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旦角唱腔发音技巧

旦角唱腔发音技巧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上传 时间:04-14 手机版

1、字头一出来,就要把音立住。发音时嘴型要张圆,上腭与软腭同时上抬,下腭不用力(由侧面看去是上腭往前,下腭略往后缩的姿势),舌头放松不要堵住咽门,声音呈弧形的曲线。以“天”字为例,先出梯(ti音,圈住i音,把字音立住,再过渡到淹ian)。字的劲在出口之前就要弹出来,字无阻,则无力,字阻弹则音立。咬字、吐字,嘴的动作要快、要玲珑、敏捷;嘴不可张得过大,口形要美,这点对旦角更为重要。字出来后,中间有一过渡音,即字腹。由此中间音过渡到字尾,叫作过气接脉。由字腹转字尾,才有归韵。 例如:歌曲《梅兰芳》“看城堞” 的“城”字找cha(查)音,而后慢慢归韵到en(嗯)音上,即所谓“字有所出,必有所归” 。

2、养成在一开始唱任何一句或一字时轻轻呼气的习惯,使声音由轻到重,这一办法也可以收到锻炼横膈膜呼吸的效果,呼吸轻就必须使横膈膜的动作缓慢,因而有助于达到上述(1)项中的目的。另一方面,声音由轻到重,不伤嗓子,使它经累持久。这办法练久了即使不用主观控制、有意识地向口腔外呼气,也能得到较响的声音,起初练时宜慢,熟练以后,掌握了由轻到响的声音,呼吸过程缩短,就不会影响唱快速度的音调。

旦角唱腔发音技巧

1、字头一出来,就要把音立住。发音时嘴型要张圆,上腭与软腭同时上抬,下腭不用力(由侧面看去是上腭往前,下腭略往后缩的姿势),舌头放松不要堵住咽门,声音呈弧形的曲线。以“天”字为例,先出梯(ti音,圈住i音,把字音立住,再过渡到淹ian)。字的劲在出口之前就要弹出来,字无阻,则无力,字阻弹则音立。咬字、吐字,嘴的动作要快尺胡、要玲珑、敏捷;嘴不可张得过大,口形要美,这点对旦角更为重要。字出来后,中间有一过渡音,即字腹。由此中间音过渡到字尾,叫作过气接脉。由字腹转字尾,才有归韵。 例如:歌曲《梅兰芳》“看城堞” 的“城”字找cha(查)音,而后慢慢陵亩拦归韵到en(嗯)音上,即所谓“字有所出,必有所归” 。

2、养成在一开始唱任何一句或一字时轻轻呼气的习惯,使声音由轻到重,这一办法也可以收到锻炼横耐纤膈膜呼吸的效果,呼吸轻就必须使横膈膜的动作缓慢,因而有助于达到上述(1)项中的目的。另一方面,声音由轻到重,不伤嗓子,使它经累持久。这办法练久了即使不用主观控制、有意识地向口腔外呼气,也能得到较响的声音,起初练时宜慢,熟练以后,掌握了由轻到响的声音,呼吸过程缩短,就不会影响唱快速度的音调。

京剧旦角发声方法

京剧旦角的唱法特点是用小嗓子(习惯上也叫假嗓子,就是“阴嗓”),一般地说小嗓子是比大嗓子(习惯上叫它本嗓,就是“阳嗓”)来得窄。但是我们要把它唱得又宽又亮,又脆又甜,能高能低而又要柔美光润。因此除了用气、发音之外,吐字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说吐字既要清楚又要悦耳,那么就要在口腔里每一个字的一定部位找到。下面是我给大家介绍的京剧旦角发声方法 ,欢迎阅读。

京剧旦角发声方法

首先要把一个字固定在一定的部位而这个部位又要能使嗓音既宽且亮;其次由于唱腔有抑扬顿挫,用气就要迂回曲折,要有运转吐纳的技巧,说得简单些,就是要有收有放。咬字的清楚与否,是发音与嘴型的问题。虽然总的共鸣要求在一个固定的部位,但由于字的限制这里面还要分出共振的主要部位和次要部位,不考虑这些,把每一个字都用相同的方法唱(不唱在完全适当的部位)是不能收茄蠢到良好的效果的。以下把我个人的一些体会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训练步骤:

(1) 用气,要用横隔膜呼吸,即所谓丹田之气,初练时可平卧床上将本书放在隔膜上看横隔膜的起伏。呼吸进行时要慢而且长,久而久之,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甲)唱的时候呼吸能够运转自如。(乙)可用最少的气来发音,在锻炼中提高肺活量,唱起来显得气长。

(2) 嘴形,肌肉象婴儿一样的松驰,嘴张圆,上腭与软腭同时往上,下腭不用力( 由侧面看去是上腭往前,下腭略往后缩的姿势) ,舌头不要堵住咽门,舌头放松,用小嗓学工厂里的汽笛叫声,即由低渐高,再由高渐低,声音作弧形。这样练过一个时期以后,就能在一口气里由低渐高,再由高转低地循环几次而不中断。任何一个物体受力振动而发声,有它一定的限度,如果用力太猛就形成气对声带冲击,非但不能使发音响度增加,相反地会使嗓开花,由于冲气时肌肉紧张而影响横隔膜和肺的活动,造成气短的毛病 (有人唱起先特别在唱高音时,太阳穴以及脖子的筋暴起,面红耳赤,这就是肌肉高度紧张挤住气的现象)。

(3) 养成在一开始唱任何一句或一字时轻轻呼气的习惯,使声音由轻到响。这一办法也可以收到锻炼横隔膜呼吸的效果,呼吸轻就必须使横隔膜的动作缓慢,因而有助于达到上述(1)项中的两个目的。另一方面,声音由轻到重,不伤嗓子,使它经累持久。这办法练久了即使不用主观控制、有意识地向口腔外呼气,也能得到较响的声音。起初练时宜慢,熟练以后,掌握了由轻到响的声音,呼吸过程缩短,就不会影响唱快速度的音调。总的说来这三个方法所要达到的一个共同目的是自如地控制住向口腔送气:要多即多,要少即少。这样便能找到发出某一个音时所需要的最适合的送气量,不会无计划地把气全部用光,或是由于呼气的不能控制而紧张,乃至影响到声带近处的肌肉紧张,因而不能发出完好的声音。

二,共鸣位置:

发音的关键虽然主要在于声带的变化,但人的口腔,及周围的各部分是一个天然的共鸣腔,这对发音的响亮、宽窄、厚薄也起着一定的影响。跟吹奏乐器一样第一个条件就是用气,这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这在前面已经讲过。第二就是吹的杆子及喇叭筒子的大小了,如果把我国的唢呐上的筒子拿掉吹一下听,声音和装上筒子的时候音量的差别是惊人的。因此人们常常由于自己所惯用的共鸣腔的'形态不同而有不同的共振部位(犹如唢呐装上了好坏不同的筒子一样),其中在上腭和咽喉处的共振部位是最好的。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方才讲的用气基本上已为这个共振的部位创造了条件,如果再加上整个口腔的肌肉松驰就容易找到这个位置了。怎样来辨睁纳配别自己是否找到了这个位置了呢? 这个位置如果找到了以后,就会使自己有整个脑子及口腔各处都同时振动着的感觉,即所谓整体共鸣了。这里要注意,有一个唯一不能同时振动的地方就是喉头。京剧旦角的发音分以下几种:

1.鼻音:在鼻梁处振动,发音不够宽亮,发鼻音时用手堵住悉指鼻孔即不能发音(如伤风)。

2,喉音:振动集中在喉头处,发音厚而不亮,不能拔高,唱时容易引起咳嗽,还容易招致肌肉紧张。

3.脑后音:振动部位主要在咽腔的最上最后部,这种声音很难发得响亮,但也很动听,发音时颇为吃力,一般老生用时较多,青衣则只有程派独具这种风格的唱法,一般是不宜于初学练嗓的。

4.利用前上腭与上齿上唇所发出来的声音,它是把振动集中在最前面的唇齿处,有时很亮但很薄很尖。这是小女孩最易发出的声音,由于嘴唇处太用气力,以致震动的部位较前,较低。

5.根据以上四种分析,最好的震动位置是在上腭和咽腔处,发出来的声音松脆、圆润,也就是梅派最准确的发音。

三、吐字方法:

对吐字来说,拼音问题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因为任何字都不外乎由声母及韵母拼成的。因为京剧总是要拖长唱腔的,所以韵母在这里就格外地重要了。有时由于用气口形及部位的关系,嘴形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因此韵母也就变了,这样就会感到字不准和不归韵了。要把声音唱响,而又要保持字准,做到字正腔圆,可用上述的练气方法及正确的部位,掌握技巧,即先把所有可能碰到的韵母练好、练响、练亮,然后在唱腔的时候自始至终牢记字的韵母就可以了。如果还不能控制的时候,可以把每个音上加一个韵母来唱。例如:“春”韵母应为“恩”,就可以把玉堂春的春字唱成。用这个方法为的是要防止震动的部位移动,使练唱者主观上有这个概念。达一办法不过是用来控制和提醒演唱者而已,不要使听者感到真的在唱着许多的“恩”字。因为演唱的艺术也是通过大脑高级神经活动来控制口腔肌肉和呼吸功能,因此有些控制方法应从思维上来着手。

总结 :以上三种方法是相辅相成,并且有它们的统一性的。因为用气不对就会影响到肌肉紧张,也会影响到嘴型。嘴型不对,韵母必定要改变。反过来说,如果嘴型不对,或者韵母找不到它应有的部位,也说明了肌肉的控制或者用气是有问题的。

本来这仅是属于一星一点的个人体会,但在党的号召和群众的鼓舞下,觉得那怕是一点一滴的东西也是应该和愿意早日贡献给社会主义的戏曲事业的。在你追我赶、比学赶帮的共产主义风格伟大时代中,能够帮着别人赶自己是最愉快的事,我的学生能早日超过自己才是我的光荣,我的幸福,因此迫不及待地把个人摸索的收获交出来供大家参考。如果这一点经验还确实可行的话,就要

进一步把它提高为理论,井找出它的科学依据。这就有待于各方面的帮助,使我不断的提高。

戏曲旦角发声技巧

戏曲旦角发声技巧

京剧是戏曲的一个剧种,是由徽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艺术提升、演进后形成的戏曲表演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戏曲旦角发声技巧,欢迎参考~

戏曲旦角发声技巧

明清时期,戏曲演员主要是改没男性,剧中的女性人物因而多由男演员扮演,从而形成了男扮女的旦行行当特色,习称为“男旦”或“乾旦”,梅兰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梅兰芳最擅长演的是“旦”。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在他塑造的艺术形象中,有被封建礼数所不容的柔女子,也有追求爱情自由,敢于和邪恶势力搏斗的坚强女子,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刻画入微、栩栩如生。梅兰芳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演唱表演,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梅派,梅兰芳先生也因为这一系列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旦角发声方法,属于民族传统的发声方法,讲究音色明亮,共鸣腔调节较小,声波在硬腭及口腔上部振动较多,声音靠前,声音颤动幅度较小,吸呼部位较深,讲究气沉丹田,排气量相对较小;京剧旦角的唱法特点是用小嗓子(习惯上也叫假嗓子,就是“阴嗓”),一般地说小嗓子是比大嗓子(习惯上叫它本嗓,就是“阳嗓”)来得窄。但是我们要把它唱得又宽又亮、又脆又甜,能高能低而又要柔美光润。因此除了用气、发音之外,咬字、吐字也是很重要的。下面就京歌《梅兰芳》作具体艺术分析:

一、歌曲创作背景

歌曲《梅兰芳》是由刘鹏春作词、吴小平作曲的一首结合现代作曲技法和戏曲音乐元素的作品,也是吴小平先生在其创作生涯中的又一例成功之作。刘鹏春是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00周年所作。歌词集中概括了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艺术人生,一往情深,富于浪漫色彩,寓深刻的时代性于生动的形象,寄起伏澎湃的情感于清新隽永的诗句。基于对梅兰芳先生全面的了解与深入的研究,怀着对一代大师的艺术成就及其人格魅力的缅怀与敬仰,吴小平紧紧扣住歌词内涵,谱写出一曲撼人心扉的华章,创造了一个更为动人的艺术境界。歌曲《梅兰芳》的音乐特色首先在于音乐素材的运用方面。歌曲在吸收戏曲成套唱腔的基础上,选取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最经典的作品和唱段中最具代表性的声腔音调。该旋律运用了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贵妃醉酒》中的典型的唱腔音调,旋律一出,先声夺人,给听众以似曾相识的亲切之感。其后音乐的旋律自始至终都渗透着京腔的浓郁格调,波音、颤音、小腔等特有的装饰技巧运用始终贯穿全曲。

二、演唱特点

1.发声与用声

戏曲与歌曲在发声上的区别:歌曲演唱主要靠头腔、面罩和胸腔共鸣,运用的是真假比较平均的混合声,并在垂直打开的腔体里运腔,追求松字头,立元音,轻字尾。而戏曲演唱用声时以头腔和面罩共鸣为主。运用真声为主的混声发音。它的运腔是以线行腔,运腔细腻,出气量小。但它较歌曲的用声更强调声带的张力和咽壁的力量,音色上较之歌曲更明亮、更具穿透力。在戏曲的多种发音方法上,“小嗓”是传统旦角的发声方法。“小嗓”指的是完全使用假嗓,假嗓主要在京剧中的旦角、小生的演唱中使用,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系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核好纳嗓为高。在演唱过程中,假声的技能相对于真声技能是声带由整体运动向局部运动,由紧到松、由宽到细、由散到集中,有变尖、变细的变化,呼吸用腹肌丹田支点支持,唱到高音时展开眉心,吸在眉心,像投篮球一样。戏曲的起音紧,像歌曲《梅兰芳》歌词的第一个字“那”的发音,N紧而且时值长;元音亮,紧贴咽壁;落音重,即有向下的滑音,体现出戏曲的独特韵味。

2.咬字与吐字

中国传统唱论强调“以字行腔”,重视歌唱中字的因素,即所谓“腔由字生”。“字正腔圆”也是我们民族声乐对声音审美原则之一。戏曲的许多韵味都存在于字里行间,这与歌曲的咬字是不同的,歌曲的咬字一般是字头声母的发音时值短暂,咬字头轻而短促。而戏曲的咬字就相对讲究些,它非强调咬紧字头,搭气,挂紧面罩,高位支点明确;而元音又一定要打开咽腔,贴在咽壁上,是声音具有金属色彩;字尾不仅要收在高位置上,并略带一点下滑音。例如:第一句歌词“那一轮女儿的如水明月”中的“那”字,在口腔打开方面就不能太大,字要轻出,声音要竖起来,不要横在鼻道上,笑肌打开,目的让声音从鼻道上袜型到咽腔里去;“一轮”是敞开式的`,装饰音要慢,要有棱角,不要圆滑。如水的“水”要拖有两拍的长度,归韵时也要慢一些,归韵到“ui”上;“明月”的处理是大摇然后下滑。第二句歌词“源自于男儿的心火刚烈”中的“源”字要先发“Y”的音,再带出uan这个音,从鼻梁拉到头顶的感觉;心火的“火”字最后归韵在“O”上;‘刚’字要绷紧后咽壁,使声音打到硬腭上,对着鼻尖,可以先用(嗯啊)练习,小腹要憋着,用丹田的力发出,强化梅兰芳性格中的刚毅。“千种风情集于一身”中的“千”字要抬上牙,“风”字要柔美,轻的唱。“半是崇公道”的“道”字要短,舌尖点上腭,唱完立马收,“魂似骓马泣泪泣血”的“血”字要叹着唱,带点哭腔。“巅峰飘作大旗猎”中的“大旗猎”喉肌稍微用点力,“大”字要着重唱。“留于江山看城堞”中的“江”字归竖一点,不要太横,上牙抬起来,看城堞的“城”字先唱查再唱啊,“堞”字用舌尖顶着硬腭,可以用“的”这个字来练习,吐字时硬腭要往上摆。在行腔中,出声起调往往音是准的,但节奏一长,常常会走调。所以字不归韵,字就没有支持,就不容易控制,唱出来也就无法做到深切传情。所以,在戏曲演唱中,咬字头是起阻气、搭气的作用;吐字、吐元音是起扩大声音、扬声的作用;而归韵则是起到把声音和音高控制在歌唱的高位之上。由此可见,这三个步奏都是很重要的,是歌唱声音线条统一、连贯不可缺一的关键。

;

京剧唱法怎么发声

问题一:京剧怎么发声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旅悔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2)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3)左嗓,京剧声乐名词。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4)吊嗓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吊嗓的作用:1。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2。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 *** 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祥镇中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5)喊嗓,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6)丹田音,又名响堂,京剧声乐名词。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谓之丹田)发出声。现在一般传统演唱戏曲练声方法,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响堂(即声音送得远,听得清)。(7)云遮月,京剧声乐名词。这是对老生的圆润而较含蓄的嗓音的一种比喻。这种嗓音,开始听来似觉干涩,以后愈唱愈觉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潜力无穷,是长谨山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优美音质。谭鑫培、余叔岩的嗓音都属于这一类型。(8)塌中,京剧声乐名词。演员在中老年时期,由于生理关系,发生失音现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有的演员爱护嗓子,到老仍保持元音不变。用假嗓歌唱的演员,老来塌中的较多。(9)脑后音,京剧发声的一种。又名背工音。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一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旦角唱腔用脑后音者较少,程(砚秋)派唱腔有时用之。(10)荒腔,亦作黄腔、黄调或凉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习惯上专指略低于调门的变音。大部分都是由于演员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如声带变异、耳音不准等。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11)冒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略高于规定的调门。大部分是由于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有的是由于生理条件(如声带)临时发生故障;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12)走板,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不符合规定的节拍。京剧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

问题二:京剧老生如何练习发声 56/u94/v_NDQ5NTYzNzk

问题三:唱歌的发音技巧和唱京剧发音有什么不同 共鸣和劲头。

问题四:京剧怎样发音?音准怎样练习?求专业人士指点~~ 50分 京剧的发音技巧:
(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2):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3):左嗓,京剧声乐名词。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4):吊嗓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吊嗓的作用:1。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2。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 *** 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5):喊嗓,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
(6):丹田音,又名响堂,京剧声乐名词。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谓之丹田)发出声。现在一般传统演唱戏曲练声方法,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响堂(即声音送得远,听得清)。
(7):云遮月,京剧声乐名词。这是对老生的圆润而较含蓄的嗓音的一种比喻。这种嗓音,开始听来似觉干涩,以后愈唱愈觉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潜力无穷,是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优美音质。谭鑫培、余叔岩的嗓音都属于这一类型。
(8):塌中,京剧声乐名词。演员在中老年时期,由于生理关系,发生失音现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有的演员爱护嗓子,到老仍保持元音不变。用假嗓歌唱的演员,老来塌中的较多。
(9):脑后音,京剧发声的一种。又名背工音。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一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旦角唱腔用脑后音者较少,程(砚秋)派唱腔有时用之。
(10):荒腔,亦作黄腔、黄调或凉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习惯上专指略低于调门的变音。大部分都是由于演员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如声带变异、耳音不准等。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11):冒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略高于规定的调门。大部分是由于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有的是由于生理条件(如声带)临时发生故障;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12):走板,京剧声乐名词。指演......>>

问题五:怎么将京剧的高音唱上去 首先要告诉你,天赋不是必需的。如果你指的是声音音调高,那么需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调整,首先,你得多喝蜜水,当然,每天早上空腹一调羹蜜是最好的,也可以多吃梨,睡的时候含片梨在嘴里,然后是吊嗓,最好找个水边的地方,大喊“a”和“i”的音,前者练开口音,后者练闭口音,这是基本功,另外,唱之前要先放声练些时间,这样嗓子才能打开,所以说越唱越好。如果你是指声音音量大,那么就得学用丹田气和共盯音(吊嗓也是基础),丹田气指由腹部肌肉挤压气腔使声音更具有穿透力,共鸣分好几种,比如脑后腔、口腔、胸腔等等,总而言之,天赋重要,却不必要。

问题六:迸在京剧唱腔中怎么发音 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 (一)深吸慢呼气息控....

问题七:京剧怎么用丹田发声?气沉丹田… 1、 唱歌时的姿势
精神饱满,双肩略后展,双脚稍分开站稳,头部要端正,颈部肌肉放松,下巴不要向前突出,口形也应该根据字的发音要求自然张合。
2、 唱歌时的呼吸
缓吸缓呼法: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徐徐吸入肺叶下部横膈膜下降,两肋向外扩张,小腹微收,呼气时一定要保持吸气状态,即保持横膈膜和胸腔的扩张状态,不要使气息很快地泄掉。
急吸急呼法:可体会到登高或跑步运动后的急吸状态,不论是缓吸还是急吸,吸气都要稍深些,吸气量的多少,要根据所唱乐句的需要而定。
我们在歌唱时,要有始终保持吸气状态的感觉,即使在换气时也不应两肋完全松驰,应当在每唱完一句时,仍保留一小部分息气,在两肋尚未完全收缩的同时,再补进一些气息。
3、 歌唱时的声带
唱低声区时:声带闭合不紧并拉长,较厚,张力最小气流通过声门时引起声带的全振动。
唱中声区时:声带靠拢并变薄,缩短,张力加大,气流通过声门引起声带的局部振动。
唱高声区时:声带闭紧并变得更薄,更短,张力也更大气流通过声门时只引起声带的边缘振动。
歌唱时的喉头:在歌唱发声中还应十分注意打开喉咙,位置适中,不能过高形成坚固的管道,口盖积极向上,舌根放松,下巴松驰而放下,用半打呵欠的办法去做帮助体会喉咙打开的感觉。
共鸣腔的运用:
① 口腔共鸣:发声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觉,这种共鸣效果明亮,靠前,易于和头腔取得联系,并可减少咽喉的负担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使口腔壁、咽腔壁的肌肉处于积极状态。
② 头腔共鸣: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移,放下下腭,同时收腭和小舌头上抬。(打喷啼前的感觉)让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这种共鸣效果清脆丰满。
③ 胸腔共鸣:咽喉部作半打呵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把声波的反射点从硬腭移向下齿背上,这种共鸣宽厚、结实。

问题八:唱京剧青衣怎样练发声 第一当然是声音.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以后的文章中.我会把我知道的尽可能的与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这需要歌手对词.对旋律的感悟要强.很多朋友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情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这都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有句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歌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第三是感受.这里再次强调.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阎维文唱[一无所有.我敢保证会笑翻一帮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 第四是节奏感和音准.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听到一个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节奏吗?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现场演唱.爸爸给他手风琴伴奏.随时改变音调.他进唱的音调都是准确的吗?你见过一个8岁的小孩在没听到任何声音的情况下.要他随时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调的[1的发音.哼完后在键盘上按下核对完全准确的吗?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这样的基础.虽然不要他们那样出众.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质.这就是业余歌手和专业歌手的区别.其实光在声音.情感.感受.节奏.音准这些方面比较.业余歌手有很多不比专业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质.你知道自己唱歌时的形体和表情吗?你可能有个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时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样.而这个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这常歌的原唱的形象.但这些都是你的想象.自己想象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么吗?你用摄像机拍摄过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吗?其实当你上台的第一个眼神或者第一句话.就能知道你是业余还是专业.这里说的素质还包括对乐理的了解.乐器的了解.对音乐史以及对音乐常识的了解等.当然也有很多专业歌手也不全面.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要做专业歌手.就应该贯彻这些.要对得起[专业这个词. 理解歌词

问题九:学唱京剧入门想练发声 你要说清楚你想学什么行当!最好找当地的京剧院老师教自己一下

问题十:如何学习京剧程派的发声? 京剧程派知识点:程派唱腔,有较为独特的发声方法,尤其在“嗽音”、“脑后音”的运用上,形成了程腔沉郁、凝重的艺术特色。“嗽音”,是一种气顶喉头振动声带的发音,原本在旦角唱腔中很少使用。
程派知识点:程先生在老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嗽音”到旦角唱腔中,使腔在嗓子眼里转悠,含而不放,耐人寻味。“嗽音”运用是否得当,全在于气的控制。气小,“嗽音”出不来,过了,就会形成“砸夯”。
程派知识点:程派的“鬼音”,在于发声方法与演唱方法上。所谓“鬼音”,属于共鸣范畴,多使用于闭口音,共鸣位置往后移,也就是所说的“脑后音”。程先生吸收了老生“脑后音”的特点,共鸣位置移后,用气提起来唱,增强了唱腔的力度、厚度和凝重感。
程派知识点:程先生并不是一味地闷着唱,而是运用气的力量与发音部位的控制相结合的演唱方法,使声腔凝重、深沉,具有一定的立音和厚度,找出共鸣位置,再适当地加以抑扬顿挫、吞吐收放,形成独特的程腔艺术。
程派知识点:程腔的特点(1)悲剧人物哀怨、坚贞、缠绵;(2)发声方法、吐字行腔独具匠心。程派唱腔中,完全可以使用亮音,但使用时必须注意,亮音要有厚度和力度,不能虚飘贼亮,这样的亮音才能与程腔沉郁、凝重的风格和谐统一。
程派知识点:程派的唱,非常讲究用气,即用丹田气托着唱,不宜用胸腔呼吸的方法,着力点不在喉头,声带必须保持松弛状态,疲劳点在于用气上面。一出戏唱下来,要感到后颈发麻(脑后共鸣),小腹空荡(丹田用气),嗓子并不觉得如何疲劳。
程派知识点:程腔强调气的运用,不仅高腔要气足神满,就是低腔,尤其是那种细若游丝、绵绵不断的长腔,完全仗的是充沛的丹田气,音调虽低,但所费之气,却比高腔有过之而无不及。缺少或较少只用丹田气,往往难于体现程腔的美妙化境。
程派知识点:一口气不能无限,在行腔中必须留气口,要换气,偷气。程腔在气口上很讲究,换气、偷气不能明显,要使人难以察觉,好象一口气绵延不绝,以保持唱腔和情感的完整、流畅和圆美。
程派知识点:程先生对自己的唱腔,一向要求“圆”。他力求保持整个声腔的浑然一体,不见棱角,天衣无缝,流畅自如。程先生的“圆”,不仅对唱腔,就是念、做、舞、打,以及水袖等,都要求“圆”美一体。那种见棱见角的表演风格,一向是程派艺术所不取的。
程派知识点:要处理好程腔字与腔的关系,就要在四声准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唇、齿、喉、舌、牙五音部位,把字咬准,再加以吞吐收放、抑扬顿挫,务使字中含腔、腔中有字,两相吻合,音调分明。
程派知识点:字的演唱分头、腹、尾三个部分。字头未出口前,气要先上,暗暗蓄势,用气领字音,放出字头。至字腹,则气放足而音全出。字尾则徐徐提气,归韵收声。有的字,特别是喷口字,则需要运用气阻的方法,把气先提上去,蕴含不放,到一定程度时,带着字音,冲口而出.

京剧的发声方法

导语: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喉头、口腔、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态,包括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气流强弱的情况及声带是否振动等几个方面。以下是我整理关于京剧的发声方法,以供参考。

⑴真嗓亦名大嗓、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凳蚂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悉皮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⑵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

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⑶左嗓,京剧声乐名词。

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⑷吊嗓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

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吊嗓的作用:

1。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

2。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乳交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⑸喊嗓,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

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

⑹丹田音,又名响堂,京剧声乐名词。

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谓之丹田)发出声。一般传统演唱戏曲练声方法,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响堂(即声音送得远,听得清)。

⑺云遮月,京枣陆埋剧声乐名词。

这是对老生的圆润而较含蓄的嗓音的一种比喻。这种嗓音,开始听来似觉干涩,以后愈唱愈觉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潜力无穷,是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优美音质。谭鑫培、余叔岩的嗓音都属于这一类型。

⑻塌中,京剧声乐名词。

演员在中老年时期,由于生理关系,发生失音现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有的演员爱护嗓子,到老仍保持元音不变。用假嗓歌唱的演员,老来塌中的较多。

⑼脑后音,京剧发声的一种。又名背工音。

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一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旦角唱腔用脑后音者较少,程(砚秋)派唱腔有时用之。

⑽荒腔,亦作黄腔、黄调或凉调。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习惯上专指略低于调门的变音。大部分都是由于演员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如声带变异、耳音不准等。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⑾冒调,京剧声乐名词。

指演员唱曲音调略高于规定的`调门。大部分是由于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有的是由于生理条件(如声带)临时发生故障;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⑿走板,京剧声乐名词。

指演员唱曲不符合规定的节拍。京剧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种不同的板槽,行腔时如背离板眼的规定,失去节拍的分寸,即谓走板。

⒀不搭调,京剧声乐名词。

指演员唱曲音调或高或低,不合于规定的调门。习称跑调。

⒁气口,京剧演唱方法之一。

指演员唱曲时吸气的方法。京剧各种唱腔长短不一,节奏快慢各异,演员须掌握准确吸气方法,才能唱得从容不迫,优美动听。气口包括换气、偷气两种。换气指唱腔间歇中的吸气,偷气是在乐句若断若续中吸气而不使听者觉察。

⒂换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

演唱时凡遇长腔或拔高处,必先吸气,作好充分准备。换气不是停腔再唱或明显稍顿再接唱,而是在行腔吞吐字音的瞬间,乘便呼吸,蓄气待换。唱腔中在何处换气,因人而异,一般称为气口。

⒃偷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

指换气时不着痕迹,在观众不觉察时偷换。如《捉放曹》中陈宫所唱“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唱完前六字及“内”字长腔,利用“我”这一衬字向内“偷”吸一口气,以便唱足下面“难以回马”的腔,即谓之偷气。

⒄嘎调,在京剧唱腔中,凡是用突出拔高的音唱某一字时,习称嘎调。

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唱“站立宫门叫小番”一句中的“番”字,《定军山》中黄忠唱“扫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一句中的“天”字等,均称嘎调。

⒅长吭,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

长吭好似加大音量。

⒆砸夯,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

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

●如何练习京剧发声?(老生、青衣)●

(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2)本嗓同“假嗓”。
五音在音韵学上是指古代学者按发音部位,把声母分为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这一传统的提法,沿用至今,仍是学习和研究京剧吐字、咬字方面的一个重要概念。
人们常以“字正腔圆”来作为评议京剧演唱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有些京剧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往往偏重于唱腔,即各种板式和腔调,而忽视唱词中的吐字和咬字。同时,也常常听到接触京剧不多的人说:“京戏好听不好懂”。所言“好听”大多是指唱腔而言,“不好懂”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而听不懂唱词则是其中之一。因此,重视学习和研究吐字和咬字,不但是初学者和广大京剧爱好者滚扒旦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普及京剧和加强京剧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实,唱腔和唱词本来就是密切结合为一体,都是用来抒发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唱词是剧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语言化;唱腔则是人物思想感情的音乐化。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这种音乐化又是为唱词服务此做的,离开了唱词,唱腔本身也就失去了依托。反之,唱词中的喜怒哀乐,也正是通过各种板式的不同唱腔才能表达和体现出来。因此,唱段中的行腔和唱词中的吐字、咬字是不容偏废的两个方面。京剧中的唱腔美,和唱词中(通过吐字和咬字表达出来的)音韵美,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只有把两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表达出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进一步达到:“腔随字走,字领腔行,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境地。
京剧唱词中的吐字、咬字,都是在唱腔中进行的(在韵白中也有吐字、咬字的问题,这里暂不论及)。特别是有些唱词的字句,行腔很长,就是说:唱词中一个字的声母与韵母的拼音,常常不是在一个节拍中进行的,而是在几个甚至是在很多个节拍中进行的,这就决定了京戏吐字、咬字的一个特点,即:唱词中语言的声韵构成,比较明显地区分为字头、字腹和收尾三个部分。一般说来,字头指的是声母的发音,字腹和收尾指的是韵母的发音,如《打渔杀家》中“老爹爹清晨起前去出首”的“首”字,字头是sh,字腹是o,收尾是u。《李陵碑》中“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的“保”字,字头是b,字腹是a,收尾是o。《贵妃醉酒》中的“海岛冰轮初转腾”的“腾”字,字头是t,字腹是e,收尾是ng。当然,在演唱中,字头、字腹和字尾又是不可截然分割的,而要在行腔中相互拼连,协调过渡,使之完整地形成一个音节,从而把唱词通过唱腔清晰而动情地传给听众,这是一个很讲功力的巧妙艺术。许多老先生在教唱时,常说:“字头要清晰,归韵要正确,收尾要到家”,指的就是这种对吐字、咬字的全面要求。五音,作为声母发音部位的五个分类,则是做到字头清晰的一个首要课题。
五音的提出,最早见于梁代顾野王《玉篇》中的《五音声论》。唐末《守瘟韵学残卷》则按五音的分类,编排了30个字母。到了宋代,又有人在30个字母的基础上增补成36个字母,并在唇、舌、齿、牙、喉五音之外,又增加了半舌音、半齿音两类,合称“七音”。这些都代表着古代音韵学者的重大历史贡献。五音之说迄今仍常为京剧和曲艺界沿用,足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和语音也是不断演变的,现代汉语把声母定为21个,并按发音部位,归纳成七类:双唇音、齿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把这种分类和古代的五音或七音对比起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如下几点认识:
1、现代汉语对声母的分类,是对古音韵学的继承和发展,它和五音的内容,有继承的一面,也有扬弃和增补的一面。
2、旧说五音的内容,有些提法并不科学,如:什么是“牙音”?什么是“齿音”?什么是“喉音”?它们之间如何区分?等等,尤其是“牙”和“齿”的概念是不大扰好分得清楚的。如果仍用旧说指导现在的演唱,则不只是费解,而且也是一种概念上的混乱。而现代汉语关于声母的分类,就比较确切和更加适用了。当然,传统的概念总会受到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局限,这是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的。
3、是否就应以现代汉语关于声母的分类来代替五音的提法呢?这既涉及学术方面的认识问题,也有一个传统习惯的问题。旧有“明四呼,辨五音,正四声”之说,又讲:“凡读字五音为经,四呼为纬,经纬分明,字乃清真。”、“流派和行当虽有不同,但别四呼,审五音,正四声,出字、归韵、收声、讲究气息,这些都是共同”,可见,五音已经成为沿用日久、约定俗成的提法了,这是不宜以行政措施强行更改的。
4、现代汉语中对声母的分类,虽有七项,但归纳起来,则是由双唇音、齿唇音、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所构成的“五音”,只是舌尖音又分为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三个细目而已。现代汉语的“五音”与传统的五音,不是一种巧合。把两者对比来研究,可以探索到其中的兴废更迭和调整变化,正如过去以“平、上、去、入”为四声,现代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为四声一样,具有其本身的规律性。据此,五音之名可以不变,而其内容则应予以新的界定。
这里只概括了五音,主要解决演唱中的字头清晰问题,旨在沿用五音的传统概念而对其内涵作了新的界定,以就正于方家和读者。至于吐字和咬字中的归韵和收尾等,涉及四呼和韵辙的诸多方面,限于篇幅,就不是本文所能详述的了
附:
戏曲演员尤其京剧演员包括戏曲爱好者在喊嗓练声上容易犯急于求成的毛病,恨不能很快地就能喊出又高又亮的嗓音来,急着喊高音,猛喊甚至瞎喊乱喊,这往往是事与愿违的。我们在研究喊嗓练声时,有意地先练气息不急于发声,是利于发声练习,要大家明确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这第三阶段,我们建议还是不急于爬音阶喊高音,而从气、声、字结合练起。这三者关系应排成这样一个顺序:气为音服务,音为腔服务,腔为字服务,字为词服务,词为情服务。从这个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字的位置居于中心,前面牵着“音”和“腔”,后面联着“词”与“情”。当中一塌,满盘皆输。字音的真切,决定着声音的圆润,“以字行腔”正是这个理儿。在喊嗓练声中的字、音、气的关系,应是托足了“气”,找准了“音”,咬真了“字”。具体方法是:用汉语拼音的方法把字头、字腹、字尾放大放缓,以字练声,然后加快,同时练嘴皮子和唇齿牙舌喉的灵活性。
①唇音练习:(先放慢,放大念一遍逐渐加快到念绕口令)
八一百一标一兵一奔—北一坡 北一坡一炮一兵一并一排一跑 炮一兵一怕一把一标一兵一碰 标一兵一怕一碰一炮一兵一炮
②齿音练习(方法同上)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不要把十四——说——四十, 也不要把四十——说——十四,
③舌音练习(方法同上)
六十六岁刘老六,推着六十,六只大油篓,六十六枝垂杨柳,拴着六十六只大马猴。
④喉音练习(方法同上)
山前有只虎,山下有只猴,虎撵猴,猴斗虎,虎撵不上猴,猴也斗不了虎。
⑤舌音牙音练习(方法同上)
街南来了个瘸子,右手拿着个碟子,左手拿个茄子;街上有个撅子,橛子绊倒了瘸子,右手摔了碟子,左手扔了茄子
⑥十三道辙字音练习
风(中东)一催(灰堆)一暑(姑苏)一去(一七)一荷(波梭)一花(发花)一谢(乜斜)
秋(由求)一爽(江阳)一云(人辰)一高(遥条)一雁(言前)一自(支思)一来(怀来)
俏(遥条)一佳(发花)一人(人辰)一扭(由求)一捏(乜斜)一出(姑苏)一房(江阳)一来(怀来)
东(中东)一西(一七)一南(言前)一北(灰堆)一坐(波梭)
第三阶段:吟诗、吟唱练习
把吟诗、吟唱放在第四阶段目的是练习和挖掘“低音宽厚,中音圆润,高音坚韧"的嗓音素质,不盲目拔高、爬高,而是巩固中音、低音,使其音色华美、音质纯正,保住一条好听好用的嗓子,同时锻炼高音的坚韧有弹性。此时的念白练唱都是无伴奏的,演唱更难,要求更高,在第三阶段练,有气、音、字垫底,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爬上来的,嗓音并不疲劳,练习有实效,把握性大。
①吟诗一般选各个行当的定场诗,因为角色刚刚上场,要给观众留下第一印象,并使他们停止议论,安静下来,所以定场诗应是声调较高,不急不慢,是角色自己兴趣志向的自我剖析,韵律性极强,必须好好练,又适合于喊嗓、练声、练习。比如《击鼓骂曹》祢衡的定场诗,“口似悬河语似流,全凭舌尖压诸侯,男儿何得擎天手,自当谈笑觅封侯”;再如《挑华车》中岳飞的定场诗“明亮亮盔甲射人斗牛宫,缥缈缈旌旗遮住太阳红,虎威威排列着明辅上将,雄纠纠胯下驹战马如龙”。在万物苏醒,万象更新的清晨你可以尽情发挥练嗓。
②吟唱:具有念白吟诵相夹,半唱半念交相辉映的特点,比吟诗更难,其情感更宜抒发,其音律更宜舒展,正好用来喊嗓发声。 半吟半唱如引子,例如,《宇宙锋》赵艳容上半吟(念)“杜鹃枝头泣,(吟唱)血泪暗悲啼。”再如阳平关》曹操(半吟念)“只手(吟唱)独擎天,奇勋已早建,(半吟念)虚名扶汉祚,(吟唱)时势魏将迁”。直接吟唱如《秦琼卖马》“好 汉英雄困天堂,不知何日回故乡”,再如《清风亭》“年纪迈,血气衰,年老无儿绝后代”,“听妈妈高声唤悲哀,想必是为姣儿失却了夫妻恩爱”。
③京白(普通话)吟诗:为现代戏表演念词而练习,如用吟诗的旋律,念《毛主席诗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再如念现代戏一些经典道白,“久旱的禾苗逢甘霖,点点记在心”,“千枝万叶一条根,都是受苦人”等,都是喊嗓练声的好素材。传统大段念白及一些贯口练习也可在这一阶段锻炼气息和发声。
第四阶段:弧形气声练习
这是京剧里非常独特的一种发声技巧,它像舞蹈里的弹跳,跳起来蹲下去又弹起来,也像体育里的掷铅球,转起来,缩回来,再掷出去,气息和声音推出形成一条/型,抛物线,拉回来,再抛出去。
如武生:啊/咳/老生:马/来/花脸:酒/喔啊\来/丑:啊/哈/青衣:苦/哇/容⌒禀/
这类双弧形气、声,如不好好练,极容易出“岔音”,“转”或“呲花”。一般要领是:运好气——托好字(像“汉语拼音”一样分解字音)——抛出去——收——再抛出去,控制好气息、音量,选出最佳音色,一环扣一环,相得益彰。尤其程派吟诵的“容——禀”似断不断、细若游丝、欲断又起至饱满地送到家。归音归韵更是需要努力练习和掌握的。
第五阶段:爬音阶及高难音练习
“嘎调”、“翻高”、“高腔”是演唱中不可缺少的,我们称其为高难音。在喊嗓练声中练习这路音,注意不可多练,关键是找方法找位置,如果拼命去喊去叫,前面练习的会全部做废,还会伤及嗓子。练习这路音最忌挤、卡、捏、压、强努、硬拼横气。老先生说“如字要高唱不必用力反呼(使拙劲去喊),惟将此字做狭做细,做锐,做深,则音自高矣……,凡遇高扬之字照上法将气提起送出……则听者已清晰明亮,唱者又不费劲。”这里有窍门,有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去摸索,去探求。
(3)大嗓同“真嗓”。
(4)真声同“真嗓”。
(5)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6)小嗓同“假嗓”。
(7)二本嗓同“假嗓”。
(8)假声同“假嗓”。
(9)左嗓京剧声乐名词。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10)吊嗓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吊嗓的作用:1。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2。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乳交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11)调嗓同“吊嗓”。
(12)喊嗓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
(13)丹田音京剧声乐名词。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谓之丹田)发出声。现在一般传统演唱戏曲练声方法,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响堂(即声音送得远,听得清)。
(14)响堂同“丹田音”。
(15)云遮月京剧声乐名词。这是对老生的圆润而较含蓄的嗓音的一种比喻。这种嗓音,开始听来似觉干涩,以后愈唱愈觉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潜力无穷,是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优美音质。谭鑫培、余叔岩的嗓音都属于这一类型。
(16)塌中京剧声乐名词。演员在中老年时期,由于生理关系,发生失音现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有的演员爱护嗓子,到老仍保持元音不变。用假嗓歌唱的演员,老来塌中的较多。
(17)脑后音京剧发生的一种。又名背工音。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一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旦角唱腔用脑后音者较少,程(砚秋)派唱腔有时用之。
(18)背工音同“脑后音”。
(19)荒腔亦作黄腔、黄调或凉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习惯上专指略低于调门的变音。大部分都是由于演员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如声带变异、耳音不准等。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20)黄调同“荒腔”。
(21)黄腔同“荒腔”。
(22)凉调同“荒腔”。
(23)冒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略高于规定的调门。大部分是由于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有的是由于生理条件(如声带)临时发生故障;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24)走板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不符合规定的节拍。京剧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种不同的板槽,行腔时如背离板眼的规定,失去节拍的分寸,即谓走板。
(25)不搭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或高或低,不合于规定的调门。习称跑调。
(26)跑调同“不搭调”。
(27)气口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演员唱曲时吸气的方法。京剧各种唱腔长短不一,节奏快慢各异,演员须掌握准确吸气方法,才能唱得从容不迫,优美动听。气口包括换气、偷气两种。换气指唱腔间歇中的吸气,偷气是在乐句若断若续中吸气而不使听者觉察。
(28)换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演唱时凡遇长腔或拔高处,必先吸气,作好充分准备。换气不是停腔再唱或明显稍顿再接唱,而是在行腔吞吐字音的瞬间,乘便呼吸,蓄气待换。唱腔中在何处换气,因人而异,一般称为气口。
(29)偷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换气时不着痕迹,在观众不觉察时偷换。如《捉放曹》中陈宫所唱“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唱完前六字及“内”字长腔,利用“我”这一衬字向内“偷”吸一口气,以便唱足下面“难以回马”的腔,即谓之偷气。
(30)嘎调在京剧唱腔中,凡是用突出拔高的音唱某一字时,习称嘎调。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唱“站立宫门叫小番”一句中的“番”字,《定军山》中黄忠唱“扫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一句中的“天”字等,均称嘎调。
(31)长吭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长吭好似加大音量。
(32)砸夯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
(33)工尺戏曲音乐名词。泛指戏曲曲谱上曲词右侧所注音阶符号。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以“合、四、上、尺、工、凡、六”等字作为音阶的符号,相当于西洋音乐的“56712345”。习惯上把这些符号统称为“工尺”。有的曲谱,曲词旁只注板眼(拍子),不注工尺。有工尺的曲谱,名为工尺谱。
(34)板眼戏曲音乐名词。传统唱曲时,常以鼓板按节拍,凡强拍均击板,故称该拍为板。次强拍和弱拍则以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分别称为中眼、小眼(在四拍子中前一弱拍称头眼或初眼,后一弱拍称末眼)。合称板眼。
(35)过门儿京剧音乐名词。指在唱句与唱句之间,唱段与唱段之间的间奏音乐。唱句与唱句之间常用小过门儿,唱段与唱段之间常用大过门。但由于板式不同,亦有不少例外,并无固定模式。
(36)挂儿京剧音乐名词。挂儿是“过儿”的谐音,专指在唱段与唱段之间的大过门,一般多指华彩的间奏音乐。在唱句与唱句之间的小过门不称挂儿。
(37)垫头京剧音乐名词。指在乐汇与乐汇间起搭桥作用的旋律称为垫头或小垫头,亦名桥。垫头旋律较短,一般只有二、三拍,起前后衔接作用。
(38)行旋京剧音乐名词。指在演员表演动作或对话、独白时的衬托音乐。行旋多为曲牌或简单旋律的反复演奏,主要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39)调门指演员歌唱时的音高。凡用弦乐器伴奏,都根据演员嗓音的高度自由定调。京剧调门,一般以正宫调为适度,最高的唱乙字调,最低的凡字调,俗称趴字调。同一剧中,两个主要演员音高不同,有时互相迁就,有时临时长(提高)调门或落(降低)调门。
(40)调面演员唱的音高与伴奏乐器(胡琴、笛子等)的音高相同,叫做调面。意思是按照“调门”的表面歌唱。调面系针对调底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演员都唱调面。
(41)调底演员唱的音高比伴奏乐器(胡琴、笛子等)的音高低八度,叫做调底。意思是按照调门的底音歌唱。调底系针对调面而言。京剧的某些唱腔,如娃娃调的腔调经常翻高,如将调门定高,演员嗓音不及,如将调门定低,乐器音量有过小,乃采用调底的唱法,把乐器定高八度,演员以低八度的音来歌唱。
(42)定弦指弦乐器(胡琴、二胡等)定“调门”的高低。一般都以笛子作为定弦的标准。
(43)乙字调京剧音乐名词。工尺谱所用调门之一。定弦时,以笛子小工调的“乙”音(开启第五孔,吹高音),定胡琴的“工”音(西皮调外弦的敞弦)。乙字调为京剧的最高调门。
(44)工正调亦作正宫调。京剧根据笛的音高定胡琴的调门,西皮外弦与笛正宫调的工音同高的称为正宫调。比正宫调高出一度的称乙字调,高出半度的称工半调,比正宫调低一度的称六字调,低半度的称六半调,低二度的俗称趴字调。
(45)工半调京剧调门之一。略高于正宫调,略低于乙字调。定弦时比照笛子的正宫调定音而略升高。
(46)软工调京剧调门之一。略低于正宫调,而较六字调稍高。定弦时比照笛子的正宫调定音而略降低。
(47)六字调京剧调门之一。定弦时,以笛子小工调的“六”音(六孔全闭,吹高音),定胡琴的“工”音(西皮调外弦的敞弦)。六字调为京剧中低于正工调,高低适度的调门。
(48)趴字调亦作扒字调。京剧调门之一。凡低于六字调一度以上的统称趴字调。
(49)正宫调同“正工调”。
(50)扒字调同“趴字调”。
五音在音韵学上是指古代学者按发音部位,把声母分为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这一传统的提法,沿用至今,仍是学习和研究京剧吐字、咬字方面的一个重要概念。
人们常以“字正腔圆”来作为评议京剧演唱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有些京剧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往往偏重于唱腔,即各种板式和腔调,而忽视唱词中的吐字和咬字。同时,也常常听到接触京剧不多的人说:“京戏好听不好懂”。所言“好听”大多是指唱腔而言,“不好懂”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而听不懂唱词则是其中之一。因此,重视学习和研究吐字和咬字,不但是初学者和广大京剧爱好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普及京剧和加强京剧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实,唱腔和唱词本来就是密切结合为一体,都是用来抒发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唱词是剧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语言化;唱腔则是人物思想感情的音乐化。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这种音乐化又是为唱词服务的,离开了唱词,唱腔本身也就失去了依托。反之,唱词中的喜怒哀乐,也正是通过各种板式的不同唱腔才能表达和体现出来。因此,唱段中的行腔和唱词中的吐字、咬字是不容偏废的两个方面。京剧中的唱腔美,和唱词中(通过吐字和咬字表达出来的)音韵美,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只有把两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表达出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进一步达到:“腔随字走,字领腔行,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境地。
京剧唱词中的吐字、咬字,都是在唱腔中进行的(在韵白中也有吐字、咬字的问题,这里暂不论及)。特别是有些唱词的字句,行腔很长,就是说:唱词中一个字的声母与韵母的拼音,常常不是在一个节拍中进行的,而是在几个甚至是在很多个节拍中进行的,这就决定了京戏吐字、咬字的一个特点,即:唱词中语言的声韵构成,比较明显地区分为字头、字腹和收尾三个部分。一般说来,字头指的是声母的发音,字腹和收尾指的是韵母的发音,如《打渔杀家》中“老爹爹清晨起前去出首”的“首”字,字头是sh,字腹是o,收尾是u。《李陵碑》中“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的“保”字,字头是b,字腹是a,收尾是o。《贵妃醉酒》中的“海岛冰轮初转腾”的“腾”字,字头是t,字腹是e,收尾是ng。当然,在演唱中,字头、字腹和字尾又是不可截然分割的,而要在行腔中相互拼连,协调过渡,使之完整地形成一个音节,从而把唱词通过唱腔清晰而动情地传给听众,这是一个很讲功力的巧妙艺术。许多老先生在教唱时,常说:“字头要清晰,归韵要正确,收尾要到家”,指的就是这种对吐字、咬字的全面要求。五音,作为声母发音部位的五个分类,则是做到字头清晰的一个首要课题。
五音的提出,最早见于梁代顾野王《玉篇》中的《五音声论》。唐末《守瘟韵学残卷》则按五音的分类,编排了30个字母。到了宋代,又有人在30个字母的基础上增补成36个字母,并在唇、舌、齿、牙、喉五音之外,又增加了半舌音、半齿音两类,合称“七音”。这些都代表着古代音韵学者的重大历史贡献。五音之说迄今仍常为京剧和曲艺界沿用,足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和语音也是不断演变的,现代汉语把声母定为21个,并按发音部位,归纳成七类:双唇音、齿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把这种分类和古代的五音或七音对比起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如下几点认识:
1、现代汉语对声母的分类,是对古音韵学的继承和发展,它和五音的内容,有继承的一面,也有扬弃和增补的一面。
2、旧说五音的内容,有些提法并不科学,如:什么是“牙音”?什么是“齿音”?什么是“喉音”?它们之间如何区分?等等,尤其是“牙”和“齿”的概念是不好分得清楚的。如果仍用旧说指导现在的演唱,则不只是费解,而且也是一种概念上的混乱。而现代汉语关于声母的分类,就比较确切和更加适用了。当然,传统的概念总会受到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局限,这是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的。
3、是否就应以现代汉语关于声母的分类来代替五音的提法呢?这既涉及学术方面的认识问题,也有一个传统习惯的问题。旧有“明四呼,辨五音,正四声”之说,又讲:“凡读字五音为经,四呼为纬,经纬分明,字乃清真。”、“流派和行当虽有不同,但别四呼,审五音,正四声,出字、归韵、收声、讲究气息,这些都是共同”,可见,五音已经成为沿用日久、约定俗成的提法了,这是不宜以行政措施强行更改的。
4、现代汉语中对声母的分类,虽有七项,但归纳起来,则是由双唇音、齿唇音、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所构成的“五音”,只是舌尖音又分为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三个细目而已。现代汉语的“五音”与传统的五音,不是一种巧合。把两者对比来研究,可以探索到其中的兴废更迭和调整变化,正如过去以“平、上、去、入”为四声,现代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为四声一样,具有其本身的规律性。据此,五音之名可以不变,而其内容则应予以新的界定。
这里只概括了五音,主要解决演唱中的字头清晰问题,旨在沿用五音的传统概念而对其内涵作了新的界定,以就正于方家和读者。至于吐字和咬字中的归韵和收尾等,涉及四呼和韵辙的诸多方面,限于篇幅,就不是本文所能详述的了
附:
戏曲演员尤其京剧演员包括戏曲爱好者在喊嗓练声上容易犯急于求成的毛病,恨不能很快地就能喊出又高又亮的嗓音来,急着

如何学习京剧程派的发声?

京剧程派知识点:程派唱腔,有较为独特的发声方法,尤其在“嗽音”、“脑后音”的运用上,形成了程腔沉郁、凝重的艺术特色。“嗽音”,是一种气顶喉头振动声带的发音,原本在旦角唱腔中很少使用。
程派知识点:程先生在老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嗽音”到旦角唱腔中,使腔在嗓子眼里转悠,含而不放,耐人寻味。“嗽音”运用是否得当,全在于气的控制。气小,“嗽音”出不来,过了,就会形成“砸夯”。
程派知识点:程派的“鬼音”,在于发声方法与演唱方法上。所谓“鬼音”,属于共鸣范畴,多使用于闭口音,共鸣位置往后移,也就是所说的“脑后音”。程先生吸收了老生“脑后音”的特点,共鸣位置移后,用气提起来唱,增强了唱腔的力度、厚度和凝重感。
程派知识点:程先生并不是一味地闷着唱,而是运用气的力量与发音部位的控制相结合的演唱方法,使声腔凝重、深沉,具有一定的立音和厚度,找出共鸣位置,再适当地加以抑扬顿挫、吞吐收放,形成独特的程腔艺术。
程派知识点:程腔的特点(1)悲剧人物哀怨、坚贞、缠绵;(2)发声方法、吐字行腔独具匠心。程派唱腔中,完全可以使用亮音,但使用时必须注意,亮音要有厚度和力度,不能虚飘贼亮,这样的亮音才能与程腔沉郁、凝重的风格和谐统一。
程派知识点:程派的唱,非常讲究用气,即用丹田气托着唱,不宜用胸腔呼吸的方法,着力点不在喉头,声带必须保持松弛状态,疲劳点在于用气上面。一出戏唱下来,要感到后颈发麻(脑后共鸣),小腹空荡(丹田用气),嗓子并不觉得如何疲劳。
程派知识点:程腔强调气的运用,不仅高腔要气足神满,就是低腔,尤其是那种细若游丝、绵绵不断的长腔,完全仗的是充沛的丹田气,音调虽低,但所费之气,却比高腔有过之而无不及。缺少或较少只用丹田气,往往难于体现程腔的美妙化境。
程派知识点:一口气不能无限,在行腔中必须留气口,要换气,偷气。程腔在气口上很讲究,换气、偷气不能明显,要使人难以察觉,好象一口气绵延不绝,以保持唱腔和情感的完整、流畅和圆美。
程派知识点:程先生对自己的唱腔陪档,一向要求“圆”。他力求保持整个声腔的浑然一体,不见棱角,天衣无缝,流畅自如。程先生的“圆”,不仅对唱腔,就是念、做、舞、打,以及水袖等,都要求“圆”美一体。那种见棱见角的表演风格,一向是程派艺术所不取的。
程派知识点:要处理好程腔字与腔的关系,就要在四声准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唇、齿、喉、舌、隐乱销牙五音部位,把字咬准,再加以吞吐收放、抑扬顿挫,务使字中含腔、腔中有字,两相吻合,音调分明。
程派知识点:字的演唱分头、腹、尾三个部分。字头灶游未出口前,气要先上,暗暗蓄势,用气领字音,放出字头。至字腹,则气放足而音全出。字尾则徐徐提气,归韵收声。有的字,特别是喷口字,则需要运用气阻的方法,把气先提上去,蕴含不放,到一定程度时,带着字音,冲口而出.

初学唱戏怎样发音

对于所有的初学者来说,打好基础应该算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刚刚学唱戏的时候,找好音准也是非常重要的,想要找准音准,那么就必须要多听,另外就是要多熟悉熟悉音阶。接下来就是要注意发声,唱戏时发声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有着很大的区别,唱戏的时候发出来的声音那必须使用“气”,唱戏的人其实都知道,一般都是先有气,然后才会有声,所谓的“气”则是指丹田之气,必须要学会用下腹部来发声。
平时我们在唱戏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气沉丹田,唱戏之前我们可以先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可消含以把双手放在腹部的两侧拿迅笑,憋一段时间之后,会感觉自己的腹部有一些胀,这其实就是腹部里面已经有了气体。
当我们感觉没有办法再继续吸入气体的时候,那我们就憋住口里的这口气,此时我们都会感觉到丹田周边的一些肌肉在不停的运动,这个时候其实是比较关键的,我们可以只让丹田附近的肌肉支撑,然后让其他部位去放松,最后缓缓的把口中的气给吐出来,这样反复的进行训练就可以了。
当然我们在串戏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字正腔圆,在唱戏的时候同样也要做到声情并茂,另外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特别的饱满,要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这样我们唱的戏才会特别的有节奏感,才会特别的有感觉。昌贺

京剧练嗓发声实用技巧与方法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作为一个京剧新人你该如何去练习自己的嗓子呢模悔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京剧练嗓发声实用技巧与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真嗓

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假嗓

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左嗓

京剧声乐名词。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前谨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吊嗓

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吊嗓的作用:1、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2、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乳交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喊嗓

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旦蠢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

丹田音

又名响堂,京剧声乐名词。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谓之丹田)发出声。一般传统演唱戏曲练声方法,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响堂(即声音送得远,听得清)。

云遮月

京剧声乐名词。这是对老生的圆润而较含蓄的嗓音的一种比喻。这种嗓音,开始听来似觉干涩,以后愈唱愈觉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潜力无穷,是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优美音质。谭鑫培、余叔岩的嗓音都属于这一类型。

塌中

京剧声乐名词。演员在中老年时期,由于生理关系,发生失音现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有的演员爱护嗓子,到老仍保持元音不变。用假嗓歌唱的演员,老来塌中的较多。

怎样掌握程派发音?

程派唱腔,有较为独特的发声方法,尤其在“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功力很深,形成了程腔沉郁、凝重的艺术特色。这方面,程先生受陈德霖、余叔岩的影响很大。 我少年时,赶上了看陈德霖老夫子的戏,留给我的印象极深。那时,他已六十开外,唱腔中仍有股刚劲,吐字极有力量。对照程砚秋老师早年的唱腔,在调门、行腔、发音、吐字上,尤其是“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都可以看出陈老夫子对程先生的影响。 “嗽音”是一种气顶喉头振动声带的发音,原在老生唱腔中非常讲究应用,以余叔岩先生最为运用自如。旦角唱腔中则很少使用。但,陈德霖的唱腔,却偶尔使用“嗽音”。 程先生在余、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到京剧旦角的唱腔中来,并且运用得极为佳妙,可以使腔在嗓子眼里转游,轻巧玲珑,含而不放;增添了唱腔的曲婉多姿,耐人寻味。“嗽音”使用得适当与否,全在于气的运用和控制。由于旦角是用假声演唱,所以运用“嗽音”时,对气的控制,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气使小了,催不动,“嗽音”发不出来;气用过了,会形成“砸夯”,甚至会唱成了所谓的“疙瘩腔”。 人们议论程腔,常常谈到程砚秋老师的“鬼音”。这固然与程先生的嗓音条件和特点有关,但,我的理解是:这并不完全归于天赋条件,主要在于发声技巧和演唱方法上面。 我觉得,所谓的“鬼音”,属于共鸣范畴,多使用于闭口音,共鸣位手铅置往后移,也就是所说的“脑后音”。这个发声方法和部位非常重要,位置找准了,效果也就出来了。我自己的嗓音条件与程先生不尽相同,但是,当我学习和掌握了把共鸣位置移后的发声方法后,就完全能发出与其相类似的“脑后音”来。 过去在京剧旦角唱腔中很少有“脑后音”,老生却很讲究使用“脑后音”,远者不谈,近代的余派唱腔的闭口音中,“脑后音”最为显著。传统老生戏《战太平》里“撩铠甲且把二堂进”一句中的“进”字的行腔,就是余派运用“脑后音”的典型例证。 程砚秋老师的嗓音稍欠亮音,因此,他就扬长避短,多在闭口音上着力发挥,吸收了老生唱法中的“脑后音”特点,共鸣位置移后,用气提起来唱,在音色上取用沉重代替脆亮,以增强唱腔的力度、厚度和凝重感,从而形成程派唱腔的独特风格之一。 有人学程派,只求其表,不详其里,认为只要闷着嗓子唱,就是程派,甚至有人认为凡属于族滑嗓音条件较差的;就适于唱程派,其实这是误解。程先生并不是一味地闷着唱,而是运用气的力量与发音部位的控制相结合的演唱方法,使声腔凝重、深沉,具有一定的立音和厚度,找出共鸣位置,再适当地加以抑扬顿挫、吞吐收放等唱法上的掌握,而形成其艺术特色与独特风格。正因如此,如果不具备好的嗓音条件,怎能胜任这样的要求,达到如此的效果呢?因而持上述观点者,是令人难以同意的。 程派唱腔之所以有如此特点,一方面是出自塑造那些哀怨、坚贞、缠绵的悲剧人物所需要;另一方面;也与程先生的嗓音条件不无关系。如果,他的嗓音条件十全十美,他的声腔、唱法也许会出现另一种风格。恰恰是由于天赋条件上的毕穗好某些特点和局限,使他接受了王瑶卿先生的正确指点,不随俗当令,而是另辟蹊径,从发声方法、吐字行腔上,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演唱道路,丰富、发展了京剧旦角的声腔艺术。

相关推荐:

旦角唱腔发音技巧

类似于萌虎为妃这一类的小说

世界前三大面积的国家是哪三个

为什么不多制造几个美国队长

类似于魔具少女的动漫

世界前20所大学是哪些

中国水墨动画为什么衰落了还能站起来吗

粮食保存方法

声明:《旦角唱腔发音技巧》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本田180车型的排量有多大

    本田180车型的排量有多大本田180是1.0T排量。本田思域180采用1.0T三缸发动机。2007年7月19日,广汽本田成立广汽本田汽车研发有限公司,这是中...

    汽车 日期:2023-04-14

  • 旦角唱腔发音技巧

    1、字头一出来,就要把音立住。发音时嘴型要张圆,上腭与软腭同时上抬,下腭不用力(由侧面看去是上腭往前,下腭略往后缩的姿势),舌头放松不要堵住咽...

    百科 日期:2023-04-14

  • 局中人陆文章和姚碧君什么关系

    《局中人》中,几位国民党军官被杀的真凶终于揭晓了,这个人就是此前出现的被毁容的陆文章,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很多观众发现陆文章和姚碧君的关系...

    电影 日期:2023-04-14

  • 戴眼镜的女生怎么化妆

    戴眼镜的女生要使自己看上去神采奕奕,对于眼部化妆也要十分重视,但是眼镜镜片会妨碍自然光线,使眼睛周围看起来苍白且没有光泽,那么戴眼镜的女...

    护肤品 日期:2023-04-14

  • 头发太干怎么补水

    头发太干要勤洗头,洗头的时候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白醋,能够起到软化头发的作用,防止头发干枯毛躁。在洗头发的时候,还要使用滋养类型洗发水和护...

    护肤品 日期:2023-04-14

  • 类似于萌虎为妃这一类的小说

    类似于《萌虎为妃》的小说:1、《蓝色爱情海》发表于飞卢小说网的网络小说,作者是雨雪霏霏;2、《良辰讵可待》是2014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

    百科 日期:2023-04-14

  • 本田190百公里耗油多少钱

    本田190百公里耗油多少钱Gw250,加速更快。gw从零加速到50公里需要3.07秒,cb190需要2.5秒,gw从零加速到80公里需要6.38秒,cb190需要6.4秒,gw从零...

    汽车 日期:2023-04-14

  • 锦绣南歌沈乐清什么时候下线

    锦绣南歌沈乐清什么时候下线 沈乐清为什么要投靠陆远 《锦绣南歌》中,最令人厌恶的角色就是沈乐清了,她是本剧的女儿,刚开播几集就彻底黑化,不...

    电影 日期:2023-04-14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