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如何理解帝者与师处

如何理解帝者与师处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27 手机版

此句原文出自于《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是郭隗针对燕昭王求教,如何才能招募天下人才,为实现他救国报仇的心愿,而提出的尊重人才的方法。

原文的大意为:称帝的人与老师相处,称王的人与朋友相处,称霸的人与大臣相处,亡国的人只有和仆役相处。

结合全文意思,对这句原文的理解应该是:如果想要统一天下,那么对待人才就要如同对待老师一样。如果想要称帝一域,那么对待人才就要如同对待朋友一样。如果想要称霸一方,那么对待人才就要如同对待大臣一样。只有将要亡国的人,对待人才如同对待仆役

怎么理解《战国策》中这句话“帝者与师处,王者

“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称帝人常与老师(学识见识比自己好的人)在一起,称王的人常与朋友在一起,称霸的人常与臣子在一起,而亡国之君则常与仆人奴才们在一起。

请问 怎么理解《战国策》中这句话“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原文出自于《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是郭隗针对燕昭王求教,如何才能招募天下人才,为实现他救国报仇的心愿,而提出的尊重人才的方法。

原文的大意为:称帝的人与老师相处;称王的人与朋友相处;称霸的人与大臣相处;亡国的人只有和仆役相处。

结合全文意思,对这句原文的理解应该是:如果想要统一天下,那么对待人才就要如同对待老师一样;如果想要称帝一域,那么对待人才就要如同对待朋友一样;如果想要称霸一方,那么对待人才就要如同对待大臣一样;只有将要亡国的人,对待人才如同对待仆役一样。

如何理解“帝者与师处”?

此语见于《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卖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若。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后登上王位,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拿出丰厚礼物来招揽人才,希望将来凭借他们的力量报仇。因而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着我国混乱,乘人不备而进攻。我非常了解燕国势单力薄,不够用来报仇。然而若能得到贤士一道治理国家,以洗刷先王的耻辱,是我的愿望。敢问先生凭借一国之力报仇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人与老师相处,成就王业的人与朋友相处,成就霸业的人与臣子相处,亡国之君只能同仆役小人相处(这里是说越贤明的君王就越能招致才高的贤人,不能尊重贤人,贤人都会离去)。屈己之意(指:意思,想法)以侍奉贤者,恭敬地接受教导(北面:面朝北。古代正位是面朝南的,使贤者面朝南,自己面朝北,以表示虚心),那么才能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来了。奔走在人前,休息在人后,自己最先向贤者求教,最后一个停止发问(嘿:沉默),那么才能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来了。见面时别人有礼貌快步迎上来自己也就有礼貌地快步迎上去,那么和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就来了。依着几案,拿着手杖,斜视用手示意别人去做事,那么服杂役的仆人就来了。如果君主对人狂暴凶狠,随意打骂践踏,那么只有刑徒和奴隶在他身边了。这就是自古实行正道求得人才的方法。大王果真广泛选拔国内的贤者,而登门拜见,天下听说大王拜访那些贤臣,天下的贤者(便会)疾速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拜访谁合适呢?”郭隗先生道:“我听说古时的一位人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打扫清洁宫廷的人对他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它。’国君派遣他去了。三个月后获得千里马,马已死,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头,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国君大怒,道:‘所要购求的是活马,怎么带回死马而丢失五百金?’涓人答道:‘死马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现在就会到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现在大王果真想要招揽贤士,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尊奉,何况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会嫌路远而不来燕国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让郭隗作为自己的老师。乐毅(战国名将,率燕军先后攻占齐国七十多城)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剧辛(赵人,后为燕将)从赵国赶来,人才争相奔向燕国。燕昭王悼念死者,慰问活着的人,与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殷实富足,士兵们生活安乐舒适,不怕打仗。于是就用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赵魏韩,三国的国君原是晋国大夫,后瓜分了晋国)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军败,齐闵王外逃(至莒,不久被杀)。燕军独自追赶败退的齐军,深入到(齐都)临淄,掠尽齐国的财宝,烧毁齐国的宫殿和宗庙。齐国城邑没被攻下的,只剩莒、即墨。

此语又见于《鹖冠子·博选》:
王鈇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命。权人有五至:一曰伯己,二曰什己,三曰若己,四曰厮役,五曰徒隶。所谓天者,物理情者也。所谓地者,常弗去者也。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所谓命者,靡不在君者也。君也者,端神明者也。神明者,以人为本者也。人者,以贤圣为本者也。贤圣者,以博选为本者也。博选者,以五至为本者也。故北面而事之,则伯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故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亡主与徒处。
故德万人者,谓之隽;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德音者,所谓声也。未闻音出而响过其声者也。贵者有知,富者有财,贫者有身。信符不合,事举不成。不死不生,不断不成,计功而偿,权德而言,王鈇在此,孰能使营。

帝者与师处,霸者与友处···

原文出自于《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是郭隗针对燕昭王求教,如何才能招募天下人才,为实现他救国报仇的心愿,而提出的尊重人才的方法.
原文的大意为:称帝的人与老师相处;称王的人与朋友相处;称霸的人与大臣相处;亡国的人只有和仆役相处.
结合全文意思,对这句原文的理解应该是:如果想要统一天下,那么对待人才就要如同对待老师一样;如果想要称帝一域,那么对待人才就要如同对待朋友一样;如果想要称霸一方,那么对待人才就要如同对待大臣一样;只有将要亡国的人,对待人才如同对待仆役一样.

《鹖冠子》卷上1博选诗解四稽五至德本功末

《 鹖冠子 》卷 上1 博选 诗解 四稽五至德 本功末

题文诗:

王 鈇 法制,一时 之 器 ; 厚德隆俊 , 一世 之 器 .

道凡四稽 : 一天二地 , 三人四命 , 命者君令.

权人五至 : 一曰伯己 , 二曰什己 , 三曰若己 ,

四曰厮役 , 五曰徒隶 . 所谓天者 ,情理 万 物 ;

所谓地者 , 常弗去者 ; 所谓人者 , 恶死乐生 ;

所谓命者 , 靡不在君 . 真情 君 主, 端神明者 ,

神明也者 , 以人为本 , 人以贤圣 , 为本者也 ,

贤圣者以 , 博选为本 , 博选者以 , 五至为本 .

君之于臣, 北面事之 , 伯己 者 至 ; 先趋后息 ,

先问后默 , 什己 者 至 ; 人趋己趋 , 若己者至 ;

凭几据杖 , 指麾而使 , 厮役者至 ; 乐嗟苦咄 ,

徒隶人至 . 帝与师处 , 王与友处 , 亡主徒处 .

德万人者 , 谓之 曰 隽 ; 德千人者 , 谓之 曰 豪 ;

德百人者 , 谓之 曰 英 . 德音 于内, 声 之于 外,

未闻音出 , 响过声者 , 德义名声,辨名审义.

贵者有知 , 富者有财 , 贫者有身 . 信符不合 ,

事举不成 . 不死不生 , 不断不成 . 计功而 赏,

权德而 量,德里法表, 王鈇在此 , 孰能使营 .

【原文】

王鈇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命。权人有五至:一曰伯己,二曰什己,三曰若己,四曰厮役,五曰徒隶。所谓天者,物理情者也,所谓地者,常弗去者也,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所谓命者,靡不在君者也。君也者,端神明者也,神明者,以人为本者也,人者,以贤圣为本者也,贤圣者,以博选为本者也,博选者,以五至为本者也。   

故北面而事之,则伯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故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亡主与徒处。故德万人者谓之隽,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德音者,所谓声也,未闻音出而响过其声者也。贵者有知,富者有财,贫者有身。信符不合,事举不成。不死不生,不断不成。计功而偿,权德而言,王鈇在此,孰能使营。

【注释】

王鈇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 :“鈇”,大斧。斧钺,王者所以示威,故称王鈇,引申为“法制”(陆佃说)。由“法制”可引申为“治理国家,施行王道”。“隆”,重。“俊”,才能。此言所谓博选,乃是序人品,量俊才。稽:考证,考察。命:命令。五至:“至”,来。“五至”,即下文“伯己者至”等五至。 一曰伯己,二曰什己,三曰若己,四曰厮役,五曰徒隶 :“伯己”,张之纯曰“谓人之才百倍于己者”。“什”同“十”。“若”,如,像。“厮役”,供人驱使的奴才。“徒隶”,服役的罪犯。

所谓天者,物理情者也。所谓地者,常弗去者也。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所谓命者,靡不在君者也 :“理”,治理,统理。“物”,万物。“情”,性。言天统理万物。“去”,离去。言地常顺天,长养不离去也。“恶死乐生”即《吕览·论威》“人情欲生而恶死”之意。“靡”,无。言命令无不在君也。

君也者,端神明者也 。 “端”,发端,引出。言拱坐而能各正性命,以出发神明之功谓之君。神明:真情,情生万物,引出万物者。

北面而事之,则伯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北面而事之”,谓以臣礼事之。“趋”,迎。“默”,默然。吴世拱曰“先趋聘之,迎归而安之,然后敢安。先就问之,伺其终辞,然后敢默”。“人趋己趋”,与人同也。“凭几据杖”,傲慢之态也。“麾”同“挥”。言无礼貌也。“嗟、咄”皆喝喊训斥之词。陆佃曰“乐则嗟之,苦则咄之,不礼甚矣。苟非无耻之人,岂所甘心哉?”

故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亡主与徒处 :“处”,相处,引申为“听用”。“徒”,役徒。

故德万人者谓之隽,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 :“德”,动词,德及,德过。《文子·上礼篇》“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隽,百人者谓之杰,十人则谓之豪。” 于先生《集证》“英、俊、豪、杰之说,古来亦无定见。”

德音者,所谓声也,未闻音出而响过其声者也 :“德音”,古词语,美好的声誉。“声”,声誉。“音出而响过其声者”,谓人之声誉有过其德者,意当实察之。名副其实,审名核义,如影随形。

贵者有知,富者有财,贫者有身 :“知”同“智”。“身”,力。

信符不合,事举不成 :“信符”,取信之凭证,引申为诚信。此承上言,谓贵者虽有智,富者虽有财,贫者虽有力,然若缺乏诚信,则事虽举亦不能成。

不死不生,不断不成 :“不死不生”,犹言无死则无生,以衬不断不成。吴世拱曰“言法在果断,然后生成之道得,所谓无破坏无建设也。”

计功而偿,权德而言 :“计”,统计,计算。“权”,计量。“偿”同“赏”。“言”,令。引申为“使”。

言:衡量 。 王鈇在此,孰能使营 :“在此”,如此。“营”,惑。

分句注解:

博选第一

王鈇#1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  

王鈇,法制也。贾子曰:权势#2法制,人主之斤斧。夫专任法制,不以厚德将之,而欲以持久,难哉。

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日地,三曰人,四曰命。

命者,所以令之。

权#3人有五至,一曰伯己,

百於己者。

二日什己,

十於己者。

三曰若己,

与己等也。

四日厮役,

事我者也。

五日徒隶。

又其下者。

所谓天者,物理情者也。

道无所治,有之者,以稽於天所以尔也。教者,地事也。治者,天事也。

所谓地者,常弗一作不去者也。

道无所住,有之者,以稽於地所以尔也。运者,天道也。处者,地道也。

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所谓命者,靡不在君者也。

莫不听之之谓命。

君也者,端神明者也。

无为而尊。

神明者,以人为本者也。

因人则逸,任己则劳。

人者,以贤圣为本者也。贤圣者,以博选为本者也。

舜发於畎亩,傅#4说举於版筑,胶鬲举於鱼盐,管夷吾举於士,孙叔敖举於海,百里奚举於市,然则选士之路岂可不博哉。

博选者,以五至为本者也。故北面而事之,则伯己者至。

北面事之,所谓承之者也。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5,则什己者至。

先人而趋,后人而息,先人而问,后人而默,虽亦降己,异乎承之者也。是以伯己者往,什己者来。

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

人趋己趋,与之雁行者也。

凭几据杖,指麾而使,财厮役者至。

坐则凭几,立则据杖,指麾而使,尚为有礼焉。

乐嗟苦#6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人#7一作者,口口口口口口也。乐则嗟#8之,苦则咄之,不礼甚矣。苟非无耻之人,岂所甘心哉。

故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亡主与徒处。故德万一作百人者谓之隽,

舞者,知哲圣人之谓也。

德千人者谓之豪,

此以欢之豪制名也。

德百一作万人者谓之英。

此以草之英制名也。《毛诗传》曰:一万人日英。《记》曰:五人日茂,十人日选,百人日使,千人日英。今此一又以万人日使,百人日英,益莫可考合#9。《人物志》曰:兽之特者为雄,草之秀者为英;韩信是雄,张良是英。此言近之。

德音者所谓声也,未闻音出而响过其声者也。贵者有知,富者有财,贫者有身。

无知也故贱,无#10财也故贫,所有者特天地之委形而已。总括百骸谓之身,众象备见谓之形。

信符不合,事举不成。

一本云举事不成。

不死不生,不#11断不成。

常骑两可之地,岂足以就其断哉。

计功而偿,权德而言。王鈇在此,孰能使营?

战国策燕策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是我国一部优秀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战国策燕策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原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净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缗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翻译

燕眧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纳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同治理国家,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海,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未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说:“我应当先样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尸骨,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哪里用得着死马,而且花费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数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尚且被重用,何况是超过我的人呢?他们怎么会以离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它的情况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且劫秦王”,写唐且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刘向序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国与国之间,如今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毫不为怪。

《战国策·燕策一》翻译

第一段原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第一段翻译: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之后,登上了王位。他谦卑恭敬,以厚礼重金招聘贤才,准备依靠他们报仇雪耻。于是,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我国内乱,发动突然袭击,打败了燕国。

我深知国小力弱,不可能报仇。然而如果能得到有才干的人,与他们共同管理国家,来洗雪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请问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第二段原文: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

第二段翻译: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同朝共事;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同朝共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同朝共事;亡国的国君,以贤者为奴仆,则不能保有国家。

折节屈尊侍奉贤者,面向老师接受教导,那么,才干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先于别人去劳役,后于别人去休息,先于别人向人求教,别人已经不求教了,自己还求教不止,

那么,才干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见面时别人有礼貌快步迎上来自己也就有礼貌地快步迎上去,那么和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就会来到,靠着几案,拄着手杖,

颐指气使,指手画脚,那么,干杂活、服苦役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对人暴虐粗野,随便发怒,任意呵斥,那么,只有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犯人、奴隶就会到来。这些都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办法。大王如果能够广泛选拔国内的人才,亲自登门拜访,天下人听说大王亲自拜访贤臣,天下的贤士一定都会奔赴燕国。”

昭王说:“我应当拜访谁才合适呢?”

第三段原文: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若。

第三段翻译:

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有个君王,想以千金求购千里马,经过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内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三个月后他找到了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就以五百金买了那匹死马的头,回来报告国君。国君大怒,说:“我要找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还白白花了五百金。’

内臣回答说:‘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由此一定会认为大王善于买马,那么千里马就会买到。’于是,不到一年,许多千里马就送上门来。如果大王果真想招揽人才,就先从我开始吧;像我这样的人尚且被任用,何况比我更有才干的人呢?难道他们还会嫌千里为远而不到燕国来吗?”

在这时,燕昭王专为郭隗修建了官宅,并且尊他为师。不久,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从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有才干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聚集到燕国,昭王悼念死去的人,安慰活着的人,同老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后,燕国殷实富裕了,士兵生活安适,都乐意为国而战。

于是,昭王就任命乐毅为上将军,与楚、秦、赵、魏、韩等国合谋讨伐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往国外。燕国的军队单独追击败逃的齐军,攻下齐都临淄,把那里的宝物全部掠去,烧毁了齐国的宫殿、宗庙。齐国的城邑没有被攻下的,只有莒和即墨两处。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bǎi hé)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策·燕策一

《战国策》前·言(2)

历代持正统儒家观点的批评家都对《战国策》加以贬低,甚至把它定为“毒草”,要大家“锄毒”。汉代刘向认为它“不可以临教化”(《战国策》书录),就是说,它没有宣传儒教,所以不能用来“教化”人民。宋代李格非说它“浅陋不足道”(书《战国策》后),因为都不是出自儒家的典籍,不合儒家的口味,所以斥之为“浅陋”。曾巩更认为这是一部“邪说”,把它整理保存下来,为的是“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曾子固序》)因为暴露了许多反动统治阶级黑暗丑恶的东西,所以被定为“邪说”,把它整理保存下来,为的是做反面教材,让“当世之人”、“后世之人”都知道这是一部“邪说”,这样就容易禁绝。这些批评,正可以从它们的反面来肯定这部书。《战国策》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复杂。下面就简略地就某些方面做点介绍。

(一)要求统治者要重视人民

赵惠文王死后(前266年死),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其母赵威后执政。齐襄王派使臣问侯赵威后。威后还未拆开齐襄王的问侯信,首先问使臣:“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臣极为不满地抗议说:“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赵威后认为“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齐策四·第七章》)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威后这种“民为本”,“君为末”的观点和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是一致的。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能)载舟,水则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辛弃疾说“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论盗贼札子》)黄宗羲也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原臣》)可见“民本”思想在中国源既远,流又长。赵威后重视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从她反对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看出。威后继续问“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威后认为,於陵子仲上不能对国君有所帮助,下不能治理好家庭,对外又不能联络诸侯,修好邦交,这简直是给人民做榜样,带头不给国家做事;对于这样的人,为什么还不杀掉?赵威后痛恨於陵子仲那种逃避现实的消极态度,正表现了她的积极用世的精神。韩非子也有同样的观点,他在奸劫弑臣篇中说“古有伯夷、叔齐者,武王让以天下而弗受,二人饿死首阳之陵;若此臣者不畏重诛,不利(贪)重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以赏使也。此之谓无益之臣也,吾所以少而去之(我看轻这种人,要把他们除掉)。”赵威后似乎有点干涉别国内政,其实不然。她这样公然宣称,不只是对於陵子仲和齐国的看法,而是对所有象於陵子仲这样的人及齐国的这种态度表示公开否定。

(二)要求为国立功,不能元功无劳享受高官厚禄

赵策四记载,赵威后刚执政,秦国乘机攻赵,赵国求救于齐,齐国要求以威后幼子长安君作抵押,才出援兵。群臣进谏,威后不肯。触龙以“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为辞进说威后。威后醒悟,乃以长安君质于齐,齐兵乃出。作者进一步又借子义之口说“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作者不仅向封建的“世卿”、“世禄”制度宣战,而且更是对君主世袭制度大胆的挑战。这种反对“世卿”、“世禄”制度的思想在当时是普遍的。商鞅就主张“明君之使其臣也,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功。“(英明的国君,任用的人必定是有成绩的人,奖赏的人必定是有功劳的人。)(《商君书·错法》)荀子也提倡“尚贤使能”(尊崇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人)(《荀子·王制》)范睢给秦昭王的上书就公开提出“明主莅政,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秦策三·第八章》)韩非也主张“治世之臣,功多者位尊,力极者赏厚。”(真正能治理国家的大臣,功劳多的人要给以高的官位,尽心竭力的人要给以丰厚的奖赏。)(《韩非子·守道》)这种呼声和舆论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而是普遍的,长期的。多少人在为此而呼吁、争取和奋斗。可是两千多年来,这种“世卿”、“世禄”制度,或变相的“世卿”、“世禄”制度一直在中国实行着,直到现在才算实现了两千’多年前人们的愿望。

(三)规劝统治者要“贵士”

“贵士”就是尊重知识分子。看下面一段有趣且颇有意思的对话: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下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颜斶又劝告宣王要“无羞亟问,不愧下学。”宣王很有感慨地说:“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而且请求做颜斶的学生。(《齐策四·第五章》)颜斶是一个不畏权贵的知识分子,你看他在国王面前那种不卑不亢的从容态度。宣王是一个从善如流的国家元首,你看他最初对颜斶那种轻蔑态度,而以后又那样诚恳地自我反省,甘愿当颜斶的学生。岂不发人深省。王斗对齐宣王直言正谏,批评他“好马”、“好狗”、“好酒”、“好色”而“不好士”,并且一针见血地戳穿了他自己标榜的所谓“忧国爱民”的谎言,说“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齐宣王终于承认自己“有罪于国家”,并改正了错误,“举士五人任官”,因此“齐国大治”。(《齐策四·第六章》)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郭隗有一段“致士”的议论:“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燕策一·第十二章》)他不仅非常深刻.具体地阐明了国君对“士”的不同态度所得到的不同结果,更重要的是,他总结了所谓“治民者”与“被治者”的正确关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正确关系。

(四)歌颂不畏强暴,不辱使命的外交官

秦始皇想并吞小国安陵,假意说要以五百里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婉言拒绝。秦王不悦。安陵君派唐睢出使秦国。秦王说“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诸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大怒,进一步威胁唐睢说:“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也,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睢说:“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唐睢列举了刺杀吴王僚的专诸,刺杀韩傀的聂政,刺杀庆忌的要离。然后说:“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睢挺剑而起。秦王不得不恐惧屈服,“长跪而谢”。(《魏策四·第二十七章》)公元前230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始皇先后灭掉了韩、魏两国。秦始皇想以讹诈手段吞并当时魏国的附属小国安陵。唐睢出使,深知秦国统一天下已成定局(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如果用一般游说之辞去说服秦始皇放弃吞并安陵的野心,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秦王“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恫吓下,针锋相对地提出“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相对抗,即以“同归于尽”的威胁回答了对方骄纵蛮横的“恫吓”。终于使秦王不得不惧怕而谢罪。唐睢在骄横的“霸主”面前,正气懔然,不屈不挠,维护国家尊严,出色地完成外交使命。这种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性格,不是令人敬慕吗?

(五)颂扬坚持正义,解人危难,不计报酬的高尚品德

秦围赵都邯郸,赵因于前260年被秦军大败于长平,损兵四十余万,已无力抵抗,只好求救于姻亲魏国(赵相平原君赵胜之妻乃魏公子信陵君无忌之姊)。魏安釐王因慑于秦兵威力,又因忌刻其异母弟信陵君,因此在救赵问题上与信陵君意见分歧。安釐王以为:救赵,恐得罪强奏,祸及本国;不救,又恐秦灭赵,复侵及魏。所以安釐王首鼠两端。虽派大将晋鄙领兵往救,而止于荡阴不进,按兵观望;又派客蒋军辛垣衍劝赵尊秦昭王为帝企图以此解邯郸之围,让赵国屈膝投降,以保全自己。鲁仲连,齐之高士,生平不仕于诸侯,最喜为人排难解纷。得知“魏将军欲令赵帝秦”。鲁仲连站在反侵略的正义立场,坚决主张抗秦,反对投降,和“帝秦派”辛垣衍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鲁仲连揭露了秦国的好战本质,并用历史上大量事实反复说明“帝秦”的危害。指出秦果称帝,“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鲁仲连以坚持正义的战斗精神,以机智雄辩的生动言辞,服之以理,动之以利。辛垣衍不得不心悦诚服地说:“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这样,大大坚定了赵国抗秦的信心和决心。最后,“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迫使秦国引兵而去。鲁仲连折服辛垣衍,救赵于危难之中,“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受。”又“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赵策三·第十三章》)后来鲁仲连又解救齐之聊城,齐人欲封鲁仲连,鲁仲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屈)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大意是:与其贪富贵而屈从于人,不如处贫贱,轻世俗,无所忌惮。)(《史记·鲁仲连列传》)唐代诗人李白爱慕鲁仲连的性格,写了一首古风引鲁仲连为“同调”:“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翻译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的翻译如下: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

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

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

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

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

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原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⑨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燕昭王招贤 译文

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纳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

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同治理国家,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

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

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

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

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尸骨,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那里用得着死马,而且浪费了五百金?

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数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

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

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

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原文:

《燕昭王招贤》

西汉:刘向

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愍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

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惠文王称王的第十一年(公元前314年),赵武灵王在燕国的子之之乱后从韩国迎立燕公子职。公子职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燕昭王。但此时燕国局势混乱,公子职在易王后的支持下,与太子平发生战斗,公子职不利。

燕国的太后易王后是秦惠文王的女儿,燕昭王是易王后的儿子,易王后与燕昭王希望能够得到秦国的支持。公元前311年,秦国与魏国组成联军进攻燕国太子平,杀之,立公子职,秦燕结盟。

公子职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

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愍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齐愍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愍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愍王(音mǐn)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音jǔ)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一天,燕国王宫里的内侍和卫兵都在交头接耳的议论,燕昭王为何一反常态,竟怒气汹汹地把太子打了二十大板。

原来太子受了大夫骑劫的挑唆,向昭王进谗言,说大将乐毅费了三年工夫还打不下齐国的莒城和即墨两个地方,是乐毅阴谋以恩德感化两地的齐国百姓,等齐民真归顺了,乐毅便可当上齐王。

昭王始终认为乐毅是知己,一听此话便蹦了起来,给太子一顿好揍,指着太子的鼻子骂他是个忘恩负义的畜牲,说:“先王的仇是谁给咱们报的?乐毅的功劳简直没法说,咱们把它当作恩人还不够尊敬,你们还要说他的坏话!就是他真做了齐王,也是应该的。”

昭王责打了太子后,立即派使者拿节杖去见乐毅,立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动,对天起誓,情愿死也不接受封王的命令。此后,乐毅更加尽心尽力地为燕国效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燕昭王招贤

相关推荐:

如何理解帝者与师处

结婚被子怎么选

奶牛发情周期多少天

如何理解大数定律

奶牛各阶段饲料配方

如何理解创新与创新人才

企业营业执照怎么没有营业期限

奶条有营养吗

标签: [db:标签]

声明:《如何理解帝者与师处》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如何理解帝者与师处

    此句原文出自于《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是郭隗针对燕昭王求教,如何才能招募天下人才,为实现他救国报仇的心愿,而提出的尊重人才...

    百科 日期:2023-03-27

  • 结婚被子怎么选

    1、挑选品牌。新人结婚的时候,都会购置一床新被子,它也是结婚的一个标志性物品,比较有纪念意义。大家选择结婚被子的时候最好选择有品牌有口碑...

    百科 日期:2023-03-27

  • OPPO手机深度测试已支持Find X正式版

    11月22日消息近期,ColorOS在官网发布OPPO手机深度测试公告,表示OPPO手机深度测试已支持Find X正式版,成功加入深度测试的用户可以解锁手机。根...

    数码 日期:2023-03-27

  • 奶牛发情周期多少天

    正常的奶牛发情周期为18到21天。从上一次发情结束过21天大致就可进入下一个发情周期。大概每21天进入一个发情周期。有时因为奶牛的体况不同...

    百科 日期:2023-03-27

  • 如何理解大数定律

    概率论历史上第一个极限定理属于伯努利,后人称之为“大数定律”。概率论中讨论随机变量序列的算术平均值向随机变量各数学期望的算术平均值收...

    百科 日期:2023-03-27

  • 奶牛各阶段饲料配方

    1、成母牛:2000到3000克的优质干草、5000到8000克的玉米青贮、3000到5000克的青割饲料、1000到2000克的块根类、3000到5000克的糟渣类、600到...

    百科 日期:2023-03-27

  • 苹果新款iPad Pro相比于前代,性能与外观都有上极大的提升

    苹果发布了新的iPad Pro。新款iPad Pro采用了A12X Bionic仿生处理器,相比于前代,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止是性能,外观也作出了大的改变,苹果...

    数码 日期:2023-03-27

  • 如何理解创新与创新人才

    创新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现式创新,即经过探索和研究从而认识以前客观存在,但来被前人或他人认识的趋势、规律、本质或重要事实等,这种创新属于...

    百科 日期:2023-03-27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