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为什么古代中山国人是白种人

为什么古代中山国人是白种人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5 手机版

中山国由来自陕北的白狄人所建,实行游牧和半农经济。公元前407年曾经被魏国所灭,中山国人被迫退到太行山中。经过20多年的休养生息,中山桓公复国,到今天的平山三汲乡一带建都,当时称为灵寿。公元前323年,中山国和韩、赵、魏、燕等四个国家共同称王,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而说中山国人是白人,根据就是白狄之白,实际上此处之白,是尚白的意思,意为尚白的狄人,并非白种人之意。根据《史记》和《左传》中的记载,也并没有中山国人是白人的说法。

汉族带有部分白人血统是真的么?

基因片段研究表明,自史前以来,汉族的迁徙方向如下:母系氏族时期(约18000 B.C.~3000 B.C.)一支高加索人种(欧罗巴人种)自帕米尔高原向东移动,在青海地区与从云贵高原北上的北方蒙古人种的一支融合,之后继续向东行进,并且停留在了华北、江淮平原,由于地理条件、生活方式影响限制,形成了同宗同源程度相当高的(欧洲母系、亚洲父系)古汉人群落。

在中原定居后,古汉人逐渐四周(主要向南)呈递减的趋势扩散,并在生存环境艰难的高原、荒漠、草原、冰寒、海岛、雨林地区,与先期抵达的澳美-马来人种混血杂居,产生了基因交流,进而形成了当今中原外围的各支族群。

白种人又称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因此可以说汉族带有部分白人血统。

我只知道自己是中山国王族后裔汉族这里怎么是少数民族啊

易氏族谱记载,祖先当年是白狄有易氏进入易水流域,成为王族,其中有易氏一支鲜虞部落建立中山国,并和当时周王朝关系密切复杂。后中山国被赵国所灭,中山王尚,被秦国迁至太原,后面战乱,王族子孙又不断南迁,改为易姓,迁往湖南、湖北、江西等南方等地。而易姓也成为了中山国王族直系后裔。(易氏族谱和历史典籍相互印证)。现存易姓中,有相当比例是王族直系后裔,从现有资料族谱看 ,比例远高于姬姓、姜姓、黄帝族裔改姓易姓。换句话说,中山国王族后裔姓易,易姓是中山国王族直系后代。上古时代白狄有易氏部落时和黄帝部落源远流长,建立中山国后和周朝关系密切甚至通婚,且国姓姬姓,所以,中山国不是少数民族,成为华夏族融合 一体的一部分,除非你压根就不是易姓,也不是王族。

中山国大墓主人是白种人还是黄种人?

中山王陵,位于今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中山国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狄”人建立的国家。中山国是春秋末年由鲜虞人建立的一个小国,中山古城即是当时中山国的都城。王陵区共3处,周公第二次灭商之后,邶国已经灭亡。但在西周,对今石家庄一带的统治鞭长莫及,一直比较薄弱,属北狄之地。山西省五台山西南,有一条源于五台山、流入滹沱河的清水河,古称鲜虞水。白狄族在鲜虞水沿岸发展起来,所以叫鲜虞族。

汉族由那些民族融合而来?现在的汉族血统多少是华夏族血统?

所谓华夏族者,在古代是专指汉族的。汉人血统基本上属于亚洲蒙古利亚人,而影响汉人血统的主要是四大民族:古汉人,即秦汉时代汉人,属汉藏语系汉语语族;鞑靼人,主要包括匈奴人、蒙古人,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当然,关于匈奴人的语言问题,很多人还有不同的看法;东胡,主要有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古越人可能有马来亚语系,也可能有汉藏语系。从相貌、体质上看,古汉人方脸,面貌中正;鞑靼人圆脸,面庞较大、粗放;东胡人长脸或瓜子脸,前额大,鳃及下巴较窄,小眼;古越人肤色稍黑,眼球突出,体毛少。所以今天汉人相貌千变万化,有人博众家之长,俊美;有人集众家之短,丑陋。(结尾有血统比例说明)

此外,汉人血统中还有大量的同属汉藏语系的羌、氐、党项血统,有部分不知源头的白人血统(古汉人中的白种成分可能源自在亚欧草原上游牧的伊朗--印度种雅利安人),以及部分突厥血统,极少量黑人血统。

大约在4500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两支比较发达,人口众多的文明,一支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九黎部,是汉藏语系,语族不详,首领蚩尤;一支是黄河中游的诸夏部,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族,首领炎帝。九黎部善于制造和使用金属武器,民风剽悍。两大部族势均力敌,时常发生战争冲突。

黄帝部是诸夏的一支,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族,居住在西北,民尚武风。他们不服炎帝,由黄帝率领南下,击败炎帝,成为诸夏部的首领。因为炎黄部族本属于同一族系,故而并没有像同一时期的民族征服一样产生灭绝性的屠杀,而是实现了真正的融合。黄帝得势后,在部族内部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使诸夏部族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今天所谓的"华夏"先民。

黄帝整顿华夏后,开始与九黎部发生冲突。最终一举击败九黎,杀死蚩尤。迫使黎人南迁,从此,夏族人周围便不在有强劲的,威胁民族生存的对手,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夏人将四周落后的民族和地区称为蛮、夷、狄、戎。蛮、夷、狄、戎不是指某一个民族,而是生活在华夏族周围的相对落后的民族们的统称。

蛮,有南迁的汉语族即华夏系诸族,也有黎人南迁的一部,是后来楚人和苗瑶彝侗人的先族。夷,有东迁的汉语族即华夏系诸族,也有黎人留守故乡的一部。狄,一部可能是鞑靼人的祖先,也有一部分白人,可能是突厥人的祖先。戎,有诸夏留守故乡的一部,可能也有一支闪米特人或者闪米特与土著黄人的混血后代,也有可能是与突厥先祖同源的一支白人或混血部族。

对四周落后民族,夏人采取了相对宽松政策,不是一味屠杀或武力征服,而是将夏人分封到各处做国君,实行"华君夷民"政策。约4000~4200年前,夏人基本上取得了黄河流域的统治地位,并扩张到长江流域。此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大禹治水,大禹不仅治理的水害,而且将夏人的统治区域划分成为了九个行政区,即"九州"。夏人开始与周遍民族融合。大禹与其子启建立了夏朝。

夏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持续了500年左右,直到公元前16世纪,生活在东方的华夏族的一个分支,也可能是夏人与黎人的混血后代的商人推翻了夏人,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殷商。从此中国社会进入青铜器时代。商人的统治维持了500多年,发展了比较成熟的汉语族的文字系统。东方的黎人在与夏人对峙融合的1000年中一直处于下风,在不断的反省与学习中他们的民族习性发生了质的飞跃。但被打散的黎人无法凭借一个分枝与整个夏人集团对抗,他数百年后,这些黎人便与夏人融合了,融合奠定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基础,为后来汉民族的形成创造了各种有利的条件。

周人居住在现在中国陕西一带,其国君是夏人。但国民血统未能考证,可能是夏人一支,也可能是夏人与狄戎的混血,但语言无疑是汉语族。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周人有可能间接甚至直接受到西亚文明的影响。他们大概是中国最早接触并使用铁器的部族,3000年前,他们虽然在人口与文化上落后于商,但军事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于是在公元前10世纪,周人以反对暴政为名,入侵中原地区。他们以4万5千精锐部队击败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自己的商军,一举攻克商首都朝歌,灭亡了商朝,建立周朝。

周延续并发扬了商的文化,文字和书写系统更加完善,铁器得到广泛应用,周的疆域扩张到了长江以南。在周的周边,有南方的楚蛮和西、北面的狄戎,同时,在四川盆地,古蜀人建立了国家。

楚蛮臣服于周人,楚人是诸夏和黎人混血后代的另一支。周天子分封夏人的后代做了楚蛮国君,楚人在楚君的领导下不断扩张并与周人融合,渐渐建立了一个几乎可以与整个中国北方抗衡的国家,还称了王,试图和周天子平起平坐。

狄戎的一部分也受到了分封,建立了一些小诸侯国,其中最大最长久的是中山国,中山人是白人,族源不可考,以酿酒著称。大部分狄戎部仍游离与周朝之外,不断侵凌,周后期渐渐形成匈奴。

因为地理关系,古蜀国与周朝联系不紧密。周朝后期,一些诸侯国实力越来越强大,周王室名存实亡。楚人渐渐周化,古蜀被秦灭,中山也被灭,狄戎不断南侵,一部分与周人融合。汉人的雏形乍现。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疆土扩张到了珠江流域。不久秦便被汉取代,古汉人正式形成。古汉人主要由夏人与黎人融合而成,还有古蜀人和部分狄戎,其中,狄戎既有黄人也有白人,黄人部族与鞑靼的祖先同源,白人部族不可考。

汉人的周边,北方有匈奴;东北有东胡;西北有白人,其中大部分与突厥同源,小部分是波斯人;南方有越人;西南有苗、彝等蛮族,苗人是黎人最后的后裔。

匈奴人属鞑靼,阿尔泰语系,基本上与汉人同时形成,稍早于汉人,并与汉人展开了数百年的对峙。匈奴游牧为生,居住环境恶劣,尚武,掌握先进的骑兵战术,虽然文明程度远不如汉人,却足以同汉人对抗。西北的白人基本上不没有与汉人发生融合,但也有一小部分习汉俗,归汉化。苗、彝等西南民族比较封闭。汉人扩张到珠江流域以后,与当地土著融合,融合过程十分漫长。

汉击败匈奴,匈奴一部西迁,一部留守降汉。汉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大分裂大动荡时代,北方野蛮民族大规模入侵中原,而南方的汉人进一步开发珠江流域,原珠江流域的土著被汉人同化。汉族进入了第二个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大约有100万匈奴人,50万鲜卑人和其他各北方民族共计200万以上人口被汉人同化,而南方汉人同化的越人则难以统计。至公元7世纪汉人实现了第二次大统一,民族大融合基本完成。汉族的血统基本上与现代相同。

这一时期融入汉人的民族中,以鞑靼人为主,其次是东胡人和羌氐,以及少数突厥人。至于越人,难以数记。少数民族大约有300万至400万融入汉人,血统可能占当今汉人血统10%。唐代是一个非常开明且具有包容性的朝代,唐代击败了突厥,使其被迫西迁,小部继续被汉人同化。唐代还出现了来自非洲或印度的黑人"昆仑奴",是汉人血统中具有了一丁点黑人血统,值得一提。

至宋代,鞑靼人和东胡人重新在北方崛起,契丹、女真、蒙古一步步深入中国内部直至完全灭亡中国。契丹人和党项人一部融入蒙古,一部融入汉。蒙古退回漠北后,汉人已经和现在没有什么差别了。

相关推荐:

为什么古代中山国人是白种人

什么叫裱胶机

吕蒙学习的结果怎样

胡适为什么要反对马克思主义

什么叫标杆电价

吕绮玲怎么死的

鲁迅在国内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

什么叫标的什么叫标的物

标签: [db:标签]

声明:《为什么古代中山国人是白种人》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为什么古代中山国人是白种人

    中山国由来自陕北的白狄人所建,实行游牧和半农经济。公元前407年曾经被魏国所灭,中山国人被迫退到太行山中。经过20多年的休养生息,中山桓公复...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裱胶机

    裱胶机就是将胶水或颜料涂抹于纸张或者其他产品的表面,达到表面防水且光滑透明的效果的机器。裱胶机,是生产各种瓦楞纸板用的裱胶设备,该机将瓦...

    百科 日期:2023-04-05

  • 吕蒙学习的结果怎样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吕蒙人物介绍: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

    百科 日期:2023-04-05

  • 胡适为什么要反对马克思主义

    胡适与马克思主义的离合,是20世纪前期中国思潮激荡的典型案例。作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典型代言人,胡适和马克思主义者一样,追求国家富强,渴望改变...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标杆电价

    所谓“标杆电价”,是为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国家在经营期电价的基础上,对新建发电项目实行按区域或省平均成本统一定价的电价政策。国家发改委颁...

    百科 日期:2023-04-05

  • 吕绮玲怎么死的

    吕绮玲的死因历史上并无记载,就连她的真名,都无人所知,是游戏中的一个角色,被日本人设定为吕布之女,出生年代和死因全无记载,很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

    百科 日期:2023-04-05

  • 鲁迅在国内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

    鲁迅先生的文章写出了当代社会最真实的声音,而且对形形色色的国人,人物刻画很深刻,能够反映当时的人物特点。而鲁迅不畏强权,追求民主、追求自由...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标的什么叫标的物

    标的:是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它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是一切合同的必备条款。合同标的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地有四类:一是有...

    百科 日期:2023-04-05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