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克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它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克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它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5 手机版

克在篆文中是会意字,上部是高,省略了下面的部分,下部是尸,表示与人有关,合起来表示使物体处于高于人的位置,即放在肩上。在甲骨文字形中,下面像肩形。就像一个人肩上扛着一个东西,以作负荷解。而用肩扛,而能承受住,就称之为克。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古代的意思是胜任,因为十兄弟才能更加胜任。克的本义是肩任即用肩承担。一说克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是人穿戴甲胄的样子,因此克的本义指战胜、打败对方。后引申为削减,又引申为能胜任。再虚化为助动词,表示能。克还表示一种公制的质量单位。现在又用作音译字。

“克”字是怎么造出来的?为什么是十兄?

说文解字中,克字的解释:
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凡克之属皆从克.□,古文克.□,亦古文克.苦得切〖注〗徐锴曰:“肩,任也.负何之名也.与人肩膊之义通,能胜此物谓之克.” 文一 重二
甲骨文的字形就像一个人肩上扛着一个东西,以作负荷解.而用肩扛,而能承受住,就称之为克.

文言文中“克”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克”的意思如下:

《韩非子。初见秦》:秦战未尝不克。

克:战胜。 

2.《尚书》: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克:能 ,能够。

3.《后汉书》:奉公克己~~

克:克制;约束。

4.《史记》:更克面,平斗斛,度量,文章。

克:通“刻”。

5.《后汉书》:与克期具直,无或违者。

克:预定时间 。


克在文言文的意思

1. 文言文中 克有几种意思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2. 同本义 [be petent]

克,肩也。——《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时仔肩。——《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传·隐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传·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书·大禹谟》

3. 又如:克当(担当,承受);克堪(胜利);克家(能承担家事);克祚(能继承祖辈的福禄);克家子(克家儿。能继承祖业的子弟);克明(能察是非)

4. 能够 [can;be able to]

克,能也。——《尔雅》

匪斧不克。——《诗·齐风·南山》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郑注:“能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克化(能够消化);克尽(能够尽力);克协(能够符合;等同);克长(能教诲不倦);克果(能成功,能实现);克承(能够继承);克荷(能够承担);克臬(能奉法行事);克能(能够)

6. 攻下;战胜;打败 [defeat;overe;capture]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郑伯克 段于 鄢。——《左传·隐公元年》

克,胜也。——《玉篇》

然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

如云不克。——《诗·大雅·桑柔》

执轻如不克。——《礼记·曲礼下》

7. 又如:克伏(降伏,制伏);克伐(侵害);迭克名城;克平(制伏,平定);克胜(克敌制胜)

8. 克制 [restrain;forbear]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

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

9. 又如:克心(约束内心);克治(克制私欲邪念)

10. 迷信说法。认为人生下来有属相相克,有五行相克,命硬的又克父母;害,损伤 [damage]。如:克皮(伤残体肤);克贼(损伤)

11. 杀 [kill]。如:克奔(斩杀败降的敌人);克殄(歼灭);克翦(歼灭)

12. 克扣 [embezzle part of what should be issued]。如:克落(克扣);克除(非法扣除)

13. 通“克”。严格限定期限 [set a time limit]

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武帝操》

克期置酒。——《三国志·张嶷传》

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后汉书·钟离意传》

14. 又如:克期完工;克日(约定或限定时日)

〈名〉

1. 质量或重量的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公斤 [gram]。如:克分子;克当量 “克”

2. 另见 kēi

2. 文言文中"克″字是什么意思

克 #kè

【释义】①能够:克勤克俭|不克分身。②攻取;战胜:克复|克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③制服;抑制:克服|克制|克己|以柔克刚。④严格限定;约定:克日完成|克期。⑤消化:克化|克食。⑥相制约;相威胁:五行相克。⑦国际单位制的质量单位,1克等于1千克(公斤)的千分之一。

【克服】 #kèfú ①用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战胜(缺点、错误、坏现象、不利条件等):克服不良习气。②克制;忍受(困难):这儿的生活条件不太好,请诸位克服一下。

〖例句〗他们苦战三个月,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打通了隧道。

【克制】 #kèzhì 抑制(多指情感)。

〖例句〗分别的时候,她克制着自己不让泪水流出来。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克,肩也。――《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时仔肩。――《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传·隐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传·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书·大禹谟》

又如:克当(担当,承受);克堪(胜利);克家(能承担家事);克祚(能继承祖辈的福禄);克家子(克家儿。能继承祖业

克(

⒈至

⒋克、

⒈至

⒋尅)kè

⒈攻破,战胜:连~数城。~敌制胜。

⒉制伏,抑制:~服。~制。奉公~己。

⒊约定或限定(时间):~日起程。~期完成。

⒋通"刻"。雕刻,苛刻:~画。性俭~。

⒌能够:~勤~俭。~尽职责。

⒍消化:~食。

⒎公制重量单位,旧称"公分"。一千克为一公斤。

⒏藏族地区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为二十五市斤。也是土地的面积单位,一克约为一市亩。

克kēi 1.训斥;狠狠批评。 2.方言。抠取。

3. “文”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

1.事物错综复杂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7.旧时指礼节仪式:.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温和:火.静.雅. 10.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552~言.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科. 13.掩饰: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不名. 15.姓. 16. 皇帝谥号,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如汉文帝.。

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克是什么意思?

郑伯克段于鄢
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庄公寤(wù)【通.啎wǔ】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wù)之。爱共(gōng)叔段,欲立之。亟( qì )请于武公,公弗(fú)许。
及庄公即(jí)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佗(tā )【通.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通.太】叔。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通 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通避bì】害?”对曰:“姜氏何厌【通餍yàn 】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通毋】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lǐn)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shèng),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yān)。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旧读gōng】。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通悌tì】,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通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wèi)之。”公曰:“尔有母遗,繄(yī)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在这里读yù】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通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yì)。”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kuì),永锡【通赐】尔类。’其是之谓乎?”注释①选自《左传·隐公元年》。郑伯,指郑庄公。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克,战胜。段,郑庄公之弟。鄢(yān),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②〔初〕当初。《左传》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这个词,这里指郑伯克段于鄢以前。
③〔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
④〔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市北。后为楚所灭。
⑤〔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⑥〔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失败后出奔共,因此又称“共叔段”。共,春秋时国名,在现在河南省辉县。叔,排行在末的兄弟。
⑦〔寤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啎”,逆,倒着。
⑧〔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
⑨〔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亟,屡次。于,介词,向。
⑩〔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
⑾〔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⑿〔制〕地名,即虎牢,在现在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
⒀〔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⒁〔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相当于“于是”“于此”。
⒂〔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⒃〔京〕地名,在现在河南省荥阳县东南。
⒄(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参:同三。
⒅〔祭(zhài)仲〕郑国的大夫。
⒆〔都城〕都邑的城墙。
⒇〔雉(zhì)〕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21〔国〕国家。
22〔制〕制度。
2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大的城不能超过国都城的三分之一。参,同“三”(因繁体作“叁”)。国,国都。
24〔不度〕不合制度。
25〔非制〕不是(先王的)制度。
26〔不堪〕受不了,控制不住的意思,续原文焉辟害①?”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②!不如早为之所③,无使滋蔓④。蔓,难图⑤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⑥,子⑦姑⑧待之!”
既而⑨大叔命西鄙⑩北鄙贰于己⑾。公子吕⑿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⒀?欲与大叔⒁,臣请事
之⒂;若⒃弗与,则请除之⒄,无生民心⒅。”公曰:“无庸⒆,将自及⒇。”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21,至于廪延22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23。”公曰:“不义不暱24 ,厚将崩25。”
大叔完聚26,缮甲兵27,具卒乘28,将袭郑。夫人将启之29。公闻其期30,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31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32,公伐诸33鄢。五月辛丑34 ,大叔出奔共35。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通悌tì】,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36
,而誓之37曰:“不及黄泉38,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39为颍谷封人40 ,闻之,有献于公41。公赐之食42
。食舍肉43。公问之,对曰:“小人44有母,皆尝小人之食45矣,未尝君之羹46,请以遗47之。”公曰:“尔有母遗,繄48我独无!”续注释①〔焉辟害〕怎能躲开这种祸害?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辟,同“避”。
②〔何厌之有〕等于说“有何厌”,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厌,同“餍”,满足。
③〔早为(wéi)之所〕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意思是早点给共叔段换个便于控制的地方。为,动词,这里有“安排”的意思。
④〔滋蔓〕滋生,蔓延。这里指势力发展壮大。
⑤〔图〕图谋,谋划。
⑥〔毙〕跌倒,这里指失败。自毙:自趋灭亡。
⑦〔子〕您。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⑧〔姑〕姑且、暂且
⑨〔既而〕不久。
⑩〔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⑾〔贰于己〕贰属于自己。使西鄙、北鄙一方面属于庄公,一方面属于自己,即同时向双方纳贡赋。贰,两属,属二主。
⑿〔公子吕〕字子封,郑国的大夫。
⒀〔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贰:从属二主。若之何,怎么办?若,如。之,指“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这件事。
⒁〔欲与(yǔ)大叔〕打算把郑国送给太叔。与,给予。
⒂〔臣请事之〕我请求去服侍他。事,动词,事奉。
⒃〔若〕如果。若之何:对他怎么办。
⒄〔则请除之〕就请除掉他。则,就。
⒅〔无生民心〕不要使民众(因为有两个政权并存而)生二心。无,同“毋”,不要。
⒆〔无庸〕不用(管他)。庸,用。
⒇〔将自及〕将要自己走到毁灭的地步。及,至。
21〔收贰以为己邑〕收取两属的西鄙北鄙(完全)作为自己的领地。贰,指原来贰属的西鄙北鄙。
22〔至于廪延〕扩张到了廪延。廪延,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延津县北。
23〔厚将得众〕土地扩大了,将要得到百姓的拥护。厚,指所占的土地扩大。众,指百姓。
24〔不义不暱(nì)〕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同“昵”,亲近。
25〔崩〕山塌,这里指垮台、崩溃。
26〔完聚〕修治(城郭),聚集(百姓)。完,修葺(qì)。
27〔缮甲兵〕修整作战用的甲衣和兵器。缮,修理。甲,铠甲。兵,兵器。
28〔具卒乘(shèng)〕准备步兵和兵车。具,准备。卒,步兵。乘,四匹马拉的战车。
29〔夫人将启之〕武姜将要为共叔段作内应。夫人,指武姜。启之,给段开城门,即作内应。启,开门、引导方向,此指做内应。
30〔期〕指段袭郑的日期。
31〔帅车二百乘〕率领二百辆战车。帅,率领。古代每辆战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二百乘,共甲士六百人,步卒一万四千四百人。
32〔入于鄢〕进入鄢地,意思是逃到鄢地。
33〔诸〕“之于”的合音字,其中“之”为代词,代共叔段。
34〔五月辛丑〕古时用天干地支记日,鲁隐公元年五月辛丑是五月二十三日。
35〔出奔共〕出逃到共国(避难)。奔,逃亡。
36〔寘(zhì)姜氏于城颍(yǐng)〕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同“置”,安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城颍,地名,在现在河南省临颍县西北。
37〔誓之〕向她发誓。之,代武姜。
38〔黄泉〕地下的泉水,这里指墓穴。
39〔颍考叔〕郑国大夫。
40〔为颍谷封人〕担任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为,担任。颍谷,郑国边邑。封人,管理边界的小吏。封,疆界。
41〔有献于公〕有什么东西要献给庄公。
42〔赐之食〕赏给他吃的东西。之,代词,代颍考叔。
43〔食舍肉〕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旁。舍,放。
44〔小人〕谦称自己。
45〔皆尝小人之食〕我的食物她都吃过。尝,品尝,这里是“吃”的意思。
46〔羹(gēng)〕有汁的肉。
47〔遗(wèi)〕赠,送给。
48〔繄(yī)〕语气助词,用在句首。续原文颍考叔曰:“敢①问何谓②也?”公语之故③,且告之悔④。对曰:“君何患焉⑤!若阙⑥地及泉,隧而相见⑦,其谁曰不然⑧?”公从之。公入而赋⑨:“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⑩!”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⑾。续注释①〔敢〕表谦敬的词。
②〔何谓〕等于“谓何”,说的是什么意思?
③〔语之故〕把原因告诉他。语,告诉。之,代词,代颍考叔。
④〔告之悔〕告诉他自己已经后悔了。
⑤〔君何患焉〕您忧虑什么呢?患,担心、忧虑。
⑥〔阙〕同“掘”。
⑦〔隧而相见〕挖个地道,在那里见面。隧,隧道,这里用作动词,指挖隧道。
⑧〔其谁曰不然〕那谁能说不是这样(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的语气。然,代词,代庄公对姜氏发的誓言。
⑨〔入而赋〕走进隧道,唱着诗。赋,歌吟,唱着。
⑩〔融融〕同下文的“洩(yì)洩”都是形容和乐自得的心情。
⑾〔遂为母子如初〕于是姜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也就是恢复了母子关系。译文从前,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
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将要不能控制。”庄
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
草还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趋灭亡,你姑且等待。”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暗中归自己控制。公子吕说:“一个国家受
不了两个国君的统治,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
“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更多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也终将崩溃。”
共叔段修整了城郭,聚集人民,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袭击郑国都。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知道了共叔段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弟弟;兄
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意为大哥),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隐
含责难郑伯逼走共叔段的意思。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
候,庄公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特意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
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一个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吃过,只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
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颍考叔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忧虑的?只要掘地挖出泉水,挖
个隧道,在那里见面,那谁能说您违背誓言(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隧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
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于是姜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即恢复了母子关系)。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孝子而说的吧?”编辑本段评析 
此文作为编年体史书《左传》的一个片段,却俨然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文章把发生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历史事件,具体可感地呈现
在我们眼前,使我们仿佛真的进入了时间隧道,面对面地聆听历史老人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一事件的缘起、发生、发展和最后结局。从而,不仅让我们明了这一历史事
件的真实情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相关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进而感悟到郑国最高统治者内部夺权斗争的尖锐性和残酷性。
此文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记叙得法。此文并不平铺直叙地记述事件的发
展过程,而是紧紧抓住相关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及其言行展开记述。这样,不仅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正是相关人物的固有个性决定着事件的发展和结局;同时又使我
们在事件的发展和结局中,更清楚地看到了相关人物的固有个性。
通过此文,我们还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左传》的一种总体行文特点,即不着一褒字,也不着一贬字,
而褒贬自在其中。这种手法,也正是《春秋》一书所用的手法。即后来常说的“春秋笔法”。即如我们所说的郑庄公阴险狡诈、姜氏偏心溺爱、共叔段贪得无厌,并
非作者直接告诉我们,而是通过他们各自的言行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好的叙事体作品,作者的倾向是在真实而客观地叙述和描写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显现
出来的。《左传》作者对“郑伯克段于鄢”这一事件的政治倾向和思想倾向不也是这样显现出来的吗?
当然本文还有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简洁等特点,这属于具体的表达技巧的问题,这里就不再赘述了。[1]

g是克的意思吗

一般来说g就是克的意思。

在英语中,字母 G 的读音为 /dʒiː/。在古代腓尼基语及希伯来语的字母表里,G是描摹骆驼的头和颈之轮廓的象形字母,其名称为gimel。

之后,古希腊人借用了该符号,写作Γ(gamma,伽马)。其实字母G与字母C系源于同一腓尼基字母。原拉丁字母表里本无字母G,含g音和含k音的词都以字母C为表示。

公元3世纪以后,古罗马人根据C创造了G,自此C表示k音,G则表示g音。G g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7个字母。字母G是由罗马人发明的,因为他们感觉到C对于表达音位/k/和/g/来说并不足够。

这时G取代了原来的字母Z来表达发音/g/。就如同发音/k/的发展那样,/g/也发展成上腭音以及软腭音的变体。这就是为什么G在所有罗马语系的语言和英语中有这么多不同的发音。



克字派是什么意思?

含义:克字辈
字派,又称为字辈,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为修身齐家,治国安民,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派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
所以,我们所说的字辈,其实和字派是同一个意思。

相关推荐:

克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它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落地式空调每小时用多少电

什么叫纺织服装业

什么叫仿真枪

为什么秦国那么厉害

落地钟每天快5分钟怎么调

什么叫防风服

虞允文为什么不肯北伐

标签: [db:标签]

声明:《克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它在古代是什么意思》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克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它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克在篆文中是会意字,上部是高,省略了下面的部分,下部是尸,表示与人有关,合起来表示使物体处于高于人的位置,即放在肩上。在甲骨文字形中,下面像肩形...

    百科 日期:2023-04-05

  • 落地式空调每小时用多少电

    落地式空调每小时的耗电量大概在1至2、5度。落地式家用空调每小时的耗电量与匹数大小直接相关。一般2匹的家用柜式空调制冷运行的时候与室外...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纺织服装业

    纺织服装业指的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它是以生产为主,可能是代工,是按国家的一个行业统计口径来的,工信部在统计行业信息时,一般将其分为这几...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仿真枪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规定的枪支构成要件,所发射金属弹丸或其他物质的枪口比动能小于1、8焦耳每平方厘米、大于0.16焦耳每平...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为什么秦国那么厉害

    地理优势:秦国有崤函之固,易守难攻,六国攻秦可选择之处只有函谷关和武关,后方十分稳定。反之六国则犬牙交错,无一日不再彼此消耗,并且秦国居于陕北...

    百科 日期:2023-04-05

  • 落地钟每天快5分钟怎么调

    钟摆下面有调节螺母,把螺母往上拧一拧,钟就会变快。在调节时,要注意调节的周期和幅度,摆长越长钟越慢,摆长越短钟越快。注意事项:落地钟都是机器表...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防风服

    防风服是在衣服面料的背面刷一层胶质的软膜,防止冷风进入人体。防止在多变的自然环境下,当冷风穿透衣服时,吹走身体皮肤附近的一层暖空气,破坏导...

    百科 日期:2023-04-05

  • 虞允文为什么不肯北伐

    准备不足,实力不济,只能依险守御,消耗对手。如果轻易北伐,很难取胜,最好的例子就是张浚。 即使北伐能够成功也会和金进入拉锯战,自身消耗过大,而当...

    百科 日期:2023-04-05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