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沈从文生平

沈从文生平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9 手机版

沈从文,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到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沈从文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

1902年12月28日生于湖南凤凰。1917年高小毕业后当兵,随当地的土著军队辗转于川、黔、湘、鄂。1923年,只身来到北京,靠自学锲而不舍地写作。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共同创办《红黑》及《人间》文学杂志。1929年在上海公学教书,以《柏子》等小说奠定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1933年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后创作颇丰,抗战爆发前已出版了20多部作品集,其中《从文自传》、《边城》、《湘行散记》等标志着他的创作已经达到顶峰。抗战8年中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任教,完成长篇小说《长河》第一卷。1946年回北京大学,并编《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自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共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被称为多产作家。1949年后离开文坛,开始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研究工作。1946年受周恩来总理委托开始编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之后专门对《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进行修补及校对工作。1988年5月,与世长辞。

沈从文生平

沈从文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个人履历

文学创作

沈从文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15岁随军外出,曾做过上士,后来以书记名义随大军在边境剿匪,又当过城区屠宰税务员。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i)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和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历史研究

周新国先生建国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湖南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一书中还记载过沈从文晚年主要从事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情况,指出沈从文晚年在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成绩。在研究中国古代铜镜战国镜方面,沈从文《铜镜史话》指出:“战国铜镜以它规范化的形制、精美的装饰纹饰见称,这标志着中国古代铜镜已经从早期的稚朴走向成熟,楚镜是其中很有名的一种。先在淮河流域发现,通常称为‘淮式镜’。解放七年来,因长沙战国楚墓出土同类镜子格外多,才知道它是楚国的产物,叫作‘楚式镜’比较正确。从现实材料分析,青铜镜子的发明,虽未必创自楚国,但是楚国铸镜工人,对于提高生产技术和丰富镜子装饰艺术,无疑有过极大的贡献。”这一评价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年表

少年时期的沈从文1902年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军人世家,学名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鼓励下自学写作。 1923年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4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接着又在《现在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 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这时期的作品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等。 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1931年陪同丁玲营救胡也频未果,护送丁玲母子回湖南。 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文学院讲师; 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同月23日,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创作《边城》。 1938年春,到昆明,继续与杨振声编选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1月,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1948年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文物研究。 1949年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 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 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 1969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 1978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偕夫人张兆和赴美探亲讲学。 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1983年突患脑血栓,住院治疗。 1984年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 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

坎坷的一生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沈从文被徐志摩发现,将这位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主要著作

小说集 《老实人》 《蜜柑》 《雨后及其他》 《神巫之爱》 《龙珠》 《旅店及其他》 《石子船》 《虎雏》 《阿黑小史》 《月下小景》 《八骏图》 《如蕤集》 《从文小说习作选》 《新与旧》 《主妇集》 《春灯集》 《黑凤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 《边城》 (其中节选《端午日》选入江苏版七年级语文上册;s第一章,第十三章选入上海市高中一年级教材) 《长河》 散文集 《记胡也频》 《从文自传》 《记丁玲》 《湘行散记》 《湘西》 《废邮存底》 《烛虚》 《云南看云集》 学术著作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从文赏玉》 相关传记 沈从文,《从文自传》,湖南美术出版社 金介甫,《沈从文传》,国际文化出版社 凌宇,《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吴世勇,《沈从文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

创作风格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小说分类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代表作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沈从文的生平经历,谁知道啊

沈从文的生平经历:

凤凰城墙外绕城而过的清澈河流,是他儿时的乐园,给予他无穷的享受。他与小伙伴在这里游水嬉戏,也常常在河滩上看见被处决犯人的尸体。

这美与野蛮的奇异组合,都对沈从文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沈从文十五岁当兵,五年行伍生涯,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西沅水流域。河水不但滋养了两岸的生命,也滋育了沈从文的性情。所以,他的小说、散文,大都与水有关。

可以说,对水的生命体验,培养了沈从文特殊的审美心理,转化成他小说优美的诗意。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的他,最终只能在北京大学旁听,后来一边在香山慈幼院打工,一边勤奋写作。

在他生活最绝望的时候,曾写信给郁达夫求助。郁达夫登门看望了这位衣衫褴褛的湘西青年,慷慨解囊,并写下激愤的《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1924年,沈从文迎来命运的转机,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

四年以后,当他迁居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创办《红黑》杂志时,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了。随着创作的渐入佳境地,他在社会上也渐渐有了令人羡慕的地位。

但是,他发现,自己始终与都市文明有一种难以消除的隔膜,他将这种隔膜称为“乡下人”和“城里人”的隔膜。他与“城市”的隔膜,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悬殊和所谓文明教养的差异,最根本的,他与城市人在生活、经验、知识乃至价值观上,具有后天无法沟通的天壤之别。

他的生命、情感,已经留在了那个给他生命、知识和智慧的湘西,他每天坐在屋中,耳朵里听到的,却不是都市大街的汽笛和喧嚣声,而是湘西的水声、拉船声、牛角声。

扩展资料:

到湘西来旅行,好像就为了看一眼翠翠,那个摆渡的南方女孩子翠翠———翠翠是不老的,她就在沈从文先生经典小说《边城》里,头插栀子花,站在大月亮底下,永远那么美好地向你微笑。

翠翠的老家在湘西茶峒,沿着一条叫酉河的流水走下去,在长长的旅行中,我有过一刹那恍惚,仿佛置身于沈从文文集里,其实,整个湘西,也就是装在沈先生心头的一本书吧。

就在漫长的旅程使人寂寞时,边城茶峒出现在视野———仍然古旧的老街,时光在这里仿佛是静止的,一个人在小镇内慢慢走,不知不觉来到古渡旁,山崖上有沈从文手书的“边城”二字,那个摆渡女孩翠翠,在河中小岛上成了一尊青石塑像。

茶峒古来为交通要道,内地入川渝、进出贵州,非得由此过渡不可,涨春水的日子里,码头上泊满了木船,桐油青盐还有无数山货均在此集散。站在古渡边眺望对岸,依稀记起沈从文的句子:“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大片石块,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鱼来去皆可计数。”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风日清和的天气,有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站在船头将船缓缓摇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上,目送这些走远了,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学母牛叫,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装作新娘子。”

乌篷船上升起一缕蓝烟,渔人用瓦灶烧腌鱼,随手从篷顶上摘几只红辣椒,看我带着相机,他有几分好奇。

我问他:这个渡口有多少年了?他的眼睛让烟薰得睁不开,憋了半天才说:很多年很多年了,从我爷爷,我父亲,一直到我,它就有了,现在闲了,没多少人过渡,从前这地方人来人往,过部队过新娘,三省交界,你想想有多热闹。

老人很老了,他叫薄宗来,今年93岁,一直在此摆渡,难道沈从文当年从这里经过就是他摆的渡?难道他的孙女就是翠翠的原型。

我来到沈从文故居,是一个秋天的早上,石板铺的院落里没有露水,有一层霜,我把脚步放得轻轻的,生怕惊扰了先生的好梦。

时光还早,喧哗的旅游团还没出现,现在是最安静时分,我一个人从左厢房到右厢房,那房舍、物品、树木和花草,依稀还残留着沈先生的气味与呼吸,仿佛听得见他轻轻的咳嗽和轻轻的脚步。

那张从北京运来的桌子摆在那里,《边城》就在这张木桌上写成,还有那把驮过他瘦高身躯的藤椅,蚊帐;我坐在有些摇晃的藤椅上,伏在斑驳的旧木桌上,一缕书香或者是墨香在四周幽幽飘过,依稀,外面又传来民间傩戏艺人沙哑的嗓音。

记得很多年前,我在图书馆偶然发现《神巫之爱》,是第一次接触沈先生作品,一篇一篇精美的小说把我看呆了。

如今,我终于来到梦中的湘西,来到这个泊在沅水边的小城凤凰,来到从文故居,是抵达一片爱的乐园,还是在寻找一个美的灵魂?我同样无法回答,心里只有一片隐隐的慰藉,我来到了边城,我在那把摇晃的藤椅上坐了许久,这就够了,足够我长久地回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沈从文之旅

沈从文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沈从文,生于1902年,卒于1988年,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苗族,15岁离家到地方部队当文书。

1922年他到北京,经过自学,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下,1924年开始写小说。自20年代末到抗战爆发的七八年间,出版了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石子船》、《旅店及其他》、《老实人》、《月下小景》、《八骏图》等20多部小说集,成为当时新文学领域中小说创作数量最多的作家之一。

沈从文的小说取材范围很广,有描写旧军队生活的,如《入伍后》、《会明》、《传事兵》等;有描绘城市世态人情的,如《绅士的太太》、《八骏图》、《某夫妇》等;而最有特色的作品,则是反映湘黔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民情,如《旅店》、《夜》、《还乡》、《边城》等。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以川湘边境的小山城人们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的生活,以及外孙女与当地掌水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老人性格淳朴忠厚,在这条川湘来往孔道的小溪上摆渡50年,从来没有误过一次工,从来不多收一文钱。和他形影不离的是他的16岁外孙女翠翠,美丽、热情、单纯。翠翠对两个年轻人都有好感,但心里却爱老二。哥哥明知自己不能得到翠翠的爱情,驾船沉没于激流中。老二因哥哥之死与翠翠有关,不敢公开向翠翠求婚,但心中仍然恋着翠翠,宁愿要渡船而不要富家女陪嫁的磨坊。小说围绕着老船夫和他的外孙女的故事,对这个僻远边城的自然景致、生活风习和人物性情作了有声有色的描绘,地方色彩极为浓厚。小说的细节描写,从日常生活到节日活动,从平凡无奇的摆渡到引人入胜的龙舟竞赛,都写得逼真而生动。

沈从文在小说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官僚、军阀、资本家、政客、土豪,也有士兵、船夫、渔夫、小贩、娼妓以及工人、学生等,组成当时社会广阔的世态画。作者集中笔力加以刻画的人物形象,大多写得栩栩如生。如《会明》中那个体魄魁梧、心地忠厚、坚持职守30年如一日的伙夫会明,《灯》中那个勤勤恳恳、细密周到、对主人无比忠诚的老司务长,《连长》中那个爱上边境旅店里一个寡妇而宁愿丢弃差事的连长,《萧萧》中抱着小丈夫长大而有曲折生活遭遇终于化险为夷的童养媳萧萧,都能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但作者往往孤立地描写人物,而不是把人物放到社会矛盾中加以刻画,时代色彩淡薄,对各种人物形象所体现的社会意义挖掘不深。在他的小说中反映生活面的广阔和作者视野的狭窄形成了明显的矛盾,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社会变化既异常剧烈,我的生活工作方式却极其窄狭少变化,加之思想又保守凝固,自然使得我这个工作越来越落后于社会现实。”但他也曾努力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写于1934年下半年的《过岭者》和1935年的《顾问官》、《大小阮》、《失业》以及1936年的《生存》等短篇,较有社会意义。《过岭者》描写了一个往来于山岭间的红军通讯员的辛勤跋涉和英勇牺牲,从侧面反映了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斗争。《大小阮》描写“在辈分上是叔侄,在年龄上像兄弟,在生活上是朋友,在思想上又似乎是仇敌”的两个青年大阮和小阮的不同生活道路。小阮的积极进取、勇往直前和大阮的顽固自私、投机钻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顾问官》、《失业》从不同侧面暴露旧军队的腐败。《生存》通过一个贫困失业青年的遭遇,提出“死的让他死去,活着的要好好活下去”的题旨。这些作品写得比较真实。

沈从文最初的作品,受到“五四”时期以回忆故土为内容和主题的“乡土文学”的启发,在表现手法上则带有郁达夫、废名等人抒情笔调的影响。但他在勤奋多产的创作过程中,对于小说创作的写法和结构,进行过多种多样的试验,还因此被人称为“文体作家”。他的小说,语言新鲜活泼,句法短峭简练,忧郁的情调与诙谐的风致结合一起。在描写人物和事件时,往往渗入来自民情风俗的联想,读来饶有余味,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

关于沈从文的人生经历,,,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 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相关推荐:

沈从文生平

梁平县有哪些小学

洗手的七字诀是什么

如何评价前目的地这部电影

沈从文情书

梁启超的三个儿子分别学什么的

如何评价某个时期上映的没有你爱的电影

沈从文简介哪些作品比较著名

标签: [db:标签]

声明:《沈从文生平》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沈从文生平

    沈从文,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

    百科 日期:2023-04-09

  • 梁平县有哪些小学

    1、梁平县实验小学: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先后被评或命名为原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2、梁山小学:学校校风正,学风浓、人气旺、事业兴,成为对外...

    百科 日期:2023-04-09

  • 打完玻尿酸多久可以敷面膜

    1、打完玻尿酸之后,一般需要过三天敷面膜,也就是第四天才可以敷面膜,因为打玻尿酸的伤口在第四天的时候得到了完全恢复。此时敷面膜一般没有不...

    护肤品 日期:2023-04-09

  • 车门异响用什么润滑油

    车门异响用什么润滑油车门异响可用黄油或机油,4S店使用液体黄油达到润滑效果。注意不要做太多,否则会有很多粘土。车门密封条引起的异常噪音...

    汽车 日期:2023-04-09

  • 向风而行大结局是什么揭秘

    电视剧《向风而行》也即将迎来大结局,除开剧情外,相信大家一定最好奇的就是男女主角的事情了,顾南亭和程霄这对宿命鸳鸯最后有没有在一起呢?剧...

    电影 日期:2023-04-09

  • 洗手的七字诀是什么

    1、洗手步骤的七字诀,一般指的是正、反、夹、弓、大、立、腕这七个,七步洗手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这样能够更有效地清除手部病菌,以减少不同...

    百科 日期:2023-04-09

  • 防晒问答,你问我答全方位掌握防晒

    美白保养品发挥功能的关键是尽一切努力穿越角质层,进入皮肤深层,而真正贴心的防晒品则应停留在肌肤表面防护UVA和UVB,一旦穿越角质层就会对皮...

    护肤品 日期:2023-04-09

  • 电脑很慢很卡怎么办

    1、可能是你的磁盘碎片过多;(清除启动项:单击[开始]→[运行]→输入[msconfig]→[确定]→弹出[系统配置实用程序]窗口→选择[启动]页,将不必要的...

    数码 日期:2023-04-09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