美国政府中的精英人物是如何化解这些矛盾的。

不得不提一下最后一集,福特疑似侵犯他人汽车专利,但是福特为了高尚的理由“想让所有美国人都拥有汽车”,然后福特胜诉。这显然与西方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格格不入。整部纪录片所展示的社会背景就是无秩序中取得成功让我一下联想到改革开放初期。但是还是有不少感触。整部纪录片观看下来,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前两集。

第一集里的铁路大亨最初只是一个一文不值的穷小子,但是他独具慧眼3次发现商机。第一次,南北战争时期发现航运大商机,一举成为美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但是南北战争之后,航运需求减少,这时他发现铁路运输的优势:快捷、低廉。正适合美国战后千疮百孔的社会,于是,范德比尔特倾其所有的航线,大力投资建设铁路。光这份背水一战的魄力就不是一般企业家又具有的,看看现在有多少企业都是在转型中衰落和倒闭的。当范德比尔特获取了美国40%的铁路航线后已经意识到美国铁路的过饱和,需要再发展不是建设铁路,而是提升铁路运送货物的价值,他又发现克利夫兰的一个濒临破产的炼油厂,当时美国还没有固定的照明原料,如果能与这家炼油厂展开合作,一能为美国社会提供价格低廉的照明原料,二来能提高范德比尔特家族在铁路方面的权势。可以说是铁路大亨创造了石油大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可以发现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有一下几个特点:开阔的眼界,这样才能看到更多的东西;背水一战的魄力,看到了,想到了,一定要付出实际行动,不然下一秒可能就是别人的想法了;善于与别人合作,在别人的帮助下取得更大的成功。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2

看了一部纪录片,觉得很喜欢,不仅因为我本来就喜欢历史,也因为情节引人入胜,我喜欢找寻问题的答案,所以看这类片子会比文艺片更有感触。

这是个关于美国历史记录,同时也是关于五个成功男人的故事。

文森比尔特是铁路大王,可能比较陌生,其他四人就如雷贯耳了,摩根、卡耐基、洛克菲勒、福特,一个让铁路蔓延全国,一个让煤油照亮了千家万户,一个让钢铁城市高耸入云,一个发动了电力革命,后起之秀福特把汽车开到了每家每户,钞票本来已经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东西,更别说具有侵略性的商业战争,真是个人与历史的完美阐释。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男人的魅力,聪明、勇气、勤奋、舍我其谁的霸气,一个成功男人所必需的品质,看现在经常有人把这些人说得话当圣经,看到了他们的所作所为,要比听上一百遍更容易理解得多。

把他们的成功归于个人或许也不完全正确,毕竟好点子也可以是他们周围的智囊想出来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作为舵手的眼光与魄力,每个大王都像经营一个帝国那样,纵横捭阖,让人惊心动魄,所以看起来才会觉得真如史诗般壮丽,他们不仅仅在赚钱,同时也在建造美国,塑造美国人,甚至塑造世界。现在我们医学界还生活在洛克菲勒创立的协和医学院的光辉之下,可见他们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中国人耻于谈钱,就像有个小孩说我要金钱美女,立刻换来老爸的一巴掌,但是他改口说事业与爱情,马上变成了一个大拇指。人家老美很直白,就是为了赚钱,所以很喜欢用buy这个词。《北京爱情故事》里有一句话,没有经济能力的男人是个软体动物,有了足够的钱,才能自由地生存。在那里,经济始终与政治有条界限,看起来就是一个可以大胆地实现梦想的国度,从这点来看,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看了一些补充材料,又发现这部纪录片更多的是符号化的解读,有些地方还是有失偏颇。

以前看《货币战争》,虽然直觉上觉得有许多不合逻辑,却拿不出东西来反驳,现在才发现,很多人以看过这本书为耻,简单而吸引的东西大行其道,处于知识窄门以外的人,又能解释得了多少呢,智慧还是要靠自己去开启的。

一直也很喜欢《罗辑思维》,一度也觉得那是一片知识的海洋,然而过于狂热或许总是要陷入错误,别人告诉的东西永远不等于真相,还是很感谢这个胖子,能耐心而不自作高深的.讲解知识。

看的越多,越觉得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这正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一片空白,到虚伪的真相,再到杂乱无章,最后才能无限接近,却又不能完全触到真相。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3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是一部专题纪录片,一共八集,每集40分钟。展示了南北战争以后的美国,在新科技和资本主义的推动下迅速崛起,从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到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金融拿破仑摩根,最后到汽车巨子福特,他们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让美国成为最富有,最发达的国家,深深得影响了世界后来的发展。

在这部纪录片里面,有几次审批让人印象深刻。第一次是1824年,范德比尔特所在的吉本斯公司赢得了“吉本斯对决奥格登案“。之前是拥有纽约水域经营蒸汽船垄断权的罗伯特.利文斯顿把吉本斯告上了法庭,接下来吉本斯把纽约州政府告上了法庭,而最终就是1824年,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代表最高法院宣布利文斯顿的垄断违宪,纽约州政府也无权将新泽西州的垄断权交给一家公司,只有联邦政府才对州际商事有裁决权。因为这次审批,保证了航运业的自由竞争,让范德比尔特成为航运和铁路的交通运输大王成为可能。

后面的三次审批也意义深重。罗斯福上台以后,分别对J.P摩根和洛克菲勒的垄断进行了起诉。以及美国汽车协会因为汽车专利权起诉福特的审判。前两者代表了垄断方,洛克菲勒被拆分成34家公司,后者代表创新和竞争方,福特赢得了官司,让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度。

为什么我要单独把”审判“拿出来分享,因为纪录片里面的这几次审判确实打动了我。

洛克菲勒一开始是逃避审判的,逃了几个州,错过了自己孙子的出生,不能和亲人在一起让他痛苦至极。但是当他不在逃避回来面对审判时,那一刻真正打动了我。那应该是标志性的,他以最佳的状态,全力以赴,虽然老年,但依然是一名斗士。而福特,基本不去理会汽车协会,不去管专利。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是人们所需要的,是属于未来的。尽管被投诉了,但是他还是赢得了官司。

你可以想象吗?在福特还没有生产汽车之前,汽车生产就被垄断了。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4

而CCTV9正在播的《美国商业大亨传奇》则告诉了我们,不确定性即是高风险,也是高回报的机遇,就看你能不能找到办法把“不确定性”的程度降低下来,甚至最终把它变成确定性。也就是说,“不确定性”是可以改变和操控的,这个改变和操控的办法即可以是一个idea的创新,也可以是一个内幕信息,还可以是一项技术的突破,甚至是金钱的操控,不管它是道德的?不道德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总之,你若是能够把握和操控,就能够改变“不确定性”,甚至利用“不确定性”,把它变成有利和机遇。

另外,吴军在讲美国的创新时也讲到,硅谷主要做的是技术创新,并不关心赚钱的事,风投主要做的则是商业创新。这是一种分工。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不同领域,不确定性的程度不同”的一个例证,那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里具有不同的优势、能力和偏好,选择对了领域,你对“不确定性”的感受也就可能大不相同了。

所以,卡内基说“不是努力的问题,是选择的问题”。不仅是努力能够改变命运,选择也能改变命运。无论是什么原因让你在一个领域或者环境中无法掌控“不确定性”,也许选择个新领域、新环境就能改变一切。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5

九台《美国商业大亨传奇》开篇昂扬振奋,描写了工业革命后期,美国的商业精英们如何奋斗拼搏,创造商业帝国,实现美国梦。风云际会,一时多少豪杰。

最后一集剧情急转直下,两个故事,一是福特疑似侵犯他人汽车专利,但是福特为了高尚的理由“想让所有美国人都拥有汽车”,然后福特胜诉。二是商业大亨们把财富捐献给美国社会事业了。这纪录片结局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半晌忽然明白,这纪录片的编导他们也有家人!

有个笑话,苏联元首和美国总统与随从一起坐飞机飞越荒无人烟的雪山,气流不稳飞机要失控了,驾驶员喊必须有人跳伞飞机才能安全,美国总统对随从说你跳伞,随从说:“不,总统先生,我还有家人”,苏联元首对随从说你跳伞,他随从马上就跳伞了,苏联元首骄傲地对满面疑惑的美国总统说:“因为他还有家人”。

剧中福特官司的事情我没搜索到,但是我不认同因为随便喊一个高尚理由,就可以侵犯他人合法合理利益,就可以恬不知耻地喊“山寨有理”。据我所知福特可不是因为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成为商业巨头的,我所知道的是,福特对于汽车是有一系列的发明的,尤其是组装生产线的发明,他不是一个山寨企业主典型代表,莫把福特妖魔化以自适。

商业大亨们晚年把财富捐献给美国社会事业了,他们这样做无疑是高尚的。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把钱捐给朝鲜的社会事业?朝鲜现在社会事业更需要资金,人民温饱都难以为继了,而且三胖子盖新别墅也很缺钱;为什么不把钱捐给叙利亚的社会事业?叙利亚现在社会事业更需要资金,人民都全球逃难了,而且巴沙尔修建预防联合国空军剿灭他的防空工程也很缺钱。所以最后一集如果想弄榜样力量,那是苍白无力的,环境不一样背景不一样则道德榜样没有任何可参照价值。

这个纪录片结局真是大跌眼镜,实在找不到别的合适的形容语了,可惜了良好的素材良好的消化,结果最后拉稀了,稀里哗啦。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1

我一直对“不确定性”感受甚深。我想,那是因为3个原因:

1、是因为我长期泡在资本市场中。而资本市场是“不确定性”的渊薮,大概算是全世界“不确定性”最大的漩涡了吧,是比赌场更有效地把人性最细微的点滴都能放大到极致的地方。

2、是我脱离了社会主流的缘故吧。长期的远离,失去了浸泡其中潜移默化地跟随、了解、适应的过程,再次接触时就不了解、跟不上、不适应了。

3、?我不是精英,而是底层。没有安全感。

按照我的世界观,理论上,这个世界就是个不确定的混沌世界。但是,“不确定性”在不同的领域、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程度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人对“不确定性”的观感、态度、偏好也是不同的。

上一篇博文里,我们谈了精英和底层这个因素带来的处境和态度的不同。

而CCTV9正在播的《美国商业大亨传奇》?则告诉了我们,不确定性即是高风险,也是高回报的机遇,就看你能不能找到办法把“不确定性”的程度降低下来,甚至最终把它变成确定性。也就是说,“不确定性”是可以改变和操控的,这个改变和操控的办法即可以是一个idea的创新,也可以是一个内幕信息,还可以是一项技术的突破,甚至是金钱的操控,不管它是道德的?不道德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总之,你若是能够把握和操控,就能够改变“不确定性”,甚至利用“不确定性”,把它变成有利和机遇。

另外,吴军在讲美国的创新时也讲到,硅谷主要做的是技术创新,并不关心赚钱的事,风投主要做的则是商业创新。这是一种分工。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不同领域,不确定性的程度不同”的一个例证,那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里具有不同的优势、能力和偏好,选择对了领域,你对“不确定性”的感受也就可能大不相同了。

所以,卡内基说“不是努力的问题,是选择的问题”。不仅是努力能够改变命运,选择也能改变命运。?无论是什么原因让你在一个领域或者环境中无法掌控“不确定性”,也许选择个新领域、新环境就能改变一切。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2

最近观看了央视纪录频道播放的8节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这部纪录片以编年史的方式,展示了美国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从发展到鼎盛时期几位富豪巨头如何在无拘无束、乏序少则的前提下,肆意吞并和拓展事业版图,如何充满创造性地在财富王国中勾心斗角、神机妙算、攻城掠地。这部纪录片还展示了美利坚合众国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建设的,是被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金融巨头摩根,汽车大王福特和一批像爱迪生一样有创新能力的人建设的。

这部纪录片还同时展示了这些大亨大多都是白手起家,从贫困中挣扎起来的,他们都有大胆的`想象力,足智多谋,善于创新,有信念,坚韧等,但他们身上也有冷酷无情,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这部纪录片也展示了美国经济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矛盾,美国政府中的精英人物是如何化解这些矛盾的。美国大片是善于树立英雄形象的。不管怎样,我觉得这部纪录片都值得一看,无论是对国家治理,追求成功的个人,还是教育都有一定的启迪。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3

看了一部纪录片,觉得很喜欢,不仅因为我本来就喜欢历史,也因为情节引人入胜,我喜欢找寻问题的答案,所以看这类片子会比文艺片更有感触。

这是个关于美国历史记录,同时也是关于五个成功男人的故事。

文森比尔特是铁路大王,可能比较陌生,其他四人就如雷贯耳了,摩根、卡耐基、洛克菲勒、福特,一个让铁路蔓延全国,一个让煤油照亮了千家万户,一个让钢铁城市高耸入云,一个发动了电力革命,后起之秀福特把汽车开到了每家每户,钞票本来已经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东西,更别说具有侵略性的商业战争,真是个人与历史的完美阐释。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男人的魅力,聪明、勇气、勤奋、舍我其谁的霸气,一个成功男人所必需的品质,看现在经常有人把这些人说得话当圣经,看到了他们的所作所为,要比听上一百遍更容易理解得多。

把他们的成功归于个人或许也不完全正确,毕竟好点子也可以是他们周围的智囊想出来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作为舵手的眼光与魄力,每个大王都像经营一个帝国那样,纵横捭阖,让人惊心动魄,所以看起来才会觉得真如史诗般壮丽,他们不仅仅在赚钱,同时也在建造美国,塑造美国人,甚至塑造世界。现在我们医学界还生活在洛克菲勒创立的协和医学院的光辉之下,可见他们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中国人耻于谈钱,就像有个小孩说我要金钱美女,立刻换来老爸的一巴掌,但是他改口说事业与爱情,马上变成了一个大拇指。人家老美很直白,就是为了赚钱,所以很喜欢用buy这个词。《北京爱情故事》里有一句话,没有经济能力的男人是个软体动物,有了足够的钱,才能自由地生存。在那里,经济始终与政治有条界限,看起来就是一个可以大胆地实现梦想的国度,从这点来看,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看了一些补充材料,又发现这部纪录片更多的是符号化的解读,有些地方还是有失偏颇。

以前看《货币战争》,虽然直觉上觉得有许多不合逻辑,却拿不出东西来反驳,现在才发现,很多人以看过这本书为耻,简单而吸引的东西大行其道,处于知识窄门以外的人,又能解释得了多少呢,智慧还是要靠自己去开启的。

一直也很喜欢《罗辑思维》,一度也觉得那是一片知识的海洋,然而过于狂热或许总是要陷入错误,别人告诉的东西永远不等于真相,还是很感谢这个胖子,能耐心而不自作高深的讲解知识。

看的越多,越觉得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这正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一片空白,到虚伪的真相,再到杂乱无章,最后才能无限接近,却又不能完全触到真相。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4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的原名为《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又名《谁建造了美国》,是一部专题纪录片,一共八集,每集40分钟。展示了南北战争以后的美国,在新科技和资本主义的推动下迅速崛起,从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到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金融拿破仑摩根,最后到汽车巨子福特,他们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让美国成为最富有,最发达的国家,深深得影响了世界后来的发展。

在这部纪录片里面,有几次审批让人印象深刻。第一次是1824年,范德比尔特所在的吉本斯公司赢得了“吉本斯对决奥格登案“。之前是拥有纽约水域经营蒸汽船垄断权的罗伯特.利文斯顿把吉本斯告上了法庭,接下来吉本斯把纽约州政府告上了法庭,而最终就是1824年,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代表最高法院宣布利文斯顿的垄断违宪,纽约州政府也无权将新泽西州的垄断权交给一家公司,只有联邦政府才对州际商事有裁决权。因为这次审批,保证了航运业的自由竞争,让范德比尔特成为航运和铁路的交通运输大王成为可能。

后面的三次审批也意义深重。罗斯福上台以后,分别对J.P 摩根和洛克菲勒的垄断进行了起诉。以及美国汽车协会因为汽车专利权起诉福特的审判。前两者代表了垄断方,洛克菲勒被拆分成34家公司,后者代表创新和竞争方,福特赢得了官司,让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度。

为什么我要单独把”审判“拿出来分享,因为纪录片里面的这几次审判确实打动了我。

洛克菲勒一开始是逃避审判的,逃了 几个州,错过了自己孙子的出生,不能和亲人在一起让他痛苦至极。但是当他不在逃避回来面对审判时,那一刻真正打动了我。那应该是标志性的,他以最佳的状态,全力以赴,虽然老年,但依然是一名斗士。而福特,基本不去理会汽车协会,不去管专利。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是人们所需要的,是属于未来的。尽管被投诉了,但是他还是赢得了官司。

你可以想象吗?在福特还没有生产汽车之前,汽车生产就被垄断了 。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 篇5

九台《美国商业大亨传奇》开篇昂扬振奋,描写了工业革命后期,美国的商业精英们如何奋斗拼搏,创造商业帝国,实现美国梦。风云际会,一时多少豪杰。

最后一集剧情急转直下,两个故事,一是福特疑似侵犯他人汽车专利,但是福特为了高尚的理由“想让所有美国人都拥有汽车”,然后福特胜诉。二是商业大亨们把财富捐献给美国社会事业了。这纪录片结局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半晌忽然明白,这纪录片的编导他们也有家人!

有个笑话,苏联元首和美国总统与随从一起坐飞机飞越荒无人烟的雪山,气流不稳飞机要失控了,驾驶员喊必须有人跳伞飞机才能安全,美国总统对随从说你跳伞,随从说:“不,总统先生,我还有家人”,苏联元首对随从说你跳伞,他随从马上就跳伞了,苏联元首骄傲地对满面疑惑的美国总统说:“因为他还有家人”。

剧中福特官司的事情我没搜索到,但是我不认同因为随便喊一个高尚理由,就可以侵犯他人合法合理利益,就可以恬不知耻地喊“山寨有理”。据我所知福特可不是因为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成为商业巨头的,我所知道的是,福特对于汽车是有一系列的发明的,尤其是组装生产线的发明,他不是一个山寨企业主典型代表,莫把福特妖魔化以自适。

商业大亨们晚年把财富捐献给美国社会事业了,他们这样做无疑是高尚的。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把钱捐给朝鲜的社会事业?朝鲜现在社会事业更需要资金,人民温饱都难以为继了,而且三胖子盖新别墅也很缺钱;为什么不把钱捐给叙利亚的社会事业?叙利亚现在社会事业更需要资金,人民都全球逃难了,而且巴沙尔修建预防联合国空军剿灭他的防空工程也很缺钱。所以最后一集如果想弄榜样力量,那是苍白无力的,环境不一样背景不一样则道德榜样没有任何可参照价值。

这个纪录片结局真是大跌眼镜,实在找不到别的合适的形容语了,可惜了良好的素材良好的消化,结果最后拉稀了,稀里哗啦。

相关推荐:

如何评价纪录片车轮上的美国

魅蓝的sn码在哪里看

色彩的冷暖色分别是什么急啊

为什么空气中的分子可以漂浮不会受重力影响沉下去吗

魅蓝和vivo哪个比较好呢

色彩的基本原理

如何评价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3

魅蓝里到锁定区是什么意思

标签: [db:标签]

声明:《如何评价纪录片车轮上的美国》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如何评价纪录片车轮上的美国

    这档节目以千万级赛麟跑车为载体,用车轮丈量美国大陆,主持人将每座城市的独特标签为切入点,以车会友,以小见大,深入挖掘当地风土人情,带领观众感受...

    百科 日期:2023-04-01

  • 魅蓝的sn码在哪里看

    魅蓝手机的序列码就是SN码,打开手机,点击“设置”,进入“关于手机”,找到序列号即为SN码。SN码通常用于在官网查询手机的真伪。在魅族官网查询魅...

    百科 日期:2023-04-01

  • 色彩的冷暖色分别是什么急啊

    色彩学上根据心理感受,把颜色分为暖色调红、橙、黄;冷色调青、蓝;和中性色调紫、绿、黄、黑、灰、白。在绘画、设计中,暖色调给人以亲密、温暖之...

    百科 日期:2023-04-01

  • 为什么空气中的分子可以漂浮不会受重力影响沉下去吗

    空气和水类似,因为都是流体,水是受重力影响的,表现为不同水深压力不同。空气不是不落下来,而是像水一样,已经形成了海洋,我们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

    百科 日期:2023-04-01

  • 魅蓝和vivo哪个比较好呢

    两个品牌的手机风格有所不同,各有千秋,都是国产手机中做的比较好的。魅蓝采用聚碳酸酯材质一体化成型工艺,为业界首次应用于千元级别的手机上,保...

    百科 日期:2023-04-01

  • 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基本原理即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相,颜色的倾向性,与彩虹显示的颜色相似,赤橙黄绿青蓝紫。明度,一种颜色逐渐加白最后变成白色,逐...

    百科 日期:2023-04-01

  • 如何评价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3

    前两部福尔摩斯”的制片人莱昂纳尔威格拉姆日前透露影片的剧本正在创作中,并且小罗伯特唐尼和裘德洛都非常,非常”愿意回归主演。莱昂纳尔威格...

    百科 日期:2023-04-01

  • 魅蓝里到锁定区是什么意思

    魅蓝锁定区是指:个人隐私文件存放处。读写这里的文件需要输入密码,把个人文件放在锁定区可以保护个人隐私,防止他人随便访问个人数据文件。魅蓝...

    百科 日期:2023-04-01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