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古人字画中为什么要盖那么多的印章

古人字画中为什么要盖那么多的印章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5 手机版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

为什么名人字画上有那么多印章?

这是古代书法作品能流传到现在的见证。每一枚印章就是一个收藏过这幅作品的收藏者 ,而钤盖印章的收藏者大都有史可查,这是我们现在判断古代书法作品真伪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谈做假);同时也证明其流传有序。这些印章的钤盖,与书法作品相映成辉,更增加了其欣赏性。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被文人墨客用在书法绘画的作品上,形成了书、印相映成趣,并流传至今。因此,绝大部分印章都是宋、元以后钤盖的。不是作品作者一人而为。

博物馆的书画很多都有印章,古人为何要这么做?

当我们去邮局取信亦或者在契约签订时候,往往都需要盖章,而这些印章往往代表的是一种信用以及承诺。而在古人的很多书画当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他们盖上印章。这并不是如今这样为了一种承诺,而是为了能够证明这一幅书法或者画是自己所创作的。因此印章也往往成为了很多中国书法家或者是画家随身携带的物品。而这些印章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书画的构图变得更加自然。

古人在创作书画时,有时候为了能够让构图变得均衡稳定,往往会盖上自己的印章。与此同时,作者也会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或者是创作时候的情趣而盖上自己的别号等其他的印章,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例如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米芾就很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上面盖上“襄阳漫士 ”这样的印章,因为他的籍贯是湖北的襄阳。因此这些印章也能反映作者的志向亦或者是自身的出处。

除此之外,我们在一些流传时间非常久的作品上面能够看到很多的印章,而这些印章的名字也是有所不同。这是因此这一幅作品可能被很多人所收藏过,而这些收藏着一般都会喜欢在作品上盖上自己的名字,从而留下自己的姓名。这也表明自己能静见证过作品的出现与流传。而这些印章多数都是在宋元时期之后所盖上的,而这些印章也与书画相辅相成,使得书画更具有历史的味道。

因此我们在很多博物馆中看到的书画都会有印章,一是为了表明作者是谁,另一方面是传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或者是情趣。亦或是收藏着为了表明自己曾经拥有过这幅作品。因此我们才会看到古代书画上都有印章。

为什么古代书法作品要盖很多章?

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俱合一,所以加上印章画面更显美观,当然也有不盖印的,印章早在春秋战国就有,大概分为肖形印,花押,名印,收藏印,斋馆印等,按形状又可以分很多种方形,圆形等,肖形印,是指上面刻有图像的,一般图案都较简单,花押是刻一个图案代表自己认定的,就像今天按手印一样,名印就是自己的名字,收藏印是说某某收藏或什么博物馆收藏,斋馆印,古代自己的居所都有一个名字如什么怡红院,潇湘馆,盖在画上的一般盖个名章就行了,有的加个斋馆章,画传到后人手中,他们便盖上自己的收藏印,表示自己收藏过,或看过,如什么三希堂精鉴玺,乾隆鉴赏等等,经历年代久,印章盖的就多,但也不是完全一定.懂了没?

名人字画为什么盖满印章

古人作画,于诗文落款后边,一般是钤上自己的印,有的还要在不同角落盖上不同的印,但这都是原作者的印。
然后就开始了这幅的传奇之旅:
一幅好画,原来是不忍动手添字或加印的,怕破坏了。但时代长了,这幅字画越发值钱了,而持有人为了附庸风雅,甚至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曾经持有过这幅字画,就要盖上一个收藏章或鉴赏章。
收藏章,指的是一幅字画在流传中曾经的一些持有者,归他收藏了,所以他要给自己所有的物品加个戳——紫霞拥有了水帘洞后,连至尊宝的脚底板下也给他盖个章。
鉴赏章,有的人虽然不是著名字画的所有者,但有缘见了宝物,或者说虽是持有者,但怕出名,怕人家知道自己家中怀璧,这是出风头惹灾祸的事啊,但又不甘心一幅传世字画从自己的手里或眼前白白经过,所以就盖个鉴赏章,证明自己曾经看过。正所谓白居易的“白居易到此一游”,胡适好记“日记”一样,无非是一种作证、宣扬心理,证明自己曾经有过什么经历。
而这样的宝物,在它的传世过程中,一般都是越有来头,就越是经历奇特,就越是像电影演的一样,充满了传奇故事性,比如被盗了,再被转卖,再被入敛、再被发掘等,这样,它经历的主人就越多,而水过地皮湿,每经过几个人的持有或观赏, 就要多印上几个印章,再后来,越是印章多的字画,越是被认为是有来头,有历史,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争相购买,共同鉴赏,这样,就有更多的人来看、来买……
而最著名的个人例子,是乾隆皇帝,他贵为天子,也以中国的正统文人领袖自居,让汉人知识分子认为他满清一家家传天下是合法的,所以就有心装文人,学诗词、赏书画,天下臣民也就投其所好,高价网罗名作进宫,以邀宠求赏。
——这样,全国各地的宝贝就源源不断、万水汇海似的集中往北京紫禁城,而乾隆一高兴,也为了证明他看过这些书画,就要往书画上盖个章,比如“乾隆御览之宝”,意思就是说,乾隆老佛爷朕可也见识过的哦,你字画再好,可是经过我的手哦!
另外,大家知道,乾隆还专门建了三希堂来看他搜集的最古老的最好的三件作品,天天看,看一阵后就盖印!盖盖盖!盖盖盖!
这样,中国当时大部分的书画都进宫了,而大部分字画都被“御览”了。
——这样有一个弊端,一是全国的好画都流入宫中了,万一宫中失个火、和申之类的贪官顺一些之类的麻烦,就是所有的鸡蛋装进一个筐,为了讨好皇帝,各地地方官不惜把当地持宝人逼死,或者去掘墓——当然前人埋在地下不是好事,可你要再去刨也对不起人不是?
二是八国联军来烧圆明园,大量的珍宝被当成废纸化成灰尘,十分可惜——要知道,雍正乾隆开始,皇帝一年基本都是住在圆明园里的,紫禁城反倒成了名义上的皇宫了,而圆明园除了金银等明显的宝贝外,中国名人字画可是不在少数啊!

为什么古代书法作品盖了很多章

书法作品中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笔法、结体、章法、题款等其他方面完美之外,钤印也必须是雅美的。因此,书法中的钤印历来被书家们所重视。甚至有许多书法家亲自治印,使书、印有机结合起来,印章的作用、印章的艺术欣赏等方面谈些管见。 一、印章的种类 印章作为篆刻艺术,有很多种类。书法中的印章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按其印章形状,可分为方形、圆形、扁形、腰圆、半圆、椭圆、葫芦形、肖形、自然形等。 按其篆刻方法可分为: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两种形式。朱文印章一般白多朱少,白文印章一般朱多白少。因此,在感觉上,朱文印章份量较轻,而白文印章份量较重。 按其所篆刻的内容上可分为名章与闲章。书法艺术主要从所刻内容角度去研究。 名章也叫姓名章。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章可以是一枚,既包括姓又包括名。也可以是两枚,一枚为姓一枚为名,或一枚为姓一枚为字。亦可以是别号。名章使用非常考究。尤其是题款与用章的关系上要多加注意。如果题款是名,在钤印时应用字或姓;如果题款是字,钤印时则用姓名章,以利辩识作者。在用章与礼仪的关系上,也应备加注意。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致书,则用别号章。 书法作品上的署名盖章,以示郑重、严肃。因此,名章比较规矩,多采用正方形。也有的是姓圆名方,也有字圆名方。书画家张大千对名章有这样的论述:“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名章钤盖,要有变化。一幅作品如果用两枚名章,最好一朱一白。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也叫启首章、起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拦腰章。 闲章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艺无涯”、“无极”、“业精于勤”;有表达友情的,如“高山流水”、“海内存知己”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墨香”、“墨舞”、“墨趣”等;有寄志的,如“老骥伏枥”、“孺子牛”、“玉洁冰清”、“有志者事竟成”、“苦中乐”等;有记年的,如“壬午”、“乙卯”、“辛巳”等;也有斋号的,如“雪溪堂”、“磨剑石”、“松风阁”、“赏雨轩”等。闲章在字数上可多可少,可以是两个字,可以是一名句,可以是一句诗,甚至是整首诗。 闲章不象名章那样郑重,不必要非方即圆。相反要随意、活泼。因此,其形状比较随便,也可多种多样。可方、可扁、可长、可圆,自然形、葫芦形、生肖形行均可。 二、印章的作用 印章最初是信物。作者为了对自己书画作品的负责。在作品结束时钤上自己的印章,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由于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作用,使书、印合壁的艺术形式得以形成。具体地详,印章具有以下作用。 一是增加色彩,画龙点睛。书法不同于绘画,没有五彩缤纷的色彩,仅仅是“白纸黑字”,其艺术形成是黑色的流动线条,颜色单一。在黑色之中。间上一点朱红,活跃了气氛,增加了书法的色彩,而且在画龙点睛之效。 二是调整重心。书家在创作书法作品时,由于环境、心情、书法内容、笔墨、纸等方面的因素以影响,不可能每件作品都布局合理、稳定平衡。但是在其他方面又确有高超的地方,这就需要进行提升、扶正、下移等一些合理的补救,以其达到平衡稳定。 三是拦边聚气。如拦边章,是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到拦边聚气的作用。压角章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取右上的称引首章,取两下角的称押角章。压角章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到“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仅在右上方盖一格引首盖,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藉贯,亦可用属相生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如果,一幅作品确需在一边盖三枚章的话,注意切忌盖在一条线上。 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关键要会妙用,若钤印得当,既能起到笔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与名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三、钤印的艺术欣赏 钤印既是书法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书法艺术相得益彰,那么如何去评判欣赏,是摆在书家及其书法爱好者面前的问题之一。根据名家的一些观点和本人的一些体会,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把握。 一是名章要稳正,闲章要别致。前面已经说过,名章是作者的署名用章,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肯定。因此,必须是严肃的。在形状上最好是方方正正。给人以庄重、稳正、大方之感。闲章则是为了整个画面的布局而使用的。因此,要有轻灵活泼的效果。在形状上要求别致。太过规矩,不仅不会让人心旷神怡,反而给人有呆板、死气沉沉的压抑之感。 二是内容要高雅,印、书要和谐。这里所详的内容是主要是指明闲章所刻内容。书法是门艺术,艺术是高雅的。作为书法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印”,内容也同样要求高雅。除了斋号章、记年章、生肖章外的闲章,在内容选择上要富有情趣。如选用“雅趣”、“高山流水”、“墨香”、“宁静致远”等等。另外,闲章在使用时,其内容要与书法正文内容相和谐、统一。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之名句,加盖“高山流水”闲章,不仅与内容相辅相成,而且,也会使欣赏的人加深对作品正文的理解。反之,如果“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加盖“苦中乐”之闲章使会显得不伦不类。 三是大小要适宜,数量要适中。这里也有一个印章与整幅作品的统一问题。印章要与幅式大小相匹配。如果是巨幅作品。就要钤盖较大的印章,如果是小件作品则只需加盖小型印章。反之,不是让人感到小气,没有平衡感,便是让人觉得拥挤,不成比例。题款与名章的关系上亦应注意。题款与印章大小要相一致,并不是每幅作品都需要盖闲章,更不是闲章越多越好。画龙贵在点睛,点睛之妙,妙在生动。闲章太多,不但不生动,没有灵气,而且会让人感到杂乱,有画蛇添足之嫌。钤印的数量上,一般采用单数。陈日耕《篆刻针度》有云,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 四是位置要适当,轻重要平衡。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称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安排要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加盖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则宜左不宜右。款尾章要保持一定的间隔,既忌拥挤又忌松散。两枚印章一大一小时,应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引首章不得高于或平于第一个字。低于第一个字的空白处最佳。一幅作品同时适用于引首章与押角章时,押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以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名章要高于正文的最下一排。但不得过高,高于四字之上,或低于最后一排,都会失去平衡。 就印章的色彩而言,朱文分量轻,白文份量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统一。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黑的黑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钤印数枚,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为什么很多中国画上有很多印章?都是什么人的印章?为什么印?

分两类,一是画家自己的印章,姓名字号章和闲章。有把自己的印章用在作品上以取信的作用
二是收藏者的收藏章,这也可分为皇室收藏玺印和民间收藏章,皇室收藏玺印一般都比较大,而且盖印的位子没有理由,突出显眼罢了,往往是对画面空间的破坏。
在北宋后期,印章已经成为书画作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画讲究印章艺术。俗云:“画比龙,印点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什么古老代的书画和书法上有那么多的章印?有什么代表的价值吗?

一幅书画有首印章和闲章,还有其他的一些印章,其他人的题款,也会盖上印章,更多是的书画是有传承性和流通性,收藏家们会为自己的藏品盖上印记,这就是收藏章,收藏章是鉴定一幅画真伪的依据之一,大收藏家的印章不但为书画的真伪提供了保证,更增加了书画的价值

古代字画上为什么有很多图章?都是些什么人的图章?为什么要在人家的作品上盖章?

分2种情况:
1:作者的章:通常有引首(形状多为随形的)、和落款(通常为正方形)。这是坚定作品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引首章的内容比较随便,如作者的号、书斋名称……,落款章一般为作者的名字,通常为“XX之印”、“XXX印”等,阴文、阳文都可以,有的画作中作者在毛笔的提款中署上了自己名字的名(2或3字),而用一个章(印文就一个字)表示自己的姓。
2:收藏、鉴赏章:这件作品在表示各个时期流传的经历,如果被众多历史上的著名画家、收藏家收藏过,基本可以肯定这件作品的真实性,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中国画装裱时可以把名人的鉴赏章裱在后面,一定要小心。所以鉴定时不能仅仅依靠印章。而历代皇家收藏的作品一般有皇帝的鉴赏专用章,加盖这些章的位置是有规范要求的。

名人字画为什么那莫多印章

盖章不单是对作者作品的一个凭证,更是各类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书法作品一、印章的艺术作用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二)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引首章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种:(1)斋号章 世传斋号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此风渐盛,书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明书法家文征明云:“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 (2)雅趣章 即古之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琢”、“师法”、“书痴”、“精于勤”、“艺无涯”、“师古不泥”、“广采博取”、“观书为乐”、“人好学则明”、“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怀的,如“恃德”、“明志”、“清趣”、“乐而康”、“苦中乐”、“惜分阴”、“孺子牛”、“玉洁冰清”、“淡然天趣”、“老骥伏枥”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泼墨”、“笔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慕手追”、“业在砚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长乐”、“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寿年丰”、“书翰长寿”、“天长地久”等。 (3)年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4)月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 1、拦边章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2、压角章 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3、拦腰章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铃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三)鉴藏章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三、钤印的艺术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1、大小适宜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2、数量宜少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3、位置恰当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4、轻重权衡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较轻,白文印份量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钤用数印,印色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5、风格一致印章的风格,应与作品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便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祖国河山”印不能刻得支离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纤细无力。如此等等。四 、印泥的使用与保养一枚精美的印章,如果没有质地细腻厚重光洁的印泥,就不能将其风神充分地显现出来,效果就会大为逊色。一般说,大字多用殷红印泥。小字多用朱红印泥。尤其在字帖黑底上钤印,则必须用朱红印泥。清朝以来红色加重,甚至为求古雅效果而多用古印泥,以求其深沉凝重。更有讲究者,钤盖一遍,惟恐其色过浅,遂重盖一遍,以增其厚重。当然需相重如一,这只能借助印规才能办到。钤印时下面的垫物,可用胶皮或其他较软物,但不能过软,过软易失印迹。印泥的材料是由朱砂、油脂和艾绒三者混合一起组成的。朱砂质重、油脂质轻,若长期不调和,两者会分离,朱砂下沉,油脂上浮到表面,甚至沾结变质,不好使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要用骨制的桨(不可用金属制品)把印泥翻拌一下,使三者匀和。翻拌时,要顺一个方向,不要来回倒。印泥要经常保持清洁。印章蘸泥前,应先揩擦干净;特别是新制石印要注意清除笔道内的石屑,以免污染印泥。蘸泥时,用力不宜过重,忌在印泥中央猛揿,可顺印泥的丝缕,用推拉的手法,多蘸几次,使印泥均匀地沾在印面上。钤盖时,要持正按下,用力均匀,勿动摇,勿偏重一侧或一角,这样,钤印效果就会比较理想。印章的材料有多种,常用的价格又能接受的有寿山、青田等普通石料。高档也有鸡血、田黄等等。溧阳周城芦荡有一种叶腊石,就是一种刻印材料,市面上也有称溧阳石的。如有机会,可以找些来试试。 硬笔书法中印章的使用张益民 传统的毛笔书法,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印章使用规则和规律,书与印已经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印章成了传统书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那么,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硬笔书法,应如何使用印章呢? 这首先要了解一下印章的作用。书法作品中使用印章的目的大致有以下几点:(1) 丰富画面,均衡构图。(2) 补充、丰富款题内容。(3) 印章本身的艺术魅力。(4) 有利于鉴赏、收藏。 由于硬笔书法与传统书法在书写工具上的差别(笔、纸),也就形成了两者在形式上有所区别。由于钢笔书法字幅小,且一般使用普通白纸,因此在印章的使用上,硬笔书法也有其独特之处。 1.印章风格:硬笔书法的线条特征以“瘦硬”为主,因此宜选用挺健、瘦硬风格的印章。硬笔楷书可选用印文工整的印章,行草书则宜选用印文苍劲的印章,隶篆则宜选用印文古朴的印章。 2.印章的大小和数量:因硬笔书法所用纸幅小,字体也小,因此硬笔书法所用印章,宜小不宜大,一般以8~10mm的印章即可。使用的印章过大,是目前许多硬笔书法作品普遍存在的问题。同理,同一幅作品使用印章的数量宜少不宜多,一般只需一方,最多两方(用两方印时,以一朱一白为佳)。对于作者,当然应多备几方风格不同的印章,以便选择使用。 3.印文的字数和内容:硬笔书法所用印章较小,所以印文字数宜少不宜多(一般只刻一个字即可),宜简不宜繁。印文内容,一般刻上作者的“姓”即可。有些作者落款时只署名不署姓,所盖印章也只是“名章”(无姓),这样即有重复感,又不能完整地表示出作者的姓名。倒不如落款时署名,再盖上一个字的“姓”章,这样落款有名有姓,有字有章,可谓相得益彰。 4.起首章:硬笔书法,由于受字幅限制,一般不必使用起首章。 另外,传统书法使用的是宣纸,盖章后经装裱可长久保存。而硬笔书法用的多是普遍白纸,盖章后印泥浮于纸面上,保管不善则易污损。因此,硬笔书法宜少用印章。特别是落款后,已无盖章位置时,更不可强盖。对于印泥,更应择善而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刻字店刻的“印章”多无艺术性,与书法作品格格不入,最好不要使用。 总之,硬笔书法的用印,宜少宜小,要根据作品风格选定印章的风格,要根据作品布局的需要,当用则用,不可勉强。恰当地使用印章,可为作品增光添彩,反之,则只能破坏作品的艺术性。(选自《写字》2005年第5期)需要更多知识可以到四川商情看看

名人的字画盖得章多是什么意思

古人作画,于诗文落款后边,一般是钤上自己的印,有的还要在不同角落盖上不同的印,但这都是原作者的印。
然后就开始了这幅的传奇之旅:
一幅好画,原来是不忍动手添字或加印的,怕破坏了。但时代长了,这幅字画越发值钱了,而持有人为了附庸风雅,甚至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曾经持有过这幅字画,就要盖上一个收藏章或鉴赏章。
收藏章,指的是一幅字画在流传中曾经的一些持有者,归他收藏了,所以他要给自己所有的物品加个戳——紫霞拥有了水帘洞后,连至尊宝的脚底板下也给他盖个章。
鉴赏章,有的人虽然不是著名字画的所有者,但有缘见了宝物,或者说虽是持有者,但怕出名,怕人家知道自己家中怀璧,这是出风头惹灾祸的事啊,但又不甘心一幅传世字画从自己的手里或眼前白白经过,所以就盖个鉴赏章,证明自己曾经看过。正所谓白居易的“白居易到此一游”,胡适好记“日记”一样,无非是一种作证、宣扬心理,证明自己曾经有过什么经历。
而这样的宝物,在它的传世过程中,一般都是越有来头,就越是经历奇特,就越是像电影演的一样,充满了传奇故事性,比如被盗了,再被转卖,再被入敛、再被发掘等,这样,它经历的主人就越多,而水过地皮湿,每经过几个人的持有或观赏, 就要多印上几个印章,再后来,越是印章多的字画,越是被认为是有来头,有历史,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争相购买,共同鉴赏,这样,就有更多的人来看、来买……
而最著名的个人例子,是乾隆皇帝,他贵为天子,也以中国的正统文人领袖自居,让汉人知识分子认为他满清一家家传天下是合法的,所以就有心装文人,学诗词、赏书画,天下臣民也就投其所好,高价网罗名作进宫,以邀宠求赏。
——这样,全国各地的宝贝就源源不断、万水汇海似的集中往北京紫禁城,而乾隆一高兴,也为了证明他看过这些书画,就要往书画上盖个章,比如“乾隆御览之宝”,意思就是说,乾隆老佛爷朕可也见识过的哦,你字画再好,可是经过我的手哦!
另外,大家知道,乾隆还专门建了三希堂来看他搜集的最古老的最好的三件作品,天天看,看一阵后就盖印!盖盖盖!盖盖盖!
这样,中国当时大部分的书画都进宫了,而大部分字画都被“御览”了。
——这样有一个弊端,一是全国的好画都流入宫中了,万一宫中失个火、和申之类的贪官顺一些之类的麻烦,就是所有的鸡蛋装进一个筐,为了讨好皇帝,各地地方官不惜把当地持宝人逼死,或者去掘墓——当然前人埋在地下不是好事,可你要再去刨也对不起人不是?
二是八国联军来烧圆明园,大量的珍宝被当成废纸化成灰尘,十分可惜——要知道,雍正乾隆开始,皇帝一年基本都是住在圆明园里的,紫禁城反倒成了名义上的皇宫了,而圆明园除了金银等明显的宝贝外,中国名人字画可是不在少数啊!

相关推荐:

古人字画中为什么要盖那么多的印章

什么叫电极

漯河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在哪

什么叫电动机中心高度

明朝十六个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陵

驴打滚朝族打糕糍粑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电动机静差率

为什么古代某些人自称洒家

标签: [db:标签]

声明:《古人字画中为什么要盖那么多的印章》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古人字画中为什么要盖那么多的印章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电极

    电极:一般指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位置。电极有正负之分,一般正极为阴极,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则为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

    百科 日期:2023-04-05

  • 漯河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在哪

    漯河水果批发市场较多,推荐如下:1、笋岗水果批发市场:位于宝安北路3号帝豪酒店北侧,是市政府规划建设的重点批发市场,是本市目前最大型的百货交易...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电动机中心高度

    电动机输出轴的中心与电动机地脚底面的距离。机座长度用国际通用字母表示:S是短机座、M是中机座、L是长机座,通常根据定子铁芯长度确定。80的...

    百科 日期:2023-04-05

  • 明朝十六个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占地十八万余亩,其中埋葬着明朝的十三位皇帝。剩余的三个皇帝中,朱元璋因登基为王时在南京称帝,驾崩也在南京,因此他的子孙将他...

    百科 日期:2023-04-05

  • 驴打滚朝族打糕糍粑有什么区别

    这三样糯米制品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在各地所用佐料不同,制法也有小的区别,所以名称各异。驴打滚是用糯米粉蒸熟后揉搓压平在一面加豆沙等制成,东...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电动机静差率

    电动机静差率是指电动机在一定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变到满载时所产生的转速降落与理想空载转速之比值。电动机静差率用来表示负载转矩...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为什么古代某些人自称洒家

    从词汇学角度看,洒家”是洒”附加一个词尾家”而构成的,《辞海》修订本说洒”是洒家”的省略,未免源流倒置。《辞源》修订本说洒”是咱”的转音...

    百科 日期:2023-04-05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