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美食 > 豆腐的制作方法与流程,豆腐的制作方法与流程图

豆腐的制作方法与流程,豆腐的制作方法与流程图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上传 时间:03-20 手机版

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相传为汉朝淮南王刘安所发明。豆腐可以常年生产,不受季节的限制,味美又养生,所以成为许多家庭素菜的主要食材。豆腐的主要生产过程是将大豆磨成豆浆,再使用凝固剂制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其成品就是豆腐了。

豆腐

豆腐的种类:

豆腐有南北豆腐之分,区别就在于点豆腐的材料不同。根据凝固剂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1、南豆腐用石膏粉点制,含水量在90%左右,质地细嫩;2、北豆腐多用卤水或酸浆点制,水分含量在85%左右,豆腐味更浓,质地更韧容易烹饪;3、内酯豆腐使用了一种新型的凝固剂“葡萄糖酸-δ-内酯”,比传统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出品率和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豆腐怎么做

豆腐的制作流程:

1、泡黄豆:豆腐的原料是黄豆,把豆子去壳洗净,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2、磨豆浆:豆子泡涨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浆;

3、过滤:用特制的布袋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紧袋口用力挤压,将豆浆榨出布袋,把豆渣和豆浆分离;

4、煮豆浆:生豆浆榨好后,放入锅内煮沸,边煮边撇去上面漂浮的泡沫,煮的温度保持在90-110℃之间;

5、点浆:煮好的豆浆需要点卤凝固,可以用盐卤点卤或石膏点卤,凝固后就是平常吃的豆腐脑;

6、压板成型:豆浆凝结成豆腐花后,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制模具里,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来,盖上木板压出水分,豆腐就做好了。

大豆腐的制作流程怎么能做出好吃的大豆腐

大豆腐制作方法:
1.原料处理。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干。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传统豆腐的制作流程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黄豆清杂→泡豆→磨浆→煮浆→点浆→蹲脑→破脑→上脑→包布→压制→成品
1、黄豆清杂,泡豆
黄豆清杂的目的是为了去掉混在黄豆原料中的杂质。杂质不清除,既会影响豆腐成品的质量和卫生,也会影响到豆腐机器。产量小的可以采用人进行清杂,产量大的可以选用自动化的黄豆清理浸泡系统,节省人工,提高生产效率。
将清杂后的黄豆倒入容器中,加水进行浸泡。用水量为黄豆质量的2.5-3倍为宜,浸泡时间与水温有关,春秋季浸泡时间在10-15小时,夏季浸泡时间5-10个小时,冬季浸泡时间15-24个小时。
2、磨浆,煮浆
将浸泡好的黄豆倒入磨浆机,加水,把黄豆磨成豆浆,磨出的渣加水搅拌再磨1-2遍。磨好的豆浆抽进煮浆设备里,开始进行煮浆。煮浆有传统大锅煮浆,电加热煮浆以及蒸汽煮浆。根据豆腐产量的多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煮浆方式。
3、点浆,蹲脑
煮开的豆浆添加凝固剂进行点浆,形成豆脑。不同的凝固剂,最后做出来的豆腐也不一样。常用的凝固剂有石膏,卤水,内酯,也有传统的酸浆。点浆后形成的豆脑,需要静置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叫蹲脑,也叫养脑,让凝固剂与蛋白质进行充分的反应。用内酯点浆做豆腐,不需要进行蹲脑,工艺上有区别。
4、破脑,上脑,包布,压制
蹲脑结束后,进行破脑,排出一部分黄浆水。在豆腐模具筐内摊上豆腐布,将豆脑盛入模具筐内,将豆脑用豆腐布包好,加上压盖,进行压制。压制的时间与压制的力度有关,传统制作方法是用石头或者其他重物,也有的用千斤顶压制,这两种压制时间比较长,效率比较低。现在采用的是气压,压制速度快,没有二次污染,豆腐成型好。
经过压制后,豆腐就做好了。
豆腐就是这样一步步做出来的。

豆腐是怎样做成的

问题一:豆腐是怎样做成的?做豆腐的具体的过程:
1,将选好的黄豆在温水中浸泡。
2,将浸泡好的黄豆磨成浆并滤去豆渣,这就制成了生豆浆。触
3,将生豆浆倒入锅内,小火加温,在加温时要经常搅拌,以免锅底产生烧糊的现象。
4,豆浆开锅时关掉火,将卤水少许淋入锅内,搅匀,在豆浆逐渐凝固的同时,观察豆浆逐渐凝固的情况,继续将卤水少许淋入锅内,淋匀。当大部分豆浆逐渐凝固后,就停止加入卤水,用大漏勺将锅内凝固的豆花压实。
5,将压实的豆花舀入做豆腐的模具内。包裹好以后进行压实。

问题二:豆腐是怎么制做 20分 豆腐高产七步走
0.5千克黄豆用老办法制作,通常只能产2千克豆腐,如用下列方法加工,一斤同样的黄豆能产出3千克同样的豆腐,且不影响营养,对人体无害。下面介绍方法,以4.5千克黄豆为例。
一、选豆。黄豆以饱满为佳,加工前去壳。
二、浸豆。去壳黄豆放入12.5千克冷水中浸泡(淡河水为宜,忌用井水),春秋泡9~10小时,夏天泡3~4小时,以黄豆剥开中间凹处平满为准。
三、磨浆。共磨两遍浆,头遍均匀略粗,边磨边加水10千克,第二遍细磨并加水7.5千克。
四、吊浆。磨好的豆浆过滤,洗渣两遍,头遍加水10千克,第二遍加水5千克。
五、烧浆。烧前锅内用食用油涮两遍锅,以防糊锅,烧开后加少量凉水。
六、点卤。把烧好的豆浆倒入缸内,待浆降温到90℃时,把波镁25度的红卤2~3两点浆,点时要均匀并轻轻搅拌,防止夹浆。待缸内翻起雪花样豆腐花时停止,盖好盖,15分钟后压豆腐。
七、压豆腐。将豆腐搅碎后倒入豆腐箱内,盖好箱盖。再用50千克左右的压力压豆腐,要狠压、快压,使豆腐快速成块,时间约需15分钟。然后,用刀把豆腐切成方块,放入水中,冷却后即可。
高产高效豆腐制作四法
1、冷水冲浆法
土法制豆腐,一般每公斤黄豆仅可制2.5公斤左右豆腐。而冷水冲浆法.可使豆子的出腐率提高30%以上。制法是:先将烧开的豆浆倒入木桶内,待豆浆冷却到不烫手时,即刻倒入一桶冷水(比例为5公斤豆子放10公斤左右冷水),再充分搅拌使温度冷却均匀。待5~10分钟后,往豆浆里一次加入一勺石膏水。加入3 次后豆腐即全部生成。
2、添加碱面法
大豆中的溶性蛋白质一般占蛋白质总量的30%左右。这些不溶性蛋白质存在于豆浆中,点浆时难以形成豆腐。若在浸泡豆子时,按豆子与碱面500∶2的用量加入碱面,便可使部分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这样,在点浆时即可凝固成豆腐,使产量提高40%左右。
3、先制油后制豆腐法
先将大豆筛选、洗净后冷榨两次,使每100公斤大豆分离出9~10公斤豆油和80多公斤豆饼。然后用豆饼制豆腐。用冷榨豆饼制豆腐不需要磨浆。制法是:每 10公斤豆饼对水70公斤左右,装入捅或缸内浸泡8小时左右,搅匀后倒入锅内.边加热边不停地搅动,防止豆浆糊锅。豆浆烧开后即可点浆。将石膏水绕浆缸慢慢点入,直到出现豆腐脑为止。其它制作方法与传统方法相同。此法制成的豆油不仅是优质豆油.其豆腐既高产,又细嫩、洁白、可口。每100公斤大豆可多获纯利30~40元。
4、制作无渣豆腐法
此法制豆腐因不产生豆腐渣,故不需要过滤等设备,因而品味好,成本低,效益高。制法是:先将大豆充分清洗、浸泡、去皮后将其冻结。再将其粉碎成糊状物。然后将糊状物加热至100℃,保持3~4分钟后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7O~80℃添加大豆重量2%~5%的硫酸钙,使糊状物凝固,再轻轻搅碎,除去浮液,放入有孔的型箱中,盖布、加压、去水即成。

问题三:做豆腐怎么做出豆腐才多自己想动手做豆厨首先要找好材料:
首先要洗豆腐包。这要分是做干豆腐还是做大豆腐。做干豆腐,那是长长的粗纱白布,大约半米宽,几十米长。做大豆腐的豆腐包,则是很大很大的方形,也是粗纱布,边长大约要两米左右。把豆腐包洗净后,晾干,备用。
黄豆泡开,大约要泡一个晚上,上磨拉成豆浆,放在很大的锅里熬,直到熬开,停火。这时,要过包,使豆腐渣和豆浆分离。在棚上吊一个十字架,将一块方形的豆腐包吊在十字架的四个角上,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网兜。
将熬开的豆浆一飘一瓢地倒进豆腐包中,另一个人就一摇一摇地晃动着豆腐包,使纯豆浆从豆腐包中漏下来,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夹板夹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将残留的豆浆挤净。直到所有的豆浆都过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浆完全分离了。
将豆浆放在大缸里稍微凉一下以后,就开始点卤水了。豆腐倌将卤水盛在一个小碗里,倒里边一点,就用勺子在豆浆中搅一搅,眼睛始终注意着豆浆的变化。再放一点卤水,再搅一搅,直到认为满意为止。这是做豆腐的最关键的手艺。
这时候,把缸的盖子盖上,等一会儿,看到豆浆已经成了脑了,里边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与清水相伴的时候,也就是豆浆分离为豆腐花和清水的时候,就可以压豆腐了。
先将压大豆腐的木框摆好,用那种大豆腐包,即极为宽大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开始将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里,水哗哗地从下边流出来,豆腐花沉积在木框里。等到木框里的豆腐花积满了,将豆腐包的四角翻过来,将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压好,上边再用石头压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时候,揭开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割成一块一块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
内脂豆腐制作方法
内脂豆腐以β一葡萄糖酸内脂为凝固剂,其工艺简单,质地细腻洁白,保质期长。现介绍制作方法如下:
1.泡豆 选用豆脐(或称豆眉)色浅、含油量低、粒大皮薄、粒重饱满、表皮无皱而有光泽的大豆。将大豆洗净,在春秋季水温10oC―20oC时,浸泡12小时―18小时;夏季水温30oC左右;浸泡6小时―8小时(每24小时换水);冬季水温5oC,浸泡约24小时。水质以纯水、软水为佳。用水量一般以豆水重量比1:3为好,浸泡好的大豆约为原料干豆重量的2.2倍。泡好的豆要求豆瓣饱满,裂开一小线。但浸泡时间如果过长,会影响出浆率。
2.磨浆 一般选用能进行浆渣自动分离的磨浆机,粗磨、细磨共2次--3次,尽可能提高大豆蛋白的抽提率。由于不再像用卤水、石膏作凝固剂生产豆腐那样还需压榨成型,所以磨浆过程中加水量的多少就决定了成品内脂豆腐的老嫩。一般做老豆腐时水与干豆的比例是3―4:1,做嫩豆腐时水与干豆的比例是6―10:1。第一次粗磨时加水量为总加水量的30%,第二次调节磨浆机螺旋进行细磨,加水量为30%,第三次的加水量为40%,尽可能地把豆渣里面的浆冲洗出来。磨好的渣应手感细腻无颗粒。
3.煮浆,把磨好的浆放在不锈钢制的煮浆桶里,用蒸气将浆煮至60oC-70oC时放人约 0.3%的食用消泡剂,把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泡完全消掉为止。然后继续加热把浆煮开,浆沸腾后 保持3分钟―5分钟把浆煮透。
4.冷却 把煮好的浆进行冷却,降温至 35oC以下。
5.点脂(加凝固剂) 先将β一葡萄糖酸内脂用少量冷开水溶解。用量:做老豆腐时1千克浆加30克内脂,嫩豆腐 1千克浆加24克―30克内脂。将溶解好的内脂加入已冷却的豆浆中缓慢调拌均匀即可。
6.成型 将点脂后的浆倒进成型模中,放入凝固槽。在 80oC―85oC之间保温 20分钟即为成品。刚成型的豆腐暂不能摇动,应静......>>

问题四:现代做法豆腐怎样做成的把黄豆浸在水里,泡胀变软后,在石磨盘里磨成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仿佛在豆浆桶里跳起了集体舞,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溶液。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我们喝豆浆,有时就在重复这个豆腐制作过程哩。有人爱喝甜浆。往豆浆里加一匙白糖,豆浆没有什么变化。有人爱喝咸浆。在豆浆里倒些酱油或者加点盐,不多会儿,碗里就出现了白花花的豆腐脑。酱油里有盐,盐和盐卤性质相近,也能破坏豆浆的胶体状态,使蛋白质凝聚。这不和做豆腐的情形一样吗? 豆浆点卤,出现豆腐脑。豆腐脑滤去水,变成豆腐。将豆腐压紧,再榨干去些水,就成了豆腐干。原来,豆浆、豆腐脑、豆腐、豆腐干,都是豆类蛋白质,只不过含的水有多有少罢了。牛奶和豆浆差不多,也是胶体溶液。在新鲜的牛奶里,酪素,也就是蛋白质包裹着奶油,在水里分散开来,不停地运动矿所以,牛奶总是均匀的乳白色液体。让牛奶发酵,做成酸牛奶,酪素就聚集拢来,凝结成块,象豆腐脑似的。

问题五:怎么把豆子做成豆腐、选料选用新鲜黄豆,用干选法过筛或用水选法筛除杂物、劣质豆、草木和砂土等杂质。2、浸豆把黄豆浸泡于水中,除去浮于水面的杂质,水量以浸没黄豆为准。在浸泡的过程中,防止泡豆水质变酸变馊,而影响豆浆质量,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换水1次,浸泡时间根据气温不同而异,一般是夏天泡豆4-6小时;冬天可延长至9一12小时。3、磨浆把泡好的豆分多次加入磨浆耽中,边加黄豆边加水,磨成豆浆糊,一般是0.5千克泡豆加水0,5千克左右,磨浆时,加豆加水要均匀,与磨速协调一致,这样才能磨出细腻而嫩滑的豆浆。4、过滤豆浆过滤一般用过滤网布或面粉袋,把磨好的豆浆糊5千克(约相当于1千克干黄豆)加入约20℃的温水2 .5千克,拌和均匀后装入布袋,吊起布袋,用手摇动,待浆液流出,反复操作3―4次,直至浆液沥干为止。5、煮浆 取过滤后的生豆浆放入锅内,猛火加热煮沸 (或用水蒸气加热)煮至锅面豆浆泡沫破裂,撤火便得熟豆浆。6、点浆点浆一般用石膏粉作凝固剂,10克干黄豆需配用石膏约1千克。 点浆的方法:把煮沸的豆浆舀出锅后稍冷,待温度降至 80℃时即可点浆。点浆时用小勺将豆浆向前不断搅动,慢慢加入石膏水,当豆浆粘勺后,搅动放慢,加石膏水的速度也相应放慢,直到豆浆出现玉米大小的豆腐粒时,停止搅动,盖上锅盖,保持约半小时就可以进行包浆工序。7、包浆包浆就是把豆腐脑倒在铺有棉布的木格内,包好,用重物挤压,把水挤出,一般不能压得太干,若制豆腐干,则可以压至无水滴出为止。浆豆腐的历史悠久。浆豆腐的加工制作方法:将大豆浸泡、磨浆、滤净、煮浆后加入少量盐卤,使豆腐的蛋白质凝结成“花”后,再放入木框内,压去过剩的水份即成浆豆腐。这种方法制作的豆腐比石膏制成的豆腐质嫩,无粗糙感。游浆豆腐还可以制成豆腐干、辣椒豆腐乳、油炸豆腐,营养丰富,消费量大

问题六:怎么做豆腐的盐卤盐卤又叫苦卤、卤碱,是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的母液,主要成分有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钙及氯化钠等,味苦,有毒。蒸发冷却后析出氯化镁结晶,称为卤块。卤块溶于水称为卤水,是我国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能使蛋白质溶液凝结成凝胶。用盐卤做凝固剂制成的豆腐,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称为老豆腐,或北豆腐、硬豆腐。
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时,浓度一般为18~22°Be′,用量约为原料大豆重量的2%~3.5%。其点卤方式为:在搅动熟豆浆的同时,使盐卤细流连续加入;亦可将盐卤间歇加入熟豆浆中,中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盐卤对皮肤、粘膜有很强的 *** 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人如不小心误服,会感觉恶心呕吐、口干、胃痛、烧灼感,腹胀、腹泻,头晕,头痛,出皮疹等,严重者呼吸停止,出现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盐卤豆腐制作方法编辑
一、选料:选用新鲜黄豆,用干选法过筛或用水选法筛除杂物、劣质豆、草木和砂土等杂质。
二、浸豆:把黄豆浸泡于水中,除去浮于水面的杂质,水量以浸没黄豆为准。在浸泡的过程中,防止泡豆水质变酸变馊,而影响豆浆质量,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换水1次,浸泡时间根据气温不同而异,一般是夏天泡豆4-6小时;冬天可延长至9一12小时。
三、磨浆:把泡好的豆分多次加入磨浆机中,边加黄豆边加水,磨成豆浆糊,一般是0.5千克泡豆加水0.5千克左右,磨浆时,加豆加水要均匀,与磨速协调一致,这样才能磨出细腻而嫩滑的豆浆。
四、过滤:豆浆过滤一般用过滤网布或面粉袋,把磨好的豆浆糊5千克(约相当于1千克干黄豆)加入约20℃的温水2.5千克,拌和均匀后装入布袋,吊起布袋,用手摇动,待浆液流出,反复操作3―4次,直至浆液沥干为止。
五、煮浆:取过滤后的生豆浆放入锅内,猛火加热煮沸(或用水蒸气加热)煮至锅面豆浆泡沫破裂,撤火便得熟豆浆。
六、点浆:点浆一般用盐卤作凝固剂,1千克干黄豆需配用盐卤约10克(将盐卤溶解成25%-30%浓度的液态盐卤水30克)。点浆的方法:把煮沸的豆浆舀出锅后稍冷,待温度降至80℃时即可点浆。点浆时用小勺将豆浆向前不断搅动,慢慢加入盐卤水(卤水下面如有沉淀物,其沉淀物不能加入),当豆浆粘勺后,搅动放慢,加盐卤水的速度也相应放慢,直到豆浆出现玉米大小的豆腐粒时,停止搅动,盖上锅盖,保持约半小时就可以进行包浆工序。
七、包浆:包浆就是把豆腐脑倒在铺有棉布的木格内,包好,用重物挤压,把水挤出,一般不能压得太干,若制豆腐干,则可以压至无水滴出为止。
盐卤豆腐的加工制作方法:将大豆浸泡、磨浆、滤净、煮浆后加入少量盐卤,使豆腐的蛋白质凝结成“花”后,再放入木框内,压去过剩的水份即成卤水豆腐。这种方法制作的豆腐比石膏制成的豆腐质嫩,无粗糙感。盐卤豆腐还可以制成豆腐干、辣椒豆腐乳、油炸豆腐,营养丰富,消费量大

问题七:现在做豆腐都用什么方法自制豆腐
材料
主料:黄豆
做法1.泡黄豆,记得泡以前要挑一下,杂质,坏豆,再洗一下.大概一夜就可以了,大概泡了1.2斤干黄豆.泡完再洗一下即可待用.
2.打豆浆,乡下以前用石磨,后来用粉碎机,家里只能用豆浆机代替了,大概一份豆,五份水,豆浆机自己带的过滤网不用,拆掉.打的越细越好,但是注意阅读豆浆机说明书,不要开太久把机器烧了,还有打时候泡沫很多的.
豆浆机小,要打很多次哦.
3.过滤豆渣:家里用普通容器盛放豆浆,用锅子也可以.上面铺好两层的干净纱布,将打好的浆倒在纱布中,用手将豆浆挤出,这个活有点费力气的.挤剩下的豆渣可以吃,自己想办法,如煎成小豆饼,伴在面粉中做各种面食..
4.挤完后就是煮豆浆了
煮浆记得要小火,而且必须有人看着.因为豆浆沸腾是会有很多泡沫,很容易溢出,此时可以小火并将沫子撇掉.
豆浆开后还要多煮个五分钟以上,煮透,不然会有豆腥味.
5.以上就是做豆浆了,要喝趁热.
现在就是点卤,卤水是向做豆腐的买的,一块钱一瓶,大概400ml.
点卤要诀是:
1.温度,一定要保温在80度左右,
2.家庭做豆腐量太少,所以点卤要慢,不然很容易点老;加卤水一定要均匀,不然做的豆腐嫩一块老一块.卤水往豆浆中加,一滴一滴加,同时轻轻用勺子往一个方向搅拌,卤水的用量由视觉判断,当豆浆开始出现絮状沉淀物,就可以了,再加卤就是来控制豆腐的老和嫩了.
3.点好后要保温静止半小时,让沉淀反应充分,此时就是家庭的豆腐花了,要吃舀到碗里,加点鸡蛋皮,虾皮,作料...
这是卤水,用这种尖庄酒瓶,好处是盖子上的冒可以控制流量,注意瓶子标好记号,并防止误食和小孩拿到
6.准备一个可以滤水的盆,铺好干净纱布,将豆腐花舀到纱布内.
7.将豆腐花用纱布裹好,然后上面用重物压住以利于把水挤出.用的是一盆水.压1小时即可.
8.这就是刚出笼的豆腐,仔细看,还冒着热气呢.
9.做好的豆腐如果不马上吃,记得切成

问题八:大豆怎样加工才能做出豆腐豆腐制作方法
1.原料处理。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干。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问题九:豆腐王如何做豆腐原料
豆腐的原料是黄豆、黑豆、青豆等蛋白质含量高的豆类。
制作
先把豆子洗净,浸泡适当时间,再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浆。接着用特制的布袋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好袋口,用力挤压,将豆浆榨出布袋。一般榨浆可以榨两次,在榨完第一次后,将袋口打开,放入清水,收好袋口后再榨一次。
生豆浆榨好后,放入锅内煮沸,边煮边要撇去面上浮着的泡沫。煮的温度保持在九十至一百一十摄氏度之间,并且需要注意煮的时间。煮好的豆浆需要进行点卤以凝固。点卤的方法可分为盐卤、石膏及葡萄糖酸内酯三种。盐卤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葡萄糖酸内酯是以淀粉为原料转化而成的。
用盐卤的话,1斤干黄豆制成的浆约需用氯化镁15克,用温水化开即可点浆。用石膏点卤的话先要将石膏焙烧至刚刚过心为止,然后碾成粉末加水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并用勺子轻轻搅匀。不久之后,豆浆就会凝结成豆腐花。在南方也有直接用生石膏加水磨浆,点卤时把磨好的石膏浆倒入豆浆搅拌。只是要掌握好量,一般为一斤豆要用0.6两石膏为最佳比例。需要豆腐老些则添加的石膏浆多些。用葡萄糖酸内酯点浆的话,1斤干黄豆制成的浆约需用10克即可,且融化葡萄糖酸内酯的水温不应超过40度。
若要进一步将豆腐花制成豆腐,则在豆腐花凝结的约20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压10至20分钟,即成水豆腐。
若要制豆腐干,则须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在板上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

更多“豆腐的制作方法与流程,豆腐的制作方法与流程图”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美食推荐!

相关推荐:

泡打粉起什么作用,烙饼放泡打粉起什么作用

豆腐的制作方法与流程,豆腐的制作方法与流程图

白凉粉是什么原料做的,白凉粉是什么原料做的

红酒和干红的区别,干红酒跟红酒有什么区别

蒸米饭时水米比例多少最合适,蒸米饭时水和米的最佳比例是多少

怎样腌制酸辣白菜,怎样腌制酸辣白菜才好吃

紫苏叶怎么吃,大闸蟹里的紫苏叶怎么吃

冬瓜怎么去皮,冬瓜怎么去皮教程

声明:《豆腐的制作方法与流程,豆腐的制作方法与流程图》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