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为什么中国古代度量衡进制那么乱

为什么中国古代度量衡进制那么乱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5 手机版

题目中所说的度量衡很乱”跟题目描述以及事实是不符的,只是衡”的进制比较乱,度和量都是十进制的。度量衡制度最混乱的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因为这个时期中原大地群雄割据,各国纷纷争霸,像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在他们国内不仅度量衡有所差异,就连语言文字都不互通,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很难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因此当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政策。

中国度量衡为什么从汉朝到宋朝有那么大变化

关于这个问题的说法有很多,但是我认为主要还是两个原因


一是封建时期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贪政,为了从劳动者手中获取更多利益,不断地把度量衡加大,古人也做过统计和记载,自魏晋至隋实现统一的三百年之间,尺增加了三十厘米,升容升至秦汉时期的三倍.


二是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仍,政权更迭次数过多,导致度量衡的标准物出现损坏丢失,各地的度量衡产生了不统一的现象,而后实现统一的政权,不得不重新确定校正新的度量衡制度,从混乱到统一的过程中,度量衡的标准也随之产生了偏差.

为什么古代要用十六进制?比如一斤十六两

因为由于六国度量衡不一致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

传说: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

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统一后用小篆),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扩展资料:

简介

传说木杆秤是鲁班运用杠杆原理发明的,再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为13两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改成16 两一斤。

真实历史原因是:由于六国度量衡不一致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许。

李斯开始酌人调查实践,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

二十四铢为一两:有些物品很珍贵,比如药材,这些物品所有者会有精确地称,为了方便使用,所以为24,可称半两、三分之一两、四分之一两,六分之一两等等

十六两为一斤:天平可以将东西分割两份,那时生产力低下,因百姓多用简易公正的天平,所以百姓常用的斤为2的四次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斤十六两

中国古代通用的是十六进制吗?否则为什么是“半斤八两”?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说明古代度量衡单位,需要追溯一下我国古代度量衡的起源。最初,人们都是以自然物体,如用黍、粟或以人的体重、身长、手指关节的长度等,作为长度、重量、容量等的基本计算标准的。
古人把100粒黍排列起来,取它的长度作为1尺的标准,这就叫做“黍尺”。纵向排列,称为纵黍尺;横向排列,称为横黍尺。过去造房子用的营造尺,便是纵黍尺。医书上一般不分纵黍尺或横黍尺,而是单称“尺”。历代尺的标准长度不一样。秦代和西汉的1尺,相当于27.65厘米;东汉的1尺,相当于23.04厘米;魏和西晋的1尺,相当于24.12厘米;东晋1尺相当于24.45厘米;唐、五代和明代的1尺,相当于31.10厘米;宋、元的1尺,相当于30.72厘米;清代1尺,相当于32.00厘米。总的说来,从周秦开始,尺越来越长。
古代的容量单位,也是以黍作为基本计算标准的。
圭,也称做刀圭,是一种玉器。古代制作这种玉器,有统一的标准。圭的形状是一头尖,另一头方的长方形玉器,中间凹陷。古人用它来抄取散药。一刀圭的散药容量是多少呢?大约可容纳64粒黍。计算标准圭容量的方法是,抄取一满刀圭,轻轻摇动,以不再散落为度,数一数其中黍的数目。多少抄取,把总数加起来,取其平均数,一般是64粒。
撮,也是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1956年,在河南陕县的隋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西汉末年铸有玉莽“始建国”(公元9年)年号的铜撮。撮长11.5厘米,高1.22厘米,口径2厘米。它的容量是现代的2.1亳升。一撮可以容纳四个刀圭的黍,合起来一撮的容量是256粒黍。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的序上说:“一撮者,四刀圭也。”就是这样折算的。
王莽在中国度量衡的统一和标准化方面,是有贡献的。王莽时期铸造的“始建国铜撮”的铭文也说明,这种折算是标准的。
匕或方寸匕,也是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匕就是匙。方寸匕,为体积正方一寸的容量,相当于10粒梧桐子大。量散药时,以摇晃后药末不再散落下来为准。一刀圭是一方寸匕的十分之一。
另外,容量单位龠、合、升、斗、斛,也都是十进制。秦和西汉,1升相当于342.5毫升。王莽时期和东汉,1升相当于198.1毫升。魏晋时期,1升相当于202.3毫升。唐和五代,1升相当于594.4毫升。宋代1升相当于664.1毫升。元代1升相当于948.8毫升。明代1升相当于1073.7毫升。清代1升相当于1035.5毫升。总的来说,从秦汉至明清,升的容量也是越来越大。
古人还把100粒黍的重量,作为一铢的标准重量。但是一铢究竟有多重,古人也是说法不一的。有人说,一铢是96粒黍的重量。也有人说,是144粒粟的重量。24铢重为一两。十六两重为一斤。唐代以后,两以下不用铢,改用十进制的钱、分、厘等单位。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厘。古代将圭也作为重量单位,一圭等于十粒粟的重量。一铢等于十圭。换句话说,一铢是100粒粟的重量。
旧制一市斤等于十六两。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中国度量衡为什么从汉朝到宋朝有那么大变化?

在不到100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为什么呢?根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员他们的理解认为,在这个时期地主收租想多收一些,国家收税想多收一些,于是有的地主偷偷的把斗给扩大了,后来大家都这么作,国家就从新制定度量衡了。但是到宋代以后一直到清代的库平制,中国的度量衡制基本就稳定了下来。没有随意扩大,主要是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变化,地主收租,国家收税不再单纯的收粮食,而是收银子或银票,再改度量衡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就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1.度量衡制
要用好《伤寒论》中的方剂还要注意它的药物用量问题,伤寒论中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和我们现代的不同,所以我们要考证汉代的度量衡。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吕立国
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说: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就是说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是一两。明确的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用量单位和进位关系。单位应用了铢、两、斤、钧、石。石这里读shi,在后来读dan,是个衡量单位。

汉朝后是晋朝,晋朝在衡重的两和铢之间加了分,6铢=1分 4分=1两。在《伤寒中》只有一个方子用了分,就是麻黄升麻汤,显然在仲景时代是不会用分来最单位的,是后人在传抄的时候进行了换算,或者这张方子不是仲景的方子。在《金匮要略》中出现了许多用分作为计量单位的方子,肯定是晋唐以后的人在抄写时给改过的,不是张仲景原来的东西。当然有的方剂如三物白散,说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贝母三分,这个分不是实际的衡重单位,而是药物之间的剂量比例,是份的意思。四逆散中各十分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金匮要略》中好几张方子是用分作为计量单位。
晋朝到宋朝,我国的度量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1斤从200g上升到了600g左右,1升从200ml上升到1000ml,1尺从23cm上升到了33cm。
晋、唐、宋的度量衡发生了变化但是,当时国家规定,医药和天文是关系到人命和国家兴衰的大事,故度量衡均用旧制,其他行业用新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它的药物计量仍然保留的是汉制,宋朝以前的中药书都是应用的汉制。宋朝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改搞,包括中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中药剂量,宋朝应用煮散的方法,就是把药物作成粗散,煮过后连药渣一起吃,这是宋朝的独特的服药方法,如果连药渣一起吃的话,药量一定要减少,这样它就用了宋朝当时的度量衡制,从衡重的方面来看,它用了斤、两、钱、分、厘、毫。从宋代到清代,度量衡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故以后的方书基本用的是宋代这种度量衡制。因此说虽然度量衡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但是在中医药方面确很简单,就是宋朝以前是汉制,宋朝到解放前用的是宋制。

相关推荐:

为什么中国古代度量衡进制那么乱

洛阳市铁路中等职业学校

什么叫国家计划生

什么叫国家豁免权

杨玉环为什么称呼唐玄宗为三郎

洛阳市图书馆开馆时间

什么叫锅炉的静态特性

洛阳是哪个朝代的什么

标签: [db:标签]

声明:《为什么中国古代度量衡进制那么乱》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为什么中国古代度量衡进制那么乱

    题目中所说的度量衡很乱”跟题目描述以及事实是不符的,只是衡”的进制比较乱,度和量都是十进制的。度量衡制度最混乱的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因为...

    百科 日期:2023-04-05

  • 洛阳市铁路中等职业学校

    洛阳铁路中等职业学校,简称洛阳铁路职专,位于洛阳市东花坛启明东路6号,学校地处中国铁路重要交通枢纽、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市中心...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国家计划生

    国家计划生指的是由国家按照培养计划进行招收、由国家提供培养经费进行培养的研究生。国家计划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国家提供,又分为非定向研究...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国家豁免权

    政治豁免权一般用来说明一些国家的元首或者领导人所享有的特权。外交豁免权指一国派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有一定的特殊权利和优遇,豁免是指对驻在...

    百科 日期:2023-04-05

  • 杨玉环为什么称呼唐玄宗为三郎

    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姓李,名隆基,因为谥号突出一个明”字,又称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所以杨玉环称呼唐玄宗为三郎。公元712年至7...

    百科 日期:2023-04-05

  • 洛阳市图书馆开馆时间

    洛阳市图书馆开馆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八点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半到六点半,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休息。洛阳市图书馆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凯旋西...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锅炉的静态特性

    静态特性是锅炉在各个工况的稳定状态下,各种状态参数都有确定的数值,成为静态特性,例如,不同的燃料量就有相应的蒸汽流量、相应的受热面吸热量、...

    百科 日期:2023-04-05

  • 洛阳是哪个朝代的什么

    洛阳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

    百科 日期:2023-04-05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